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雅克:新冠引發「災難性失敗」,西方何時才能「開眼看世界」?

2021-01-13 觀察者網

導讀

伴隨著2021年的到來,新冠疫情也在歐美捲土重來,感染人數屢創新高,政府不斷採取更加嚴厲的限制措施、封閉邊境,但依然難以阻止疫情的蔓延。

面對政府糟糕的應對策略,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在自己的社交媒體文章中稱,歐洲在面對疫情上正遭受一場「災難性的失敗」,「這是一個衰落的、固執的、封閉的文明的故事」。對此,觀察者網專訪了馬丁·雅克,談談這場疫情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歐美最新新冠疫情圖,截自霍布斯金大學網站

【採訪/觀察者網 戴蘇越】

觀察者網面對歐洲當前嚴峻的疫情,您用了「災難性的失敗」來形容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各國對於疫情的應對,在您看來,為什麼說這是一場徹底的失敗,導致今天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馬丁雅克:首先,這場新冠疫情是在世界範圍內對所有國家的一次巨大考驗,它考驗著每一個政府和社會的能力。很明顯,有一些國家表現得非常優異,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而對於西方世界,情況恰恰相反。

2020年3月的時候,當新冠疫情席捲歐洲,各國切實感受到了威脅,於是紛紛採取封閉措施,雖然這種「封城」並非100%的隔離,但也算是儘可能地採取了封閉措施。然後這些措施就鬆懈了,在大多數國家,夏天過去後,新冠病毒捲土重來,一步步惡化到現在這樣子,許多歐洲國家又開始積極推行封閉措施。一切又回到了起點,哦不,一切比最初的情況,也就是去年三月份更加糟糕了。

是什麼讓西方變成了如今這種糟糕的局面呢?我認為主要問題有兩個:第一是政府的治理能力,第二是文化因素。

我們先說政府的問題,以我的國家英國為例,英國對於新冠病毒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沒有做好準備。它沒有從中國那裡學到任何先進經驗,而是始終對病毒毫無防備,沒有防護設備,沒有檢測設施,永遠猶豫不決,永遠措施滯後,直到最後一刻,永遠不清楚要做哪些事,要往哪裡走。

這一切的核心問題是,他們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優先的選項:第一,缺乏一個消滅病毒的清晰的戰略目標。第二,人們在拯救生命和拯救經濟之間猶豫不決——是想辦法消滅病毒還是想辦法適應病毒。拯救人民的生命和保住我們的經濟,孰輕孰重?我認為目前為止,以我個人的觀察在整個西方世界這個問題都沒有被搞清楚。

事到如今,我認為孰輕孰重不言自明,中國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拯救人民的生命是最優先的,做不到這一點,經濟也就沒法保全。核心的選項當然應該是消滅病毒、拯救生命。現實是,人們對於新冠病毒感到恐懼,如果你去做一個民意調查,絕大多數老百姓會說當然應該以救人為重,但現實是,無論是西方各國的政府,還是這些國家的統治階層都沒有用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的訴求。

不僅如此,大量的不滿來自於人們認為政府針對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是對個人自由的侵犯——政府在濫用權力,幹涉公民的自由。而恰恰是各國的政府,缺少明確的領導,於是導致了某種「悠悠球效應」:封城——解除封城——情況惡化——再次採取行動——收緊政策但是還不能控制——情況進一步惡化……如今,自從歐洲發現新冠病毒十個月之後,我們怎麼樣了?我們的境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糟糕,疫情在西方失控了。

這種局面是不可避免的嗎?顯然不是,我們看到了東亞、看到了中國的情況,這一切本可以避免,我們的政府和社會本可以用一種不一樣的方式應對這場疫情。

為什麼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誠然,新冠疫情的爆發是非常偶然的事件,正如戰爭的爆發也是非常偶然的,但這些偶然的事件正是對一個社會、一個政府、一種文化的巨大考驗。在我看來,就西方而言,我們徹底地失敗了。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英國倫敦,跨年夜的倫敦街頭。人民視覺 資料圖

觀察者網您剛才提到,西方國家應對疫情不力,也沒有借鑑他國的先進經驗,您認為是什麼導致了他們對於別國的成功案例視而不見呢?

馬丁雅克:不僅是中國,還有像韓國這樣的東亞國家,他們對新冠疫情有非常清晰的認識,知道什麼是需要做的,他們知道核心目標是消滅病毒。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必須服務於這一核心目標。而西方國家呢?

