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貓探火日記丨第一集 出發!火星我來了!

2021-02-24 中國探月航天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將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我國的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和「天問一號」共同暢遊火星的還有一位特殊乘客,它是由央視新聞與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聯合推出虛擬科普微視頻《我要去火星——火星貓探火日記》裡的特派探火記者。(百度大腦提供AI技術支持的全球首個虛擬「火星貓」)它將帶來最前沿的一線報導,能就火星、太空等話題和人們暢快嗨聊,並成為億萬國人的火星知識科普小助手。

如此能說會逗、會思考、又「上知火星天文,下知火星地理」的「火星貓」是結合百度大腦全球領先的的開放域對話模型PLATO-2,藉助百度搜索此前積累的海量火星知識圖譜,能讓能就火星、太空等話題和人們暢快嗨聊。同時通過百度大腦DuMix AR平臺和端到端神經網絡中文TTS模型賦予了火星貓豐富的表情、動作以及聲音,讓讓它聲情並茂地實現與人之間的互動。

航天是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在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合作,通過一系列創意互動拉近大眾與前沿科技的距離。而百度大腦以虛擬形象「火星貓」探索航天領域,則為大眾帶來了更為新奇有趣的科普體驗,點燃大眾對火星探索的熱情,是一次極富意義的創新嘗試。未來「火星貓」還將繼續奮戰在「探火一線」,或是藉助百度大腦人臉3D表情動捕驅動技術,變身虛擬網紅開播,跟大家聊聊自己的感受。或是用戶建立自己的虛擬形象,與「火星貓」互動合影。

總臺央視記者 李寧: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在我身後,發射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就在那個發射塔架中整裝待發。再過幾個小時就是見證歷史的時刻了!我現在還有點小激動呢,這可是我們中國第一次探測火星!

再過一會,發射塔架就將開始展開,火箭就會全部露出來,這次火星之旅也就正式啟動。之前有朋友問,七八月是海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期發射呢?因為……沒有辦法!

你看,火星和地球,最近的時候有5500萬公裡,最遠要4億公裡。你總得挑距離近的時候去火星,能省燃料、省時間吧?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時候最近呢?按照地球公轉周期1年、火星公轉周期2年來算,火星大約每兩年會遇上地球一次。算下來,今年的7、8月間就是他們的窗口期,所以我們就要抓緊時間,利用好這個「窗口期」。不然,下次就要等到2022年了。所以,這個發射時機來之不易。

