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國」的泰國,還在經歷一場抗擊馬瘟疫情的戰鬥。
據美國《科學》雜誌4月16日報導,近一個月以來,泰國報告了數百匹馬死亡病例。為了防止蚊蟲傳播非洲馬瘟病毒(AHS),飼養者紛紛用紗網封住了馬廄。一些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從非洲進口的斑馬給泰國帶來了這場瘟疫。
泰國2月底突發非洲馬瘟疫情 致300多匹馬死亡
非洲馬瘟的老家遠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稱亞撒哈拉地區,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儘管近幾年非洲沿海地區曾小規模暴發馬瘟,但這一疾病早在1990年就在非洲得到了控制。1961年以前,馬瘟大流行致中東和印度數十萬匹馬死亡。1961年至今,亞洲地區再沒有報告過這種病毒。
病毒能夠漂洋過海來到泰國,連泰國畜牧發展部官員都非常驚訝。
泰國的馬瘟疫情可能始於今年2月底,當時呵叻府巴衝縣曾報告一匹賽馬不明原因死亡。泰國畜牧發展部獸醫官帕瑪隆表示,3月底,或許是因為雨水導致蚊蟲激增,巴衝縣又有40多匹馬突然死亡。
泰國畜牧發展部立即下令進行馬瘟病毒檢測,並對所有馬類動物進行隔離。但一些感染病毒的馬已經離開了疫區。4月10日,泰國畜牧發展部稱,37個賽馬場、馬術場和休閒農場報告了192匹馬死亡。但一位與泰國畜牧發展部有密切合作的消息人士稱,截至4月14日,泰國官方已經收到302例死亡報告,而且死亡的馬匹數還在上升。
專家擔心馬瘟疫情從泰國蔓延至東南亞鄰國
這是30年來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區暴發非洲馬瘟,專家擔心這種病毒可能會擴散到其他東南亞國家。英國皮爾布萊特實驗室的昆蟲學家西蒙·卡彭特說:「馬瘟蔓延到其他國家,賽馬業和寵物業將遭受滅頂之災,以飼養馬、驢子和騾子為業的工人也將深受其害。」
如不加控制,馬瘟病毒甚至可由蚊蟲傳播到大洋的島國,最後進入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有100多萬匹賽馬、運動馬和野馬。澳大利亞首席獸醫官馬克·謝普說:「澳大利亞正在與其他國家合作,制定應對這場疫情的區域性應對措施」。
唯一疫苗性能不穩定,甚至會導致病毒「馬傳馬」
目前沒有治療該疾病的特效藥,獸醫多採用姑息治療(通過藥物等手段緩解疼痛)。因為非洲馬瘟會導致高燒、眼睛腫脹、呼吸困難、鼻孔起泡、內出血和猝死,患病動物要經受巨大折磨,所以一些獸醫主張為患此病的馬執行安樂死。
市面上只有一種非洲馬瘟疫苗,該疫苗是基於一種活性減弱的馬瘟病毒研製的。這種病毒有時會使馬匹產生輕微症狀,甚至可能導致「馬傳馬」。西蒙·卡彭特表示,由此病毒研製出的疫苗當年成功解除了疫情,雖然其性能並不理想,但總比沒有強。
泰國畜牧發展部獸醫官帕瑪隆說,泰國畜牧部門正在對疫情暴發地周圍50公裡的無症狀馬進行病毒測試並接種疫苗。由於該疫苗性能不穩定,甚至會製造疫情,所以每匹接種的馬都必須在蚊帳裡隔離。很多經營者為馬準備了蚊帳,因為蚊蟲只有一毫米長,所以蚊帳必須非常緊實,甚至連光線都無法穿過。
薩羅帕拉在巴衝縣經營著一家提供騎馬遊樂服務的公司,他表示,泰國政府為馬瘟病毒檢測和接種疫苗提供補貼,減輕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的經營者的負擔。截至目前,薩羅帕拉失去了17匹馬,上周他代表經營者加入了泰國畜牧發展部的工作組。
泰國當局曾表示,第一批約4000支疫苗計劃於4月6日運抵曼谷。不過,最新消息稱,疫苗將於本周交付。
斑馬易感馬瘟病毒、致死率低,或為傳染源
非洲馬瘟病毒通常是由生活在溫帶和熱帶的蚊蟲傳播的。但澳大利亞AusVet動物衛生服務公司的流行病學家埃文·薩金特表示,蚊蟲不會通過屍體、肉和毛皮傳播病毒,也沒有記錄顯示它可以通過空氣在陸地上傳播150公裡以上,或在在水面傳播700公裡以上的距離。
進口斑馬或許是此次疫情的傳染源。埃文·薩金特表示,馬、驢子和斑馬都易感染非洲馬瘟病毒,非洲馬瘟會引發嚴重的心肺疾病,70%感染此病毒的馬將死亡,但斑馬和大多數驢子能逃此一劫,成為該病毒的宿主。曾經困擾西班牙和葡萄牙長達三年的馬瘟疫情,就是由從非洲進口的斑馬引發的。
那位提供騎馬遊樂服務的公司負責人薩羅帕拉表示,經營者希望政府調查馬瘟疫情暴發的原因。因為馬的進口檢疫流程和標準要高於斑馬,斑馬進口商可能利用了生物安檢的漏洞,輕鬆地將這些動物帶入泰國。「大家都知道泰國最近從非洲進口了斑馬,我要求泰國畜牧發展部提供官方數據,但他們一直在拖延。」
據了解,為了控制疫情,泰國畜牧發展部兩周前通過立法將斑馬置於其管轄範圍之內,但政府對斑馬進口記錄和檢測結果卻守口如瓶。
泰國已經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剝奪了「無非洲馬瘟」地位,必須停止所有馬類動物進出口,並且至少需要兩年後才能再次申請「無非洲馬瘟」地位。
——
《早起看世界》編輯部綜合美國《科學》雜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