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π更加神奇的1/137,位於物理學的中心,物理定律隨它而變

2020-11-23 騰訊網

  英國天文學家詹姆斯·金斯爵士曾經說過:「上帝是個純粹數學家!」,他說這句話也沒什麼問題,因為我們的宇宙之中充滿著無數的數學公式,人類一直在這些數學公式中徘徊,而在這些和公式中存在著一個特別的數——常數,也就是宇宙中的固定數字。

  說起常數最著名的就是Π了,人類一直堅持不懈的在算Π,但是真正讓物理學家痴迷的卻不是π,而是1/137,也被稱為精細結構常數,因為它位於物理學的中心,一旦這個數字有所改變,那麼物理定律隨它而變也會隨它而變,那麼這個數字有什麼特別的呢?

  首先說一下1/137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我們都知道自然界的三個最基本的物理量:光速c、單電子電荷e和量子力學的普朗克常數h,當這三個數字進行組合的時候,就會得到2πe2/hc = 1/137,也就是我們需要的這個數字,那麼這個數字到底可以做什麼?

  事實上1/137最主要的就是對於宇宙本質的研究,物體學家通過對宇宙不同部位研究,得出了宇宙各處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並不一定,這也就告訴我們或許這個數字根本就不是一個常數,而是會隨著時間和空間變化的數字。

  當然這個發現還沒到寫入教科書的時候,要知道如果1/137真的是個變量,那麼就意味著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都要顛覆它們的基本定律,因為太多的領域都需要1/137來作為公式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才說1/137位於物理學的中心,物理定律隨它而變!

  科學就是大膽想像小心論證的過程!歡迎您關注探索奧秘:本號發布內容源自網絡,一切以公益分享交流為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留言區請文明評論,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相關焦點

