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是如何失去1350公里海岸線,變成內陸國的?

2021-01-09 地圖帝

1993年以前 ,衣索比亞面積約122.76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350公裡。1993年以後,衣索比亞面積縮水到110.36萬平方公裡,失去全部海岸線,變成一個內陸國。這是怎麼回事呢?

衣索比亞(以下簡稱埃塞)是個高原國家,大部分國土海拔在2500米至3000米之間,最高峰達善峰海拔達4620米,是非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國家。

埃塞山上冰雪融化產生泉水,是非洲難得的不缺水國家。西北部的塔納湖,南北最長約84公裡,東西最寬約66公裡,表面積約3200平方公裡,大致在洞庭湖與太湖之間。

尼羅河有兩個源頭,其中之一是青尼羅河,就發源自塔納湖。流入塔納湖的河流中,水量最大、長度最長的一條,稱為小尼羅河,是青尼羅河的上遊。

埃塞東部有南北走向的裂谷,這條亞非大裂谷從西亞的約旦河、死海、亞喀巴灣,越過紅海延伸到東非。裂谷也是埃塞與厄利垂亞、吉布地的天然分界線,海拔最低約為-113米。

埃塞人是高原民族,與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民族類似,作戰兇悍勇猛,戰鬥力驚人。不過埃塞人是以部落為主的聯盟,當出現強權部落時會形成強大的埃塞高原民族,如果各部落實力相當則處於分裂割據狀態,這與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非常相似。

1935年,義大利入侵埃塞,墨索裡尼派出50萬大軍,把大半個義大利的軍隊都放到了賭桌上。意軍有飛機595架,坦克795架,外加毒氣。而對手埃塞軍雖然人數有80萬,但大多是新兵,武器裝備主要是半個世紀前列強的淘汰庫存。

這場戰爭打到1936年,埃塞軍基本被消滅和打散,以遊擊騷擾為主,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義大利方面,傷亡被俘的損失達到20.88萬人,這在列強徵服殖民地的歷史上,空前絕後。

1941年,盟軍擊敗義大利,塞拉西歸國復位,厄利垂亞成為英國託管地。

1950年,在聯合國的支持下,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組成聯邦。1962年,埃塞皇帝塞拉西廢除聯邦,厄利垂亞為埃塞第14個省。

1950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入侵朝鮮半島,韓戰爆發。埃塞積極參與聯合國軍,上甘嶺戰役中死傷過半,教訓慘痛。我們是1971年才重返聯合國的,當時蘇聯缺席聯合國安理會,聯合國在美國等國操弄下,發動了韓戰。

戰前美國為了拉更多盟友,說服英國將厄利垂亞併入埃塞,前提是埃塞必須出兵朝鮮。

圖-塞拉西

1974年,埃塞一批少壯軍官發動政變推翻塞拉西,廢黜帝制,此後埃塞就處在內部鬥爭甚至內戰當中。埃塞內亂的同時,厄利垂亞在英國等西方國家支持下,開展武裝鬥爭,希望獲得獨立地位,戰爭從此也拉開血腥的帷幕。

1991年,厄利垂亞人控制了全境,實現了事實上的獨立。

英國為什麼要支持厄利垂亞獨立呢?在塞拉西被推翻後,埃塞就是一個親蘇聯的,這樣一個國家控制紅海一段海岸線,讓北約國家坐立不安。

圖-衣索比亞美女

1993年,厄利垂亞舉行公決,99.8%的民眾選擇獨立。埃塞承認厄利垂亞獨立。

埃塞這種戰鬥民族,義大利入侵都沒有嚇倒他們,為何乖乖就範,承認厄利垂亞國家地位呢?在這個時間點上,埃塞最大的外援蘇聯解體,不僅讓東歐產生劇變,影響波及全球,埃塞也失去了最大靠山。

埃塞和厄利垂亞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埃塞不堪重負,厄立也不想再打,唯一肥的是英美的軍火販子。

本來埃塞東北部瀕臨紅海,隔海與沙烏地阿拉伯相望。現在埃塞人吹著紅海的風,看著一艘艘巨輪穿越紅海,駛往世界各地,只能望洋興嘆。

圖-衣索比亞人

總結一下,1993年以前 ,衣索比亞面積約122.76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350公裡。1993年以後,衣索比亞面積110.36萬平方公裡,失去全部海岸線,變成一個內陸國。厄利垂亞成為一個新的國家,面積約12.4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350公裡。

