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2021-01-17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Lachel  來源|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

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壓力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嗎?

很多人也許會說:當然,壓力會令我們非常難受,最好的情況,是只有動力、沒有壓力。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們可以把壓力分為兩種:慢性壓力和急性壓力。

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說「有害的壓力」時,一般指的是慢性壓力。而急性壓力不但無害,反而對我們是有益的。

為什麼呢?因為急性壓力的本質,就是對大腦的一種鍛鍊。

它會給我們的機體發送信號:「注意,我們正面臨威脅,需要迅速進入應敵狀態」,從而,促使機體從日常狀態中「喚醒」過來,調整自己,以更好地應對外界威脅。

適度的急性壓力,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狀態和「應敵狀態」之間來回切換,從而提高大腦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避免我們的大腦「生鏽」,怠於現狀。

但一旦這種急性壓力超過限度,它就可能轉化為慢性壓力。這時,機體這種來回切換的能力就會失控,陷入長期的「應敵狀態」,無法抽離出來。

心理學家 McEwen 的研究發現:當人長期暴露在「並不緊急,但是持久」的壓力下時,大腦的 HPA 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就會失衡,從而,無法抑制激素的釋放,使得我們長期處於「高喚醒、高警覺」的「應敵狀態」。

這就像一臺機器,長期以120%的速度全力運轉,那當然會造成損耗。

那麼,為什麼急性壓力會轉變成慢性壓力呢?這兩者之間的區隔,到底在哪裡呢?

這裡面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當你接收到外界威脅的警告時,你能否讓自己相信:這個威脅並不可怕,我可以掌控它,我可以應對它。

如果能,那麼壓力就會消失,你的大腦相當於做了一個「健身」,使你進入到一個充分熱身、充分準備的狀態裡,更好地應對外界威脅。

反過來,如果你感到「我很害怕出現壞的結果」「我沒有辦法應對它」「我不知道它會如何對待我」,那麼,這種壓力就會延續,由急性轉為慢性,使你時時刻刻承擔著巨大的心理負荷,破壞你的精力和思考能力。

事實上,很多人會有一個誤解:因為我有能力應對它,所以我才相信我能應對它。所以,我無法應對壓力,是因為我缺乏能力。

不是的。這是不對的。

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我相信自己能應對它,所以我才有能力應對它。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使得我們感受到威脅和壓力的,很多時候不是對象本身,而是它所固有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令我們不斷地把它極端化、災難化,故而,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總是會高估外在的威脅。

而反過來,不確定性最大的天敵是什麼?就是行動。你每邁出一步,不確定性就會被削減,從而對你的威脅和壓力也會減輕。你會很容易地發現:原來它也不過如此嘛。

這就是兩個不同的循環迴路:第一種情況:你感到壓力,不敢前進,於是這種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強,產生慢性壓力,於是你更加感到恐懼,更加不敢前進……

第二種情況:你邁出一步,減輕了不確定性,於是你發現也不過如此,從而獲得反饋和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支撐你繼續邁出下一步,繼續削減不確定性。於是,最終把問題解決,抵達新的終點。

這兩者最核心的差距在哪一步呢?其實就是:我是否相信,我能夠應對這個威脅。

正是這一步,決定了壓力的轉化,也決定了後續的發展。

決定這一步的能力,我把它叫做「自我掌控能力」。

本質上,它指的就是:在自我的力量和外界的刺激中,能否保持一個適度的平衡,始終掌握著生活的自主權。

你會發現,不僅壓力,其實生活中很多問題,其本質和根源都是類似的。

比如情緒。

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講過:情緒是什麼呢?本質上,是大腦對你的一種提醒。當你產生某種情緒時,就意味著大腦在告訴你:你存在某種弱點和缺陷,而現在發生的事情,正好命中了你的弱點,你需要去正視它。

所以,情緒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嗎?不是的,情緒就像一個警報器,它非常有用。我們唯一要注意的是:是我們要主動地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

更好的方式,是像我之前講過的:把情緒當做一個大腦的顧問。它可以提建議,但決策要你自己來做。

也就是:當接收到情緒的建議時,理解它,聽取它,然後告訴它:

我知道了,你退下吧,我來處理。

所以,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很多時候體現在哪裡呢?不是說他可以沒有情緒,可以沒有壓力,沒有恐懼……而是說:

當這些信息出現的時候,他可以接受它們,理解它們,但不讓它們來幹預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而是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

