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風雲四號A星:地球高清寫真「出爐」記(圖)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風雲四號A星「拍攝」的第一幅地球彩色合成圖像。國防科工局供圖

  一張像極了藍色彈珠的地球眺望圖,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裡刷屏。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正是我國目前最為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這也是它「拍」下的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隨之被刷屏的還有我國首次獲取的閃電分布圖,有人驚嘆,原來衛星真的能「抓到」閃電。

  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美圖並非一蹴而就,從風雲四號「流水線」前端的黑白照片,到變身眉眼清晰的彩色美圖,最後為公眾提供颱風、洪澇、暴雨預報等服務,中間還需要很多加工處理的過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了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師郭強,揭秘這些地球的高清寫真是如何誕生的。

  控制:5000次問候「知冷知熱」

  風雲四號是我國第一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在風雲四號首批圖像發布會上表示,經初步分析,圖像層次分明,雲層和地表紋理豐富。

  這是結果。要搞清楚整個來龍去脈,還要從圖像回傳說起。首批數據的準確回傳,需要地面站實現對衛星的精準控制。郭強說,由於衛星對指令的存儲能力有限,地面系統需要與衛星進行實時的任務和指令交互,即風雲四號的每一個觀測動作都是在地面系統的精確控制下完成的。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地面系統每天對衛星發送的業務化指令可達5000條以上,而對風雲二號每天發送的指令數量僅有100多條。目前這5000多條業務化指令都已經實現了自動發送。

  不過,自動化業務並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操作。郭強說,每年春秋季前後,在45天左右的時間裡,太陽每天都會被地球擋住一段時間,衛星獲得能量受到影響,最長一天內將有72分鐘照不到太陽,如果不進行及時調整,衛星就會嚴重失溫,甚至將會影響到衛星安全。

  他們把這段時間稱為「地影期」,這時,地面站的工作人員就要提前考慮,給衛星發送指令,利用星上自帶的蓄電池為衛星預熱「保溫」。

  接收:快到能融雪的「碗」裡來

  接下來,首批觀測數據就要踏上回到地球的徵途了。

  在中國氣象局北京地面站,可以看到,風雲四號的接收天線,如同一口口「大碗」,整齊劃一地面朝西南矗立。

  郭強說,對於靜止氣象衛星來說,天線是需要時刻面向處於赤道上空35800公裡處的衛星的。所以,通過北京與赤道相對位置的判斷,這些天線要時刻面朝西南方向接收數據。實際上,雖然籠統說是西南方向,但每個天線的方向都需要精密判斷。

  在北京衛星地面站,有特別設置的風雲四號衛星測距天線。這些測距天線是正常的數據接收天線的「迷你」版,能從地面發射無線電信號,對衛星的距離進行測定。

  郭強說,通過將北京站、廣州站、佳木斯站、烏魯木齊站等地面站測量的距離進行整合分析得到的空間位置預報結論,其精度已經達到了在距離衛星35800公裡外,誤差範圍只有40米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接收天線自身有100多噸重,在它們的下面,有33根1米直徑的柱子,直接打到地下25米深的巖層,這可比樓房地基深多了。這樣的天線能夠在6至7級大風天氣裡正常工作。而在下雪天裡,這些天線也能夠啟動加熱裝置,為自己除雪。

  接著,通過這些專屬接收天線,遨遊天際的海量數據就可以回到地面,進入早已經過反覆測試的流水線,開啟變身之旅。

  變身:用顯微鏡觀看一片葉子

  不過,剛從天際回歸的首批衛星觀測數據量超過1700GB——「太大,太多了!」

  郭強說,通過解壓、拆分、提取,再經過定標、定位,這些數據才能被整合形成一張以衛星為視角拍攝的地球灰白圖像。

  事實上,剛剛提取出來的這些原始數據,被稱為「零級數據」,其實是對地球進行三次「拍照」拼成的一整張圖像。這些「零級數據」看起來雜亂無章,常人是無法分辨出有用信息的。