在目前這個階段,新冠疫情席捲歐洲,但整個西方社會已然沒有意識到他們需要學習東方的先進經驗。不僅是沒有嘗試向東方學習,而是甚至對東方發生了什麼絲毫不好奇。這就是為什麼我用了「開放」和「閉塞」這對概念,如果你是「開放」的,那麼你就應該懂得向別人學習,就得有所謂「國際視野」。然而他們永遠把自己視為領導者,別人都應該向他們學習,但是他們完全不需要向別人學習。這正是目前西方世界悲劇現狀的根源。

相關焦點

  • 馬丁·雅克評美國國會騷亂:西方沉湎過去,否認現在,懼怕未來
    【文/觀察者網 鞠峰】一覺醒來,美國國會亂了,「開眼看世界」的英國學者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又來了。當地時間6日下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辦公室,一度被示威者「攻陷」,國會大廈內的講臺、椅子被抬走……各種「名場面」在全世界的媒體和網際網路上刷屏,揭開了美國民主政治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 澳大利亞的大火何時才能停歇?如果把全澳洲燒了,後果是災難性的
    首先,要知道澳洲大火是高溫引發的。要知道,去年澳洲是有記錄以來最乾旱的春季,降水量遠低於往年平均水平,進入夏季以來,乾旱繼續持續,原本在夏季的降水並沒有如約來到,據悉,平均氣溫達到了創紀錄的41.9攝氏度。
  • 新冠病毒始發提前與馬寅初的失敗
    2020年11月16日,義大利《晚郵報》發文:經過專業機構檢測和認定,本國居民於2019年9月抽取的血液中,檢出新冠病毒抗體。印證了,新冠病毒的傳播,要比武漢提前了半年之久!同日,美國《科學》雜誌發文稱:新冠病毒的始發源地,迄今不能科學的界定。
  •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流變與新動向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對當代資本主義、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國與世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都有激烈的討論和研究,這些探討對於我們深入研判當今國際局勢,分析西方資本主義新特徵新問題、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 馬丁·雅克:中國靠什麼維繫了數千年的文明大國統一!歐洲人不懂
    而其中深意顯然一位外國人要比許多國人看的通透,馬丁·雅克拋出如此一個問題:中國靠什麼維繫了數千年的文明大國統一!歐洲人不懂!一、中國與歐洲截然不同的歷史走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歷史演進,王朝更迭的必然規律,當一個國家內部矛盾重重,尤其階級差距懸殊以至於底層人民無法生存之時,必然面臨著分裂。然而經由分裂之痛,必有統一。中國任何時代皆屬其中。
  • 西方出現未知新病毒!最有發言權的醫生警告:比新冠病毒更致命
    剛果(金)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塔姆弗姆教授深感擔憂,他曾經協助發現伊波拉病毒,一直奮鬥在尋找未知新病原體的第一線,在這個問題上,塔姆弗姆最有發言權,他問及是否認為未來的大流行病會比新冠肺炎更具災難性,塔姆弗姆明確回答:"是的,是的。所以我們要早些發現未知病毒,世界其他地區就有機會制定新戰略來對抗。"
  • 專家大膽公布新冠源頭?西方媒體還想隱瞞真相,中方回懟有理有據
    目前,新冠病毒持續在世界蔓延,部分西方國家一直想向中國"潑髒水",但早有研究表明,去年9月,義大利民眾身上抽取的血樣中就發現了新冠病毒,此外,還有一名美國州長公開表示,早在去年他就感染新冠,但是醫院卻只是當成流感處理。
  • 新疫情來襲,疫苗——病毒終結者何時才能上場?
    #新冠疫苗近期上海、天津、喀什等地新冠感染者相繼出現增加,人們不禁又想起2019年同期新冠疫情在武漢地區開始出現感染,新冠疫情的再度發作不斷刺激著人們敏感的神經。大家紛紛把目光聚集到新冠疫苗的研製和應用上,那麼國內外疫苗研製到了什麼階段呢?我們何時能夠用上疫苗呢?
  • 西方人很疑惑,中國幾千年的王朝史,為何到現在沒有保留王室?
    西方人對於中國不保留王室更是感到疑惑。歷史變革之路在古代時期,雖然中國與西方世界的接觸並不大。秦漢時期與中原民族戰鬥的匈奴也無非是離我們最近的草原人(今蒙古與內蒙古)。此時中國的傳統帝制尚處於萌芽階段,也在慢慢發展並被人們所認知。
  • 開眼看世界:《使西紀程》和郭嵩燾的跌宕一生
    洋務運動洋務派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認為西方的強盛在於軍事技術,所以認為在 不變動現有制度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局部微調和適當改良達到強國的目的;但是郭嵩燾卻非常有先見地認為,洋務派不懂得西洋強盛之本,也不知道洋務運動之本,郭嵩燾認為海防大業,包括練兵、制器、造船、用人、理財、持久,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問題源頭在於朝廷"正百官",要從政治體制入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時局存在的問題
