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首批圖像和數據公布

2020-11-30 中國天氣

2月27日上午,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對外發布:我國風雲四號A星近日成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該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顆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歷時22年孕育研發, 其部分性能指標國際領先,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靜止氣象衛星之一。下圖為該星2017年2月20日獲取的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首幅合成圖像有效監測到我國及周邊地區重要天氣系統,雲繫結構和地物特徵層次豐富、紋理清晰。從圖中看出,近期我國大範圍雨雪天氣主要受兩個系統影響:一個是由日本海至西南地區東部的鋒面雲帶,其尾部雲系與西南暖溼氣流結合,20日造成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大範圍雨雪天氣;在新疆還有一股冷空氣向東南方向移動,這股冷空氣的注入,使雨雪天氣在21日進一步加強。

            

                                風雲四號A星飛行狀態

據了解,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於2016年12月17日,成功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位置,並正式命名為風雲四號A星。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批准,自2016年12月26日起,中國氣象局和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聯合組織開展風雲四號A星在軌測試工作。至今風雲四號A星所搭載的觀測儀器已全部開機,衛星技術狀態良好、工作穩定。經地面應用系統調試處理,已獲取了全部儀器的觀測數據,標誌著在軌測試工作進展順利並取得了初步成果。以下為衛星獲取的部分首批圖像:

             

                                 南極地區渦旋監測圖

             

                              孟加拉灣北部灰霾監測圖

            

                                   青藏高原監測圖

風雲四號A星採用六面柱體結構、單太陽翼、三軸穩定姿態控制,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它標誌我國靜止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對於保證我國靜止氣象觀測業務的連續、可靠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衛星設計壽命7年,共搭載四臺有效載荷。這四大「神器」分別為:

神器01  靜止軌道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

靜止軌道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它就像是風雲四號的「千裡眼」,能看清地表和雲層的細微變化,為天氣預報提供觀測數據。東半球高清雲圖,就是由它「拍攝」的。這臺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掃描成像輻射計,處於國際最先進水平行列。

神器02  靜止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

靜止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地球大氣層有 1000 多千米厚,想分層搞清楚大氣層的性狀不太容易。不過,在大氣垂直探測儀的幫助下,我們能夠輕鬆看到大氣層內在構成。它能像 CT 切片一樣,把大氣層在垂直方向上切層,獲得每一層的溫度、溼度等數據。

神器03  閃電成像儀

閃電成像儀。閃電的持續時間很短,通常只有幾十微秒,比人眨眼速度還快,衛星很難抓拍到。而閃電成像儀每秒能拍 500 張照片,可輕鬆抓拍閃電,並探測閃電的頻次和強度。這將有助於科學家監測閃電,預防伴隨閃電而來的強對流天氣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神器04  空間天氣儀器包

空間天氣儀器包。它可監測太陽活動和空間環境,與風雲二號衛星相比,探測通道數量、探測精度顯著提高。

 

          

