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三務公開」是面折射鏡

2020-11-27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三務公開」是面折射鏡

為有效落實廣大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加大對村級黨務、村務、財務的監督力度,我國建立了農村「三務公開」制度。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有些地方「三務公開」制度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有的公開欄日久失修、破敗不堪,有的空空如也、純屬擺設,有的卯吃寅糧、懶於更新,還有的錯漏百出、糊弄應付……

以上問題已經成為基層黨員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也是紀檢和組織部門比較關注和急需破解的問題。「三務公開」工作不到位雖屬於具體事務性問題,卻折射出村幹部存在的工作作風問題。

對落實上級要求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村幹部認為「三務公開」就是一種形式主義,只是在農村走走過場、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不能很好地領會「三務公開」的重要性。平時不重視「三務公開」工作,只在檢查評比期間作為階段性工作抓一抓,沒有真正保證公開內容的時效性。

服務黨員群眾的積極性不夠。部分村幹部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比較淡漠,思想上沒有群眾觀念,工作中不走群眾路線,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公開欄宣傳相關惠農政策,導致黨員群眾不能全面知曉黨務、村務、財務等工作,相關惠農政策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覆蓋。

存在一定的投機心理。部分村幹部身上存在獨斷專行、官僚主義作風,在日常工作中熱衷於唱「獨角戲」,重大決策不民主、關鍵事項不公開,但又恐於來自廣大黨員群眾的監督,對「三務」工作遮遮掩掩,甚至為了掩蓋違法違紀問題而弄虛作假、欺上瞞下。

「作風改沒改,瞅瞅公開欄」。目前,「三務公開」儼然已成為村幹部的一面作風之鏡。村幹部作為黨和政府在基層一線的「代言人」,其作風形象一定程度上映射了黨的政府在基層群眾心目中的作風形象。村幹部的作風不轉,既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影響了基層黨員群眾基本的民主權利。因此,村幹部作風要從有形的「三務公開」抓起。上級部門要推動村幹部淡化形式主義思想,有效發揮「三務公開」欄的宣傳監督作用;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加強村幹部黨性教育,特別是「畏民敬民」教育,讓村幹部真正從黨員群眾的利益出發辦實事;要進一步強化對「三務公開」工作的督促檢查,以隨機抽查、專業審查的方式,讓村幹部不再臨陣擦槍、不敢弄虛作假。

