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學術論文中正確、規範、科學地引用參考文獻,既反映了作者對其他學者勞動成果的尊重和認可,也為後來需要追溯相關文獻的使用者提供了有效查找路徑。並且對於判斷作者學術水平、評價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學術期刊具有重要的作用。藍譯編譯認為,參考文獻在學術論文前言部分、研究設計部分、研究論證及研究討論等結構中的引用應該合理分布。
首先,論文的前沿部分是對研究背景、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不足進行闡述,並在此基礎上引出研究論題、研究目的及研究價值。因此,在該部分引用的參考文獻要求近期率高、時效性強,文獻所涉及的相關研究儘量全面,以及引用該研究領域發展較前沿的研究文獻。這樣表明該論文研究選題的前瞻性、創新性,及整體研究起點的高度。
其次,論文研究設計部分所涉及到的論題、觀點、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等,需要立足於前人已做的研究工作,以論證本論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做的深入研究。因此,這部分引用的參考文獻要具有新穎、經典、權威性,以表明本研究設計的深入性和重要創新價值。
第三,研究論證部分所引用的文獻作為研究的論據和論述材料,在實證過程中起到闡述、參照、對比等作用,以論證本論文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重要性及可重複性。所以這部分內容引用的文獻儘量廣泛全面、新穎、經典、權威,如果有條件可以適當自引,以論證該研究的深度和進展前沿。
此外,論文結論部分主要闡述本研究的重要貢獻和價值,把引用到的文獻作為質疑、反駁及對比的對象,以此論證本研究的重要價值。因此,該部分內容引用文獻要求是最新的、或經典、或權威學術文獻。如果能對這些文獻的研究觀點進行反駁、修正,可論證該研究的前沿性和學術創新性。
總之,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有意識地注意論文中不同位置對參考文獻的引用,將對論文的學術質量提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