這就是自我掌控力。

用一句老話來說,就叫「役物,而非役於物」。

進一步,我們還可以去延伸思考。

現實生活中,整個社會是什麼呢?很大程度上,就是一臺對你灌輸各種信息和規訓的機器。它們不斷地通過種種方式告訴你:你應該怎麼樣,做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扮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符合什麼樣的社會規範。

整個社會需要的是安穩,而不是異類。所以它會想辦法把你安排在某一個固定的位置上,告訴你:你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就應該去做對應的事情。掙錢,成家,買房,生子,培養下一代……

它會給你樹立一個個小目標,讓你盯著它們,去衝刺、攻克,然後奔向下一個小目標。直到你跑到終點,你的人生也到了終點。

而如何實現這些小目標呢?這就需要你努力工作,努力拼搏,努力奮鬥,吃苦耐勞,不怕加班……於是,誕生了 996,9116,007……

為了讓你在這個過程中更無需費腦一些,又誕生了信息激勵、娛樂激勵和圈層激勵。

信息激勵為你提供動力,讓你始終奔走在「不努力,就被人拋下」的焦慮中;

娛樂激勵為你提供休憩,讓你沉浸在「有人在為我服務」的快感中,沉浸在舉手之勞的「反饋罐頭」裡;

圈層激勵為你提供方向,告訴你:你想成為「哪種類型」的人,就必須打上什麼樣的標籤,消費什麼樣的產品,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樣的事情……

這些東西對嗎?好嗎?合適嗎?答案也許是肯定的,也許是否定的。

但這個答案是由誰來評判的呢?只能是由你自己。

我希望,你不要把外界對你的這些灌輸和規訓,錯誤地當成自己內心的方向。你要做什麼,你想要什麼,應該是由你自己來定義的。

不妨把它們當作一種建議,一種選擇,一種可能性。是否採納,是否按照外界的指引去走,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想像一下:你手中握著一顆按鈕,它可以決定你的生活方式。整個外部世界,都在不斷地給你傳遞各種誘惑、引導、指示,想從你手中搶走這顆按鈕,按下來,主宰你的行動。

但請記住:一切外部的信息都只是「建議」,只有你自己,才擁有按下這顆按鈕的權利。別人沒有,誰都沒有。

前面講到,內心強大,很大程度上在於「自我掌控」。那麼,這種自我掌控能力,又來自於什麼呢?

它顯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基於兩種基本能力: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價值。

自我效能,指的是:我知道自己的行動可以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我有充分的信心和動力,通過行動來實現我想要的結果。

而自我價值,指的是:我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這種價值不需要通過滿足別人的標準、別人的期望來實現。

可以看出,自我價值是根基。我們正是因為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才能夠有動力和意願去採取行動、幹預世界。

我在 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怎麼辦? 中提到過「自尊」。自尊的本質是什麼?就是自我價值感的認同。

為什麼很多人會活在別人的期望中,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甚至會培養出所謂的「討好型人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的價值,必須依附於別人才能存在。

這就是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它相當於把生存的意義,寄托在了「他人」的身上。

而自我效能呢,則指向行動。它的作用在於讓你相信:我是可以通過我的行動,來幹預、影響這個世界的。

我碰到一個問題,非常麻煩,那我就動起來,去分解它;

我碰到一個危險,很令人恐懼,那我就動起來,去削減它;

我碰到一個困境,令人手足無措,那我就動起來,去縮小它;

……

充分的自我效能感,能帶給你什麼呢?對自己能力邊界的清晰認知。你會知道:這件事情是我可以做成的,我對它有充分的自信,並且這種自信是有依據的。

那麼,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呢?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是正向的聯繫。

大腦是非常善於構建聯繫的。面對挑戰的時候,你能夠關注到自己過往的成功經驗,注意到「我採取了什麼行動,取得了什麼結果」,那麼,它們就會形成一個豐富而強大的「內隱自我」,幫助你抵抗對挑戰的恐懼。

反之,如果你想到的是過往的失敗經驗,想到自己「尷尬」「慚愧」「沒面子」的負面情緒,那麼,它們就會削弱你的內隱自我,降低你行動的意向,讓你陷入「狀態導向」的怪圈之中,更容易徘徊不前。

所以,如何從自己過往的經驗中,提取出「我做對了什麼」「我能夠做成什麼」,是一件很重要、很有用的事情。

而這種正向的視角,又依賴於什麼呢?你的自我價值認同。

只有當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是「能夠做好事情的」時,你才能更容易關注到「做對了什麼」,把它們從經驗中提煉、總結、歸納,不斷強化對自己的價值認知。

到這裡,我們暫且總結一下:自我價值是根基,自我效能提供動力,自我掌控決定方向。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我們的行動一定會帶來正向的結果嗎?難道不會遭遇挫折嗎?

