汽車人機互動設計,業內人士是怎麼看的?

2020-12-05 汽車頭條

前幾天,車轍君參加了一場由汽車財經網與同濟大學"創業谷"舉辦的首屆"中國汽車互動設計(國際)論壇",非常有幸聽到了來自全球各領域專業人士對汽車互動設計在行業發展應用的看法,也大概了解到了現階段汽車互動設計的一個概況,借著這個機會,願結合自己對汽車互動設計對智能汽車影響的一點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就如大家所了解,互動設計是一個很大很寬泛的概念,它定義的是兩個或多個個體之間交流的內容和結構,使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種目的。"可用性"和"用戶體驗"是互動設計目標的兩個層面,關注的是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在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互動設計,智能手環、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Pad、然後智能汽車。在對汽車互動設計的研究中,也涉及到多領域學科的交叉,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Andry Rakotonirainy教授介紹說,在他們智能交通系統研究的團隊裡,就涉及到了行為學、社會科學、統計學教育、計算機、公共衛生、免疫學和交通工程等學科。

汽車領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汽車的互動設計決定了智能汽車發展的一個level,在現階段智能汽車如此火熱的一個大背景下,各主機廠商、零配件公司、研究機構高校,都很應景的給予了汽車人機互動足夠的重視度,而所有產品研究的落腳點,筆者以為無非就是四個字,用戶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機互動的用戶體驗中,Andry教授提到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理念,人與機器之間的信任。在智能駕駛過程中,尤其是非完全自動駕駛模式,不僅駕駛者對系統的信任,更希望系統能夠對駕駛者的能力進行分析,理解駕駛意圖,對駕駛者的一些駕駛習慣、能力產生信任感,從而不會發生系統與駕駛者的動作相衝突的情況,這就是Andry教授說到的相互信任,雙向互動。

  

現在的智能汽車在車轍君看來可以分為七大模塊,傳感器、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圖與定位系統、駕駛決策、執行器、整車集成與人機互動,而人機互動現在的技術研究方向又可分為作業系統、語音交互兩個主要子模塊。

汽車人機互動作業系統為大家所了解的,寶馬iDrive,寶馬新7系上市的時候iDrive為其博得了不少關注,在其人機互動上面使用了行業裡較為先進的手勢識別,可進行簡單的基礎控制,如音量調節,掛斷電話等。其基本原理是寶馬的技術人員在其天窗位置放置了一個攝像頭,此攝像頭能夠識別駕駛者的特定簡單手勢,然後做出系統預定的反應。可以說,寶馬的iDrive系統雖然目前手勢操作簡單,但的確在智能車人機互動領域開闢了一個很好的先河,聯繫電影《鋼鐵俠》展開想像,這就是賈維斯管家在手勢控制上的雛形啊。  
相比之下,老對手奔馳的COMMAND系統則較為常規,常規的旋鈕操作,常規的物理快捷鍵,簡潔的操作頁面,在今天討論的互動設計中並沒有值得說道的地方,唯一說的上的亮點,車轍君認為是觸摸板的應用,不過話說回來,駕駛時候觸摸板真的對駕駛沒影響嗎,而且在不考慮反饋靈敏度的情況下?而前幾個月刷爆看官們朋友圈的RX5——阿里與上汽打造的號稱第一輛量產的網際網路汽車,在這個方面車轍君覺得在智能汽車發展的方向上有了一個很大的延伸——車聯網。  
現階段很好的解決了車輛網絡連接的問題,智能汽車要想真正發展成為自動駕駛汽車,車聯網是不可繞過的一關,也是人機互動實現突破的關鍵一步,或者這樣說吧,現在的ADAS、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網絡通信必須同步或提前於其他技術的發展。但總體來說,現在的汽車作業系統更多的是提供車輛信息、導航、藍牙、道路救援等功能上,人機互動方面,除了我們掰著手指頭能數過來的幾家企業外,並沒有很多創新性的產品帶給消費者。