  • 新冠病毒源頭終於確定?這下,美國陰謀徹底失敗
    如今隨著季節的更替,新冠病毒的活躍期再次迎來,而病毒的源頭依舊是困擾全世界的首要話題,近期,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終於有了新的進展。據報導,天津市疾病防控中心舉行相關發布會表示,天津市新增確診病例的新冠病毒源頭來自北美豬頭!
  • 冰川融化可能引發災難性海嘯
    阿拉斯加的冰川在氣候變化,正威脅著引發潛在的致命和歷史性海嘯研究人員擔心,如果冰川完全崩潰,它可能會引發海嘯。「如果斜坡立即失效,那將是災難性的,」阿拉斯加地面真相的地質學家布雷特伍德·希格曼(Bretwood Higman)說,他是10月29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一項研究的合著者。
  • 「新冠+流感」怎麼辦?何時能打疫苗?聽聽張文宏怎麼說?
    昨天,鍾南山透露:已發現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11月27日,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鍾南山在演講中透露,新冠病毒在短期內並不會被徹底消滅。「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
  • 新冠疫苗傳出重大好消息,「肯定中國」引發轟動,西方國家十分難受
    ,而唯一能夠戰勝新冠病毒的就是新冠疫苗,疫苗是攻克病毒的唯一利器也是終極大招。目前,全球多國對新冠疫苗的研發均已進入到了最關鍵的臨床試驗階段。而此次,人類在抗擊新冠傳染病上投資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 美國新冠特效藥研究失敗,巴西試藥人員全部死亡
    美國新冠特效藥研究失敗,巴西試藥人員全部死亡」面對全世界疫情的爆發,人們最關注的並不是誰有多少醫療物資,也不是誰治癒了多少人,而是特效藥或者疫苗的研究。其中,疫苗通過最根本的方法解除後患,是最好的方法,但是疫苗的研究周期非常長,也要經過臨床的檢驗。而特效藥的特點是見效快。
  • 新冠疫苗何時上市 安全性有何保障?官方回應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新冠疫苗何時上市,安全性有何保障?官方回應目前我國已有3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 吳為)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進展。
  • 福奇博士:目前對新冠病毒變異無需過分擔憂
    據外媒報導,過去幾天,研究人員在歐洲偶然發現了一種新的新冠病毒毒株,這讓一些人開始擔心新一波感染可能會席捲全球。與此同時,包括荷蘭、瑞典、義大利和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有水貂養殖場爆發新冠疫情的報導。資料圖在人們擔心新毒株可能引發一場新大流行並影響輝瑞和Moderna新冠疫苗的功效之際,
  •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最新判斷!
    張文宏稱,最近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新冠病毒是否在不斷變異?關注7:我們何時能打上疫苗?預計明年上半年,大家可以打到安全性良好的新冠疫苗。中國最近也加入了世界疫苗共享計劃。」
  • 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最新判斷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10月18日在浙江溫州開幕,在下午舉行的大健康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進行主旨發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對近日大家關注的新冠疫情相關問題予以回應。「最早大家希望在夏季時新冠病毒能離我們而去,現在看起來,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人類要增強對疫情控制的智慧,最終真正控制住疫情,讓生活回歸正常。」關注2:荷蘭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新冠病毒是否在不斷變異?
  • 新冠病毒在美國出現比中國早數周,西方這次必須道歉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發現新冠病毒的國家。中國不僅僅率先發現了新冠病毒,對世界提出了預警,還起到了良好的抗疫示範作用。巴西、法國、英國、美國洛杉磯等多位權威專家均在研究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早期存在,且遠早於中國發現的時間。由此證明,新冠病毒早已潛伏在世界各地,武漢僅僅是第一發現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