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上海技物所全力打造「中華牌」超級...

2020-11-25 上海觀察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其中部分數據是國際氣象界迫切期望使用的,除了中國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目前沒有任何一顆在軌衛星能夠提供。

南極地區渦旋監測圖

 

所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這一類高軌氣象衛星曆來是國際競爭的制高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6年11月19日發射的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GOES-R,以及日本同年11月9日發射的「向日葵9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均未搭載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的第三代氣象衛星MTG-I和MTG-S將分別搭載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前者首顆衛星將於2022年發射。與歐美國家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相比,一星同時搭載先進的成像輻射計和新型的高光譜探測儀的「風雲四號」A星在綜合實力上已在國際上遙遙領先。

 

上海技物所研發團隊歷時21年,實現了所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完成了從基礎機理到核心元部件再到系統集成全創新鏈的自主可控研製,確保「風雲四號」的兩隻超級「慧眼」——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為純正的「中華牌」。

 

這兩大紅外光學載荷成功搶佔了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在國際上競爭的制高點:高頻次觀測和高解析度區域機動探測能力。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高時效對地三維探測,對提高我國氣象衛星全球觀測能力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其中,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大幅提升了儀器性能,可加強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監測能力;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更是填補了人類的高軌三維精細遙感知識的空白。

 

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原主席、德國氣象局原局長、世界氣象組織空間計劃衛星事務資深諮詢專家蒂爾曼•莫爾表示:「國際氣象界都在迫切盼望使用這種新型數據……如果最終這類探測數據的價值得到確認,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將成為氣象衛星的重大突破,而中國氣象部門將在這一領域走在前列。」

孟加拉灣北部灰霾監測圖

 

每15分鐘給地球拍張高精度照片

 

與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配置的掃描輻射計相比,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成功實現了技術的代際跨越。具體而言,輻射計探測覆蓋了可見光至波長達13.8微米的甚長波紅外波段,光譜通道增加到14個;可見光通道最高空間解析度由1.25公裡提高到500米;每15分鐘即可對地球圓盤掃描成像一次,還新增了高速區域掃描功能,可以最快30秒獲取一張圖的速度,對一百萬平方公裡範圍進行多光譜密集觀測。

 

之所以能做到這點,是因為衛星採用了新的三軸穩定架構模式、儀器採用了焦平面探測機制。歐洲空間局就因為該設計難度太大而未敢在業務氣象衛星上嘗試。

 

給大氣做立體「超強CT」

 

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風雲四號」的關鍵有效載荷之一,最受同行關注和矚目。早在1997年「風雲二號」衛星剛上天,下一代高軌氣象衛星開始規劃之際,中科院院士匡定波便提出,我國應該發展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技術。這種利用傅立葉變換原理的探測儀來實現對大氣的垂直探測是遙感領域紅外光譜技術的一場革命,將引領人類對地遙感探測步入三維立體階段,為氣象觀測提供一種新的更可靠的手段。美國、歐洲、日本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由於技術難度過大、所需經費太多,美國放棄了,歐洲也延遲了計劃。

 

