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車轍君參加了一場由汽車財經網與同濟大學"創業谷"舉辦的首屆"中國汽車互動設計(國際)論壇",非常有幸聽到了來自全球各領域專業人士對汽車互動設計在行業發展應用的看法,也大概了解到了現階段汽車互動設計的一個概況,借著這個機會,願結合自己對汽車互動設計對智能汽車影響的一點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就如大家所了解,互動設計是一個很大很寬泛的概念,它定義的是兩個或多個個體之間交流的內容和結構,使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種目的。"可用性"和"用戶體驗"是互動設計目標的兩個層面,關注的是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在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互動設計,智能手環、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Pad、然後智能汽車。在對汽車互動設計的研究中,也涉及到多領域學科的交叉,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Andry Rakotonirainy教授介紹說,在他們智能交通系統研究的團隊裡,就涉及到了行為學、社會科學、統計學教育、計算機、公共衛生、免疫學和交通工程等學科。
汽車領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汽車的互動設計決定了智能汽車發展的一個level,在現階段智能汽車如此火熱的一個大背景下,各主機廠商、零配件公司、研究機構高校,都很應景的給予了汽車人機互動足夠的重視度,而所有產品研究的落腳點,筆者以為無非就是四個字,用戶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機互動的用戶體驗中,Andry教授提到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理念,人與機器之間的信任。在智能駕駛過程中,尤其是非完全自動駕駛模式,不僅駕駛者對系統的信任,更希望系統能夠對駕駛者的能力進行分析,理解駕駛意圖,對駕駛者的一些駕駛習慣、能力產生信任感,從而不會發生系統與駕駛者的動作相衝突的情況,這就是Andry教授說到的相互信任,雙向互動。
現在的智能汽車在車轍君看來可以分為七大模塊,傳感器、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圖與定位系統、駕駛決策、執行器、整車集成與人機互動,而人機互動現在的技術研究方向又可分為作業系統、語音交互兩個主要子模塊。
汽車人機互動作業系統為大家所了解的,寶馬iDrive,寶馬新7系上市的時候iDrive為其博得了不少關注,在其人機互動上面使用了行業裡較為先進的手勢識別,可進行簡單的基礎控制,如音量調節,掛斷電話等。其基本原理是寶馬的技術人員在其天窗位置放置了一個攝像頭,此攝像頭能夠識別駕駛者的特定簡單手勢,然後做出系統預定的反應。可以說,寶馬的iDrive系統雖然目前手勢操作簡單,但的確在智能車人機互動領域開闢了一個很好的先河,聯繫電影《鋼鐵俠》展開想像,這就是賈維斯管家在手勢控制上的雛形啊。
相比之下,老對手奔馳的COMMAND系統則較為常規,常規的旋鈕操作,常規的物理快捷鍵,簡潔的操作頁面,在今天討論的互動設計中並沒有值得說道的地方,唯一說的上的亮點,車轍君認為是觸摸板的應用,不過話說回來,駕駛時候觸摸板真的對駕駛沒影響嗎,而且在不考慮反饋靈敏度的情況下?而前幾個月刷爆看官們朋友圈的RX5——阿里與上汽打造的號稱第一輛量產的網際網路汽車,在這個方面車轍君覺得在智能汽車發展的方向上有了一個很大的延伸——車聯網。
現階段很好的解決了車輛網絡連接的問題,智能汽車要想真正發展成為自動駕駛汽車,車聯網是不可繞過的一關,也是人機互動實現突破的關鍵一步,或者這樣說吧,現在的ADAS、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網絡通信必須同步或提前於其他技術的發展。但總體來說,現在的汽車作業系統更多的是提供車輛信息、導航、藍牙、道路救援等功能上,人機互動方面,除了我們掰著手指頭能數過來的幾家企業外,並沒有很多創新性的產品帶給消費者。
語音交互,這種被認為對駕駛影響最小、人機溝通最方便的、現階段最主流的人機互動方式,越來越多出現在各款車型的作業系統裡,承擔著提示輸出、命令接受的角色。