  • [趣味物理]對稱美與物理學
    物理學中的形體對稱性  物理學的研究中也注意到形體上的對稱性。形體上的對稱性常常使得我們可以不必精確地去求解就可以獲得一些知識,使問題得以簡化,甚至使得某些頗難解的問題迎刃而解。  在物理學中,還利用形體上的對稱性來研究晶體的分類等物理問題,並取得豐碩的成果。  物理規律的對稱性  對稱性的概念是否能進一步拓寬呢?在這裡,我們需要把對稱性概念更加精確休。我們把事物的一種情況變化到另一種情況叫做變換(操作)。
  • 物理學定律的謊言——質疑物理定律的普適性
    物理定律是普遍的嗎?也就是說,物理定律是否適用於整個宇宙?如果物理定律不是普遍的,那麼它不僅會對物理本身產生深遠的影響,還會對人們對物理的追求產生深遠的影響嗎?這是最近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的擔憂。現在人們可以問,物理學家是否需要他們的定律具有普適性。有些人可能會說,為了讓物理定律存在;另一些人可能會說,為了使事情更簡單,需要普遍規律。
  • 【物理】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此定律也適用於其他行星或衛星繞某一天體的運動。3.克卜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軌道的半長軸R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即值是由中心天體決定的。通常將行星或衛星繞中心天體運動的軌道近似為圓,則半長軸a即為圓的半徑。我們也常用克卜勒三定律來分析行星在近日點和遠日點運動速率的大小。1、關於「地心說」和「日心說」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高中物理】物理學神對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的總結,一定收藏!
    原標題:【高中物理】物理學神對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的總結,一定收藏! 3)萬有引力 1.克卜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
  • 你可知數字1/137關乎世界存亡,乃至整個宇宙!
    一個數字1/137,看似平常卻不簡單,一個物理常數,如果我說它的大小若是稍微的有絲改變,好不誇張的說它會影響整個世界乃至整個宇宙,或者說生命將不可存在精細結構常數,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無量綱數,常用希臘字母α表示,α的值是0.00729735,非常接近1/137。
  • 該星系物理常數被「修改」,人類或發現可操控物理定律的神級文明
    這都是因為物理定律在宇宙中任何一個位置都是一樣的,即「洛倫茲不變性」。這個概念源自於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意味著一個臭哄哄的屁不論放是在地球的電梯間裡還是放在幾十億光年外的行星上,都會臭到不會有人大大方方承認是他做的。不過物理定律真的是一成不變嗎?
  • 為何許多物理、數學公式都帶有圓周率「π」
    圓周率「π」,作為每個人最早接觸的無理數,基本貫穿了我們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整個學習生涯,也成為了許多同學痛苦的記憶。π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也是圓的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 萬有引力與航天考點微專題1、 克卜勒第三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2020.10.30
    克卜勒三定律的理解和應用(1)行星繞太陽的運動通常按圓軌道處理.(2)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也適用於其他天體,例如月球、衛星繞地球的運動.(3)克卜勒第三定律a3T2=k中,k值只與中心天體的質量有關,不同的中心天體k值不同.但該定律只能用在同一中心天體的兩星體之間.
  • 圓周率的涵義你知多少(二):π與量子力學
    1900年12月4日,被定為量子力學誕辰的日子,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在柏林科學院發表報告,通過將維恩定律加以改良,又將玻爾茲曼熵公式重新詮釋,他得出了一個與實驗數據完全吻合的普朗克公式來描述黑體輻射。這個公式拉開了量子力學研究的序幕。上面為以能量密度頻譜形式表示的普朗克定律。由於篇幅所限,這裡不便解釋公式及其符號具體含義,目的只在於是了解公式中圓周率π的呈現。
  • 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地心說:(1)代表人物:託勒密;(2)主要觀點: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2.日心說:(1)代表人物:哥白尼;(2)主要觀點:太陽靜止不動,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運動。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此定律也適用於其他行星或衛星繞某一天體的運動。3.克卜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軌道的半長軸R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即
  • 奇異的時空,崩壞的物理學定律,這就是神奇的黑洞
    黑洞有著非常神奇的性質,就是物理學在黑洞裡會崩壞掉,要理解這個概念。首先什麼是黑洞。我們知道的物理學定理,其實都是在黑洞之外的空間有效。在正常的時空當中,比方說在地球上或者在太空中,做的各種各樣的實驗得出的這種定理;但是在黑洞裡面就不一樣了,黑洞這個概念它最早其實是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推算出來,去年黑洞最近的第1張照片才被拍出來,在此之前,黑洞這個概念是通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去預言的。
  • 從狹義相對論產生的歷史深層背景看它的物理意義與科學價值
    (註:具體推導可參閱《高斯定理的物理意義及其在場物理學中應用的得失》一文)1.2、伽利略的速度合成律在光運動及電磁現象中應用出現問題伽利略速度合成律是建立在牛頓慣性系中的二個平移坐標系之間坐標轉換的規律,是牛頓絕對時空思想的數學體現。但它有一個顯著特徵,那就是:參照系相互轉換時,必須用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可以二個互為衡量標準。
  • 為何很多和圓無關的公式都含有π?答案的盡頭,有宇宙的奧秘
    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就是我們熟悉的圓周率π。π是一個無理數,也是一個重要的常數。在許多數學公式甚至是物理公式中,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和圓沒有關係,都含有π這個參數。下面這個公式是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其中一項就含有圓周率。
  • 神奇而強大的物理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測為基礎、以數學為主要語言的科學,它的研究對象包括自然界中一切形式的物質結構、運動方式和相互作用。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太陽何以發光?摩擦何以生熱?摩擦力屬於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中的哪種?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嗎?宇宙的邊界在哪裡?所有這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或者看似毫無關係的問題,都是物理學要回答的重要問題。
  • 真實物理具有無悖論特徵
    基於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E=MC²——核反應物質損失質量轉化為巨大核能,絕對不是真實物理!沒有事實能夠證明:恆星演化的聚合核反應的α、β、γ三種射線能是核反應物質損失了質量所轉化的。現代物理學唯有李政道大師謹慎給出了「核天相變相連」可信認識,並沒有給出對核能本質的認識!
  • 能量守恆定律、熱力學定律,在這裡可以一起學,一看就都會了
    在原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等領域中常用電子伏(eV)作為單位,1電子伏=1.602,18×10-19焦。物理領域,也用爾格(erg)作為能量單位,1爾格=10-7焦。此定律是物理學中相當基本的判據。依照時間的平移對稱性(平移不變性),物理定律(定理)在任何時間都成立。
  • 一條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物理學家:寧願沒發現它
    可以說,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科技文明。 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物理定律的發現,新的定律有可能預示著新的物理學。幾條基本的物理學定律,就能構建起一座物理大廈,並能夠指導科技的發展。在過去的幾百年,物理學和科技就是這麼蓬勃發展起來的。
  • 一條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物理學家:寧願沒發現它
    可以說,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科技文明。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物理定律的發現,新的定律有可能預示著新的物理學。幾條基本的物理學定律,就能構建起一座物理大廈,並能夠指導科技的發展。在過去的幾百年,物理學和科技就是這麼蓬勃發展起來的。
  • 物理學第一原理,300年來幾乎導出了所有物理定律!
    早在18世紀之前,物理學家就意識到自然界中很多物理過程都會導致極值的出現,尤其是最小值。例如,光線在鏡面上的反射,入射角與出射角是相等的,這種路線會使得反射光到達任意固定點的路線是最短的。雖然光線經過了一條折線,但就像古埃及人拉緊繩子測量兩點間距離一樣,它始終選取的是長度最小的路徑。
  • 令人驚喜的聯繫:愛因斯坦和π
    愛因斯坦明明可以定義一個新的常數H,然後讓H = 8πG,如此不就會得到一個更簡潔的方程嗎?難道他對π有某種特殊的愛,比如因為這是他的生日?真實的故事沒有這麼異想天開,但更加有趣。愛因斯坦之所以不想發明一個新的常數,是因為G已經存在了,它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常數,因此這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