  郭強說,想要「變身」為有用的數據,就必須要通過數據預處理工作,讓「零級數據」進階成為「一級數據」。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通過處理,「零級數據」將被整合成為一張灰白色的地球圖像。這張圖,就像是人站在衛星上用相機對地球拍出的一張照片。這張圖像蘊藏著豐富的溫度數據,那麼,如何讓一張圖像「站起來」,表示出不同位置的不同溫度,還需要科研人員把不同灰度「翻譯」為不同溫度,這是對衛星數據進行定量化應用中最重要的一步。

  他說,目前,風雲四號在海面溫度、雲頂溫度方面的定標誤差已經非常小,可以控制在正負0.5℃之間。

  產品:哪裡有閃電,颱風怎麼走

  最後一步,則是讓這些「一級數據」走下流水線,走進公眾生活,變成每天要看的天氣預報以及其他服務產品。

  事實上,這次代表風雲四號參加首批圖像發布會的圓盤圖、大氣光譜圖、閃電分布圖以及磁暴監測圖僅僅是眾多產品中的冰山一角。

  郭強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風雲四號提供了28類定量產品,包括雲和大氣產品、地表類產品、天氣產品、輻射產品等多種種類。他說,基於這些產品,預報員才可以準確的了解到哪裡有閃電、颱風的精細化路徑是什麼、強對流天氣的初生對流發生在哪裡。

  風雲四號首批圖像的亮相只是一個開始,海量數據正在不斷從這條加工流水線上走出。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總指揮於新文說,截至目前,風雲四號已開發的定量產品種類和數量是風雲二號的3倍,數據量是風雲二號的160倍。(記者 邱晨輝 通訊員 牛彥元)

