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儘管擁有全世界12%的植物物種,中國面臨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挑戰。據澎湃新聞報導,重慶市涪陵區江東桫欏自然保護區發生一起非法採伐案件。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在被告人胡某(52歲,是草藥商人)的指使下,被告人彭某(62歲)、冉某(68歲)先後7次非法採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桫欏樹111株。目前,涪陵區檢察院已向涪陵區法院依法提起公訴。
(重慶市涪陵區江東桫欏自然保護區在地圖上的位置。來源:百度地圖)
桫欏,別名蛇木,是桫欏科、桫欏屬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之王」讚譽。桫欏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是我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桫欏被認為隨時有滅絕的危險。
(上圖:桫欏。來源:百度百科)
而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蹟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愛知目標」中,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和面積大小,是一個衡量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和成果的重要指標,到2020年保護世界上17%的陸地。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已佔到國土面積的18%以上。已經超額完成了這個面積目標。
然而,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卻看到了幾點奇異之處:
(一)保護區無人看守?這是哪門子的保護?澎湃的報導顯示,這個以「桫欏」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並無專職人員負責監管巡邏,均為兼職工作人員。」報導中說,「負責桫欏自然保護區日常監管的江東街道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今年3月,村民報警之前,保護區未發現桫欏丟失的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是從未發生過呢?還是從未發現過?
(二)草藥商人指示盜伐?上家又是誰?此次嫌疑人中52歲的被告人胡某,是草藥商人,在他的指使下,另外兩人被發現7次非法採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桫欏樹111株。這個利益鏈條上,不知上家又是誰?
GOSGeo中國的資料庫顯示,重慶市涪陵區江東桫欏縣級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成立於2003年8月1日,面積為2500公頃,是一個縣級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桫欏及其生境。
(三)發現非法採伐後,該保護區居然被評級為「良好」?事實上,澎湃發布的新聞,其實兩個月前,華龍網在6月4日就進行了報導。華龍網6月4日發布了一篇報導:《每斤1元把「國寶」桫欏當菜賣?涪陵警方破獲一起非法採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特大案件》,顯示重慶市涪陵警方破獲一起非法採伐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桫欏特大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
(渝環函〔2020〕411號。文件來源:重慶市生態環境局)
上圖:2019年8月8日,民建重慶的官網上刊登了《抓生態文明建設也應重視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與發展》的參政議政意見。涪陵區農委經作站副站長吳陵以重慶市涪陵區江東桫欏縣級自然保護區為例,反映管理機構不健全,保護措施堪憂,建議完善機構設置。來源:民建重慶
然而,就在4天之後,一份官方文件顯示,這個保護區被評為「良」。
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林業局在2020年6月8日印發的一份《重慶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底,重慶市共有地方級自然保護區51個。在這份重慶市的首次對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情況進行的評估中,「涪陵江東桫欏縣級自然保護區」的評級為「良」。
文 | Ellean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