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20年,終於證明:順磁鐵電晶體中的磁電耦合!

2020-10-18 博科園

蒙彼利埃大學、阿韋羅大學和科英布拉大學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證明了順磁鐵電晶體中的磁電耦合,在他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論文中,該研究小組描述了其發現的鐿分子磁電材料及其可能的用途。還有深圳大學的葉舟和韓素婷也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這項研究的觀點。在過去的二十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生產多鐵性材料。

但儘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研究人員一直無法創造出這種可以在室溫下使用的材料。而且,在製造具有足夠強耦合性的材料以用於商業產品方面也存在問題。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可能具有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特性材料。鐵電性是某些材料的一種特性,它具有可被外部電場反轉的電極化。如果對這類材料施加電場,它們的偶極子就會對齊,從而產生極化,鐵磁性是某些材料對磁化的高度敏感性。

就像在鐵電學中一樣,如果施加磁場,材料的電子自旋就會對齊,從而產生磁性。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材料,其電學特性在室溫下暴露在磁場中而不是電力中時會發生變化,該新材料還通過操縱外加電場和磁場實現了六個偏振態。研究人員通過設計一種手性鑭系配合物來創造這種材料,在這種配合物中,Yb3+離子在鐵電手性反磁鋅中心附近具有很強的磁矩。其結果是一種基於鐿分子的磁電材料,這是一種具有高度磁電耦合的分子。

(上圖所示)R,R-1和S,S-2的晶體結構:(A)雙核Zn2+-Yb3+配合物R,R-1和S,S-2的分子結構及其對映體關係;橙色,Yb3+;淺藍色,Zn2+;藍色,N;紅色,O;灰色,C;為清晰起見,省略了氫原子;(B)R,R-1沿a軸的晶體堆積排列,強調兩個同手性配合物;(C)晶體(01『1』)平面中切片的單晶面分配和視圖。

在直流磁場作用下,用壓電響應力顯微鏡對材料進行了測量,證實了材料的特性。這種材料的性能表明,它可能與無機磁電材料競爭,研究人員認為,它可以為新型高密度存儲器件的設計提供一個新平臺。磁電(ME)材料將磁極化率和電極化率結合在一起,具有觸發一種特性和另一種特性的可能性。為開發高密度數據存儲和自旋電子器件或低功耗器件提供了基礎。這樣的應用需要本構性質之間的強相互作用,這一標準在經典無機磁電材料中很少在室溫下得到滿足。

新研究提供了具有磁致伸縮現象的順磁鐵電鑭系配合物中存在強磁電耦合的證據,這種分子材料的性質表明它可能與無機磁電材料競爭。磁電材料在電場或磁場的作用下會極化,因此對數據存儲應用很有吸引力,本研究發現了一種具有高磁電耦合的鐿分子磁電材料。外加磁場使材料產生應變,從而改變其電學性質。所需的磁場比其他磁電材料低得多,研究突出了分子材料在器件中的應用潛力。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Bob Yirka/Phys

