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剎、道場……佛教建築的稱呼竟有這麼多

2020-12-09 中華人說地名

佛教僧尼修行弘法的地方,通稱為"寺院";禪宗則稱為"叢林"。"寺"原為我國古代官方接待四方賓客的官署,如鴻臚寺、太常寺等。東漢永平年間(58—75年),西域僧人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來到中原,初時便是招待他們住在鴻臚寺,後來漢明帝敕旨興建白馬寺,明令該寺為迦葉摩騰與竺法蘭的安居處所,後代僧尼的住所因此通稱為"寺"。

白馬寺

所謂"院"者,原亦指官舍,後因唐高宗敕建大慈恩寺作譯經院,於是成為佛教建築物稱"院"的濫觴。"院"一般均較側重文教事業,如講經院、譯經院等。

在印度佛陀時代,最初稱寺院為"精舍",例如設於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與舍衛城的祇園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於當時精舍大都建築在都城郊外幽靜的林地,故又稱"蘭若",意即寂靜之處;又稱"伽藍",意指僧眾所居的園林。直到後世,一般以一所寺院的完成必須具備七種建築物,特稱為"七堂伽藍"。

寺院具有弘傳佛法的功能,佛陀住世時,講經說法的地方稱為"講堂";講堂本為寺院的建築物之一,猶如今之教室,佛世時祇園精舍便有七十二間講堂,可見廣建講堂本為佛陀所倡導,後世則直接指稱寺院為講堂,講堂於是成為寺院的別稱之一。

寺院也是修行佛道的所在,因此又稱"道場",隋朝時煬帝曾經下詔,明令天下的寺院改稱"道場",並將宮中行佛事的場所稱為"內道場",或稱"內寺"。

文殊菩薩的道場

寺院又稱"招提",源於北魏太武帝於始光元年(424年)造立伽藍,稱為"招提"。意為四方僧房,也就是指自四方來集的各方僧眾均可止宿的客舍;後來稱僧團所共有之物,可供大眾共同使用者為"招提僧物",或"四方僧物"。

又有將佛教建築概稱為"浮圖"者,後來漸轉為專指高塔而言。也有稱為"剎"者,因一般均有於佛堂前立"剎"的風俗,故稱寺院為寺剎、佛剎、梵剎、金剎或名剎。韓國至今仍沿習"剎"的稱呼,例如通度剎、海印剎、松廣剎等,在臺灣佛光山也有一處分院名為澎湖海天佛剎。今之僧人對語時,尊稱對方之寺為"寶剎";南宋高宗時曾將十五所禪院制為"五山十剎"。

在日本,則稱寺院為"坊",並依寺院的主從關係,稱傳承祖師法的根本寺院為本寺、本山,其屬下的寺院,則稱末寺、末山;在大寺院境內,附屬於該寺院的小寺,稱為子院、支院、枝院、寺中、寺內、塔頭;分布於遠處而不另設住職的寺院,則稱通坊、通寺、支坊、兼帶所、掛所等;本山的支坊,則稱為別院、御坊。

此外,依《祇園圖經》之說,寺又名淨住舍、法同舍、出世間舍、清淨無極園、金剛淨剎、寂滅道場、遠離惡處、親近善處等;現代則又稱會館、學舍、蓮社、念佛會、居士林、禪淨中心、布教所等。甚至古時又將女眾駐錫的道場稱為"庵"或"愛道堂",男眾駐錫的稱為"寺",或稱"首堂";乃至依宗派而分講寺、律寺、淨寺、禪寺等,其中禪寺又稱"叢林",意指僧眾和合居住一處,猶如樹木聚集而不亂生長,表明其有規矩法度,所以稱為"叢林"。

杭州靈隱寺

叢林如大冶洪爐,是陶冶僧格、修學辦道的修煉所,因此古時有"選佛場"之稱。寺院也等於是學校,重視社會大眾的文化教育,所以寺院是社區的精神文化重鎮,是民族生活、習慣、風俗的凝聚處,也是現代信眾信仰的中心。

今日隨著佛教弘傳日益普及,佛教弘法的空間隨之擴大,寺院的功能應作具體的發揮,因為人們到寺院中來,除了滿足宗教生活的需要之外,從更高層次文化視角來看,寺院又具有多種教育的效能。現代的寺院設立圖書館供人閱讀佛教典籍;提供視聽中心、演示文稿室介紹佛教文化史跡;有會議室可以研討、座談、開會;有講堂可以舉辦活動來引導人心向善,達到淨化社會的功效。如此,能使寺院發揮多項教育、文化等功能,為大眾服務,廣植福德來成就菩薩道。