拋開大家調戲Siri、山東大漢怒罵車載系統的經歷,不得不承認的是,語音交互現階段已基本能滿足駕駛者的需求。那麼問題來了,語音交互系統哪家強?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答案了吧,那就是在一場手機發布會(對,不是汽車發布會)上一舉成名的訊飛語音(這並不是廣告,並沒有廣告費)。而現在據車轍君所知的搭載訊飛語音的吉利博越,其語音交互系統"你好,博越"確實也是口碑頗佳。當然,今天,並不談博越,只說其互動設計。可以說,訊飛的語音有著高於Siri的正確識別率,模糊指令也能得到令人較為滿意的答案,而CarPlay的Siri也只是被網友戲稱為換個地方調戲而已。
拋開現階段的這些語音交互的孰優孰劣,我們單純來看看語音交互在汽車互動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現階段的汽車駕駛離駕駛員完全解放腳解放手解放眼甚至解放腦還有一段距離要走,現在的駕駛模式需要駕駛者的全身心投入,腳、手、眼、腦,唯一可以在正常駕駛情況下還能繼續發揮作用的只有嘴和耳了,這時候,出於安全性,很多基於手和眼操作的傳統功能是不方便操作的,語音交互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了。但語音交互雖然更安全,但同樣也有不方便的時候,就像論壇上TUV的姜旭博說道,"比如說和一個朋友一起駕車過程當中,如果有一個我們的商業夥伴打過來一個電話,這個時候大部分的時候其實這個用戶是想通過一個比較隱私的方式,而不是通過大喇叭一樣的方式進行交流。"不僅僅是語音交互,未來的很多汽車互動設計都會考慮到個性化的需求。
關於汽車交互的未來發展趨勢,可以料想到的是將會越來越以人為中心,更加的隨心所欲、沒有阻礙。體感交互、眼動交互、生物識別、語音交互等都可能會是未來互動設計的趨勢。
論壇中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朱西產教授和藝術傳媒學院由芳教授提到的,在駕駛過程中,人眼相當於傳感器,是人機互動的一部分,眼睛在駕駛過程的視角範圍、興趣區反應了駕駛者的駕駛意圖。例如向左變道時,駕駛者要看向左的後視鏡,但是會發現大部分駕駛者的注視區域還是在正前方,就前擋風玻璃,這裡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會發現一些小的注意區域也會移到這個區間,效果是一個掃視區,不是說時時刻刻注意,但會掃視到,這對眼動交互的研究來說就很敏感了,不同的區域要怎麼去利用,最後形成一種安全駕駛的行為。這就是以安全為出發點的互動設計。關於眼動互動設計,來自韓國延世大學工程學院的Kwangsu Cho教授也提到了他們的一項研究,可用於跟蹤人體的眼球運動。他們的研究方向是關於人類感知認知和運動能力方向進行汽車的人機互動設計,比如通過智能設備識別人的面部表情、並猜測情感變化,甚至腦電圖的利用,去監控駕駛員的行為,從而預見性的去糾正駕駛者的動作。
人機互動設計未來的發展也會更多的偏向娛樂性,這也是"用戶體驗"的一項重要指標。當然,今天想說的並不是什麼諸如車載娛樂系統,視頻啊、音樂啊什麼的,這不是未來發展,而是已經存在了的。是駕駛過程中將過於無聊的駕駛體驗,在更加安全的前提下去將駕駛過程增添更多了樂趣。來自澳洲的Ronald博士在論壇中說到,可以將駕駛場景和遊戲聯繫起來,目標是更加安全有趣的駕駛。例如將Pokemon技術應用到智能駕駛中來,在車輛系統判定要向左併線的時候,可以實時的在左邊出現一個魔鬼,然後駕駛者通過向左併線就可以抓住這個魔鬼。
論壇主題演講中來自法雷奧集團舒適與駕駛輔助系統控制開關中國區研發經理的王永昌也像聽眾們介紹了他們企業在人機互動方面的想法。王永昌認為,在中控屏幕越來越大的潮流下,駕駛這在駕駛過程中操作中控臺其實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情,所以在未來的互動設計中,法雷奧會將研究方向向HUD抬頭顯示和智能方向盤轉移,增加HUD的更多功能,將方向盤上的控制開關變為觸控螢幕,在邏輯簡單的基礎上實現更多的操作;並且還會在方向盤上加裝傳感器,實現對駕駛者狀態,諸如疲勞駕駛的檢測。
汽車的人機互動設計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發展,現在或者將來必會有更多的創新技術應用到互動設計中去,如VR技術、全息投影等,也會有更多的新奇思路,如遊戲模式增加駕駛趣味性、安全性,讓駕駛者能中心化、個性化、全方位化的實現人機互動。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