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條2萬平方米/年碳化矽陶瓷膜技術實現產業化

2020-12-05 中化新網

49301次閱讀

作者:陳傳武 季家友 陳欣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1月30日

收藏

      本報訊 (記者 陳傳武 通訊員 季家友 陳欣)「我們建設的年產各型陶瓷膜產品2萬平方米的生產線已達產,二期將繼續建設一條4萬平方米/年的生產線,力爭將湖北迪潔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化矽陶瓷膜研發和生產基地。」在上周舉行的高性能碳化矽陶瓷膜製備成套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上,武漢工程大學和迪潔公司共同完成的這一項目實現了碳化矽陶瓷膜技術的產業化

    項目組發明了基於反應燒結結合重結晶燒結的複合製備方法,研製了孔隙率高、孔徑分布窄和連通性好的高強度多通道純碳化矽陶瓷支撐體,同時開發出新的塗覆集成技術;成功研製出超濾/微濾系列非對稱多通道碳化矽陶瓷膜,並建成了成品率高達85%的示範線,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化工、石油和食品等行業強酸、強鹼和油水等苛刻環境的膜分離裝備,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教授領銜的評定專家組認為,該項目科技成果成熟度9級、科技成果創新度4級,均達到最高級別,技術先進度6級(最高7級),項目整體技術和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碳化矽陶瓷膜團隊首席教授、湖北省環境材料與膜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徐慢介紹,用碳化矽材料製備的碳化矽陶瓷膜具有強度高、熱震穩定性好、通量大、運行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等綜合優勢,是面向未來的新一代陶瓷膜材料。但碳化矽陶瓷膜的製備工藝複雜、技術難度大,且燒成機理有別於一般的氧化物陶瓷,目前僅有美國、丹麥、法國等國家的公司能夠生產,國內所用碳化矽質膜材全部依賴進口,且價格高昂。

   與其他主流陶瓷膜產品以及有機膜產品相比,武漢工程大學等開發的碳化矽膜可在強酸強鹼(pH值0~14)、高溫(800℃)等傳統膜分離材料無法勝任的苛刻環境下長久使用,產品的通量、開孔率(45%)、強度等關鍵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組已經指導迪潔公司建設了國內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年產各型陶瓷膜產品2萬平方米的生產線,二期將繼續建設一條4萬平方米的生產線。

   據了解,陶瓷膜是以陶瓷材料為介質製成的具有分離功能的無機分離膜,本質上是一種開孔孔隙率較高的多孔陶瓷,具有管式、板式等多種結構形式。陶瓷膜材料主要有氧化鋁質、鈦酸鋁質、堇青石質、氧化鋯質、碳化矽質等,市場常見產品以氧化鋁材質為主。但氧化鋁質陶瓷膜抗熱震性差,堇青石質陶瓷膜高溫不耐腐蝕,鈦酸鋁陶瓷膜強度低且高溫易分解,氧化鋯質陶瓷膜容易失穩開裂,這些缺陷限制了氧化物材質陶瓷膜在高溫、強酸、強鹼等嚴苛條件下的推廣使用。

  


