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重慶一保護區內「蕨類植物之王」被盜伐!「活化石」桫欏以...

2020-12-05 澎湃新聞

痛心!重慶一保護區內「蕨類植物之王」被盜伐!「活化石」桫欏以每斤1~1.5元白菜價賣藥商

2020-08-12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儘管擁有全世界12%的植物物種,中國面臨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挑戰。據澎湃新聞報導,重慶市涪陵區江東桫欏自然保護區發生一起非法採伐案件。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在被告人胡某(52歲,是草藥商人)的指使下,被告人彭某(62歲)、冉某(68歲)先後7次非法採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桫欏樹111株。目前,涪陵區檢察院已向涪陵區法院依法提起公訴。

(重慶市涪陵區江東桫欏自然保護區在地圖上的位置。來源:百度地圖)

桫欏,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桫欏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是我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桫欏被認為隨時有滅絕的危險。

(上圖:桫欏。來源:百度百科)

而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愛知目標」中,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和面積大小,是一個衡量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和成果的重要指標,到2020年保護世界上17%的陸地。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已佔到國土面積的18%以上。已經超額完成了這個面積目標。

然而,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卻看到了幾點奇異之處:

(一)保護區無人看守?這是哪門子的保護?

澎湃的報導顯示,這個以「桫欏」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並無專職人員負責監管巡邏,均為兼職工作人員。」報導中說,「負責桫欏自然保護區日常監管的江東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今年3月,村民報警之前,保護區未發現桫欏丟失的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是從未發生過呢?還是從未發現過?

(二)草藥商人指示盜伐?上家又是誰?

此次嫌疑人中52歲的被告人胡某,是草藥商人,在他的指使下,另外兩人被發現7次非法採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桫欏樹111株。這個利益鏈條上,不知上家又是誰?

GOSGeo中國的資料庫顯示,重慶市涪陵區江東桫欏縣級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成立於2003年8月1日,面積為2500公頃,是一個縣級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桫欏及其生境。

(三)發現非法採伐後,該保護區居然被評級為「良好」?

事實上,澎湃發布的新聞,其實兩個月前,華龍網在6月4日就進行了報導。華龍網6月4日發布了一篇報導:《每斤1元把「國寶」桫欏當菜賣?涪陵警方破獲一起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特大案件》,顯示重慶市涪陵警方破獲一起非法採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桫欏特大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

(渝環函〔2020〕411號。文件來源:重慶市生態環境局)

 

上圖:2019年8月8日,民建重慶的官網上刊登了《抓生態文明建設也應重視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發展》的參政議政意見。涪陵區農委經作站副站長吳陵以重慶市涪陵區江東桫欏縣級自然保護區為例,反映管理機構不健全,保護措施堪憂,建議完善機構設置。來源:民建重慶

然而,就在4天之後,一份官方文件顯示,這個保護區被評為「良」。

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林業局在2020年6月8日印發的一份《重慶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底,重慶市共有地方級自然保護區51個。在這份重慶市的首次對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情況進行的評估中,「涪陵江東桫欏縣級自然保護區」的評級為「良」。

