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務公開」是面折射鏡
為有效落實廣大群眾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加大對村級黨務、村務、財務的監督力度,我國建立了農村「三務公開」制度。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有些地方「三務公開」制度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有的公開欄日久失修、破敗不堪,有的空空如也、純屬擺設,有的卯吃寅糧、懶於更新,還有的錯漏百出、糊弄應付……
以上問題已經成為基層黨員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也是紀檢和組織部門比較關注和急需破解的問題。「三務公開」工作不到位雖屬於具體事務性問題,卻折射出村幹部存在的工作作風問題。
對落實上級要求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村幹部認為「三務公開」就是一種形式主義,只是在農村走走過場、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不能很好地領會「三務公開」的重要性。平時不重視「三務公開」工作,只在檢查評比期間作為階段性工作抓一抓,沒有真正保證公開內容的時效性。
服務黨員群眾的積極性不夠。部分村幹部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比較淡漠,思想上沒有群眾觀念,工作中不走群眾路線,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公開欄宣傳相關惠農政策,導致黨員群眾不能全面知曉黨務、村務、財務等工作,相關惠農政策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覆蓋。
存在一定的投機心理。部分村幹部身上存在獨斷專行、官僚主義作風,在日常工作中熱衷於唱「獨角戲」,重大決策不民主、關鍵事項不公開,但又恐於來自廣大黨員群眾的監督,對「三務」工作遮遮掩掩,甚至為了掩蓋違法違紀問題而弄虛作假、欺上瞞下。
「作風改沒改,瞅瞅公開欄」。目前,「三務公開」儼然已成為村幹部的一面作風之鏡。村幹部作為黨和政府在基層一線的「代言人」,其作風形象一定程度上映射了黨的政府在基層群眾心目中的作風形象。村幹部的作風不轉,既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影響了基層黨員群眾基本的民主權利。因此,村幹部作風要從有形的「三務公開」抓起。上級部門要推動村幹部淡化形式主義思想,有效發揮「三務公開」欄的宣傳監督作用;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加強村幹部黨性教育,特別是「畏民敬民」教育,讓村幹部真正從黨員群眾的利益出發辦實事;要進一步強化對「三務公開」工作的督促檢查,以隨機抽查、專業審查的方式,讓村幹部不再臨陣擦槍、不敢弄虛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