肯定會的。所以,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還需要具備第四種能力:自我復原(又稱心理彈性)。

它指的就是:在經歷了打擊和挫敗之後,能夠從低落中迅速恢復狀態的能力。

你一定知道「習得性無助」這個概念:當你長期做一些沒有結果、沒有反饋的事情時,你很容易消耗自己的動力和能量,長此以往,變得沮喪、無望和低落,陷入一種「怎樣都無所謂,反正沒有好結果」的狀態裡。

舉個簡單的例子:客戶給你下了需求,你做了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客戶就是不滿意,來來回回地改。這種反覆的折騰,就很容易讓你產生疲憊感,進而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幹不好這件事情?

那麼反過來,如何才能克服這種心態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堅信這一點:

我是專業的,我能夠判斷「好」和「不好」;客戶是業餘的,他的評判不能左右我的判斷。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我們雙方的溝通不夠良好、需求沒有對齊,我要做的,是用我的專業知識,來引導客戶實現他想要的需求。

可以看到,它基於什麼呢?基於充分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對自己清晰的認知。

另一方面,是接受這個事實:很多時候,反饋就是長期的,慢慢來。

人總是需要反饋的。這個社會不斷地給我們提供短期反饋,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得非常短視,迫切希望做一件事情、邁出一小步,就能立刻獲得反饋。若是沒有反饋,就會開始懷疑:我是不是走錯了?我是不是不適合?

同樣,許多人學一樣東西,總是希望立刻就能消化、運用,馬上就能改變現狀。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放棄。

但要改變現狀、獲得滿意的結果,哪有那麼簡單。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把視野放長,拔高自己的視角,從更高的層面,來將「自己的行動」跟「結果」之間建立長期的聯繫。

當你能夠接受這一點,你就能夠轉變思維:

雖然現在還沒有抵達終點,但我知道自己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只是還需要一段距離。

總結一下,怎麼樣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1)認可自身存在的價值

2)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知

3)能夠自己掌握生活的控制點

4)能夠快速從挫折中恢復

這是我總結的一個模型,分享給你。

最後,簡單分享幾點,能夠幫助你提高這幾項能力的小技巧。

1. 鍛鍊長期的反饋

我在很多文章裡都講到過:面對這個加速的社會,不要急,慢一點。

這裡的慢,其實就是一種對反饋的態度:去容許「長期反饋」的存在,不要求自己立刻得到反饋。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時間線拉長。比如:學習一個課程,舊的模式可能是希望立刻吸收應用,然後把它扔下,「結束」掉,再去學下一個課程、解決新的問題……

但更好的模式是:先整體弄懂,打開視野,然後拎出一個知識點,到生活中去實踐,慢慢內化;再拎出下一個知識點……把整個歷程拉長,關注自己在這裡面每一天的成長、變化和進步。

再比如:寫一篇文章,做一個視頻,舊的模式可能是廣泛去推廣、宣傳,希望能被更多的人看到,獲得點讚和肯定。

但更好的模式是:容許「長尾效應」的可能性,先慢慢積累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梳理自己的思維,把一個個點編織成網,形成自己的「知識資產」積累。持續去發出自己的聲音,自然而然地等待它被發現、被挖掘。

簡而言之:去做能做的事情,等待未來的可能性,但不急著追求結果,而是允許它慢慢生長。

這不但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鍛鍊大腦和內心的方式。

2. 提煉正向的聯繫

回想一下你過往的經驗,比如學生時代的社團活動、課程展示,工作上的重大項目、關鍵任務……你是更容易想到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還是想到那些失敗的、不堪的、希望避免的畫面?

很多偏內向的朋友可能會更容易想到後者 —— 因為內向者往往「避錯迴路」特別發達。但正如前文所說,多去提煉自己「做對的地方」,能夠完善我們的內隱自我,幫我們提升行動力。

具體怎麼做呢?從現在開始,當你遇到一項任務時:

1)每天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判斷和行動

2)記錄任務的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3)將2跟3建立聯繫。亦即去關注:

我通過什麼樣的思考,作出了什麼對的判斷?

我通過採取什麼行動,取得了什麼好的成果?

