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2020-07-24 遼瀋晚報大連時刻

@中國新聞網

火星,你好!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發射現場圖片,圖片來源:人民日報視頻截圖


發射現場視頻,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出現一次,並且窗口時間較短。2020年7-8月份是火星探測的重要窗口期,近期中國、美國、阿聯三國&34;探火。火星探測究竟有何魅力?中國將如何探火?未來&34;火星是否有可能?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火星車。李貴良製圖


為何要去火星?


縱觀世界航天史,人類似乎對火星&34;。世界各國的火星探測活動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1960年10月,蘇聯向火星先後發射了兩個探測器&34;號和&34;號,但均以失敗告終。直到1964年10月,美國&34;探測器才向地球傳回人類史上第一張有關火星表面的近距離圖像,開啟了火星探測的新篇章。


截至2020年6月,世界各國共實施40餘次探火活動,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4次。火星探測如此&34;,為何各國還要前赴後繼地開展探測火星?


這得從火星和地球的淵源說起。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探測火星、了解火星,能幫助人類進一步預測地球和行星的未來變化趨勢,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最終命運。


正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所言,火星是地球的&34;,探索火星有助於人類更好了解行星和宇宙演化,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更多前沿知識。


基於現有航天能力,&34;飛行6至10個月左右即可到達,相比更遠的行星和衛星,任務周期較合適。此外,火星與地球有較為相似的環境,這使得機器人或人類進駐火星成為可能。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如何飛抵火星?


自7月23日發射升空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34;約7個月才能飛抵火星。


這一飛行過程包括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六個階段。


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採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後,探測器將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器箭分離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太陽翼和定向天線相繼展開,在測控系統支持下,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期間進行深空機動和中途修正。探測器進入環火軌道並經過制動後,再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首選進入窗口,期間在著陸區上空對著陸區開展探測。


此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擇機實施降軌機動,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環繞器升軌返回到停泊軌道,為著陸過程提供中繼通信。著陸巡視器進入火星大氣,依次完成配平翼展開、降落傘開傘、大底分離、背罩分離、動力減速、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著陸緩衝等動作,著陸於火星表面。


成功著陸後,火星車與著陸平臺解鎖分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始巡視探測。著陸巡視器安全著陸後,環繞器進入中繼軌道,為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兼顧科學探測。火星車完成探測任務後,環繞器進入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兼顧火星車擴展任務中繼通信。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將執行哪些任務?


與美國、俄羅斯相比,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尚屬&34;。不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亮點頗多,創新十足。此次任務將一次實現&34;三項目標,任務一旦成功,這種&34;的壯舉在全球尚屬首次。


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兩部分組成,其中環繞器攜帶7臺儀器,著陸巡視器攜帶6臺儀器。此次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等研究。


除科學目標以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還有2項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中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34;火星可能嗎?


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裡,主人公馬克依靠種植土豆獨自在火星上生存下來。這也讓民眾對未來能否&34;火星充滿了期待。