相關焦點

  • 央視關注:武漢工程大學科研成果打破國外壟斷,一項技術賣2000餘萬
    武漢工程大學一直以來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武漢工程大學9成以上的科研成果都實現了轉化,極大地激發了一線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熱情。碳化矽陶瓷膜技術成果就是其中一個成功的案例。科研階段碳化矽陶瓷膜是無機膜的一種,系由碳化矽粉經高溫燒制而成,可分離出液體、空氣中的顆粒物。
  • 汙水處理技術篇:碳化矽陶瓷膜處理採油汙水
    汙水處理技術篇:碳化矽陶瓷膜處理採油汙水北極星環保網訊:低滲透油田在油氣田開發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正在成為開發的主體。目前油田多實行早期注水,精細注水是低滲透油田開採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迫於水資源的短缺和環境保護的壓力,以採油汙水做為精細注水水源,是實現採油汙水資源化利用的必然趨勢。
  • 賽利科膜:碳化矽陶瓷膜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近年來,伴隨新材料應用越來越廣泛,碳化矽陶瓷膜也逐步被市場接受和認可。「碳化矽陶瓷膜具有不斷絲、水質穩定等優勢,可以長時間不用更換,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山東賽利科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賽利科膜」)董事長郭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 徐慢教授研發出碳化矽陶瓷膜新材料
    慧聰化工網訊:無獨有偶,武漢工程大學徐慢教授研發的碳化矽陶瓷膜新材料,讓過濾網在高腐蝕性、易沉積等環境下仍然能有效過濾掉'有害物質'。他與深圳一家公司達成合作,這項技術的評估價格為1500萬元。
  • 斯達半導投資建設全碳化矽功率模組產業化項目計劃總投資2.29億元
    挖貝網 12月17日消息,斯達半導(證券代碼:603290)發公告稱,公司擬在嘉興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現有廠區內,投資建設全碳化矽功率模組產業化項目,本項目計劃總投資22,947萬元,投資建設年產8萬顆車規級全碳化矽功率模組生產線和研發測試中心,項目將按照市場需求逐步投入。
  • 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攻克平板陶瓷膜製備及批量化...
    本站訊(通訊員 徐福聖)天津大學先進陶瓷與加工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歷經十餘年艱苦研發,突破了平板陶瓷淨水膜製備技術難關,實現批量化生產。目前平板陶瓷膜生產線已成功投產,一舉打破外國技術壟斷,大幅提高我國膜產業競爭力並填補了相關技術空白。
  • 露笑科技百億元項目正式籤署 布局碳化矽產業化之路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組建碳化矽晶體爐製造攻關小組,到2019年7月份生長爐研製成功,再到2020年4月份10億元定增加碼碳化矽業務以及如今的百億元碳化矽產業園投資,露笑科技在碳化矽產業布局之路上可謂勢如破竹。公司在碳化矽產業化方面具備哪些相關技術?未來還需攻克哪些難點?100億元投資如何落地?9月20日,《證券日報》記者就以上問題與公司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對話。
  • 「專利解密」泰科天潤公司碳化矽肖特基二極體製備技術
    【嘉德點評】此項專利的碳化矽肖特基二極體的製造方法,在保證阻斷電壓的基礎上,增大肖特基二極體的陽極接觸區域面積,降低器件導通電阻,具有產業化意義。此外,泰科天潤公司是我國具有強大自主生產能力的半導體公司,在江西九江新落地的公司也將建成首條國際先進水平的SiC功率器件生產線。
  • 碳化矽晶片合格率達65%,國內最大碳化矽材料供應基地已實現4英寸...
    集微網消息,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報導,目前,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矽材料產業基地已經實現4英寸晶片的大批量產,6英寸高純半絕緣碳化矽單晶襯底也已經開始工程化驗證,預計年底達到產業化應用與國際水平相當。圖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此外,中電科總經理李斌表示,目前國際上碳化矽晶片的合格率最高是70%-80%,而原來國內實驗室生產的碳化矽晶片的合格率僅有30%。
  • 全球與中國陶瓷膜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第一章 產業概述  1.1 陶瓷膜定義    1.1.1 陶瓷膜定義    1.1.2 陶瓷膜產品參數  1.2 陶瓷膜分類    1.2.1 微濾膜    1.2.2 超濾膜    1.2.3 納濾膜  1.3 陶瓷膜應用領域    1.3.1
  • 廣東專業的陶瓷膜元件有哪些_蘇州博清
    隨著膜分離技術在市場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膜作為核心元件,其種類材質也越來越多,讓人目不睱給,膜材質、結構的選擇也變得越來越難。有的膜材質選不好可能會直接影響整個分離效果。 1、膜孔徑對分離性能的影響 膜孔徑的大小決定了膜的篩分效應,從而影響分離中的對流作用。
  • 解析碳化矽外延材料產業鏈
    碳化矽的耐高壓能力是矽的10 倍,耐高溫能力是矽的2 倍,高頻能力是矽的2 倍;相同電氣參數產品,採用碳化矽材料可縮小體積50%,降低能量損耗80%。這個技術率先由LPE在14年實現商業化,在17年左右Aixtron對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將這個技術移植到了商業的設備中。 碳化矽外延中的缺陷其實有很多,因為晶體的不同所以它的缺陷和其它一些晶體的也不太一樣。他的缺陷主要包括微管、三角形缺陷、表面的胡蘿蔔缺陷,還有一些特有的如臺階聚集。
  • 國內首條達到量產規模的碳化矽晶片產線?綠能芯創淄博項目年底前...
    國內首條達到量產規模的碳化矽晶片產線?綠能芯創淄博項目年底前一期投產
  • 納米平板陶瓷膜汙水處理技術及一體化裝備通過鑑定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18年1月30日,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廣西碧清源環保投資有限公司研發的「納米平板陶瓷膜汙水處理技術及一體化裝備」環境保護技術成果鑑定會。「納米平板陶瓷膜汙水處理技術及一體化裝備」將「納米平板陶瓷膜分離技術」與「汙水生物處理技術」相結合形成納米平板膜汙水處理技術及一體化裝備,優化了技術裝備的關鍵應用參數
  • 國內碳化矽4英寸晶片已實現大批量產
    慧聰LED屏網報導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指出,目前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矽材料產業基地已經實現4英寸晶片的大批量產,6英寸高純半絕緣碳化矽單晶襯底也已經開始工程化驗證,為客戶提供小批量的產品試用,預計年底達到產業化應用與國際水平相當
  • 大洋生物「無機陶瓷膜的性能及應用介紹」技術交流會順利召開!
    月20日,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無機陶瓷膜的性能及應用介紹」技術交流會順利召開。本次報告主要介紹無機陶瓷膜分離技術在醫藥、化工、水處理上的應用,為物料分離難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   專題報告後,參會的技術人員與彭博士就無機陶瓷膜及生產應用中的實際問題做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
  • 中國科大實現通訊波段碳化矽色心的室溫自旋操控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碳化矽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碳化矽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溫相干操縱,並且實現了單個NV色心的可控制備和光探測磁共振譜的探測。這種色心的發光波長在通訊波段,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中具有重要用途。
  • 中科大首次實現通訊波段碳化矽色心的室溫自旋操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碳化矽色心自旋操控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王俊峰等人與其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碳化矽中氮-空位(NV)色心的室溫相干操縱,並且實現了單個NV色心的可控制備和光探測磁共振譜的探測。
  • 碳化矽項目遍地開花 2022年或成關鍵轉折點 一圖看懂產業鏈分布
    而根據方正證券分析師陳杭9月4日報告整理,碳化矽還可被應用於數據中心、智能電網、高鐵動車、充電樁、5G、光伏、風力發電等多個領域,可謂「萬物皆可碳化矽」。其中在5G領域,碳化矽還被認為是5G通信晶片中最理想的襯底。據Yole預測,2017年至2023年,碳化矽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31%,到2023年,其市場規模約為15億美元。
  • 全國首條自動化石墨烯生產線開始試生產
    近日,由永寧縣墨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全國首條自動化石墨烯生產線進入試生產階段,填補了全區石墨烯項目空白。寧夏墨工科技有限公司總佔地面積100餘畝,總建築面積80000平方米,於2019年8月正式落戶永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