相關焦點

  • 漫談佛教建築:寺院及塔的風格流變——白化文
    寺,原為漢代中央部門一種辦事衙門的通稱,如鴻臚寺、光祿寺等。估計白馬寺即為此類機構,有如特設的外賓招待所。可是,這樣一來,後世便相沿以「寺」為佛教寺院建築的通稱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建築思想,似乎是想在整齊劃一中規定出等級,所以,無論宮殿、官署、民宅,平面布局都是院落式,變化不大,而在大小、開間等方面顯示森嚴的等級。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四大佛教菩薩道場 蜚聲中外的宗教勝地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分別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的道場。四大名山隨印度佛教的傳入,自中國漢朝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得到政府的歷史性保護,確定作為文化文物重點管理單位,並對寺院進行了修葺,現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 世界有五大佛教聖地 卻只有一個在中國
    )在中國,有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五臺山,峨眉山。在佛教世界,亦有「五大佛教聖地」之說,它們分別是:中國的五臺山,尼泊爾的藍毗尼園、印度的鹿野苑、印度的菩提伽耶和印度的拘屍那。在四大名山與五大聖地中,五臺山是唯一一個有交集的地方。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和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地方。《名山志》記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
  • 虛雲大師座下十大弟子,每一個人後來都成了佛教的中流砥柱
    觀本有子,法名妙持,於一九二〇年,依微軍老和尚參禪得悟,隨著老和尚到杭州,在常寂光寺剃度。一九二一年辛酉歲三月初十日,微軍老和尚示寂。微老的徒眾不論出家在家,鹹欲推妙持主持寺務。妙持以生死事大,乃密約同參妙慧師離杭返廣東,在清遠峽心寺上院修苦行。數月之後,遽於一九二一年舊曆九月初五日,在峽山寺下院示寂。初六日荼毗時,煙作白色,無絲毫臭味,據老宿說,此等現象,非有功德及業障已消者,無此境界。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別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啥叫「寺」,啥叫「廟」,千萬不要再弄混了。
  • 寺塔為證:佛教在中國的適應與轉化
    逸曰:『晉朝四十二寺盡皆湮滅,唯此寺獨存。』指園中一處,曰:『此是浴堂。前五步,應有一井。』眾僧掘之,果得屋及井焉。井雖填塞,磚口如初。浴堂下猶有石數十枚,當時園地平衍,果菜蔥青,莫不嘆息焉。」正梵音際多,或曰制多。此雲聚相,謂累寶及磚石等,高以為相也。」又,「制多,古譯或雲制底,或雲支提,皆梵語聲轉耳,其實一也。此譯為廟,即寺宇、伽藍、塔廟等是也」。因此在漢地早期,支提似也有被稱為「浮圖」的情況,並具有廟宇之意。從《三國志》中對笮融浮圖祠的描述來看,此浮圖祠中置有銅佛像一軀,且「黃金塗身,衣以錦採」,由此可知其中並未供奉有舍利。因此就笮融「浮屠祠」中重樓建築的性質而言,似更接近於支提。
  • 中國風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地方之一。自東漢永平(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唐代全盛時期,五臺山共有寺廟300餘座,經歷幾次變遷,寺廟建築遭到破壞。五臺山臺內外尚有寺廟47座。
  • 它有「空中花,水中月」道場外貌,更可遠眺大屯山,簡直美不勝收
    對建築感興趣的可以到此參觀,它是由臺灣著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寺廟「鬥拱飛簷」的認知,以簡潔流暢的線條,內斂莊重的色彩,傳遞著禪意。聳立在水中的水月道場,和鏤空雕刻的金剛經,吸引著不少人的專程拜訪。農禪寺規模不大,沒有傳統寺廟的院牆,入得慈悲門便是進了寺廟。
  • 在中國古代,外國人是如何稱呼中國呢?竟有這麼多稱呼,不可思議
    現如今我國國力強盛,國人對外交往時無不驕傲自稱中國人,老外們也默認這一稱呼,似乎認為其並無什麼不妥。但是在古代的世界各國裡,中國一詞表示的含義甚多,在有的文化裡它指某個居於一個國家中部位置的區域,在有的文化裡則是指一個小地方的地名。很多人都好奇,古代老外管咱們中國人叫什麼呢?
  • 中國佛教的四大聖地,你去過哪幾個?
    五臺山有當今世界上僅存的音樂絕響梵樂,並存有各類佛教建築,大量廟堂殿宇構成了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群,享有「佛國」盛譽,是中國最早、最大的國際性佛教道場。五臺山是中國最早寺廟顯通寺的誕生地,而南禪寺和佛光寺作為中國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則為唐代文明提供了寶貴的見證。
  • 走進甘肅甘南州拉卜楞寺喇嘛的佛教生活 忙碌清貧卻又快樂著
    甘肅甘南州夏河縣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在歷史上,拉卜楞寺曾是甘肅、青海、四川安多藏區的文化、宗教活動中心,現佔地1234畝,建築面積82.3萬平方米,有六大佛學院、84座佛殿、500多座經堂、萬餘間僧舍。
  • 「有故事的河流之澽水奔濤」五寺聳峙佑黎民
