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今日發射(圖)

2021-01-07 中國網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今日發射 將服務北京奧運

綜合報導,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將於5月27日上午11時左右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了解,中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01星將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

新華網報導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科技人員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發射測試、燃料加注等各項準備工作。目前,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全體科技人員和勤務保障人員正緊張有序工作,測試火箭、衛星的數萬項技術指標全部符合發射要求,所有崗位和專業全部實現零故障、零隱患、零差錯。

新聞晨報最新報導稱,今天上午11點02分,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根據當地天氣預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今天的天氣為多雲,高空有一定雲層,滿足發射條件。

中國新一代氣象衛星「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模型亮相珠海航展

創造多項第一

星載有效載荷數量第一:它採用新型衛星平臺,裝載著11臺高性能的有效載荷探測儀器,在國內衛星上是首次。

單機活動部件數量第一:它的20臺單機有活動部件35個,是國內衛星活動部件最多的。

氣象衛星觀測功能第一:它的遙感儀器觀測譜段從真空紫外線、紫外線、可見光線、紅外線一直到微波頻段樣樣齊全,既有光學遙感,又有微波遙感,能實現全天候、全天時、多光譜、三維、定量探測,與歐美新一代氣象衛星處於同一發展水平。

報導說,風雲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後,最長3周後就可完全投入使用,它不僅為北京奧運會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氣象服務,還將使中國的中期數位化氣象預報成為可能。[詳細]

專家析風雲三號衛星技術特點:一新二多三高四難

風雲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高火山介紹說,風雲三號衛星是中國新一代極軌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質量為2298.5千克,將採用三軸穩定姿態控制方式。它是瞄準國際先進技術水平而設計的衛星,技術含量高、系統複雜、研製難度大,是國內目前投資最大、功能最強的對地觀測衛星。風雲三號衛星裝載有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微波溫度計、微波溼度計、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微波成像儀、紫外臭氧總量探測儀、紫外臭氧垂直探測儀、地球輻射探測儀、太陽輻射監測儀和空間環境監測儀等11臺有效載荷。

風雲三號衛星較之前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有何技術特點?就此,高火山指出,風雲三號衛星研製的技術起點高、難度大,其技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一新、二多、三高、四難」等方面。[詳細]

背景資料:

風雲三號系列極軌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為適應遙感技術和反演方法的快速發展,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有效載荷設計較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實現了跨越性變化,引領中國氣象衛星進入全天候定量遙感探測新階段。

在廣泛調研並結合氣象衛星資料處理實踐的基礎上,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提出了發展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的戰略目標:志在解決三維大氣探測和全天候探測,大幅度提高全球資料獲取能力,進一步提高陸地、海表、雲層物理參數遙感能力,從而獲得全球、全天候、三維、定量、多光譜的大氣、地表和海表特性參數。

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計劃發射8顆,包括兩顆試驗星,6顆業務衛星。衛星可行性論證報告已經通過國防科工委評審,於1999年正式立項研製。