作為國際首臺靜止軌道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實現了成像原理與傅立葉光譜儀原理相結合,是紅外遙感探測領域幾十年來科學家追逐的理想境界。上海技物所成功地將實驗室的高精度分析儀器放到了36000公裡以外的軌道上,並以光線幹涉方式對地面目標實施大氣垂直分布剖面的長期連續探測。其在長波紅外和中波紅外波段可實現1500個以上細分光譜的探測,光譜解析度達0.625波數,紅外波段空間解析度達16公裡。這相當於給大氣做超過1500層的精細「立體CT」切片式探測。它為人類深入研究大氣對流,更精細預測災害性天氣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關焦點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文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後順利開機工作並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中國...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文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後順利開機工作並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風雲四號發布首批雲圖 36000公裡高空如何練就防抖神技
    圖片說明:風雲四號發布首批雲圖    東方網記者解敏2月27日報導: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雲圖正式發布雲圖中,廣闊海洋、多彩陸地、巍峨山脈、甚至細小河流清晰可見。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從風雲四號成功發射後,經歷6天多的太空飛行,歷經5次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主要通過衛星裝載的各種探測儀器獲得不同的衛星氣象雲圖,通過雲圖反演出其他變量,應用到天氣預報模式中,再根據方程的運算得到未來的天氣情報。
  • 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從今天(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已於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開始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對公眾來說,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首批圖像和數據公布
    2月27日上午,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對外發布:我國風雲四號A星近日成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該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顆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歷時22年孕育研發, 其部分性能指標國際領先,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靜止氣象衛星之一。下圖為該星2017年2月20日獲取的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 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天氣會商中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9月19日10時,在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全國天氣會商室,當地預報員利用衛星天氣應用平臺(SWAP),順利完成了最新時次「風雲四號」衛星雲圖的快速調用和分析。這是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全國天氣會商中首次亮相。9月19日,「風雲四號」衛星雲圖首次亮相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局長恩克圖夫欣·賽布吉德和副局長巴特圖勒嘎·巴特在現場參加會商。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交付使用 微信啟動圖片更換風雲衛星雲圖
    據報導,今日微信官方宣布,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微信啟動頁將變成,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雲圖。啟動頁背景中將特別展示風四拍攝的高清東半球雲圖,畫面從人類起源的非洲大陸逐漸過渡為華夏文明起源地,這也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面首次發生變化。
  • ...變臉」,啟動頁由NASA《藍色彈珠》換為我國風雲四號衛星雲圖
    原標題:微信6年首次「變臉」,啟動頁由NASA《藍色彈珠》換為我國風雲四號衛星雲圖 騰訊方面表示,為了慶祝「風雲四號」取得的巨大突破,微信啟動頁首次「變臉」。 在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用戶在微信啟動時,可以欣賞到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雲圖。 啟動頁背景中將特別展示「風四」拍攝的高清東半球雲圖,畫面從人類起源的非洲大陸逐漸過渡為華夏文明起源地,這也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面首次發生變化。
  • ...讓衛星有更清楚"耳目" -多通道掃描輻射計 1983年 風雲二號氣象...
    原標題:風雲二號上海技物所研製團隊歷經30多年努力,讓衛星有更清楚「耳目」 聽到天氣預報,他們「特別親切」  說起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想到越來越精準的天氣預報。6月10日,風雲二號收官衛星H星上的多通道掃描輻射計成功開機,不久以後這顆氣象衛星將實時獲取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可見光、紅外雲圖和水汽分布圖,收集並轉發氣象、海洋和水文等環境監測資料,重點為中國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 "上海製造"風雲四號發射成功 細數系列氣象衛星族譜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風雲四號不僅實現了我國高軌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提升了衛星氣象觀測能力和水平,還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使我國靜止軌道定量遙感衛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首次在CCTV使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2017年2月27日,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圖像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中正式使用,這意味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正式實現了升級換代。
  • 來來來,有了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你也可以看懂衛星雲圖
    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手機微信開啟時顯示的地球圖片將從以前的美國衛星成像圖換成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我國上空拍攝的最新雲圖。此次微信啟動頁展示的風雲四號雲圖,不僅是對我國科技成果的一次獻禮,同時也是一次」網際網路+「,在氣象領域的應用,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微信平臺享受真正智慧、便捷的氣象服務。
  • 微信啟動頁首「變臉」 從「藍色彈珠」變「風雲四號」衛星雲圖
    從下午17點開始,用戶在微信啟動時會發現開機圖更新了,變成了一幅最新氣象雲圖,這張圖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拍攝。據悉,微信啟動頁6年來首次「變臉」,是為了慶祝「風雲四號」取得的巨大突破,9月28日17點之後,微信開機圖仍還原為「藍色彈珠」。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離風雲四號最近的人
    雲圖中,廣闊的海洋、多彩的陸地、巍峨的山脈、甚至細小河流都清晰可見,圖像波段光譜特徵明晰,其中部分數據是國際氣象界迫切期望使用的,除了中國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目前沒有任何一顆在軌衛星能夠提供。這顆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百餘人的團隊當中,接近八成的隊員都沒進過發射場,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總體主任設計師還是從其他型號「變軌」而來。「當時決定幹風四時,內心裡真的是打鼓。」風雲四號衛星總設計師董瑤海是個航天技術大咖,從1986年加入上海航天,一直從事風雲衛星研製工作。
  • 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發布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 風雲四號垂直探測儀和掃描輻射計實現代際跨越—新聞—科學網
    ,星上設備經受住了第一輪太空中巨大溫差變化的嚴酷考驗。它每15分鐘就可以對地球圓盤掃描成像一次,還新增高速區域掃描功能,能以最快30秒獲取一張圖的速度,對100萬平方公裡範圍進行多光譜密集觀測。而且,「風雲四號採用不同於以往自旋方式的架構,這需要儀器能夠適應極大的溫差變化。」項目主任設計師王淦泉說,這是世界級難題,歐洲空間局就因為該設計難度太大而未敢在業務氣象衛星上嘗試。
  • 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首次亮相CCTV!
    上圖使用的這套雲圖動畫可謂首次亮相,其圖像正是由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於2月27日9時30分至16時觀測所得。衛星氣象專家介紹,風雲四號A星的星載儀器——掃描成像輻射計主要承擔獲取雲圖的任務,共有14通道,是風雲二號5通道的近三倍。在風雲二號觀測雲、水汽、植被、地表的基礎上,風雲四號還具備了捕捉氣溶膠、雪的能力,並且能區分出雲的不同相態和高、中層水汽。
  • 科學網—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升級換代
  • 風雲四號衛星地面接收系統啟用 雲圖探測解析度提升了1倍以上
    資料圖:風雲四號A衛星提供的衛星雲圖。本報西昌8月9日電  王玉磊、記者韓阜業報導:風雲四號A星交付使用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迅速建設並投入使用風雲四號地面接收系統,提高了對強對流等天氣的氣象預報保障能力,確保了航天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