本文地形圖出自下面這本書《世界各國地形圖》,含148個國家的地形圖。

相關焦點

  • 衣索比亞原有1350公里海岸線,為何成了內陸國?
    從地圖上看,衣索比亞面向紅海和印度洋的部分基本被厄利垂亞、吉布地和索馬利亞包圍,顯然這是一個地道的內陸國。吉布地和索馬利亞在歷史上同衣索比亞沒有太大瓜葛,但厄利垂亞卻曾經是衣索比亞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埃塞原本有約1350公裡長的海岸線。
  • 1993年,這個地方獨立後,衣索比亞徹底淪為內陸國
    我們看非洲地圖的時候,尤其是東非的時候,發現一個國家很引人注目,這個國家就是衣索比亞。衣索比亞之所以因為矚目有兩點原因,第一是面積非常大,第二是這個國家是個內陸國,沒有一點出海口。其實衣索比亞之前是有出海口的,1993年發生了一件事讓衣索比亞喪失了出海口。
  • 海岸線不足100公裡的四個國家
    地理大發現之後,海洋就成了連接世界各國的紐帶,世界歷史上的殖民大國,都是擁有海岸線的島國或沿海國家。近代以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海洋的作用越發凸顯,縱觀現代世界的富國強國,也幾乎都是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而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則往往比較被動。
  • 約旦海岸線26公裡,12公裡是從沙特換來的,代價是什麼?
    阿拉伯國家在地理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全部沿海,沒有一個內陸國。不過,其中有兩個國家看上去很像內陸國。如果看比例尺小的地圖,這兩個國家是基本沒有海岸線的,這就是伊拉克與約旦。更有意思的是,伊拉克和約旦還是鄰國。
  • 約旦海岸線26公裡,一部分從沙特交換來,代價有多大?
    阿拉伯國家在地理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全部沿海,沒有一個內陸國。不過,其中有兩個國家看上去很像內陸國。如果看比例尺小的地圖,這兩個國家是基本沒有海岸線的,這就是伊拉克與約旦。更有意思的是,伊拉克和約旦還是鄰國。伊拉克夾在土耳其、敘利亞、約旦、沙特、科威特、伊朗之間,像一個瓶口朝向東南的大肚瓶子。
  • 課外地理 |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幾個雙重內陸國麼?
    世界上存在著內陸國,即國土全部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沒有出海口,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不與海洋接壤。其中還有島國,是內陸國的相對概念,意指一個國家的四周皆鄰靠海洋,整個國土完全位於島嶼之上。內陸國與臨海國、島國相比,地理條件比較閉塞,交通與對外聯繫多有不便,社會經濟發展上有許多困難和特殊之處。截止2016年,全球共有44個內陸國,其中包括2個雙重內陸國。
  • 【世界地理】雙重內陸國
    內陸國指沒有海岸線的國家,即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比如在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中,只有寮國是內陸國家。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不僅沿海,而且四面環海,是島國。世界上內陸國家大約有30個,其中面積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斯坦🇰🇿,位於中亞地區,與我國相鄰。
  • 世界上共有四十多個「內陸國」,其中大洋洲和北美洲沒有內陸國
    國土位於某一大陸上,而且有部分國土臨海的國家,稱為沿海國,比如我國就是一個沿海國,沿海國擁有一部分海岸線。此外,那些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也就是周圍都被其他國家領土包圍的國家,就稱為內陸國,截止目前為止,世界上總共有44個內陸國家。
  • 剛果金面積這麼大,海岸線為何只有37公裡?
    剛果(金)的海岸線長僅37公裡,剛果(布)海岸線長156公裡。北部加彭是800公裡,安哥拉是1650公裡。 加彭、剛果(布)與安哥拉三國加起來,面積和人口也及不上剛果(金),剛果(金)為何如此憋屈,被幾個鄰國差點堵成一個內陸國呢?
  • 在全世界的所有國家中,有哪些國家是「內陸國」?
    、沿海國和內陸國三大類。「內陸國」是指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截止2016年世界上總共有44個內陸國家,其中有兩個是「雙重內陸國」。,位於東南亞的內陸國是寮國,位於南亞的內陸國是尼泊爾和不丹,位於西亞的內陸國是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位於中亞的內陸國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其中「烏茲別克斯坦」是一個雙重內陸國,其鄰國分別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這幾個內陸國。
