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舍衛城的「祗園精舍」與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並稱為佛陀時代最早的兩座精舍。
「祗(qi)園精舍」,即祗樹給孤獨園,又稱祗園。位於舍衛城南門外約五裡處。始建於釋迦牟尼佛成佛後第六年。
佛陀時代,當時古印度舍衛城,有一位最富有的大富長者,名叫須達多,他喜歡樂於救濟孤苦貧窮的人,大家稱他為【給孤獨長者】。
有一天,給孤獨長者聽聞佛陀說法後,深受感召,心生歡喜,願意發心送給佛陀一個即能修行的道場,又能講課的地方。選來選去,覺得祗陀太子的花園非常好,很是適合做道場,然後過去跟祗陀太子商量,想將園子買下來,多少錢都行。祗陀太子就很奇怪,怎麼花多少錢都行,買我這個園子?我又不缺錢。內心不願意賣掉,但又得給人留面子,然後就給開玩笑地對給孤獨長者說,你用黃金給我把整個花園的地鋪滿了,我就賣給你了。
不料,給孤獨長者當場滿口應答下來,將他家的金庫全部打開,開始把黃金一塊塊的運過去鋪上!祗陀太子也很聰明,一看這樣,問明情況以後,祁陀太子被給孤獨長者的誠心感動,連忙說這個樹是我的,不用你鋪金,我供養給佛陀,讓我們一起做這個供養,這叫祗樹給孤獨園。
道場修好以後,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精舍。佛陀在這裡結夏安居差不多二十五年時間,宣講了很多的法,很多的經典例如《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就是從這裡出來的。
竹林精舍,音譯「迦蘭陀竹園」。古印度最初的寺院。位於當時王舍城北約一公裡,用石頭砌成,以大竹園圍布裝飾。至今,精舍遺址僅存一個小土丘,竹林仍然生長茂密。
竹林精舍籌建一種說法,是王舍城的大長者迦蘭陀,見到世尊后,信心倍增,在竹園中建立精舍,請世尊居住,傳法。另一說法,是頻婆娑羅王,虔誠皈依後,建竹林精舍,捐施世尊。
舍利弗與目犍連,當時在外道修行。一次,偶然聽到佛陀的最初五個比丘弟子,其中有一位示誦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後,隨即帶領六師外道弟子二百五十人,同時皈依佛陀,就是竹林精舍的傳誦至今的美談。
竹林精舍,即是一座佛教徒專用的建築,也是後來佛教寺院的雛形;即是世尊傳授五戒場所,更是宣揚佛法的重要場所之一,《佛說般舟三昧經》、《佛說轉有經》、《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等,都是世尊在這裡宣說。
圖文部分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