參考期刊《科學》

DOI: 10.1126/science.aaz2795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研究了20年,終於證明:順磁鐵電晶體中的磁電耦合!
    蒙彼利埃大學、阿韋羅大學和科英布拉大學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證明了順磁鐵電晶體中的磁電耦合,在他們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論文中,該研究小組描述了其發現的一分子磁電材料及其可能的用途。還有深圳大學的葉舟和韓素婷也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這項研究的觀點。在過去的二十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生產多鐵性材料。
  • 磁電耦合:讓單分子磁體更「聽話」
    自從1993年首次發現第一個單分子磁體Mn12以來,對單分子磁體的磁電性能研究也不斷深入。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南開大學的科研人員首次在一種含稀土離子鏑(Dy)的單分子磁體中,觀察到了顯著的磁—介電效應。日前,記者採訪了試驗者之一、南開大學化學系王玉霞博士,聽她講述了電場如何讓單分子磁體「聽話」並對其磁性調控的奇妙過程。
  • 《先進材料》首個兼具大電極化和強磁電耦合的單相多鐵性材料!
    多鐵性材料作為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自旋電子學材料體系獲得了廣泛研究,有望用於實現下一代信息存儲器、可調微波信號處理器、超靈敏磁電傳感器等。根據電極化起源的不同,可將多鐵性材料分為第一類多鐵和第二類多鐵。在第一類多鐵性材料中,鐵電極化與磁有序具有不同的起源,因此該類材料儘管電極化強度可能會比較大,但磁電耦合很小。
  • 物理所發現金屬-有機骨架中的共振量子磁電耦合效應
    近幾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孫陽領導的M06組開展了MOF材料的磁電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例如,首次發現了MOF中磁化強度共振量子隧穿效應【Phys. Rev. Lett. 112, 017202 (2014)】;率先報導了MOF中在順磁態和多鐵態的磁電耦合效應【Sci. Rep.
  • 南京大學研究團隊:新型金屬有機層狀結構和近室溫單相磁電耦合
    然而,目前的金屬有機結構鐵性材料有諸多缺點,如轉變溫度低、自發極化弱、熔點低、磁電耦合弱且出現的溫度往往低於液氮溫度。金屬有機結構的特點是具有有機-無機的雙重性質,可以將有機和無機的性質耦合到一個單相材料中探索磁電耦合特性,此外由於有機配體的可修飾性,材料的物理性質可以得到優化。
  • 在高度對稱的晶體裡發現了不應該存在的磁電效應
    磁和電以多種怪異而奇妙的方式聯繫在一起,如某些晶體中就存在著令人著迷的磁電效應——晶體的電學特性會受到磁場的影響,反之亦然。現在事情變得更加古怪了,因為科學家們發現了對稱晶體中的全新磁電效應,而這原本是不可能存在的東西。
  • 清華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在「新型磁電耦合效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物理繫於浦研究組在「新型磁電耦合效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21日電 12月18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利用氧離子型柵極實現磁電耦合》(「Electric field control of ferromagnetism
  • 物理所基於磁電耦合效應實現第四種基本電路元件與非易失信息存儲器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研究員孫陽、副研究員尚大山、副研究員柴一晟等基於磁電耦合效應實現了滿足原始物理定義的真正的第四種基本電路元件。磁電耦合效應是指磁場改變電極化強度或者電場改變磁化強度的物理現象。
  • 磁鐵的性能是由哪些參數定義的?千豪磁電
    應用磁鐵吸力的產品如電控永磁鐵,起重電磁鐵,定位工具磁鐵,充電式電永磁起重器,電永磁起重器,永磁起重器,無觸點整流控制櫃,退磁設備,電控永磁吸盤,永磁吸吊器,磁力裝夾等就選湖南千豪機電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面千豪磁電簡單介紹一下定義磁鐵性能的參數。
  • 西安交大在三維異質結構增強磁電耦合效應方面取得進展-西安交通...
    多鐵性異質結構往往能同時展現出優異的鐵性及各鐵性之間的耦合效應。磁電異質結具有將能量在磁場和電場之間自由轉換以及磁電轉換係數大等諸多優點,因此在傳感器、多態存儲器及射頻微波器件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在磁電雙可調多頻帶微波器件方面既能實現寬頻段範圍內的磁場調節,也能實現小頻段範圍內的電場精確調節。
  • 誰發現了磁電感應?
    說到「磁生電」的發現就必須介紹一位英國大科學家——法拉第。 1821 年,受到漢斯·奧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關於電流磁效應論文的啟發,法拉第在實驗中獲得了重大發現:通過電流的導線能繞著磁鐵旋轉。同年,他主導發明了(單極)電動機。法拉第進一步認為,電和磁之間應當有一種和諧的對稱:既然電能生磁,磁亦能生電。後來,經過整整10 年的不斷探索和多次失敗,法拉第終於在1831 年8 月26 日獲得了成功!
  • npj:應變生新花—共振增強動態二次磁電效應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磁電效應是材料磁和電性能的耦合效應。
  • 用於起重搬運的電永磁鐵該怎麼選型?
    在起重搬運行業,電永磁鐵相比於電磁鐵、永磁鐵,在環境適應能力上更有優勢,電永磁吊具可以在更多惡劣環境下進行工作。由於環境、工況的不同,在對起重電永磁吊具進行選型時,千豪磁電總結了幾項建議。起重電永磁鐵1.環境溫度對選型有一定的要求:高於60℃的工作環境及被吊裝工件溫度高於80℃時請需選用耐高溫型電永磁鐵。
  • npj: 應變生新花—共振增強動態二次磁電效應
    磁電效應是材料磁和電性能的耦合效應基於磁電效應可以實現材料中的磁電互相調控,一方面可以用電場來調控磁矩,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磁場來調控電偶極矩,因此在存儲和傳感器件領域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磁電效應最早發現於上世紀60年代,但在過去幾年裡,又掀起了新一波的研究熱潮。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關注靜態磁電效應,對於動態效應的研究目前尚處於空白。這方面研究對於快速計算等應用十分重要。
  • 順磁標記蛋白質在溶液與細胞內研究中的應用
    核磁共振中的順磁效應, 包括順磁弛豫增強、贗接觸位移和殘餘偶極耦合, 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動態變化與相互作用的重要結構約束條件. 定點順磁標記大分子是獲得該類結構約束的重要途徑.
  • 電永磁起重器在鋼板運輸業的重要意義-千豪磁電
    但是起重電磁鐵在工作中的磁力維持需要一直源源不斷的電力,耗電高;並且會有安全隱憂:如果遇外部斷電或線圈系統故障,電磁鐵將失磁造成工件掉落,使用安全性低。後來出現了了永磁起重器,它的特點是不需要電能,操作更安全。但是永磁起重器一般需要手工旋轉扳手進行充退磁操作,勞動強度大,而且受永磁結構限制無法將永磁起重器做到尺寸很大,而且還不能夠調節磁力。
  • Nature子期刊:中山大學李滿榮教授團隊實現極端條件下磁電材料精準...
    Dias等人在267 GPa觀測到一種氫化物材料在288 K產生了室溫超導現象;[3] 2017年Isaac Silvera等在495 GPa的條件下首次觀測到金屬氫化合物等。[4]  高溫高壓合成方法得到了愈來愈多科研工作者的親睞。異常鈣鈦礦材料是一類新型的磁、電多功能材料,然而,由於高畸變結構(小容忍因子t)的限制,此類化合物一直十分稀缺。
  •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 進展|高壓製備大線性磁電效應與磁場誘導鐵磁-鐵電性材料
    線性磁電效應是指磁場(H)感生電極化(P)或電場(E)感生磁化的現象,感生的電極化與磁化強度可用公式P = αH 或M = αE來表示,其中α定義為線性磁電係數。由於磁場可調控電極化以及電場可調控磁性質,線性磁電效應材料作為一種重要的磁電耦合多功能材料獲得了廣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