語音交互,這種被認為對駕駛影響最小、人機溝通最方便的、現階段最主流的人機互動方式,越來越多出現在各款車型的作業系統裡,承擔著提示輸出、命令接受的角色。  
拋開大家調戲Siri、山東大漢怒罵車載系統的經歷,不得不承認的是,語音交互現階段已基本能滿足駕駛者的需求。那麼問題來了,語音交互系統哪家強?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答案了吧,那就是在一場手機發布會(對,不是汽車發布會)上一舉成名的訊飛語音(這並不是廣告,並沒有廣告費)。而現在據車轍君所知的搭載訊飛語音的吉利博越,其語音交互系統"你好,博越"確實也是口碑頗佳。當然,今天,並不談博越,只說其互動設計。可以說,訊飛的語音有著高於Siri的正確識別率,模糊指令也能得到令人較為滿意的答案,而CarPlay的Siri也只是被網友戲稱為換個地方調戲而已。  
拋開現階段的這些語音交互的孰優孰劣,我們單純來看看語音交互在汽車互動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現階段的汽車駕駛離駕駛員完全解放腳解放手解放眼甚至解放腦還有一段距離要走,現在的駕駛模式需要駕駛者的全身心投入,腳、手、眼、腦,唯一可以在正常駕駛情況下還能繼續發揮作用的只有嘴和耳了,這時候,出於安全性,很多基於手和眼操作的傳統功能是不方便操作的,語音交互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了。但語音交互雖然更安全,但同樣也有不方便的時候,就像論壇上TUV的姜旭博說道,"比如說和一個朋友一起駕車過程當中,如果有一個我們的商業夥伴打過來一個電話,這個時候大部分的時候其實這個用戶是想通過一個比較隱私的方式,而不是通過大喇叭一樣的方式進行交流。"不僅僅是語音交互,未來的很多汽車互動設計都會考慮到個性化的需求。  
關於汽車交互的未來發展趨勢,可以料想到的是將會越來越以人為中心,更加的隨心所欲、沒有阻礙。體感交互、眼動交互、生物識別、語音交互等都可能會是未來互動設計的趨勢。

論壇中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朱西產教授和藝術傳媒學院由芳教授提到的,在駕駛過程中,人眼相當於傳感器,是人機互動的一部分,眼睛在駕駛過程的視角範圍、興趣區反應了駕駛者的駕駛意圖。例如向左變道時,駕駛者要看向左的後視鏡,但是會發現大部分駕駛者的注視區域還是在正前方,就前擋風玻璃,這裡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會發現一些小的注意區域也會移到這個區間,效果是一個掃視區,不是說時時刻刻注意,但會掃視到,這對眼動交互的研究來說就很敏感了,不同的區域要怎麼去利用,最後形成一種安全駕駛的行為。這就是以安全為出發點的互動設計。關於眼動互動設計,來自韓國延世大學工程學院的Kwangsu  Cho教授也提到了他們的一項研究,可用於跟蹤人體的眼球運動。他們的研究方向是關於人類感知認知和運動能力方向進行汽車的人機互動設計,比如通過智能設備識別人的面部表情、並猜測情感變化,甚至腦電圖的利用,去監控駕駛員的行為,從而預見性的去糾正駕駛者的動作。

人機互動設計未來的發展也會更多的偏向娛樂性,這也是"用戶體驗"的一項重要指標。當然,今天想說的並不是什麼諸如車載娛樂系統,視頻啊、音樂啊什麼的,這不是未來發展,而是已經存在了的。是駕駛過程中將過於無聊的駕駛體驗,在更加安全的前提下去將駕駛過程增添更多了樂趣。來自澳洲的Ronald博士在論壇中說到,可以將駕駛場景和遊戲聯繫起來,目標是更加安全有趣的駕駛。例如將Pokemon技術應用到智能駕駛中來,在車輛系統判定要向左併線的時候,可以實時的在左邊出現一個魔鬼,然後駕駛者通過向左併線就可以抓住這個魔鬼。

論壇主題演講中來自法雷奧集團舒適與駕駛輔助系統控制開關中國區研發經理的王永昌也像聽眾們介紹了他們企業在人機互動方面的想法。王永昌認為,在中控屏幕越來越大的潮流下,駕駛這在駕駛過程中操作中控臺其實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所以在未來的互動設計中,法雷奧會將研究方向向HUD抬頭顯示和智能方向盤轉移,增加HUD的更多功能,將方向盤上的控制開關變為觸控螢幕,在邏輯簡單的基礎上實現更多的操作;並且還會在方向盤上加裝傳感器,實現對駕駛者狀態,諸如疲勞駕駛的檢測。

汽車的人機互動設計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發展,現在或者將來必會有更多的創新技術應用到互動設計中去,如VR技術、全息投影等,也會有更多的新奇思路,如遊戲模式增加駕駛趣味性、安全性,讓駕駛者能中心化、個性化、全方位化的實現人機互動。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相關焦點