近年來,世界各國建設月球基地的熱情很高,不少國家制定相關的計劃和方案。相比月球,被譽為地球&34;的火星似乎更適合建造基地。美國火星探測器曾在火星上探測到水的痕跡。火星自轉周期與地球類似,約為24小時40分鐘,不僅有一年四季,還擁有稀薄的大氣。這些相似性表明,火星是適宜人類居住改造的最好候選行星,也讓人們看到了&34;火星的希望。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火星表面溫度、增加火星大氣濃度等,可以進一步建立火星表面生態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將火星改造為適宜人類生存的&34;是美好的願景,但這距離真正實施還有遙遠的距離。火星改造工程之浩大、成本之巨、技術難度之高、科學實施步驟之複雜是可想而知的,未來可能需要人類通過幾個世紀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來源: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供圖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出發了!火星,明年見
    火星探測為什麼要飛7個月?這其實跟我們人類現在的航天技術,特別是我們的發動機,還有太空飛行器的設計能力相關的。地球距離火星一般都非常遠,最遠可遠至4億千米,最近時也會超過5000萬千米,探測難度很大。人類現有的以化學燃料為核心動力的火箭性能依然有限,遠遠比不過科幻作品中動輒以極快速度運動的飛船和火箭,人類並不能隨心所欲的不在乎地球和火星之間距離。
  • 喂!火星見
    今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貓探火日記丨第一集 出發!火星我來了!
    」三大目標,我國的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和「天問一號」共同暢遊火星的還有一位特殊乘客,它是由央視新聞與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聯合推出虛擬科普微視頻《我要去火星——火星貓探火日記》裡的特派探火記者。(百度大腦提供AI技術支持的全球首個虛擬「火星貓」)它將帶來最前沿的一線報導,能就火星、太空等話題和人們暢快嗨聊,並成為億萬國人的火星知識科普小助手。
  • 向著火星出發
    聞鍾記郵(3599)向著火星出發走過四季,每逢晴朗的星空就會引起人們的好奇,那天空中星星點點的光,來自遙遠的星星無論有風與否,每一顆星星看上去都在眨著眼睛,只是不知道哪一顆星星上還有高級的生命存在,時空與空間擋不住人類對天空的嚮往,2003年楊利偉巡遊蒼穹,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巡天之夢,從此太空中有了中國人的身影,萬戶先生再也不會感到遺憾
  • 周末見火星與月亮會合
    周末見火星與月亮會合那些不知道或沒有事先通知的人幾乎肯定會感到奇怪,因為他們在這個假期的周末之夜隨意地瞥了一眼月亮,那徘徊在月亮上方的「明亮的橙黃色燈光」到底是什麼?不知道的人們會認為「神秘的不明飛行物」,它正在我們的月球附近盤旋!從南美洲中部和西非一小片地區出發,月亮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以在周日早晨的黎明前隱藏或遮蓋火星。實際術語稱為掩星。
  • 火星探測器並不是在地球和火星距離最近時出發的
    我們經常能在關於火星探測方面的文章中看到:為什麼火星探測器要每隔26個月才會有一次發射時機?那是因為每隔26個月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在火星和地球距離最近時發射探測器可以節省燃料 ,到達火星的時間最短。
  • 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作者:吳江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編者按: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包括中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探測器將啟程飛往火星。為什麼要去火星?火星和地球有什麼區別?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
  • 向著火星,出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
    【向著火星,出發!】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記者胡喆 周旋)
  • 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 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
  • 「歪,火星嗎」我們出發啦明年2月見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華社/圖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此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成功了24次我國有望世界首次一步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A02
  • 為什麼發往火星的太空飛行器,要在同一時間段出發?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賈瑛卓 在2020年7月,有3顆太空飛行器要從地球出發,開始它們的火星探索之旅。為什麼3顆太空飛行器都選在同一時間段發射呢?人們經常說的「發射窗口」到底是怎麼回事?
  • 向著火星,出發!(附你該知道的火星知識點)
    (原標題:向著火星,出發!這裡是關於火星的10個知識點——1、火星不是個大星球火星不大。如果把太陽比作典型的前門那麼高,地球的尺寸相當於一枚硬幣,而火星大約有一片阿斯匹林藥片那麼大。然而,由於其肉眼可見,世界各地許多文化都在很早以前就觀察到了火星。公元前兩千年的古埃及天文學家對火星進行了觀測,而中國關於火星運動的記錄出現在公元前1045年。
  • 【國內營地】出發去火星!青海冷湖 火星登陸計劃訓練營!
    獨特的「火星生存「體驗,「真實的」火星移民「任務,硬核的」火星探索「技能,令人熱血沸騰的火星登陸計劃正在招募勇敢的探索者,快跟小編一起」登陸火星「,先睹為快吧!而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火星營地」在這火星之地此拔地而起。斥資1.5億打造的營地建設風格模擬未來人類移居火星後的生存環境,搭建有「總部大樓」「火星艙」等,來到營地的所有人都能身臨其境地體驗到居住在火星的狀態,不由自主地想儘快進入火星生存挑戰角色。
  • 出發吧,向著火星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如今終於邁出關鍵一步。
  • 出發:火星!俄羅斯晶片設計失誤,中國火星探測器被送入地獄!
    其實完全不會,因為我們是在地球軌道上加速飛向火星的,探測器不僅繞地球公轉,而且還在地球軌道上繞太陽公轉,因此我們可以看成是一個在地球軌道上向火星出發的探測器!俄羅斯晶片失誤,中國探測器被送入地獄說完了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我們再來聊聊俄羅斯的嚴重失誤事件,螢火一號曾經是中國給予厚望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但俄羅斯發射時失誤,未能將探測器送入火星轉移軌道,而是在地球近地軌道上磨蹭了幾個月後墜入了太平洋!
  • 《我的世界》羊駝怎麼餵 羊駝餵法分享
    導 讀 我的世界羊駝餵法分享 我的世界中羊駝是用乾草塊餵養的。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出發 向著火星
    「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的研究。」劉彤傑說。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科學探索平臺,包括港澳地區高校在內的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研製過程,並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組織和國家開展了多項合作。
  • 目標火星,出發
    撰文 | 薛離擔負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剛剛發射升空!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了解到,飛行7個月後,它將抵達火星上空並著陸,畫下首個中國的火星「足跡」。這樣接近的環境,使得機器人或人類駐/住火星成為可能。此外,在以往的探測中,科學家還曾發現過火星存在水的證據。所以,火星是否有孕育生命的條件、火星是地球的過去還是未來,都成為科學研究的重大課題。在載人登月後,火星成為人類登陸行星的首選目標。天問將完成哪些任務?
  • 向星辰大海出發!9圖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任務
    【向星辰大海出發!9圖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任務】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公布。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據了解,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今年實施。為什麼叫「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要探什麼?戳圖了解轉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