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造的參考文獻竟被引用400次!科學家為何會被「幽靈文獻」欺騙?

2021-01-16 學術資源大全

撤稿觀察網站(retractionwatch.com) 採訪了幾位引用了「幽靈文獻」的研究人員,他們都把這歸因於某種失誤。有人說他混淆了兩個相似的參考文獻,「Van der Geer 和 Hanraads」的文獻取代了正確的一個; 另一位作者說,他已經聯繫了出版商來修正這個錯誤。


儘管 400 篇引用聽起來影響很大,但哈金把這個數字放到了大背景中:在將近 85,000 篇 Procedia 會議論文中,幽靈引用出現在不到 0.5% 的文章中。雖然不幸,但這確實是一個可接受的「誤差範圍」。許多其他的引用幽靈參考的文章也是會議記錄。這些會議很可能只是從 Elsevier 的會議中「借用」了 Procedia 的模板,給了作者潛在的犯錯可能。


不過,一些會議論文的編輯很少或不進行質量把控。在哈金調查的一些最近的會議論文中,除了一些著名會議之外,大部分主要針對新手和沒有什麼經驗的研究人員。作者的主要動機也不是發表一篇高質量的會議記錄,而是使其文章被資料庫收錄參與大學的職稱評選。在 Procedia 發表會被收取很高的版面費,但是能發表出來作為會議的附加內容並被 Web of Science 收錄似乎也是值當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可以慶幸「幽靈文獻」是虛構的。如果這是一個真實的出版物,那麼這樣的錯誤可能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 400 個錯誤的引用可能是數以十萬計的學術出版物海洋中的一滴水。 然而,對於許多個人作者而言,400 次的引用或許足以區分優秀和平庸,並且決定他們是否可以找到工作。


作為「幽靈文獻」事件的結語,哈金提醒大家,引用時對於看起來奇怪的參考文獻一定要加以重視。做一些調查,或者讓有文獻計量學功底(bibliometric knowledge)的人來幫你審核一下。如果一個東西看上去很可疑,那很可能它就是有問題的!


