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野外生存生吃昆蟲要把頭擰掉?有什麼科學依據?

2020-08-28 沒文化可以開車嗎

在一些野外求生節目中,經常看到參與求生的人生吃一些生物,比如「貝爺」就經常這麼幹。當然,他們演示的只是在極端環境下,人如何儘可能地保證存活的方法,在正常生活中,無論是什麼樣的生物,都不建議生吃。那麼為什麼在野外求生生吃昆蟲時,都要把頭擰掉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昆蟲的身體結構

昆蟲是昆蟲綱下所有生物的總稱,目前已知的昆蟲已經超過了100萬種,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昆蟲是一種古老的物種,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早在距今約4億年前,它們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在當下,只要是我們經常見到的生物,大都屬於昆蟲綱,比如蚊子、蒼蠅、蟬、蟑螂等等。

雖然不同的昆蟲的形態各異,但是所有的昆蟲都有著相同的身體結構,從整體上看,所有的昆蟲都是由頭、胸、腹、六條腿、一對觸角五大部分組成的。由於昆蟲是無脊椎動物,身體內沒有骨骼作為支撐,所以它們大都進化出了幾丁質的外殼(甲殼類動物也是一樣)用來當作身體的支撐和保護。

雖然我們平常見到的昆蟲大都有翅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有翅膀。在整個昆蟲綱下,根據翅膀的有無,又分為有翅亞綱和無翅亞綱。我們常見的昆蟲大都是有翅亞綱的,而無翅亞綱我們比較熟悉的昆蟲有跳蚤(整個蚤目下均為無翅昆蟲)、蝨子(整個蝨目下也是無翅昆蟲)等等。

為什麼吃昆蟲一定要把頭擰掉?

吃昆蟲時把頭擰掉,一共有三個原因:

01 昆蟲的內部結構

上圖就是昆蟲的內部解剖圖了,從圖中我們看出,昆蟲的整個消化系統,從咽喉到腸道都是緊密相連的,而在昆蟲進食時,一些寄生蟲和毒素全部累積在昆蟲的整個消化體統中。此時,如果把頭擰掉的話,整個消化系統會被整個帶出來,這樣能夠儘可能地避免一些寄生蟲被吃進體內。這一點相信小時候捉過螞蚱的小夥伴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將螞蚱的頭扯下來時,會帶出長長的黑色的物體,其實,這就是螞蚱的消化系統。而且即使將螞蚱油炸以後,你還是能夠輕鬆地把頭拽下來並且帶出整個的消化系統。

02 頭部特徵

昆蟲的頭部是它主要的捕獵和進食器官,因此大多數的昆蟲頭部比較的硬,且沒有什麼營養成分,再加上昆蟲大都有比較尖利且堅硬的牙齒,所以,去除掉頭部就等於去除了昆蟲身體最硬而且最沒有營養的部分。

03 攻擊性

既然是生吃昆蟲,那麼就證明昆蟲還是具備攻擊性的。此時,如果你將昆蟲送入口中咀嚼,那麼它鉗狀的嘴巴還是有一定機率能夠咬傷人口腔的內壁或者是舌頭的。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也最好將頭拽掉。

總結一下

生吃昆蟲時將頭部擰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頭部與整個身體內的消化道相連,這樣能直接扯出消化道,使寄生蟲儘量的減少,而且擰掉頭也一定機率的減少了進食時受傷的可能性。不過,非極端情況下(為了保命)還是不要生吃昆蟲,比如螳螂是鐵線蟲主要的宿主,一旦被鐵線蟲入侵的螳螂,即使你將螳螂的消化道全部去除,在螳螂的腹中也有可能存在。不僅是昆蟲,只要是生物最好都不要生吃,比如我們常說的「三文魚刺身」,雖然美味,但是目前科學家已經從鮭魚身上檢測出了「鮭居尾孢蟲」這種寄生蟲。