這些成果不需要很突出,只需要能幫助你構建正向聯繫即可。把它們整理起來、收藏起來,這些就是你的成功經驗。

它們可以為你以後的行動提供動力,也可以為你的方法論總結和提煉,提供豐富的素材。

3. 去做困難的事情

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時不時做一個 done list 和復盤,當你覺得近期一段時間裡,一切都過得很順利,幾乎沒遇到什麼障礙和困難時,就要特別留意了。

因為,你可能會陷入一個機械重複的怪圈裡面,一直在做自己已經非常熟練的事情,解決非常舊的問題,沒有接觸到任何新東西。

這樣下去,很容易讓自己失去手感,變得遲鈍、緩慢、僵硬,失去對環境變化的感知和反應。

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感受,一定要提醒自己,去做一些有點難度的事情。不一定跟工作有關,也可以是學一些東西,了解業界最新的進展,嘗試解決一些新問題。

不一定要真的做出成果,關鍵是,通過這個做法,讓自己始終保持敏銳,貼近「一線」,讓大腦始終保持機警和靈活。

4. 關注自我的感受

最後,簡單提一點: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在別人為他劃定的框架和目標下面,不斷地奔跑,努力地去滿足別人設定的標準、責任和期望。

很多時候,也許你要做的是,停下來,找一段獨處的時間,問問自己:

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想要的是什麼?

沒有人能代替你回答這個問題。

也不要把回答這個問題的權利,交到別人手上。

因為生活是你自己的。

除了你之外,沒有人能對你負責。

而不是失去生活。

作者簡介:Lachel,認知思維專家,多個跨界品牌創立者,虎嗅、36氪特約作者,致力於讓更多人學會深度思考。公眾號:L先生說(lxianshengmiao) 