結語:風雲四號A星通過獲取地球表面和雲的多光譜、高精度、定量觀測數據和圖像,將大幅度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並廣泛應用於氣象、水利、農業、林業、環境、能源、航空和海洋等領域,特別是在服務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
  • 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發布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文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後順利開機工作並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中國網】「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 達國際先進水平---中國...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下文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先後順利開機工作並進入在軌測試,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風雲四號發布首批雲圖 36000公裡高空如何練就防抖神技
    圖片說明:風雲四號發布首批雲圖    東方網記者解敏2月27日報導: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雲圖正式發布「刷」的過程中,由於15分鐘內衛星姿態、軌道和熱變形的影響,「刷子」的路徑可能會變歪,如果沒有一定的修正技術,拍出來的圖片就會不準確。在風雲四號衛星上這項修正的技術就是圖像定位與配準技術。  「衛星圖像定位與配準技術就是給載荷對地掃描的過程進行導航,就好比我們日常開車用GPS導航,只不過一個是給車輛導航,另一個是給載荷『視線』導航。」
  • 「風雲四號」首批衛星雲圖公布,上海技物所全力打造「中華牌」超級...
    2月27日,國防科工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衛星雲圖。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星上兩大光學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成功傳回大量氣象探測數據,圖像細節清晰、波段光譜特徵明晰。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概況
    工程組成和任務分工  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由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國防科工局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航天系統部負責衛星發射和測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分別負責風雲四號衛星,長徵三號乙火箭研製,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負責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分發和應用。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首次在CCTV使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2017年2月27日,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圖像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中正式使用,這意味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正式實現了升級換代。
  • 中國最強氣象衛星傳回首批圖像 到底有多牛?
    據中國氣象報社2月27日報導,27日上午,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具體來看,與目前業務運行的風雲二號衛星相比,風雲四號配備的掃描成像輻射計通道數量增加了2.8倍,達到14個。其觀測時間解析度提高1倍,可每15分鐘對東半球掃描一次,最快可以每1分鐘生成一次區域觀測圖像。最高空間解析度較之前提高了6倍,達到500米。    李卿說,這些新能力,將讓風雲四號以全新的方式來揭示颱風、暴雨、洪澇、森林火災、沙塵暴和空間天氣的變化規律。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首次亮相CCTV!
    導語:2017年2月27日,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圖像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與海洋衛星實現產品數據融合
    央視新聞6月30日消息,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由該中心承擔的「中國氣象局風雲四號衛星用戶利用站建站」任務在廣州順利完成,並進行了衛星數據現場接收測試。
  • 風雲四號傳回首批雲圖數據 每15分鐘拍張地球高清寫真
    風雲四號A星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跨躍,標誌我國靜止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所搭載觀測儀器已全部開機風雲四號去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2月17日成功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位置,並正式命名為風雲四號A星。
  • 海洋衛星與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實現產品數據融合
    本報訊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由該中心承擔的「中國氣象局風雲四號衛星用戶利用站建站」任務在廣州順利完成,並進行了衛星數據現場接收測試。   據悉,該站建成後,將每天提供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的多種數據產品,實時傳輸至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的數據中心進行存儲和全國分發,可用於與海洋衛星產品的數據融合,為氣象衛星的海洋應用增加了重要的數據獲取手段。
  • 30省份建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省級接收站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葉珊杉報導 日前,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了解到,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陸續建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省級接收站並投入業務運行。
  • 來來來,有了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你也可以看懂衛星雲圖
    道德於心  文明於行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9月25日正式交付用戶投入使用,對於提高我國航天、氣象事業的水平和國際地位具有重大意義。右圖為微信開機畫面更換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圖像之後的效果風雲四號衛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填補了三項國際空白。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下面我們來回顧在軌測試期間, 風雲四號衛星為很多極端天氣現象所作的貢獻以及對災害預警提供的有力支撐。
  • 地球從未如此清晰 "風雲四號"首圖秀領先國際 產品服務百姓
    還記得去年12月11日發射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嗎?作為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已經在太空運轉多時,它究竟看到了些什麼?任務完成得如何?日前終於有了回信。首批透過「風四」之「眼」拍攝的圖像新鮮出爐,並傳回地球。
  •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主要功能及特點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主要功能有:  一、利用衛星上安裝的三通道(可見光、紅外和水汽)掃描輻射計,獲取白天可見光雲圖、晝夜紅外雲圖和水汽分布圖。  二、通過衛星轉發高解析度數字展寬雲圖、低解析度雲圖,供國內外中小規模利用站接收利用。  三、衛星上的數據收集系統可以提供133個通道的數據傳輸,收集氣象、水文和海洋等數據收集平臺的監測數據。
  • 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從今天(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已於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開始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對公眾來說,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 探秘風雲四號A星:地球高清寫真「出爐」記(圖)
    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正是我國目前最為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這也是它「拍」下的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隨之被刷屏的還有我國首次獲取的閃電分布圖,有人驚嘆,原來衛星真的能「抓到」閃電。  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美圖並非一蹴而就,從風雲四號「流水線」前端的黑白照片,到變身眉眼清晰的彩色美圖,最後為公眾提供颱風、洪澇、暴雨預報等服務,中間還需要很多加工處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