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按理來說越高的地方掉落的話重力勢能所釋放的能量就會越大,這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保齡球從桌子上掉落肯定會砸傷腳,但如果從一層樓高度掉落的話,可能會致殘甚至致死,那假如一個大冰塊從100千米的太空掉下來會砸死人嗎?
就假設它是10000米,這個高度大約是國際航班巡航的高度,五噸的冰塊不太可能到這個高度,但我們就按標題假設的那樣,從10000米高度掉落!
V=√2gH
如果忽略空氣阻力,末速度公式為2gH開根號,將上述參數代入公式,得:
V=442米/秒
按動能公式:Ek=(mv^2)/2計算
Ek=488410000J
約合:0.11673噸TNT發生爆炸,大約是117千克!
或者使用重力勢能公式:Ep = mgh,代入計算得:490000000J
約合:0.117噸TNT,即:117千克TNT的當量
如果加入空氣阻力,那麼這個數值會小很多,但毫無疑問會砸死人!因為這個5噸,10000米這兩個數值實在是太大了!
一輛被房頂約一塊約一噸的冰塊砸中的車
當這5噸的冰塊從100千米高度掉落時,加入忽略空氣阻力的話就太恐怖了
按Ep = mgh,計算得:49000000000J
約合:11.71噸TNT
可能大家對11.7噸沒啥概念,但二戰著名的轟炸機B17的載彈量只有8噸,B29隻有9.5噸,也就是說這個5噸中的大冰塊如果忽略空氣阻力從100千米高度掉落的能量,即使B29丟下所有的炸藥也無法與之媲美!
但事實上並不能如此計算,因為從100千米高度進入地球,必須要考慮一個高超音速激波加熱的空氣動力效應,比如它將在如下幾個節點達到相應的速度:
掉落5897.959米時即:5.9千米時將超過海平面的音速:340米/秒
掉落589795.9米時即:59千米時將超過海平面十倍音速:3400米/秒
高超音速下的氣動加熱
高超音速氣動加熱是一個因素,但更大的因素是越到低空,這個冰球(按冰的密度計算這個5噸的冰球直徑大約2.2米),前後所受到的壓力差相當大,將完全超過整個冰塊的結構強度,也就是說它將會在掉落的過程中解體,分解為數塊,甚至粉碎性爆炸,成為彌散大氣層中的一團冰霧!
這也是很多小行星在低空發生爆炸的重要原因,比如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就是這個命運,不過它的直徑超過了17米,因此爆炸造成了地面損失!而早先通古斯卡的爆炸影響卻更大,所幸爆炸發生在人跡罕至的西伯利亞通古斯卡地區。
當然通古斯爆炸我們只能根據地面爆照結果分析取得數據,但事實上在2019年早些時候的衛星照片也拍攝到了在空中爆炸的小行星!
2019年2月白令海峽上空爆炸的小行星
這顆在白令海峽上空爆炸的小行星大約相當於20萬噸TNT當量,猶如一縷煙氣飄散在了空中!
其實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地球的大氣層內上演,1996年2月NASA的「波拉」衛星觀測到大氣層的一些暗斑,後經過分析發現,這是水冰彗星在進入大氣層後形成的水蒸氣雲團。
這也成了地球海洋中水的重要來源。
廢話了那麼多,肯定有朋友會問,假如是個石頭呢?還會掉到地球上嗎?這確實是個好問題,假如是個高強度的鐵隕石材質,那麼掉落地球上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是個鬆散材質的就不一定了,也許會碎裂成多塊,也許會粉碎性解體,或者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掉落地面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所以大氣層是個好東西,不只是呼吸,還能保護我們不被隕石轟擊,未來的月面基地建設可就沒有任何保護了,因此基地選址在深深的月面以下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否則一粒微隕石可能就會直接穿透外殼破壞密封,造成嚴重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