  • 寶沃黃超俊:智能座艙人機互動參數化設計研究
    下面是寶沃汽車人機工程高級經理、整車人機工程開發總負責人黃超俊在本次大會上的演講。寶沃汽車人機工程高級經理、整車人機工程開發總負責人 黃超俊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寶沃汽車的黃超俊,一直致力於人機工程、人機互動設計和前瞻技術落地的研究,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智能座艙人機互動參數化設計的研究。
  • 大佬齊聚聊人機互動(HMI)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應用
    隨著智能汽車的深入發展,互動設計的重要性日趨明顯。為此汽車財經聯合上海汽研、同濟大學,創辦了一系列「智能汽車交互體驗設計沙龍+論壇」活動。(汽車財經總編譚大慧主持)2018年1月9日,由汽車財經、上海汽研主辦、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支持、上海軒致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智能汽車交互體驗設計沙龍」在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舉行。
  • 為什麼人機互動專業現在這麼火?
    首先要辨析:人機互動 ﹙hci﹚ 和互動設計 ﹙interaction design﹚ 的概念人機互動 ﹙hci﹚:人機互動是一個學術領域,是計算機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也可以看作計算機的一個分支學科。接下來再看:人機互動﹙hci﹚和互動設計﹙interactiondesign﹚的區別hci是特指處理用戶與計算機之間的溝通反饋通路的一個研究領域,經常指是用戶與看不見運行過程的計算機黑盒之間的行為溝通,這個是在interaction之下的一個小概念。
  • 人機工程學與汽車設計 優化設計與汽車產品
    現代機電產品往往標榜自己的設計符合人機工程學原理,並以此為賣點。汽車產品也不例外,幾乎每一款新車的宣傳資料都印有"人機工程"的字眼。那麼,什麼是"人機工程學"呢?它對汽車的設計有什麼影響呢?筆者在"綠色浪潮與汽車"、"人-機-環境大系統觀與汽車設計"中曾經提到,現代機器的設計不僅要考慮機器本身的功能,還要考慮機器與人、機器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樣就產生了兩條邊界:人-機器、機器-環境。而人機工程學就是研究"人-機器"這條邊界的問題的。
  • 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互動概念座艙全球首發
    日前,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互動概念座艙在2020北美消費電子展上全球首發。其超越現實的人機互動理念,前瞻性地展示了寶馬的自然交互未來,讓人們超前感受自動駕駛時代妙不可言的出行樂趣。寶馬堅信個人移動出行是充滿魅力且富有情感力量的。
  • 人機互動系統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不同的研究部門與設計傳統的交互方式不同,但更多地側重於多模式而不是單模式,並且側重於智能適應性交互而不是基於命令/動作的交互,最終呈現出主動而不是被動的交互。人機互動的定義人機互動有時稱為人機互動。人機互動的概念自然地代表了計算機的興起,或更普遍地講是計算機本身的興起。其實,原因很明顯。除非人類可以正確使用它們,否則最複雜的機器將一文不值。這個基本論點代表設計人機互動時應考慮的主要術語:功能和可用性。為什麼可以通過該系統的功能最終定義一個真正設計的系統?系統功能如何幫助實現系統目的?系統的功能可以通過向用戶提供的一系列操作和服務來定義。
  • 從「微軟小娜」看PC端的智能人機互動
    日前,微軟發布了一款智能人機互動軟體「微軟小娜」,作為全球首款個人智能助理,「她」可實現「幫助用戶進行日常安排、回答問題」等常規功能,並且能夠通過「記錄」、「學習」,來實現「人機互動」。然而這項功能還僅停留在windows手機端,PC端還未正式開放。日前,百度推出了一款「桌面百度」應用,結合了百度強勢的搜索功能,配合服務,開啟了PC端「人機互動」的新的一頁。
  • 未來已來(一):語音交互,人機互動的新時代
    科技的變化帶領著人機互動的變化,而每一次科技的技術突破,都是為了讓人們可以使用更為貼近「自然」的方式與機器進行溝通。語音交互指的是與電子設備進行對話,讓它們能按照你的要求替你做事情。語音交互會是用戶體驗設計的一次重大飛躍。本文會解釋為什麼語音界面會成為用戶體驗設計領域的下一個焦點,以及這一趨勢對於用戶體驗設計師來說意味著什麼。一、語音交互背後的驅動力在深入探討語音交互的設計及方向之前,有必要了解是什麼能夠讓這種新型交互方式得以迅速發展。
  • HCI互動設計留學-年薪百萬的交互專業有哪些學校可以申?
    互動設計專業的範疇主要是設計交互的產品(硬體)和規劃交互的服務(看不見的硬體,無形的交互)。 不只是名校及校友 Network 的效應,HCI 和互動設計類專業的學科屬性及教學方式就決定了,在就讀過程中就可以積累出比較豐富全面的作品集,有完整的 User Research,有豐富的 Visual Design,也會有跨領域的合作經驗,這不僅決定了求職的起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機互動工程師、互動設計師及產品經歷的職業天花板。
  • 前Polycom首席工程師馮津偉入職阿里,專注下一代人機自然交互
    阿里巴巴iDST智能語音交互團隊研究員馮津偉11月30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前Polycom(寶利通)聲學設計和信號處理首席工程師(Principal Engineer)馮津偉入職人工智慧核心團隊iDST,擔任智能語音交互團隊研究員,將負責語音交互設備端的聲學設計和信號處理研究工作。