所以,生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因此不再極端的環境下,最好不要嘗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野外求生生吃昆蟲要把頭擰掉?有什麼科學依據?
    在一些野外求生節目中,經常看到參與求生的人生吃一些生物,比如「貝爺」就經常這麼幹。當然,他們演示的只是在極端環境下,人如何儘可能地保證存活的方法,在正常生活中,無論是什麼樣的生物,都不建議生吃。那麼為什麼在野外求生生吃昆蟲時,都要把頭擰掉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野外求生生吃昆蟲要把頭擰掉?有什麼科學依據?
    那麼為什麼在野外求生生吃昆蟲時,都要把頭擰掉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昆蟲的身體結構昆蟲是昆蟲綱下所有生物的總稱,目前已知的昆蟲已經超過了100萬種,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為什麼吃昆蟲一定要把頭擰掉
  • 野外求生生吃昆蟲為什麼都要把頭擰掉?有什麼科學依據?
    在一些野外求生節目中,經常看到參與求生的人生吃一些生物,比如「貝爺」就經常這麼幹。當然,他們演示的只是在極端環境下,人如何儘可能地保證存活的方法,在正常生活中,無論是什麼樣的生物,都不建議生吃。那麼為什麼在野外求生生吃昆蟲時,都要把頭擰掉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蟲子把頭擰掉就可以吃了呢?(內含高能)
    但是有科學分析麼?知乎網友們紛紛獻身作大死。祤瞳:作為一個徒手撕過上千隻蟑螂,蟋蟀等各種直翅目的人我個人每次一擰頭能把內臟都抽出來,當然偶爾也會在屁股那先掐一小塊,然後再擰頭,內臟抽的更順暢因為昆蟲體內系統是連著的,去頭就能把內臟一起抽出來
  • 生存恐怖遊戲《綠色地獄》讓你生吃昆蟲 次世代Unity引擎畫質炸裂
    設想一下,你突然被扔到亞馬遜叢林,除了一個無線電通訊設備、手錶外什麼都沒有,你只能依靠你的意志和知識儲備生存,你必須學會生火、建造營地、製造工具狩獵、生吃昆蟲、自衛,但還會遭到來自心靈的挑戰,像是《迷失》那樣一個人在野外待久了,可能會產生幻覺,這種恐怖感將讓你備受折磨,這部遊戲廠商
  • 《綠色地獄(Green Hell)》公布 貝爺附體生吃昆蟲
    遊戲玩家這樣設想一下,你突然被扔到亞馬遜叢林,除了一個無線電通訊設備、手錶外什麼都沒有,你只能依靠你的意志和知識儲備生存,你必須學會生火、建造營地、製造工具狩獵、生吃昆蟲、自衛,但還會遭到來自心靈的挑戰,像是《迷失》那樣一個人在野外待久了,可能會產生幻覺,這種恐怖感將讓你備受折磨,這部遊戲廠商
  • ...遊戲《綠色地獄(Green Hell)》公布 貝爺附體生吃昆蟲大戰野人
    遊戲玩家這樣設想一下,你突然被扔到亞馬遜叢林,除了一個無線電通訊設備、手錶外什麼都沒有,你只能依靠你的意志和知識儲備生存,你必須學會生火、建造營地、製造工具狩獵、生吃昆蟲、自衛,但還會遭到來自心靈的挑戰,像是《迷失》那樣一個人在野外待久了,可能會產生幻覺,這種恐怖感將讓你備受折磨
  • 為什麼會有野外生存?越來越多的人走向野外,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們不僅要掌握野外生存的技能,還要學會面對野外生存挑戰時應有的態度——沉著冷靜、處變不驚!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野外生存活動的隊伍當中。人們去野外探險,很多時候是為了獲得平靜的心情,希望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野外,似乎是人們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野外生存指的是人在住宿無著的山野叢林中求生。
  • 魚肉一般要煮熟,為什麼三文魚能生吃?原來「假貨」才有寄生蟲!
    一般我們在烹飪魚肉的時候,不是水煮就是油煎,製作好之後非常的美味,還能夠去掉魚的腥味,但是說起生魚片來,相信大家印象非常深刻吧,尤其是在日本那邊,非常流行吃生魚片,一般我們烹飪魚都要水煮,因為魚裡面會有很多的寄生蟲,為什麼三文魚還能夠生吃呢?