本文來源L先生說,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被更多的欲望所驅使,讀書,升學,買房,結婚,生孩子,升職加薪,贍養父母等等,每天都好像有幹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時很多人就會開始抱怨:我太難了,我好煩啊,我好痛苦……等等,當一些負面情緒傳遞出來的時候,就會對身邊的人產生厭煩,甚至開始大吼大叫摔東西
  • 讓人內心強大的八個習慣
    讓人內心強大的八個習慣 2020-12-04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五種表現
    我們如何才能過好這漫長的一生,如何擁有一個美好的、有意義的、有質感的人生呢?這是一個被很多人反覆探討的話題。前幾天,我在某本雜誌上看到一段熟悉的話:有兩個人從鐵窗朝外望去,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地泥濘,另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天繁星。看到這段話時,我突然意識到這其實就是我們過好這一生的精髓所在,這個精髓就是:強大的內心。
  • 內心強大3星座,城府極深,情商高,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內心、實力都很強大3星座,城府極深,情商高,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會經歷不一樣的事情,在一天又一天的事情衝擊、堆積下,內心慢慢的變強大或者變脆弱,又或者若無其事麻木的過活。在內心強大的這個過程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變得實力強大,城府極深為的是能夠更好的和被人打交道,情商高,讓我們的的交際圈更圓滑,有著自己的想法、追求。十二星座裡面就有三個星座是這樣,他們實力、內心很強大,無一不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熟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你也可以做到!人生就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心至苦事至盛,智慧愈苦愈明。人們明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但還有勇敢去面對挫折和苦難,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邊向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如何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其實很簡單,做到這3點就夠了!
    內心很脆弱的人,容易發怒,經不起一點風浪,也承受不了最壞的結果。而內心強大(strong will)的人就不一樣了,內心強大的人,從思維、心態、習慣、認知等各個方面強化自已。有兩點:不怕經受痛苦能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兩點對於很多人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幫助。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內心強大的人。內心強大=成熟,當內心強大成熟以後,自身的氣質也會改變,這種氣質又是一種內在的人格魅力。
  • 讀懂多巴胺,讀懂你的情緒,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而其中一個有效的工具,就是之前介紹的冥想,可以參考《旁觀者清,冥想就是成為理性的旁觀者,去觀察那個情緒激動的自己》,就是如何巧妙的在生活裡面,通過切換局中人與旁觀者的不同角色,從而看清楚自己的本性,請注意,這是一個極具難度的技巧,因為它是要求你能夠在情緒當下,從被情緒左右著的局中人覺醒過來,然後切換到旁觀者,當下就觀察著自己的一行一動
  • 讓內心變強大的10個秘密……
    你的內心強大嗎? 如何擁有強大的內心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你是否擁有這些內心強大的品質呢?
  • 內心強大的女人,最優雅
    她們堅信,不是靠自己雙手得來的東西,終歸不屬於自己,而這就是那些內心強大的女人。因為內心強大,所以無所畏懼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學會一笑置之,懂得隱忍,原諒周圍的那些人,在寬容中壯大自己。——莫言人生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
  • 強大的外表&柔軟的內心——讀《大灰狼咕嚕》系列
    原標題:強大的外表&柔軟的內心——讀《大灰狼咕嚕》系列 強大的外表&柔軟的內心 ——讀《羞恥的秘密》和《懷念的味道》 前兩天我同事看到報紙上她的一位中學老師發表了文章,很感慨,她老師是個瘸子,當年被不少人恥笑。我心裡酸酸的,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自己以為很「羞恥」,外界的說法無法改變,唯有讓自己內心變得足夠強大,接納屬於自己的不完美。
  • 內心強大的人具備這些優秀品質,最後一條人人必備!
    今天給大家分享內心強大的人具備哪些優秀品質。我們從來到世界直至回歸自然,究其一生,接受的文化教育(比如語文數學英語)、素質教育(比如品德、思修)、技能教育(我們的生存技能,遠古時期要爬樹,現代要有一技之長)。這些教育的前提是我們要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從頭到尾,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讓我們的內心更強大。
  • 「夜讀」讓人內心強大的八個習慣
    微笑,一個多麼簡單的動作,只需將嘴角輕輕地上揚,就能展示一個開心的表情。心情是自己的,即便眼下覺得有一點難,也請提醒自己,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那些愛笑的人並非沒有痛苦,只是他們善於把不快樂的事情放下,用心過好當下。無論如何,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好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自己的笑容才是最美的風景。
  • 內心最強大的四個星座,是無所畏懼,還是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內心強大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會第一時間尋求別人的幫助,仿佛依靠自己的能力,始終是無法解決的,不管到了多大的年紀,都仿佛是一個小孩子一般的存在,沒有獨自解決困難的能力。
  • 心理學家:讓你內心強大起來的5種方法
    很多人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強大。多數人的內心並不具備抵禦在羞恥、自我貶低、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的侵襲。所以,一旦他們遇到這些情緒的時候,很容易就產生「我要破碎了」的感覺,並且變得易怒,煩躁或者自卑,懊惱。這就是玻璃心。
  • 「生活很苦,要做一個強大的人」:才能戰勝困苦,擁抱成功
    是啊,人在生活中不就是如此嗎,一個孤獨的行者,冷暖自知。生活雖說很艱難,充滿了各種困難與挑戰,但人活著,一定要努力使自己變強,特別是自己的內心,因為人全憑一顆心,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能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 為什麼那些內心強大的人都能承受別人承受不了的痛苦?
    生命的奧秘很神奇,內心越是強大的人,越能承受人生的苦難,而越是能承受苦難的人,內心就會越發強大,一個無法承受苦難的人,註定是一個內心弱小的人。內心強大的人之所以強大,並且比一般人更能夠承受痛苦,是因為他們擁有了覺醒的自我,隨著自我覺醒,他們對待苦難的態度就會發生變化。
  • 讓人內心強大的八大習慣,你擁有幾個
    一、保持微笑每天保持微笑,雖然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是俗話說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只需要將你的嘴角輕輕揚起,就能表示你的開心,給人帶來一種很好的感覺,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就算覺得眼下有一點難,也要多提醒自己,時常保持微笑哦。
  • 周冬雨:外表嬌小的你,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她是一個體型嬌小,讓人很容易有保護欲的女孩子,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個體型嬌小的女孩子,可以成為電影票房女王,成為最年輕獲得了金馬獎的女演員。在這個看似嬌小的皮囊之下,周冬雨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眾所周知,當初她是以謀女郎身份進入娛樂圈的。因為山楂樹之戀這一部小清新的電影,給了她在娛樂圈嶄露頭角的機會。當年她一副清純樸實的樣子,獲得了大多數觀眾的熱愛。
  • 如何突破心智重圍,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下面,我將通過「人生定位、認知優化、心境調頻」三個主題,來與你共同探討和學習,如何通過心智突圍,由內而外重構自己,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01人生定位迷茫,是人生的周期性常態。每過一段時間,它就會爬上你的心頭,讓你焦慮、恐慌、懷疑自己。
  • 比你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牢記這五點人生的處世哲學
    有些人看似生活經歷豐富,但是每每遇到人生中大是大非的時候卻總是不能淡定,有些人看似生活簡單無奇,但是每每遇到生命中大風大浪的時候卻總是從容不迫,為什麼呢?因為人與人的內心不同,那些內心強大的人遇到人生中的任何問題都能泰然處之,而那些內心弱小的人遇到生活中的突然變故都會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