相關焦點

  • 風雲四號傳回首批雲圖數據 每15分鐘拍張地球高清寫真
    風雲四號A星在技術上取得了重大跨躍,標誌我國靜止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所搭載觀測儀器已全部開機風雲四號去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2月17日成功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位置,並正式命名為風雲四號A星。
  • 年度最美圖!「風雲四號」A星為地球拍「寫真」
    2017年,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喜事連連。「風雲四號」A星交付使用,「風雲三號」D星成功發射並進行在軌測試,碳衛星數據向世界共享,這些進展提升了我國在全球數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預報等方面的科技能力,為世界發展做出中國貢獻。讓我們一起回顧2017年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為地球拍攝的「寫真」!
  • 微信啟動畫面首用「風雲四號」A星拍攝圖像
    9月25日17時,當公眾再次打開手中的微信時,背景中的地球圖片已經由非洲大陸上空視角,換成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從太空拍攝的祖國全景。「終於不用天天看好望角了」成了人們的熱門評論。據悉,9月25日,「風雲四號」A星正式完成在軌交付。
  • 風雲四號總師:風雲四號B星部分性能指標比A星提高一倍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風雲四號B星、風雲三號E星已經完成研製,將於2021年擇機發射。風雲四號B星將在短時天氣預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部分性能指標較風雲四號A星提高了一倍。風雲四號B星是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系列的第二顆衛星,是現在在軌運行的風雲四號A星的姊妹星。
  • 「風雲四號」在軌交付 微信啟動界面換圖
    新的啟動頁面展示的是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從太空拍攝的高清東半球雲圖,這也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面首次發生變化。國防科工局宣布,風雲四號A星衛星於9月25日投入使用。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
  • 地球從未如此清晰 "風雲四號"首圖秀領先國際 產品服務百姓
    還記得去年12月11日發射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嗎?作為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已經在太空運轉多時,它究竟看到了些什麼?任務完成得如何?日前終於有了回信。首批透過「風四」之「眼」拍攝的圖像新鮮出爐,並傳回地球。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首批圖像和數據公布
    風雲四號A星飛行狀態據了解,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於2016年12月17日,成功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軌道位置,並正式命名為風雲四號A星。
  • 厲害了,我的星!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發布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 微信啟動圖,四天內將悄然更換風雲四號衛星成像圖......
    ,更換為風雲四號的成像圖。更換前後的微信啟動圖:前者為原圖,後者為未來四天內將更換的風雲四號拍攝的成像圖。9月25日,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正式交付用戶投入使用。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風雲四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填補了三項國際空白。
  • 最新地球「寫真」大PK
    「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一經發布,引起國內外社會共同關注,世界氣象組織也已將其納入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序列。同在該序列中的,還有比「風雲四號」A星稍早一點上天的美國GOES-16衛星和日本「向日葵9號」,它們已於今年1月獲得了首批圖像。這些衛星圖像有何不同?衛星圖像如何在電子地圖中發揮作用?相機能否拍出「以假亂真」的地球圖像?
  • 未來四天內,微信啟動圖片將更換為風雲四號拍攝的衛星圖
    未來四天內,微信啟動圖片將更換為風雲四號拍攝的衛星圖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7-09-25 14:56 來源:澎湃新聞
  • 「風雲四號」的「小夥伴們」
    編者的話:12月11日0時11分04秒,我國新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01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遙42」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幾天後,它將抵達東經99.5度約3.6萬公裡赤道上空,正式獲得「風雲四號A星」的新名字。
  • 風四圖像數據發布 最新地球「寫真」大PK-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一經發布,引起國內外社會共同關注,世界氣象組織也已將其納入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序列。同在該序列中的,還有比「風雲四號」A星稍早一點上天的美國GOES-16衛星和日本「向日葵9號」,它們已於今年1月獲得了首批圖像。這些衛星圖像有何不同?
  • 「風雲」牌地球全身照上線!關於風雲四號的那些事兒,你知道多少?
    動畫裡,那個孤獨的小人還在,仰望的還是地球,但云圖不一樣了,地球的地理位置也不一樣了。據了解,從昨天下午5點起的三天,微信的啟動畫面不再是美國太空人45年前拍攝的地球,而是由我國全自主研製的「風雲四號」衛星近期在中國上空拍攝的地球全圖。
  • 風雲四號發布首批雲圖 36000公裡高空如何練就防抖神技
    圖片說明:風雲四號發布首批雲圖    東方網記者解敏2月27日報導: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雲圖正式發布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從風雲四號成功發射後,經歷6天多的太空飛行,歷經5次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主要通過衛星裝載的各種探測儀器獲得不同的衛星氣象雲圖,通過雲圖反演出其他變量,應用到天氣預報模式中,再根據方程的運算得到未來的天氣情報。
  • 風雲四號:可抓閃電 精準定位颱風
    氣象衛星是指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它好比一個高懸在太空的自動化高級氣象站,是空間、遙感、計算機、通信和自動控制等高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魏彩英介紹,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
  • 微信登錄畫面換成了風雲四號拍攝的地球圖!
    >可欣賞到風雲四號衛星從太空拍攝高清東半球雲圖更換登錄畫面,旨在祝賀「風雲四號」取得巨大突破。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於2016年12月11日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風雲四號A星太空俯視颱風山竹 山竹螺旋結構清晰
    風雲四號A星太空俯視颱風山竹 山竹螺旋結構清晰時間:2018-09-15 10: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風雲四號A星太空俯視颱風山竹 山竹螺旋結構清晰 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來勢洶洶,太空之眼氣象衛星對其進行了全程監測。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交付使用 微信啟動圖片更換風雲衛星雲圖
    據報導,今日微信官方宣布,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微信啟動頁將變成,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從太空拍攝的最新氣象雲圖。啟動頁背景中將特別展示風四拍攝的高清東半球雲圖,畫面從人類起源的非洲大陸逐漸過渡為華夏文明起源地,這也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面首次發生變化。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
    >李 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型號工程總設計師,歷任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預研技術總負責人、總設計師。正是靠著這種精益求精的作風,把風雲二號打造成了精品衛星。自2002年開始,在原國防科工委、中國氣象局的統籌部署下,李卿帶領靜止氣象衛星研製團隊,對標國際上同期開展研製的最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開始了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需求論證工作,並開展預先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衛星方案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