  • 為何老人常說睡覺不要頭朝西?並非封建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可能是一株植物、一種動物、一棟建築,也有可能是一種風俗習慣,總能給人帶來許多驚喜。而我國較為傳統的時候,老一輩總能說出一些看似「封建」的話語,其實某些話在如今,都是能用科學去解釋的。估計有小夥伴好奇,為何老人常說睡覺不要頭朝西呢?難道是有什麼忌諱嗎?畢竟睡覺的方向,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其實這並非是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單挑荒野》的主角埃德會付出什麼代價?看完後還野外求生嗎
    貝爺還帶了一把軍刀和火石,在野外生存容易多了,埃德·斯塔福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不穿衣服、鞋子,什麼工具也不帶,甚至頭髮也沒帶,光溜溜的在野外長期生存下去。有幾個胃做過手術的親戚,經常和我媽說不要餓到胃,寧願讓樹上的果子爛掉,也一定要按時吃飯!埃德·斯塔福德被國人形象地稱之為挨餓德!很少有國人叫他的名字。
  • 徐錦江還是要堅強是什麼梗 第一次野外生存感到不適應
    徐錦江還是要堅強是什麼梗 第一次野外生存感到不適應時間:2019-09-05 09:12   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徐錦江還是要堅強是什麼梗 第一次野外生存感到不適應 近日,在《一路成年》裡,徐錦江面對第一次野外生存感到不適應,一個人躲在房間陷入悲傷情緒,一邊落淚一邊表示如果不來這個節目
  • 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農村老人也常對小孩子說黃大仙不能殺,為什麼?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通常清晨和黃昏,是黃鼠狼頻繁活動的時間,並不是它們喜好晚上行動,原因是白天人類出沒,對它們的生存造成了威脅,黃鼠狼的皮毛經過加工後可製成裘皮大衣;古時人們用黃鼠狼的尾毛做毛筆
  • 野外生吃蓖麻子中毒 一家三口險送命
    中毒後有頭痛、胃腸炎、發熱、白細胞增多、無尿、抽搐、呼吸困難、虛脫等症狀,生吃7毫克蓖麻毒蛋白即可使人死亡。圖片源於網絡一家三口生吃蓖麻子中毒5月28日,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腎內科收治了三名蓖麻中毒的患者
  • 男子挑戰野外生存,特意來到海邊抓海參吃,煮熟後卻把他噁心壞了
    男子挑戰野外生存,特意來到海邊抓海參吃,煮熟後卻把他噁心壞了一說到野外生活、生存遊戲,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想到貝爺,那個逮到什麼昆蟲都能夠吃的彪悍男人,眾網友給戲稱他什麼東西「掐頭去尾就能吃」。不過這也由此可以看出在野外生存,尤其是想要過上好一點的生活,是極其不容易的。小張是一位熱衷於野外生存的人,這一次他又想要挑戰野外生存,於是他特意來到了海邊,想要探尋一下海裡的美食。或許是因為海裡水質乾淨,又或是因為他運氣很好的原因,總之,他很快就徒手抓到了海參,雖然這個海參是黑色的,但是勝在個頭大,看上去也很肥美。
  • 啪啪啪時被另一半吃掉是什麼感受?雄性昆蟲:死了都要愛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作者:蜥遊記就像愛和死是文學作品的永恆主題一樣,性愛(繁殖)和死亡(生存)也是生物界的永恆主題。無性的生物可以靠不斷的分裂獲得「永生」,而有性的生物則會走向生命的終點。有些動物在失去性生活後(物理閹割),能夠獲得更久的壽命;而有些動物寧可精疲力竭,也要愛的瘋狂。性是對死亡的抗拒,也是新生命的開端。
  • 沉頭螺絲擰不緊的原因及注意事項
    沉頭螺絲又稱平機螺絲、平頭螺絲,其頭部是一個90度的錐體,在連接件上的安裝孔表面同樣加工有一個90度的錐形圓窩,這樣就能保證螺絲頭和連接件表面平行啦,用於對表面可以允許少許突出的地方。而我們使用過程當中,為什麼總會遇到擰不緊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