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原有1350公里海岸線,為何成了內陸國?

2020-12-05 騰訊網

從地圖上看,衣索比亞面向紅海和印度洋的部分基本被厄利垂亞、吉布地和索馬利亞包圍,顯然這是一個地道的內陸國。吉布地和索馬利亞在歷史上同衣索比亞沒有太大瓜葛,但厄利垂亞卻曾經是衣索比亞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埃塞原本有約1350公裡長的海岸線。那麼為什麼厄利垂亞如今變成了一個獨立國家,而衣索比亞的剩餘部分卻只能「望洋興嘆」呢?

衣索比亞人口大約1.05億,面積110.36萬平方公裡,這樣的規模和體量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國。當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還在一口鍋裡吃飯時,沿海部分可以為內陸地區引入方便的海運和蓬勃的貿易,而內陸則可以為沿海提供廣闊的內需市場,然而原本相得益彰的地緣形態卻在1993年5月24日這天瓦解,從此埃塞原有的上千公里海岸線全部清零,成為一個內陸國家。

歷史追溯到公元1世紀左右,地圖上出現一個名為「阿克蘇姆王國」的地區強權橫跨紅海兩岸。該王國的西半部分控制著今天的厄利垂亞,東半部分盤踞在阿拉伯半島沿岸,由於扼守著紅海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阿克蘇姆王國的海上貿易極為發達。不過隨著阿拉伯半島的本土勢力逐漸崛起,阿克蘇姆的東半部分淪陷,此後王國的核心區域向西轉移至紅海西岸的厄利垂亞和內陸的衣索比亞高原,這便是近代衣索比亞帝國的雛形。

進入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後,歐洲殖民者開始在全世界攻城略地,不甘落後的義大利也想在非洲分一杯羹,而其目標正是地處東非的衣索比亞。公元1889年,意軍入侵衣索比亞,儘管沒有實現兼併埃塞全境的目標,但卻割據了對方全部的沿海地區,隨後義大利將這部分命名為「厄利垂亞」。此後衣索比亞皇室控制內陸高原,義大利殖民者控制沿海厄利垂亞的格局便固定下來,不過對於義大利而言,他們想鯨吞整個埃塞;而對於衣索比亞而言,「收復故土」則是其畢生的心願。

顯然這樣的格局不可能長久維持,1895年雙方再度爆發戰爭,但這次落後的衣索比亞軍隊卻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帶領下重創義大利侵略軍,戰後雙方籤訂《阿迪斯阿貝巴和約》(阿迪斯阿貝巴為衣索比亞首都),義大利尊重衣索比亞的主權獨立地位,同時賠償1000萬裡拉。表面上看,衣索比亞取得了輝煌的軍事勝利,事實上卻沒能將勝利轉化為實際成果,因為厄利垂亞仍舊處在義大利控制之下。

與此同時,由於沿海與內陸長期的分離,二者在社會形態和文化認同上也逐漸疏離,接受過先進位度和技術的厄利垂亞越來越看不上落後的內陸地區。二戰爆發後,墨索裡尼誓言要雪洗1895年之恥,於是在1935年意軍再度入侵衣索比亞。而這一次義大利帶來了包括飛機、重炮和毒氣在內的所有現代化武器,最終衣索比亞全境淪陷,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海外。

不過僅僅六年之後,埃塞便在盟軍的幫助下重新復國,而失去了義大利的介入,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的關係就變得十分微妙了。衣索比亞希望全面掌控厄利垂亞,這樣不僅能夠為遭受戰爭創傷的內陸補血,也能夠藉助於沿海的區位優勢發展海外貿易。可惜長期受西方社會思想薰陶的厄利垂亞不願回到過去,他們更願意建立不受衣索比亞控制的自治機構。雙方彆扭地生活了很多年,終於在1988年3月爆發全面內戰。

五年之後的1993年,厄利垂亞舉行全民公投,結果超過九成以上的居民贊成獨立,自此厄利垂亞獨立使得衣索比亞永遠失去接觸大海的機會。厄利垂亞成為一個新的國家,面積約12.4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350公裡。