  • 衣索比亞礦業投資指南
    一、基本情況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位於非洲之角的中心,是內陸國。東與吉布地、索馬利亞毗鄰,西北和蘇丹交界,北接厄利垂亞,南和肯亞接壤。境內多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低地沙漠佔全國面積四分之一左右。全國平均海拔2500~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
  • 波赫、伊拉克、剛果金面積都不小,海岸線為何這麼短?
    世界上很多國家擁有海岸線,比如俄羅斯就擁有33807公裡的海岸線。不過俄羅斯的海岸線多位於內海。俄羅斯北部是「暫時價價值不大」的北冰洋,西北海岸在作為陸間海的波羅的海東岸,進出大西洋較為困難,西南海岸則在作為陸間海的黑海東岸,進出大西洋同樣相對困難。
  • 世界第二大內陸國,明明沒有海岸線的蒙古,為啥還要建設海軍呢?
    全世界共有197個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只要是擁有海岸線的國家,不論其長短,都會擁有一支規模不等的海軍。那麼位居內陸不與海洋接壤的國家是不是就沒有海軍了呢?其實不然,還是有不少國家擁有的,因為其邊境還是有海和湖的存在的。
  • 非洲第二人口大國:衣索比亞在世界經濟中佔比多少?
    在非洲的國家中,衣索比亞這個國家算是一個例外,近現代歷史上,衣索比亞的表現可謂是既勵志,又悲壯,又無奈,其留給世人的印象主要有三個:1、衣索比亞是19世紀非洲僅有的幾個獨立國家之一,在遭遇義大利殖民入侵之後,舉國奮起反擊,打的義大利歸還國土並賠款,導致了義大利內閣的倒臺,鼓舞了非洲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
  • 六大洲的沿海地區地圖,哪些國家海岸線長、沿海地區多?
    沿海地區就是指有海岸線(大陸岸線和島嶼岸線)的地區,下面我們就通過六個大洲的地圖來分析一下各個國家的沿海地區分布和海岸線擁有情況。以下圖中的沿海地區分為四個等級,顏色深度依次遞減,距離海岸線的距離為5,10,100,200千米。亞洲和俄羅斯
  • 失去了海洋的玻利維亞為何要保留海軍,是象徵意義還是有實際作用
    其實內陸國家大多也有自己的海軍,有的內陸國對於海軍的感情甚至比很多海洋國家都要強烈,南美洲玻利維亞就是這樣國家。即使失去了海洋,玻利維亞仍然執著地維持著一直規模不俗的海軍艦隊,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海軍節」慶祝活動,玻利維亞這樣做是有著更多的象徵意義還是有實際作用呢?其實無論是歷史上的遭遇還是現實狀況,玻利維亞都需要海軍。
  • 此國由中東最顯赫的家族統治,被歸為內陸國,卻有一個大海港
    一般認為約旦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約旦被歸為準內陸國家(準內陸國是指海岸線佔不到5%的國界長度,類似於完全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家)。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這種地理缺陷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但是約旦也有一個唯一沿海的省份亞喀巴省,面積約6500平方公裡,海岸線約26公裡,該省首府亞喀巴是該國唯一的港口,承擔了該國的主要貨物進出口。
  • 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美洲唯二兩個內陸國,被誰「奪」走了出海口?
    與歐亞非三大洲不同的是,美洲幾十個國家似乎都是沿海誕生的,有點「海岸線均沾」的意思。其中,美洲有兩個內陸國與其他三十幾國相比顯得有點憋屈,這就是位於南美洲腹地的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上世紀三十年代,這對沒有海岸線的「難兄難弟」還為爭奪石油資源大打出手,查科戰爭下來,兩國共計死亡10萬餘人,經濟幾乎瀕臨破產,國內政局一度陷入混亂。
  • 東南亞唯一的這個內陸國,仍用最原始方式捕魚!危險指數無法想像
    東南亞唯一的這個內陸國,仍然靠最原始的捕魚為生!危險指數無法想像說到捕魚,人們一般都會想到海邊。而且還是那種大船出海捕魚的場景,很是裝怪。應該很多沿海的城市,就是靠著漁業發家致富的吧。並且現在如今我們知道哪個朋友哪個同學家在海邊,一定想著的就是很多海鮮以及他的家境一定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