相關焦點

  • 三湘時評丨今年的「雙十一」是面多稜折射鏡
    概而言之,今年的「雙十一」是一面折射鏡,既是對網絡經濟自身發展的全景式展示,也是照見我國特殊年份下所取得的來之不易的成就。 [責編:曾璇][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來源:新湖南】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今年的「雙十一」是面多稜折射鏡
    概而言之,今年的「雙十一」是一面折射鏡,既是對網絡經濟自身發展的全景式展示,也照見了我國特殊年份所取得的來之不易的成就。  (文/餘明輝)
  • 《輻射76》折射鏡perk感知卡片介紹 折射鏡perk感知卡片有什麼效果
    導 讀 輻射76折射鏡perk感知卡片有什麼樣的屬性加成呢?最高增加40的能量抵抗。
  • 新品發布|Ulanzi GP-5 GoPro Vlog 自拍折射鏡
    ULANZI GP-5翻轉屏是我們優籃子針對GoPro相機新研發設計的一款Vlog自拍折射鏡。
  • 視頻教程|讀書郎學生平板球型折射鏡的使用!
    學生平板配備的球型折射鏡有什麼用?視頻教程在這裡!
  • 美國務院痛批CNN未經授權公開遇害駐利比亞大使日記
    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克裡斯·史蒂文斯據外國媒體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上周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擅自公開遇害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克裡斯·史蒂文斯的日記。菲利普·萊茵斯責問道:「在大使和其他三位美國人為國捐軀的現場,你的本能反應難道就是拿走日記,讀出來,寫出來,給整個編輯部的人看?而滿足了所有的好奇心以後,你們才想起來通知遇害者家人和政府?」CNN記者此前在史蒂文斯遇害地點發現大使手寫的日記,共有7頁。史蒂文斯家人得知此事後,多次同CNN協商,要求審閱日記內容,以決定是否授權CNN援引日記內容進行公開報導。
  • 北青報:「雙十一」豐碩成果是一面多稜折射鏡
    原標題:「雙十一」豐碩成果是一面多稜折射鏡   11月1日至11日0點30分,天貓「雙十一」銷售額實時突破3723億元,再創新高。天貓預計今年「雙十一」將吸引超過8億消費者、25萬品牌、500萬商家共同參與,是覆蓋面最廣、參與度最高的一屆。
  • 三要素缺一不可(保護農民權益 推進徵地改革)
    一些地方在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影響下,將工程的進展看作是「大局」,而將農民的利益要求看作是「私利」,忽視其權益保障。  記者:要和諧解決土地爭議,政府該如何做?  郭巍青:政府部門必須依法行政,「為民謀利」而不是「與民逐利」。這裡面,就包括了法制建設、平等協商、民生保障三個要素的配合,缺一不可,保證交易的透明、公平。
  • 農民日報孟德才:在熟悉與陌生之間感受故鄉
    農民日報記者孟德才(左)在鄉村獸醫趙永才家中採訪    入職一年多來,走南闖北,採寫過許多其他地方的新聞,但卻從未書寫過故鄉。趙永才告訴我,近年來,黨的惠民政策好,許多農民通過畜牧養殖致了富。農村的村容村貌、各行各業,在時代列車的牽引下,變得更加現代化。以農村畜牧業為例,以前都是散戶圈養,髒亂差比較嚴重,現如今都是現代化規模養殖,又乾淨又整潔。    鄉村面貌在不斷變化,但濃濃的鄉情卻不曾改變。春節前夕,我參加了一位發小的結婚典禮,親身感受了農村婚禮的熱鬧與溫情。
  • 藍營縣市長呼籲NCC「務必要秉公處理,不能夾雜預設立場」
    據《中天新聞》13日報導,藍營多位縣市首長紛紛出面回應「中天申請換照」一事,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NCC一定務必要採取公平、公正的態度,讓新聞的報導,能夠得到大眾的支持」。雲林縣長張麗善也表示,「透過媒體的報導,讓我們所有的鄉親能夠了解真相,她說,臺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也不能只有一種顏色」。
  • 北京擬統一城鄉失業保險政策,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
    首都之窗昨天公布《關於統一城鄉勞動者失業保險政策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本市擬自5月1日起統一全市城鄉失業保險政策,農民合同制工人與城鎮職工同等繳納失業保險費,同等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 「雙11」成果是一面多稜折射鏡
    概言之,今年「雙11」初步取得的豐碩成果是一面多稜折射鏡,既是對電商平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動詮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作者鞠實)(責任編輯姜珊)
  • 外媒:有機植物對環境危害更大;發展農業最好辦法就是讓農民有錢
    ——佚名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專家認為,農業賺錢,首先要做到的是讓農民賺錢。農業的基礎是農民,發展農業要依靠的是基礎,而不是其他的所謂的價格政策或是虛擬技術。農苗網致力以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透明公開的數字體系,撮合交易的模式,最大化降低生鮮供應鏈所產生的損耗及成本控制。促進產、銷雙方高效、安全、透明的交易對接,為農產品交易提供一個數位化透明的交易環境。
  • "嫦娥"探月高清真彩色月面圖像首公開
    1月,國家天文臺對外發布了「嫦娥3號」著陸器在月面拍攝的全部圖像數據,其中包括數以千計此前從未被公開過的高清真彩色月面圖像,公眾可以任意下載保存。這些圖像是「嫦娥3號」項目執行期間由「嫦娥-3號」著陸器以及「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拍攝的。
  • 高益槐:為農民當「財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心繫家鄉,甘當農民「財神」,帶領鄉親走出了一條科技興農的產業化道路。    他勤於筆耕,著作等身,著有專著十餘部,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發表國際論文60餘篇。    他就是紐西蘭皇家科學院首席科學家,美國愛因斯坦發明獎獲得者高益槐。
  • 「尋根」大劇《老農民》 為中國農民浮一大白
    網易娛樂1月15日報導 如果說中國是一棵枝繁葉茂、欣欣向榮的松柏,那中國的8億農民無疑是支撐這顆大樹蓬勃發展的根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老農民》就是這樣一部記錄中國農民歷史的尋根大劇,正如劇中馬仁禮喝醉後為足下的土地手舞足蹈地奉上一首《將進酒》一樣,《老農民》歌頌了中國農民的勤勞質樸和生生不息,保存了農村60年的文化底蘊,為中國農民浮一大白,是一部關於中國當代農民的現實主義力作。
  • 贛州市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專題
    到2022年底前,基本建成全省統一、系統完備規範的基層政務公開標準體系,覆蓋基層政府行政權力運行全過程和政務服務全流程,全面實現政務公開內容標準化、公開流程規範化、公開工作制度化、公開平臺便捷化。二、梳理基層政務公開事項。
  • 農民:一斤糧不如一瓶水,拿什麼要求淳樸?
    農民:一斤糧不如一瓶水,拿什麼要求淳樸?隨著社會的發展,物價也不斷的上漲,提高的不只是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有日常的開支,無論是生活物資,還是醫療和教育的成本,都是壓在農民身上的一個重擔,對於農民來說,在家務農已經不足以滿足生活。
  • 陸浩:採取"擴大分子縮小分母"的措施增加農民收入
    來源:甘肅日報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為此,記者專門就這個問題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他認為,要增加農民收入,就要做好「擴大分子、縮小分母」的文章。
  • ...農民日報》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1月7日,農民日報刊髮長篇深度報導《只把終點當起點——看貴州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文章全文3000多字,報導了伴隨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貴州的發展戰略定位也發生轉變。在中共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鄉村振興」取代了過去的「大扶貧」,位列貴州三大發展戰略(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之首。一詞之變體現了貴州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重心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