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省份建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省級接收站

2020-11-30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葉珊杉報導 日前,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了解到,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陸續建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省級接收站並投入業務運行。此外,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具備接收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數據的能力,因此北京市氣象局不再新建接收站。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研製的第二代地球靜止軌道定量遙感氣象衛星。該衛星可實現15分鐘一次全圓盤觀測和5分鐘一次中國區域觀測,空間解析度最高可達500米,可獲取層次豐富的雲圖;同時,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靜止軌道高光譜大氣垂直觀測,可實時獲取高頻次、高精度的大氣溫溼結構信息;此外,還具備對中國及周邊區域的閃電連續觀測能力,以及對太陽活動和空間環境的監測能力。目前,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已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在天氣預報、數值預報、氣候預測等氣象核心業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省級接收站集衛星跟蹤、數據接收、數據處理和產品生成為一體,自動化程度、時效性和可靠性突出,具備數據接收快視、多時次合成雲圖動畫、設備監控、存檔檢索等功能,可接收處理並生成雲、輻射、降水、積雪、海洋、沙塵、氣溶膠、火情、植被等多種數據和產品。

  省級接收站的業務運行將進一步提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的獲取、共享能力,在天氣預報、大氣汙染防治、生態環境監測、綜合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9年1月21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明祿)

相關焦點

  • 西安市初步建成全套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系統
    原標題:西安市初步建成全套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系統 屬首個建成該系統的副省級城市  9月25日,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西安市實施《西安市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情況進行了集中檢查。
  •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主要功能及特點
    2000年6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再一次成功發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簡稱FY—2B),7月3日定點於東經105度赤道上空,衛星工作正常。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與海洋衛星實現產品數據融合
    央視新聞6月30日消息,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由該中心承擔的「中國氣象局風雲四號衛星用戶利用站建站」任務在廣州順利完成,並進行了衛星數據現場接收測試。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概況
    風雲四號衛星與風雲二號衛星相比,一是實現了自旋平臺到三軸穩定平臺,二是從單一載荷到多載荷的轉變,三是掃描輻射計也從5通道增加到14通道,覆蓋3個可見光和11個短波紅外、中波紅外和長波紅外等波段,通道數量提升近3倍,四是成像時間解析度提高一倍,單星即可完成風雲二號雙星組網才能實現的15分鐘全圓盤成像,區域觀測能力超過風雲二號,只需3分鐘。  國外比較。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首次在CCTV使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2017年2月27日,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圖像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中正式使用,這意味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正式實現了升級換代。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這是一個和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並不遙遠的科技事件,隨著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成功飛天,我國迎來了新的氣象觀測時代,以及有望更為準確的天氣預報時代。    12月11日凌晨0時11分 ,風雲四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11月30日,風雲二號H星及風雲三號D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風雲四號衛星的首顆星FY-4A配備的掃描成像輻射計通道數量增加了2.8 倍,達到14個。其觀測時間解析度提高1 倍,最快可以每1min 生成一次區域觀測圖像。最高空間解析度較之前提高了6 倍,達到500m。FY-4A 還搭載了世界上首個靜止軌道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其在垂直光譜探測通道達到1700 個,可對大氣結構實現高精度定量探測,這也是國際上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次裝載。
  • 海洋衛星與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實現產品數據融合
    本報訊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由該中心承擔的「中國氣象局風雲四號衛星用戶利用站建站」任務在廣州順利完成,並進行了衛星數據現場接收測試。   據悉,該站建成後,將每天提供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的多種數據產品,實時傳輸至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的數據中心進行存儲和全國分發,可用於與海洋衛星產品的數據融合,為氣象衛星的海洋應用增加了重要的數據獲取手段。
  • 27省份直收國內外極軌氣象衛星數據
    這就意味著,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可直接接收「風雲三號」衛星數據和國外主要極軌氣象衛星數據,這將為各地應用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數據保障。  1988年,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發射,此後,「風雲一號」B星、C星、D星陸續發射。但在當時,只有少數有數據接收迫切需求的省份,通過自籌資金等方式,建設了省級數據接收系統。與剛在全國多地布設的省級利用站的雙頻道數據接收能力相比,當時的接收系統只能接收單一頻道數據。
  • 風雲四號衛星「落地」濟南,它給天氣預報帶來什麼變化?
    位於濟南平陰的百畝象山綜合觀測基地於今年9月建設完成,山東省唯一一座風雲四號衛星地面接收站落戶該基地,新時報10月7日對此事進行了報導。那麼聽起來「高大上」的基地,將給濟南天氣預報帶來何種影響?「衛星接收站屬於地面應用系統,落戶濟南後,可以直接高速接收、精準訂正衛星數據,並通過計算機將其進行處理生成各種應用產品。」濟南市氣象預報員胡鵬告訴記者,因為風雲四號衛星採取三軸穩定控制方式,掃描速度較上一代靜止衛星明顯提高。建立地面接收站後,可以獲得每6分鐘左右更新一次的數據和產品(風雲二號約為半個小時)。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首次亮相CCTV!
    導語:2017年2月27日,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圖像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不遠處還有一個『熱帶擾動』,也就是颱風的雛形正在發展……」10月12日晚,央視發布氣象預報,而在主持人身後,正是清晰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在颱風監測中,『風雲』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告訴記者,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
  • 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正式交付使用
    2016年12月11日,搭載風雲四號衛星的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新華社資料照片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25日正式交付使用。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於2016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開展在軌測試,2017年5月25日定點於東經105°業務觀測位置。
  • 來來來,有了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你也可以看懂衛星雲圖
    道德於心  文明於行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9月25日正式交付用戶投入使用,對於提高我國航天、氣象事業的水平和國際地位具有重大意義。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手機微信開啟時顯示的地球圖片將從以前的美國衛星成像圖換成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我國上空拍攝的最新雲圖。
  • 中國計劃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8月4日,「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此次活動將通過專家打分和公眾投票等形式進行,初定於2020年9月由中國氣象局確定2顆風雲氣象衛星暱稱,並對評選結果進行公示。
  • 中國計劃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8月4日,「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首批圖像和數據公布
    2月27日上午,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對外發布:我國風雲四號A星近日成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該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顆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歷時22年孕育研發, 其部分性能指標國際領先,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靜止氣象衛星之一。下圖為該星2017年2月20日獲取的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甚至能「捕捉」閃電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白國龍、李國利)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李卿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預研技術總負責人、總設計師。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建成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之一。50年,風雲衛星發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不斷超越的奮鬥史,它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為世界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