  • 在設計過程中,有哪些不容忽視的互動設計要點?
    人機互動界面的視覺感知人機互動界面中用戶的視覺感知過程遵循著視覺感知過程的規律,即眼睛運動獲取界面信息粗略特徵圖,並將其傳遞至大腦,根據注意力的需要,大腦加強與目標相關的信息並抑制不太相關的信息,指引眼睛關注目標的潛在區域,並進一步構建詳細的特徵圖,通過對界面信息連續的選擇與過濾,用戶最後鎖定目標獲取所需信息。
  • 3DEXPERIENCE CATIA Human Design與人機工程學:以人為本的設計
    隨著設計水平的不斷深入以及用戶對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人機工程學(人因工程學)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在筆者看來,CATIA Human Design是人機工程學的典型應用。一方面:對於設計師而言,CATIA Human Design是一個非常有用的人機工程學工具,解決了設計師在設計時的痛點。很多時候設計時需要人體數字模型作為參考依據,有了CATIA Human Design就可以通過這種設計依據,設計符合人體模型需求的產品,並且在後續階段進行持續支援。另外,該項產品還方便了設計師的直觀設計。
  • 「觸摸」未來:人機互動HMI為我們搭建通向新時代的橋梁
    而作為機器與人類之間「溝通」的橋梁,人機互動HMI在當下所扮演的角色正變得日益複雜起來。隨著智能化技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大到社會層面的工業生產、醫療衛生,小到個人層面的工作生活、交通出行,處處我們都不難發現人機互動的影子。
  • 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互動專家委員會成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9月6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20智能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互動專家委員會成立。有關學術組織的成立可以不斷積累和匯聚智能人機互動領域學科帶頭人、核心專家,開展學術與技術交流、科技諮詢、科學普及等工作。資料顯示,人機互動是連接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的橋梁,是實現人機混合智能的關鍵要素,智能人機互動技術旨在將可穿戴設備作為載體,通過多模態交互手段和融合識別算法,實現人機之間更加自然、高效、對等的交互協同。
  • 你知道,那些全息投影是怎麼實現人機互動的嗎?
    平時人們在逛商店的時候,常常能夠見到互動式全息投影的存在,只要身在投射的圖像範圍內,只要動動手或者動動腳就能與圖像建立交互,小朋友和家長們在一塊玩得不亦樂乎,這樣對加進感情具有很大的意義。那麼,互動全息投影究竟是如何構建人機互動的呢?
  • 卡內基梅隆大學互動設計專業全面解析
    互動設計專業是CMU的一門強勢學科,並且也是眾多藝術留學生的選擇。接下來,大家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卡內基梅隆大學互動設計專業的介紹吧!>計算機學院-人機互動 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人機互動「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Institute」,簡稱HCI。
  • 信息維度與互動設計原理
    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是人事物之間交換物質、交流信息、交通能量、交感語言的過程規劃與構想表達。包含交互載體,交互內容和交互功能 3 個要素,互動設計需要達成用戶體驗與可用性兩大目標。具體包含人機互動、數據自交互、人與環境交互三大類。互動設計方法有以技術為支撐的目標驅動設計方法,以人為中心的情境預演設計方法,以意義為中心的願景內驅設計方法等。
  • 一種新型自修復人機互動水凝膠觸摸板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中國科學院(CAS)寧波材料科技與工業研究所(NIMTE)的Chen Ta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CAS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一種以透明納米複合水凝膠為基材的新型、自修復和自黏附的柔軟人機互動觸摸板。
  • 從互動設計到產品設計到服務設計,變遷是怎麼發生的?
    一、互動設計1. 互動設計的時代特點互動設計在國內的興起應該要從十年前說起,也就是2009年。其實互動設計並不是什麼新詞,在國外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為什麼2009年突然火了呢?因為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了。互動設計在1960年就出現了,那時候研究機器如何跟人更好的互動。2009之後互動設計火速發展得益於時代的發展,人與機器交互的行為大大增加,而這些交互的行為都需要設計師去定義、發掘、論證。
  • 科學家開發3D列印人機互動傳感器
    在機器人研究領域,如何讓機器人擁有更複雜設計和高級功能是實現軟機器人的重點。柔軟的手指制動器可以讓機器人不受束縛地長時間運行,以實現類似於人類的動作邏輯。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期開發出一種新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擁有能夠與軟機器人系統進行交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