對於火箭來說,這趟行程只有半個多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對於火星探測器來說,這可真是一次漫長的旅行。過去我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月球,探測器要飛上一周才能到。那麼這次去火星要多久?七個月!這麼長的旅程裡,我們不能陪著探測器,也見不到它,怎麼辦呢?沒關係,我們在火星探測器上安排了一位神秘的「乘客」,它就是我們派出的探火小記者——火星貓。出來吧小可愛,快來向觀眾朋友們介紹一下自己!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 陶嘉樹 李寧 丁雅妮 劉曉峰 合作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火星貓原創形象設計 胡鍾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第一個登上火星的「生物」竟是TA?百度大腦打造全球首個虛擬火星...
    「火星火星,這裡是地球,聽到請回答!」誰小時候還沒個成為太空人探索宇宙的夢想呢?7月23日,隨著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曾經夢想的畫面,或許很快就將變成現實。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第一個登上火星的「生物」卻很可能是TA——全球首個虛擬火星宇航喵「火星貓」。
  • 一個研究生的火星任務日記(二)——說走就走去火星?不存在的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一個研究生的火星任務日記(容我吐槽一下自己真的是個文化沙漠+起名廢……)不過還是先搞了個logo出來:本次任務的logo,整體是一個變形的「火」字,圓形紅色弧代表火星,橢圓形紅色弧代表任務軌道,黃色飛翼代表無人機(雖然最後搞出來是個旋翼機)
  • 美國火星探測器出發最晚,卻要比我國的提前三個月登火,怎麼回事
    火星探索是當今世界各航天大國的熱門探索項目,今年也被認為是火星探測年,今年的7月份是火星探測器發射的窗口期,這樣的機會每兩年零4個月才會有一次,因此今年有三架火星探測器趕往火星,分別是阿聯的「希望」號,我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
  • 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作者:吳江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編者按: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包括中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探測器將啟程飛往火星。為什麼要去火星?火星和地球有什麼區別?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
  • 向著火星,出發!(附你該知道的火星知識點)
    (原標題:向著火星,出發!這裡是關於火星的10個知識點——1、火星不是個大星球火星不大。如果把太陽比作典型的前門那麼高,地球的尺寸相當於一枚硬幣,而火星大約有一片阿斯匹林藥片那麼大。然而,由於其肉眼可見,世界各地許多文化都在很早以前就觀察到了火星。公元前兩千年的古埃及天文學家對火星進行了觀測,而中國關於火星運動的記錄出現在公元前1045年。
  • 薦書丨真的有生命?火星今年為何這麼火?
    人類終於又一次對火星發起了全面衝擊。二是從2002年就創辦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為登陸火星已經奮鬥了十八年的「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今年索性豁出去了,一舉賣掉了自己的全部七所豪宅。「我不需要錢。但我要獻身於火星和地球。」馬斯克在Twitter上這樣寫道。這種壯舉頓時引得無數網友紛紛感嘆:「這是要移民火星啊!地球已經留不住馬斯克了,火星才是他的最終歸宿!」
  • 每經14點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天問一號著陸火星至少...
    每經14點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天問一號著陸火星至少還需再闖三關;美國費城因騷亂實施宵禁 每日經濟新聞
  • 向著火星出發
    聞鍾記郵(3599)向著火星出發走過四季,每逢晴朗的星空就會引起人們的好奇,那天空中星星點點的光,來自遙遠的星星無論有風與否,每一顆星星看上去都在眨著眼睛,只是不知道哪一顆星星上還有高級的生命存在,時空與空間擋不住人類對天空的嚮往,2003年楊利偉巡遊蒼穹,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巡天之夢,從此太空中有了中國人的身影,萬戶先生再也不會感到遺憾
  • 穿越火星丨第二集:夢想的沃土——從月球到火星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為了更好地應對火星上未知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研製團隊建設了一個火星表面試驗場,進行模擬試驗。而這個試驗場也正是從幾年前玉兔號和玉兔二號的月表試驗場改造而來。從月球向火星,從月球車到火星車,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
  • 穿越火星丨第二集:夢想的沃土——從月球到火星
    比如,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一號、第一個繞月衛星嫦娥一號,以及第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裡的每一棟建築裡都可能在醞釀著下一個開創歷史的太空飛行器。儘管我們不斷地找到火星上曾經有河流湖泊的證據,但目前而言,火星整體上是一顆「沙漠行星」,表面覆蓋著含有紅褐色氧化鐵的沙土。對地球上的人們來說,最接近火星環境的,恐怕就是沙漠了。那些關於火星的電影,就常常要去沙漠裡取景。當然,科研工作對沙子還有些更高的要求。
  • 火星探測器並不是在地球和火星距離最近時出發的
    我們經常能在關於火星探測方面的文章中看到:為什麼火星探測器要每隔26個月才會有一次發射時機?那是因為每隔26個月火星與地球距離最近,在火星和地球距離最近時發射探測器可以節省燃料 ,到達火星的時間最短。
  • 出發:火星!俄羅斯晶片設計失誤,中國火星探測器被送入地獄!
    11月8日俄羅斯天頂-2SB運載火箭將攜帶了中國第一枚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的「福布斯·土壤」在近地軌道向地火轉移軌道變軌失敗,探測器墜入太平洋!其實完全不會,因為我們是在地球軌道上加速飛向火星的,探測器不僅繞地球公轉,而且還在地球軌道上繞太陽公轉,因此我們可以看成是一個在地球軌道上向火星出發的探測器!
  • 孤獨的火星旅行者-我在火星的5111天
    我成功降落在火星子午線高原上,這是我給地球的第一張問候,到達火星上的第一張自拍, 使用全景相機給自己拍了一張工作照。告訴大家,我到了一切OK。第324天我向火星南部出發,第340天路上竟然在路上碰到的隔熱罩,散落的彈簧零件等。第345天一號發現了火星上的隕石,這是人類首次發現的地外隕石。這些發現我都一一拍照發回地球了。
  • 我出發了!火星見
    火星探測如此&34;,為何各國還要前赴後繼地開展探測火星?這得從火星和地球的淵源說起。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探測火星、了解火星,能幫助人類進一步預測地球和行星的未來變化趨勢,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最終命運。
  • 火星我來了!中國人又成功了
    在火星上,能不能真的像電影《火星救援》一樣種土豆?「天問一號」能否在離我們最遠4億公裡的紅色星球上找到新家?浙江新聞特別邀請到中國第一位卡爾·薩根獎得主、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請這位浙江老鄉為你回答「天問」第一波。
  • 「焦點訪談」出發,去火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向著火星,出發
    「我們登上火星,是因為我們必須如此,因為進化在我們心中埋下了流浪的火種,我們在地球上99.9%的時間都是浪子,而流浪的下一站,就是火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天問一號」還要進入地火轉移軌道
  • 為什麼發往火星的太空飛行器,要在同一時間段出發?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賈瑛卓 在2020年7月,有3顆太空飛行器要從地球出發,開始它們的火星探索之旅。為什麼3顆太空飛行器都選在同一時間段發射呢?人們經常說的「發射窗口」到底是怎麼回事?
  • 出發吧,向著火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領域專家介紹,由該院抓總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包括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其中著陸巡視器又由進入艙和火星車組成,進入艙計劃完成火星進入、下降和著陸任務,火星車配置了多種科學載荷,在著陸區開展巡視探測。從地球到火星最遙遠的距離大約4億公裡,這麼遠距離的通信對於火星探測器研製團隊而言可謂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