圖-衣索比亞人

然而分家並沒有使厄利垂亞的狀況變得更好,由於失去了1億人口的內需市場,厄利垂亞的經濟形勢一落千丈,直到現在也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文:閆老師,圖:風長眼量。

相關焦點

  • 衣索比亞是如何失去1350公里海岸線,變成內陸國的?
    1993年以前 ,衣索比亞面積約122.76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350公裡。1993年以後,衣索比亞面積縮水到110.36萬平方公裡,失去全部海岸線,變成一個內陸國。這是怎麼回事呢?衣索比亞(以下簡稱埃塞)是個高原國家,大部分國土海拔在2500米至3000米之間,最高峰達善峰海拔達4620米,是非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國家。
  • 1993年,這個地方獨立後,衣索比亞徹底淪為內陸國
    我們看非洲地圖的時候,尤其是東非的時候,發現一個國家很引人注目,這個國家就是衣索比亞。衣索比亞之所以因為矚目有兩點原因,第一是面積非常大,第二是這個國家是個內陸國,沒有一點出海口。其實衣索比亞之前是有出海口的,1993年發生了一件事讓衣索比亞喪失了出海口。
  • 約旦海岸線26公裡,12公裡是從沙特換來的,代價是什麼?
    阿拉伯國家在地理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全部沿海,沒有一個內陸國。不過,其中有兩個國家看上去很像內陸國。如果看比例尺小的地圖,這兩個國家是基本沒有海岸線的,這就是伊拉克與約旦。更有意思的是,伊拉克和約旦還是鄰國。
  • 剛果金面積這麼大,海岸線為何只有37公裡?
    按照順時針方向,剛果盆地由阿達馬瓦山、阿贊德高原、米通巴山脈、加丹加高原、隆達高原、比耶高原圍成。 剛果(金)的海岸線長僅37公裡,剛果(布)海岸線長156公裡。北部加彭是800公裡,安哥拉是1650公裡。 加彭、剛果(布)與安哥拉三國加起來,面積和人口也及不上剛果(金),剛果(金)為何如此憋屈,被幾個鄰國差點堵成一個內陸國呢?
  • 海岸線不足100公裡的四個國家
    地理大發現之後,海洋就成了連接世界各國的紐帶,世界歷史上的殖民大國,都是擁有海岸線的島國或沿海國家。近代以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海洋的作用越發凸顯,縱觀現代世界的富國強國,也幾乎都是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而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則往往比較被動。
  • 約旦海岸線26公裡,一部分從沙特交換來,代價有多大?
    阿拉伯國家在地理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全部沿海,沒有一個內陸國。不過,其中有兩個國家看上去很像內陸國。如果看比例尺小的地圖,這兩個國家是基本沒有海岸線的,這就是伊拉克與約旦。更有意思的是,伊拉克和約旦還是鄰國。伊拉克夾在土耳其、敘利亞、約旦、沙特、科威特、伊朗之間,像一個瓶口朝向東南的大肚瓶子。
  • 波赫、伊拉克、剛果金面積都不小,海岸線為何這麼短?
    咱們注意看斯洛維尼亞的地圖,在斯洛維尼亞的西南角,也就是義大利與克羅埃西亞之間,有一段非常狹窄的海岸線,這段46.6公裡的海岸線就是斯洛維尼亞的。46.6公裡的海岸線確實不算長,但斯洛維尼亞在這段海岸線擁有一座對中歐國家非常重要的港口——科佩爾港。科佩爾港位於地中海的亞得裡亞海的北側,往北過了阿爾卑斯山脈是德國、瑞士、奧地利、捷克、波蘭等國家。
  • 課外地理 |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幾個雙重內陸國麼?
    世界上存在著內陸國,即國土全部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沒有出海口,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不與海洋接壤。其中還有島國,是內陸國的相對概念,意指一個國家的四周皆鄰靠海洋,整個國土完全位於島嶼之上。內陸國與臨海國、島國相比,地理條件比較閉塞,交通與對外聯繫多有不便,社會經濟發展上有許多困難和特殊之處。截止2016年,全球共有44個內陸國,其中包括2個雙重內陸國。
  • 【世界地理】雙重內陸國
    內陸國指沒有海岸線的國家,即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比如在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中,只有寮國是內陸國家。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不僅沿海,而且四面環海,是島國。世界上內陸國家大約有30個,其中面積最大的內陸國是哈薩克斯坦🇰🇿,位於中亞地區,與我國相鄰。
