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唐淼報導 7月10日,在中國氣象局「『風雲三號』02批氣象衛星應用系統工程數據接收系統省級利用站」項目驗收會上,評審專家組對該接收系統提供的服務內容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這就意味著,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可直接接收「風雲三號」衛星數據和國外主要極軌氣象衛星數據,這將為各地應用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數據保障。
據介紹,該利用站已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安裝並使用,可實時接收目前在軌運行的我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A星、B星、C星數據,還可接收國外極軌氣象衛星數據,如歐洲METOP衛星,美國EOS、NPP衛星等。這些數據將用於開展森林火災監測、乾旱監測、霧監測、海冰監測、氣溶膠監測、生態環境監測分析等。
1988年,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發射,此後,「風雲一號」B星、C星、D星陸續發射。但在當時,只有少數有數據接收迫切需求的省份,通過自籌資金等方式,建設了省級數據接收系統。與剛在全國多地布設的省級利用站的雙頻道數據接收能力相比,當時的接收系統只能接收單一頻道數據。隨著「風雲三號」系列衛星的穩定運行,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對衛星觀測數據質量、接收時效性等需求的不斷提高,在國家統一規劃、投資下,建設各省自己的數據接收系統被提上了日程。建設完成後,省級極軌氣象衛星數據接收能力大大提升,數據下載速度比此前提高將近10倍。
值得一提的是,「風雲三號」省級利用站系統全部為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由北京華雲星地通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工程部署、交付。
據悉,今年下半年,我國將發射「風雲三號」04星。這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二顆業務星。與前三顆「風雲三號」衛星相比,「風雲三號」04星新增了4種新型遙感儀器,能夠「穿雲透霧」觀氣象,並且探測精度將進一步提高。而此次布設的省級利用站,將同時具備兼容接收「風雲三號」後續衛星實時廣播數據的能力。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7月13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