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地區,老人喜歡講一些民間傳說,傳說黃鼠狼會「附身」操縱人的心智,老百姓為了求安康,因此為黃鼠狼侍奉的牌位尊稱其為「黃大仙」。農村老人也常對小孩子說黃大仙不能殺,為什麼?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黃鼠狼,周身棕黃或橙黃,因此動物學上稱它是「黃鼬」,它是一種小型的食肉動物,民間有句有名的諺語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事實上黃鼠狼很少以雞為食物,它們棲息於平原、沼澤、河谷等地帶,常住在石洞、樹洞或倒木下。
通常清晨和黃昏,是黃鼠狼頻繁活動的時間,並不是它們喜好晚上行動,原因是白天人類出沒,對它們的生存造成了威脅,黃鼠狼的皮毛經過加工後可製成裘皮大衣;古時人們用黃鼠狼的尾毛做毛筆,稱為狼毫,另外黃鼠狼肉還可作為藥材,具有殺蟲療瘡,治尿頻的功效。
事實上黃鼠狼是以老鼠和野兔為主食,也吃魚、和昆蟲等,至於黃鼠狼為什麼不能殺?原因是黃鼠狼大量捕食鼠類,是害鼠的天敵,據估算,一隻黃鼠狼每年要吃1500到3200隻老鼠,保護了莊稼。
另外,黃鼠狼的警覺性極高,時刻保持高度戒備,並且身上具有一種退敵的武器,即臭腺,為了逃脫危險,它們在奔跑的同時能從臭腺迸射出一股臭不可忍的分泌物,當追敵被這些分泌物射中頭部,就會引起中毒,輕則頭暈目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被迷了心竅」,嚴重的就會倒地昏迷不醒。
然而由於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大肆抓捕黃鼠狼,現今能在野外看到一隻黃鼠狼已經實屬罕見,更重要的是黃鼠狼已經成為了重點保護動物,被收錄進了《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若是再逮捕或是打死黃鼠狼,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施害者將會受到罰款等處罰。事實上,正是因為人類對於一些動物了解得過少,僅因為一兩句人人都知道的話,就對黃鼠狼產生了偏見,而不願意去追究背後的緣故。
民間盛傳「黃大仙」,通過供奉「黃大仙」獲得保佑以及安寧,也許是因為農耕社會中,黃鼠狼抓捕老鼠,保護了莊稼的緣故,農民最寶貝自己的莊稼,自然也就供奉「黃大仙」,勸誡後人不要殺黃鼠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