    因而中國人大多把寺廟寶剎建在深山秀峰之巔。在我市西北峰巒疊嶂的群山中,曾有無數座寺廟隱藏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五池寺。五池寺是人們對東池寺、西池寺、南池寺、北池寺、中池寺五座寺廟的統稱,寺名皆因山名而得之。五池寺本為五峙寺。《韓城乾隆傅志》記載:「五峙山在縣西北。峙在萬山中為岑,凡五:深巖邃谷,人跡罕至。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禪宗有六位祖師分別是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禪素以輕慢甚至蔑視語言著稱。禪師們常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錯」。然而禪宗的文獻卻遠遠多於其他任何佛教宗派。禪的要義在於將修行與生活融會貫通。
  • 中國佛教十大聖地 西藏竟然佔了三個
    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為佛陀12歲時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長安攜帶進藏,成為西藏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後移至大昭寺,又將公主攜帶的另一個尊佛移至小昭寺。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語叫「居堆巴扎倉」,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密宗最高學府之一。
  • 鏡泊湖上的追尋,國內第一東方藥師佛七佛道場——藥師古剎!
    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有百裡長湖、瀑布、地下森林的AAAAA級景區——鏡泊湖。本期我們就來看看鏡泊湖不遠處的國內第一東方藥師佛七佛道場——藥師古剎!廟宇建築雄渾壯美,鐘樓鼓樓風格別致。設有佛家重要法器吉祥鍾和幽冥鼓。順便告訴大家,五千斤的銅質大鐘,音響純厚,聲傳悠遠,信眾撞鐘可得吉祥。幽冥鼓是鎮地獄門的,只能僧人敲,常人敲打不吉祥。藥師古剎院中坐落一千三百年前古渤海十二疊層石燈幢(仿品),印證藥師古剎與唐代渤海國的深遠淵源。
  • 邱承彬遊記: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奇觀九
    尼泊爾藍毗尼德國寺有蓮花座摩尼寶珠(天珠)雕塑。   蓮花是佛教四大吉花(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和優曇花)之一,又是八寶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徵之一,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據說後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後,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徵。
  • 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五臺山被譽為佛教第一聖地,在你城市嗎
    1、五臺山、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周圍五百多裡,由海拔三千米、五座山峰環繞而成,五峰巍峨,山頂平坦而寬敞,五臺山是中國的佛教中心,到2014年為止,臺內寺有39座,臺外寺有8座,五臺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旅遊地之一,寺院不斷完善,變得更加富麗堂皇,雄偉莊嚴,文化遺產豐富,聞名世界
  • 安徽九華山風景名勝區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整個工程佔地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九華山佛教協會設在此寺,是大型佛事活動的場所之一。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甘露寺外景寺院主要的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韋馱殿、祖師殿、玉佛樓、禪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內還設有「九華山佛學院」。整座寺廟依山布局,共有五層,殿宇完整,樓閣整齊。
  • 佛教八大宗派祖庭:雖很多已成為旅遊景區,但仍是教眾心中聖地!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
  • 無錫觀宗講寺地藏七法會開始報名
    地藏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無錫觀宗講寺)無錫觀宗講寺將於2019年8月24日—8月30日(農曆七月二十四至八月一日)擬啟建冥陽兩利地藏法會。歡迎報名參加:【法會時間】2019年8月24日—8月30日【法會費用】費用免費【法會地點】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玉祁街道五牧村觀宗講寺【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2019年8月23日止【報名方式】1、本寺歡喜地(客堂)直接報名2、電話報名:199 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