相關焦點

  • 不存在的論文竟被引用400次!科學家為何被「幽靈文獻」欺騙?| 推薦
    那麼這篇不存在的文章究竟是如何被引用上百次的?引用它的研究人員為何沒有早點發現問題?在她的博客中,哈金抽絲剝繭,一步一步為我們揭示了「幽靈引用」的真像。哈金在更加仔細地審查一些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時發現(這是她的本行),大多數幽靈參考文獻的引用都出現在相當低質量的會議論文中,而且作者大多來自非英語母語國家,其中一些文章顯然達不到該領域會議的正常水平。參考文獻的格式通常也是不完整,不規範的。
  • 不存在的論文竟被引用400次!福爾摩斯告訴你「為什麼?」
    引用它的研究人員為何沒有早點發現問題?在她的博客中,哈金抽絲剝繭,一步一步為我們揭示了「幽靈引用」的真像。誰在引用?哈金使用這篇文獻的作者名字「Hanraads」在 Web of Science 中搜索,結果顯示,這篇據稱發表於 2000 年的文章,被 398 篇論文引用過。
  • 論文如何引用參考文獻?
    有人查閱了52種科技期刊,發現這些期刊使用了33種不同的參考文獻格式(M.O'Connor,Br.Med.J.1[6104]:31,1978)。有些期刊會給出所引用文獻的全名,有些則不會;有些期刊要求論文給出所引用文獻的頁碼範圍,有些則只要求給出所引用文獻的首頁頁碼。聰明的作者會搜集好所引用文獻的所有相關條目,這樣在撰寫論文的時候就具備所有必要的信息。
  • 【論文黨必看】一分鐘學會如何快速引用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到底有多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論文的學術性和權威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從參考文獻中表現出來。科學史上的任何研究成果,都是在前人或旁人的勞動成果基礎上創造出來的,通過學者間的相互引用得以代代相傳。
  • 如何在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
    在論文中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我要說兩個方面:一、參考文獻的格式之前我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現在再貼出來論文寫作時,在最後部分參考文獻中,總會有部分同學出現自己手打參考文獻或者自己複製文獻的情況,這樣做不僅效率低,而且會出現參考文獻不規範的情況
  • 論文被撤稿後仍被引用,文獻參考如何避免「撞屍」?
    然而,這篇論文在撤稿十多年後引用次數仍在增加。Schneider的統計表明,該論文在2006~2019年被直接引用148次,間接引用2542次。其中,她所研究的112次直接引用中,多達96%的引用沒有提到該文章已被撤稿。 「這個案例說明了當前數字圖書館環境在如何傳達論文撤稿狀態方面存在問題。」
  • 學術論文中英文參考文獻引用的常見問題分析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對他人研究成果中的理論、觀點、資料和方法的引用和借鑑,對文章內容起著支持、佐證和揭示其信息來源的作用。隨著人們信息水平和學術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借鑑一些國外參考文獻,引用他們的新觀點。
  • 我的論文引用了中文參考文獻,這會影響論文的發表嗎?
    通常審稿人需要按要求評估參考文獻的準確性、相關性和及時性(取決於領域),並檢查參考文獻是否平衡。理想情況下還要查看是否容易被檢索。如果審稿人看不懂中文,他們就無法做這些評估。他們可能會基於這些理由而拒絕審稿邀請。或者更糟糕的可能是審稿人接受了邀請,但是由於無法驗證參考文獻的來源而給出拒稿的意見。
  • 引用參考文獻時et al.的用法
    引用參考文獻時,應該標明論文的多少位作者後才使用et al.呢?這方面,不同期刊有不同的做法。《熱帶醫學和衛生學美國學報》(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不管引文有多長,都完全避免使用et al.。
  • 學術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應結構分布合理
    作者在學術論文中正確、規範、科學地引用參考文獻,既反映了作者對其他學者勞動成果的尊重和認可,也為後來需要追溯相關文獻的使用者提供了有效查找路徑。並且對於判斷作者學術水平、評價學術論文創新性、評價學術期刊具有重要的作用。
  • 學術論文為什麼要有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術傳承和學術倫理的載體,它不僅是作者嚴謹的學術精神的體現,而且是評價論文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尊重參考文獻就是尊重前人的研究,尊重參考文獻,也體現了學術發展的脈絡。任何一篇論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別人工作的基礎上,因此需要恰當引用別人的工作,以滿足學術規範。
  • 英文SCI論文參考文獻的規範表達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參考文獻必不可少,參考文獻的引用體現作者對所研究領域的熟悉程度,作者的學術眼光以及對他人學術成果的尊重。根據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參考文獻類型的有:專著,論文集,報紙文章,期刊文章,學位論文,報告,標準,專利,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而在英文論文的寫作中引用最多的參考文獻主要是期刊文章。
  • 參考文獻的 AMA 格式解讀
    論文的撰寫與發表,都涉及文後參考文獻這個繞不過去的「尾巴」工程。參考文獻部分最糾結的是細節,不同學科在寫學術論文的時候都有著不同的格式風格。 AMA StyleAMA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Style是醫學論文常用的一種文獻引用格式
  • 論文的文獻引用,這幾個要點需要注意!
    1、儘可能去引用一些最新文章。現在學界論文的發表,在文獻資料引用方面,比較重視文獻的日期,即時效性,這個可能性在理工類專業中更為明顯。為什麼會有這種偏好呢?針對大部分文獻資料,這種基本信息包括作者、來源和時間,清晰地標註和完善文獻資料的基本信息可以讓讀者了解到更多的潛在信息,如何人所寫、什麼年代、來源渠道在哪……在學術論文中,這方面信息的清晰呈現主要表現在文中引用標註和參考文獻部分,需要大家引起重視,這是很多作者非常隨意操作的部分內容。
  • 論文寫作中參考文獻格式技巧
    在論文寫作中,最後一部分都有參考文獻的引用,且文獻格式要求因被引用文獻來源(比如:期刊、會議、網站等)的不同而不同,使得文獻格式編寫工作非常的繁瑣。本篇經驗教你如何快速的利用網絡資源(Google)來進行有效的參考文獻格式編寫。
  • 知網論文查重參考文獻算不算?要不要刪掉?
    在論文的創作階段中,我們總是會利用引證的方法提升論文的感染力和邏輯性。從而,我們總是會在完成知網論文查重後提到一個問題,即知網論文查重參考文獻算不算?要不要刪掉?這裡小編根據實際情況在這給你們作答此問題。
  • 論文參考文獻應該怎麼處理呢?
    論文查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論文查重率,在學校規定的查重率之內那查重參考文獻應該怎麼處理呢?許多學校選擇了用中國知網查重檢測系統對學生的論文進行常規的查重檢測,正規的知網查重檢測系統不包括參考文獻,也就是說參考文獻不在查重的範圍內,但是是在參考文獻的格式正確的情況下,如果格式不正確的話,只會作為正文進行查重檢測,也就是說知網查重是不會查重檢測正確格式的參考文獻。
  • 論文檢測系統如何識別參考文獻?
    論文檢測系統如何識別參考文獻? 當你提交論文檢測,為什麼應用知網論文檢測系統,檢測結束後發現自己引用的部分也被標記了呢?格式不正確,還是系統出了問題?
  • 論文參考文獻查重如何避免重複率
    很多學生想了解參考文獻是否需要進行論文查重檢測?這個是需要看學校具體要求的,對於論文參考文獻要查重檢測的學校來說,學生是要重視撰寫手法的。  檢測系統不對參考文獻做查重 就目前市場上的論文查重系統來看,是有很多查重系統不對參考文獻做查重檢測的,要是學校有要求論文參考文獻查重檢測的話,那麼是要把參考文獻這部分的內容在整篇論文中進行查重檢測,這樣也是可以知道整篇論文查重檢測情況的。每年有很多人關注參考文獻查重檢測的問題,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做查重檢測要求的,但也是要遵守學校的要求規定。
  • 科學網—英文科技專著中「糾結」的參考文獻
    出版物只有紙版形式的時候,參考文獻的格式和準確性都很重要,讀者要按文獻中的表述去翻查以前的文獻內容,錯一點兒,讀者就有可能要多費很多周折。後來有了電子版,直到再後來的網際網路,文獻的索引和查找變得簡潔了許多。隨手輸入幾個關鍵詞,瞬間就可以搜索出相關學科和話題的前塵過往。 所以,目前參考文獻的質量仍然很重要,但其厲害關係已不如當初那樣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