  • 世界上共有四十多個「內陸國」,其中大洋洲和北美洲沒有內陸國
    國土位於某一大陸上,而且有部分國土臨海的國家,稱為沿海國,比如我國就是一個沿海國,沿海國擁有一部分海岸線。此外,那些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也就是周圍都被其他國家領土包圍的國家,就稱為內陸國,截止目前為止,世界上總共有44個內陸國家。
  • 衣索比亞礦業投資指南
    一、基本情況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位於非洲之角的中心,是內陸國。東與吉布地、索馬利亞毗鄰,西北和蘇丹交界,北接厄利垂亞,南和肯亞接壤。境內多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低地沙漠佔全國面積四分之一左右。全國平均海拔2500~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
  • 世界第二大內陸國,明明沒有海岸線的蒙古,為啥還要建設海軍呢?
    全世界共有197個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只要是擁有海岸線的國家,不論其長短,都會擁有一支規模不等的海軍。那麼位居內陸不與海洋接壤的國家是不是就沒有海軍了呢?其實不然,還是有不少國家擁有的,因為其邊境還是有海和湖的存在的。
  • 在全世界的所有國家中,有哪些國家是「內陸國」?
    、沿海國和內陸國三大類。「內陸國」是指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截止2016年世界上總共有44個內陸國家,其中有兩個是「雙重內陸國」。,位於東南亞的內陸國是寮國,位於南亞的內陸國是尼泊爾和不丹,位於西亞的內陸國是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位於中亞的內陸國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其中「烏茲別克斯坦」是一個雙重內陸國,其鄰國分別是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這幾個內陸國。
  • 此國由中東最顯赫的家族統治,被歸為內陸國,卻有一個大海港
    敘利亞、黎巴嫩成為了當時法國的「委任統治地」,巴勒斯坦、伊拉克成了當時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20年,當法國軍隊佔領了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後,阿拉伯半島上的漢志王國的國王海珊派其次子阿卜杜拉率軍前往敘利亞,駐紮在了安曼(今約旦首都)。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建立了外約旦酋長國。
  • 六大洲的沿海地區地圖,哪些國家海岸線長、沿海地區多?
    沿海地區就是指有海岸線(大陸岸線和島嶼岸線)的地區,下面我們就通過六個大洲的地圖來分析一下各個國家的沿海地區分布和海岸線擁有情況。以下圖中的沿海地區分為四個等級,顏色深度依次遞減,距離海岸線的距離為5,10,100,200千米。亞洲和俄羅斯
  • 全球僅存兩大雙重內陸國排名!
    雙重內陸國
  • 亞洲最憋屈的沿海國家,海岸線僅有26公裡,80%的國土被沙漠覆蓋
    文|格瓦拉同志 在當今世界,出海口對於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與交往極其重要,眾多內陸國做夢都想擁有一條屬於自己的海岸線。然而世界上有一些「憋屈」的沿海國,雖然有海岸線、出海口,但長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且每次出海都要看鄰國「臉色」,實在是有種「幸福的煩惱」。
  • 世界上最憋屈的邊境線:土耳其海岸線,俄羅斯飛地,中國圖們江!
    這就是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地形,中國防川與日本海直線距離最近處只有4公裡!我認為這樣的邊界劃分是當年俄羅斯帝國有意為之,它就是要封堵住中國進出日本海的通道,滅絕中國在日本海發揮影響力的念頭,掐死中國東北崛起的機會!如果中國在日本海有個出海口,則黑龍江與吉林的出口商品就不需要遠道丹東港,路程縮短500-1000公裡,這對東北經濟無疑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