相關焦點

  • 中國將發射全球首顆晨昏軌道極軌氣象衛星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電 (郭超凱)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未來中國將發射全球首顆晨昏軌道極軌氣象衛星,預計這顆衛星將於2020年底具備出廠條件。據介紹,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曆經近50年的發展,實現了兩代四型高低軌兩個系列共17顆衛星的研製和發射,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高低軌氣象衛星的國家,為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 全球首顆!中國將於2020年底發射晨昏軌道極軌氣象衛星
    2020年06月11日 11:01 來源:東方網 作者:解敏 編輯:潘曉明   東方網記者解敏6月10日報導:記者今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
  • 全球首顆!中國將發射晨昏軌道極軌氣象衛星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記者從上海航天獲悉,為了優化世界極軌氣象衛星運行格局,更好地為人類氣象事業服務,我國正在晨昏軌道部署極軌氣象衛星,目前已完成主要設計與研製工作,正在進行最後的探測標定和試驗驗證。這顆晨昏軌道氣象衛星預計將於2020年底具備出廠條件並擇機發射。
  •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今日發射 將服務北京奧運
    中新網5月27日電 綜合報導,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將於5月27日上午11時左右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了解,中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01星將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風雲三號衛星具有全球性新聞晨報最新報導稱,今天上午11點02分,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根據當地天氣預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今天的天氣為多雲,高空有一定雲層,滿足發射條件。
  • 中國計劃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8月4日,「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此次活動將通過專家打分和公眾投票等形式進行,初定於2020年9月由中國氣象局確定2顆風雲氣象衛星暱稱,並對評選結果進行公示。
  • 中國計劃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中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 8月4日,「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風雲氣象衛星守護航天發射
    任務推遲5天後,6月10日,西昌航天人艱難地創造了低溫燃料二次加注並發射成功的世界航天史新記錄。風雲二號A靜止氣象衛星的成功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繼美國、歐盟之後,成為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及地區。
  • 利器:中國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可秒拍500張圖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新華社太原11月15日電(李國利 李瀟帆)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新華社發(張宏偉 攝)「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可實現全球、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遙感。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2018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風雲二號」H星搭乘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定點位置由原定的東經86.5度更改為東經79度,可24小時不間斷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專屬服務。如果一艘大型貨輪從中國上海港口出發,經中國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亞丁灣到紅海,它將能夠享受24小時不間斷的氣象衛星觀測服務。
  • 中國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可秒拍500張圖捕捉閃電
    12月11日消息,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也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三軸穩定定量遙感衛星,使用全新研製的SAST5000平臺,設計壽命7年。衛星成功突破了代表國際前沿的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準、微振動測量與抑制等20餘項核心關鍵技術,裝載四種先進有效載荷,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這是一個和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並不遙遠的科技事件,隨著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成功飛天,我國迎來了新的氣象觀測時代,以及有望更為準確的天氣預報時代。    12月11日凌晨0時11分 ,風雲四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在做好第一代氣象衛星研製、發射和應用的同時,我國科研人員早早啟動了第二代氣象衛星的研製工作。2008年5月,一顆「風雲」新星——風雲三號A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它作為風雲三號首發星,於2009年9月立項,研製了將近8年時間,也是我國研製的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
  • 中國氣象衛星探路者孟執中:一生「風雲」、兩代衛星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供圖  如今85歲高齡的他,頭髮已白,但精神很好,講起風雲氣象衛星,如數家珍,「(風雲)一號還是跟著(國外)走,三號跟得差不多,四號更進一步。」  孟執中的航天奮鬥故事,還得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發射成功 甚至能「捕捉」閃電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白國龍、李國利)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1日零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
  • 我國計劃2021年發射兩顆風雲氣象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8月4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暱稱。
  • 我國計劃2021年發射兩顆風雲氣象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計劃在2021年發射風雲三號E星和風雲四號B星2顆氣象衛星。由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主辦的「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8月4日正式啟動,面向社會公眾有獎徵集「風雲三號
  • 「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天有可測風雲
    1988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顆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在山西太原發射成功,「風雲一號A」星星箭分離後14分鐘,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率先收到幾百幀雲圖信號,並實時傳送到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這是中國氣象衛星最早的信息。
  • 27省份直收國內外極軌氣象衛星數據
    中國氣象報記者唐淼報導 7月10日,在中國氣象局「『風雲三號』02批氣象衛星應用系統工程數據接收系統省級利用站」項目驗收會上,評審專家組對該接收系統提供的服務內容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
  • 風雲一號總設計師孟執中逝世 曾為兩代極軌氣象衛星探路
    中新社上海12月15日電 (鄭瑩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15日發布消息稱,中國風雲一號總設計師孟執中14日在滬逝世,享年84歲。孟執中是中國風雲一號、風雲三號兩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總設計師,是中國衛星總體和衛星控制技術專家,也是中國極軌氣象衛星的開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