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阿桑,是花植節的藝術策展人,也是可移動式花園的創始人。2017年北京花植節,阿桑擔任北京國際設計周《遇見什剎海》的策展人。2018年,擔任北京國際設計周《二十七種幸福》的策展人。
阿桑自出生起都一直生活在廣西柳州,祖籍是湖南。她的家庭由她、她的父母和弟弟組成。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商人,早出晚歸,所以小時候對她的管教很少,阿桑就帶著弟弟在外面讀書、求學。從小她就屬於那種很獨立、有主見的人,還養成了一種「我是姐姐,要時刻照顧別人」的心態,但其實自己內心是個小女生。25歲以後發現其實要活的自我一點,不要考慮太多,寧可「自私」一點。換句話說,就是要聽從自己的內心。如果想去做,想去見什麼人,就去做,儘量讓自己內心的欲望得到實現。
(一)花是一個能讓人高興的事情
阿桑接觸花藝是在2012年,因為生病(阿桑曾患過抑鬱症),看到三宅智老師的作品的時候,覺得花是一個能讓人高興的事情。

但她從來沒想過成為一名花藝師,包括到今天,她也不認為自己是一名花藝師。因為,如果真的要成為一名花藝師,技藝需要非常專業,但她並沒有特別鑽研這個技藝,阿桑更多的是強調是「花在一個空間裡邊,給人的感受是不是令人高興的」,這是她更在意的一點。
所以這些年阿桑跟花藝、花園、植物打交道的時候,會心存感激有這樣的媒介出現。她相信沒有人會拒絕花和植物,因為它們本身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我們可以借用它們去實現自己的一些想法。那她的想法就是做「可移動花園」,希望它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不受時間、空間、地理位置等等條件的限制,讓更多的人在公共的地方,看到這樣一個美好的空間,可以令他高興。所以」能否讓人感到開心、快樂「是最讓阿桑在意的地方。
(二)世界又重新有了顏色
跟花在一起的時候,就感覺非常的快樂和單純。世界又重新有了顏色,阿桑的病也完全好了。
阿桑覺得「帶花回家」是使自己人生當中多一個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有亮點」的部分。花,是可以解決你不高興的一個途徑。
她不需要每天都看到花,但當阿桑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就會去買一束花,把它放到家裡。包括她自己做花園,她也不是每天都去看她的花園,可能一兩天才會去看它一次。但是她發現,每看一次,花園中有新變化的時候,她會覺得那是很多很多生命的驚喜反饋給了她。阿桑覺得這是自然和人之間很自然而然的連接,所以,「帶花回家」這件事是多了一個讓你開心的途徑和解決方式。

(三)興趣使我更快樂
除花藝之外,阿桑的興趣愛好是偶爾去見見朋友。但她獨處的時間比較多,所以一個人的時候,就喜歡看看書,喝喝酒。尤其喜歡下雨天,在屋子裡哪也不去,看書,聽音樂。約朋友的話,會選擇去看幾場話劇,聽一場音樂,不一定是去音樂廳,可能去草地聽一個吉他彈奏。她喜歡這種發生的比較自然的事情。
(四)尋找「可移動式花園」的空間
接觸春夏農場,是2018年8月的事情。當時,她正在尋找一個可以實現「可移動式花園」的空間,巧合認識了這個農場的前主人,他也正好希望找到一個適合經營這裡的農場主,來創造美的空間。
當阿桑初次見到這個農場的時候,她就很喜歡這裡。雖然缺於打理,荒草比人還高,也只有她和一對守門的夫婦住在這裡。但因為太喜歡,並沒有畏懼這件事情。而且這裡還有很多成熟的設施和建築,這是她覺得不能浪費,能讓它更發光發亮的地方。
(五)蘊含茂盛的希望
接管農場四個月,想著更換名字,又忙於熟悉、嘗試、歸置、規劃現場,耽誤了好久。有一天,阿桑從湖邊走回木屋的路上,突然想起以前看BBC《園藝世界》的時候,Monty大叔蹲在地上手握泥土嘴角上揚,語氣激昂地對著鏡頭說「Spring is coming,Summer is coming」。縱使四季更迭,Monty每一年的春夏開場白從未改變。每每聽到這,總覺著一年又一年的希望要破土而出,生命繁盛,無論過往如何枯敗。此後數日,畫面縈繞,於是就叫春夏花園農場吧,Spring&Summer Garden Farm,聽著愉悅動人又蘊含了茂盛的希望。
阿桑理想中的農場,是建成一個以花園為中心的療愈空間,裡面有各種課程、展覽活動,讓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在這裡獲得開心,這是她想最終實現的事情。當然它也是「可移動式花園」的實踐基地。
因為農場很大,有1800畝,靠她一個人改造要花很長時間。國內也沒有人改造農場,所以她就想去做這件事情。讓大家一起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繹關於花園的想像,用藝術的方式去改造,喚起它新的生命力。


阿桑說,希望大家盡情的享受跟花在一起的時刻,因為你跟花在一起時,心情是美好的,那就讓自己開開心心地享受這一段旅程。很多年以後,你會感謝自己享受了這樣一段美好的時光,那是你人生當中不可多得的美好畫面,和大自然在一起的那個時光,充分感受人和人之間最原始的純真和淳樸!
文源:一朵小院
圖源:阿桑、南京春夏花園農場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