文 | Ellean

核 | 綠會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工作組

編 | 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桫欏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的稱號,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桫欏有「蕨類植物之王」「活化石」的稱號,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若你家鄉有這種植物,記得千萬不要破壞它,它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除了人類和動物外,還有植物,在眾多的植物當中,有一些植物隨著時代的變遷,時間的推移,環境的不斷變化,有很多的植物慢慢地死去,變得越來越少
  • 湖南江華發現植物活化石「蕨類植物之王」桫欏
    楊丁香攝中新網長沙11月3日電(楊丁香 王偉)近日,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蔚竹口鄉黃南口村村民在自家後面的山坡上,發現約10來棵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稀有植物——桫欏樹。江華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劉清元確認,這幾棵桫欏樹屬於粗齒桫欏。他介紹,桫欏為白堊紀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樹種,是現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桫欏科桫欏屬植物,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主要生於林下或溪邊蔭地,產於我國的西藏、貴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世界上其他地區也偶有分布,被譽為「蕨類植物之王」,極其珍貴。
  • 與恐龍「共舞」的蕨類植物之王:億年滄桑看桫欏
    植物界中的蕨類植物,一直以來都有個煩惱:它們的個子比較矮!其實在遠古時期,它們本來都是一些高個子的,可是不知什麼原因,越是進化越變矮,到現在蕨類植物已經矮成草本植物了。不過在蕨類植物中有一個異類,它頑強的保持了遠古時期的樣貌,沒有被這歲月的劫難給踩矮了身體,它依然像樹木一樣昂首挺姿!
  • 農村深山的野樹,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
    今天和大家了解的植物是有「活化石」之稱的桫欏,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植物。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分布在福建、廣西、廣東、貴州、四川等地。桫欏性喜潮溼,生長在衝積土中或山谷溪邊林下。
  • 這些被稱之為「活化石」的保護植物,多數人很難見到!
    這些被稱之為「活化石」的保護植物,多數人很難見到!中國地大物博,廣闊的國土範圍內有無數的神奇植物,它們之中有幾種被冠以「活化石」的美稱,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平常不容易見到的保護植物!人參3年開花,5-6年結果人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葉片無氣孔和柵欄組織,無法保留水分,溫度高於32度葉片會灼傷,鬱閉度0.7-0.8。通常3年開花,5-6年結果,人參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年份越久的,營養價值越高,主要分布於中國東北、朝鮮、韓國等國家,有著百草之王的美稱。
  • 珍稀的蕨類植物——桫欏
    桫欏,又叫樹蕨,緣故的孑遺植物,早在三億八千萬年前就繁茂地生長在地球上,後和恐龍同生同榮,為其提供營養。滄桑歲月,歷史變遷,經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的桫欏,絕大多數滅絕了,現在的桫欏都是極少數倖存者的後代,是地球上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科研價值,以及觀賞價值。
  • 我們老家有一種蕨類植物黑桫欏,是國家保護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我們老家有一種植物樹蕨,學名黑桫欏,屬國家保護樹種,這種樹種是如何栽培繁殖的?黑桫欏是蕨類植物門真蕨目桫欏科桫欏屬黑桫欏種,喜愛溫暖潮溼的自然環境,屬熱帶亞熱帶山坡溪澗邊灌木叢,生長在我國海南、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地區多雨潮溼的地方,是一種古老的蕨類植物活化石,是屬國家二類重點保護植物。
  • 盜伐111株「植物活化石」桫欏樹 重慶3人被判刑
    新華社重慶11月10日電(記者周聞韜)近日,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案件,3名被告人因盜伐111株「植物活化石」桫欏樹,分別被判處2年3個月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8000元至20000元,判決還責令3名被告人在原採伐適生區域補種130株桫欏樹。
  • 桫欏 Alsophila spinulosa
    桫欏(學名: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
  • 威遠發現成片千年植物活化石!
    據初步判斷,約有近千株,主要為粗齒桫欏、黑桫欏樹,平均樹高1.2米左右、最高的2米左右。據了解,桫欏樹又名蕨樹、恐龍草,出現於3億多年前,是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國家列為二級保護植物。桫欏和恐龍同時代,有「蕨類植物之王」的美譽,被科學界稱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 綠植|活化石的樹蕨
    #植造森林桫欏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
  • 桫欏: 永遠的樹蕨
    Tryon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桫欏喜歡稱大王。在最古老的日子裡,天空溼潤得很,也熱得很,它們很開心。這是它們的時代,更是它們的帝國。
  • 你對苔蘚,蕨類植物都了解嗎
    苔蘚植物是尾隨細菌、地衣之後自然界的又一拓荒者,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密集叢生,積累水分和浮塵,分泌酸性代謝物腐蝕巖石,促進巖石分化、土壤形成。古人很早就開始利用苔蘚,用它來堵牆縫、隔熱、塞枕頭、做被褥,有的用它來做裝飾、療傷等。到了現代,人們人工栽培苔蘚,裝飾公園、庭院。蘚類中泥炭蘚的應用較多。
  • 蕨類植物新介紹,你認識幾種?
    蕨類植物有很多,通常的蕨類植物,都是依靠孢子來繁殖它們的後代的,一般都不會利用到它們本身的種子,所以說,蕨類植物,其實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存在。蕨類植物一般都離不開水資源,這正是因為它們在繁衍後代的時候,都是需要依靠水的幫助,才可以完整地培養出新的後代出來。
  • 桫欏異源多倍體物種形成研究取得進展
    多倍化現象在植物中非常普遍,尤其是蕨類,多倍體約佔其物種數的30%。然而迄今為止,對蕨類多倍體物種形成進化機制的理解仍然非常缺乏。  桫欏科植物是侏羅紀孑遺的樹狀蕨類,現存的桫欏科植物與其化石形態特徵幾無變化,因而也被稱為「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 江華蔚竹口鄉發現瀕危植物桫欏群
    日前,江華林業部門在該縣蔚竹口鄉一個衝漕處,發現十株瀕危植物桫欏。經現場測量,這些桫欏樹平均株高1米,單株最高2米左右。 為保護好這些植物「活化石」,當地政府要求村幹部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並加強看護,以防遭人為破壞。
  • 我國稀有的珍稀植物
    中華水韭是出現於數億年前的活化石,該種為中國特有瀕危水生蕨類植物。分布於中國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喜溫和溼潤氣候,主要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淺水池沼、塘邊和山溝淤泥土上。紅豆杉在地球上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屬於史前植物,非常珍貴,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同時,紅豆杉也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 桫欏——恐龍時代的孑遺植物
    Tryon],屬於蕨類植物門-蕨綱-真蕨目-桫欏科-桫欏屬的一種樹形蕨類植物。據研究,桫欏是從起源於距今1.8億年前侏羅紀時代的桫欏類植物演變而來,是名副其實的&34;。它對研究原始植物的特徵、植物物種的演變、不同地理區域植物結構特點等都有重要意義。
  • 廣東發現恐龍時代物種桫欏樹 被稱為「活化石」
    圖為在觀音山被發現的,樹幹一半躺在地上,象一把靠背椅,主杆長4米,直徑約25釐米,葉子長達2米的桫欏樹  中新網廣州3月24日電 (羅仰明陳煥瑞)記者今天從東莞市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獲悉,該園工作人員與東莞市樟木頭鎮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進行園區內名貴樹木普查時,發現了幾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 古氣候變化促使 桫欏異源多倍體物種形成
    近日,我國科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揭示了桫欏異源多倍體物種形成機制,豐富了多倍體雜交物種形成理論。 桫欏科植物是侏羅紀孑遺的樹狀蕨類,也是恐龍的食物之一。現存的桫欏科植物與其化石形態特徵幾乎沒有變化,因而也被稱為「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