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星丨第二集:夢想的沃土——從月球到火星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為了更好地應對火星上未知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研製團隊建設了一個火星表面試驗場,進行模擬試驗。而這個試驗場也正是從幾年前玉兔號和玉兔二號的月表試驗場改造而來。從月球向火星,從月球車到火星車,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重要的太空飛行器研發基地之一,在這裡也誕生了中國人探索太空數不清的第一次。比如,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一號、第一個繞月衛星嫦娥一號,以及第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裡的每一棟建築裡都可能在醞釀著下一個開創歷史的太空飛行器。

  這裡的工作人員通過沙子和石頭模擬出了火星表面的各種場景。據悉,工作人員用的是地球上普通的金剛砂,但是是經過水洗的,所以沒有土,非常乾淨。此外,他們用的石頭也是普通的石頭。

  那麼這些地球上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如何模擬出了幾億公裡之外的火星的環境呢?

  這件事同樣得益於人們對火星的不斷認識。儘管我們不斷地找到火星上曾經有河流湖泊的證據,但目前而言,火星整體上是一顆「沙漠行星」,表面覆蓋著含有紅褐色氧化鐵的沙土。對地球上的人們來說,最接近火星環境的,恐怕就是沙漠了。那些關於火星的電影,就常常要去沙漠裡取景。當然,科研工作對沙子還有些更高的要求。

  總臺記者在現場看到,中國人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火星車的試驗車正在沙地上接受測試。它其實走得並不快,比人散步的速度還要慢,但是它的車輪跟沙子之間有滑陷的效果,這也是還原了未來它在火星上行駛時的真實場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專家 賈永:在這個場地上,我們主要進行它所有的工作模式測試,正常的工作模式我們走一遍,也會製造一些故障的模式,看它在故障的條件下如何脫困。它會有一個等效的力學關係,240公斤的火星車在火星上下陷什麼程度,在我們的地面上也會下陷什麼程度。實際上,我們地面試驗就相當於最終發射任務之前的一個考場。

  其實,玉兔二號月球車也在這個試驗場裡接受過測試,只不過當時這裡的沙子模擬的是月球表面環境。

  從結構形態上,火星車和月球車非常相似,只不過火星車的體型要大了一圈。相信個子更高的火星車能在火星上走出更遠的距離,探索出更廣闊的天地。從月球車到火星車的跨越,可不只是尺寸加大這麼簡單。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火星車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 滕寶毅:最大的問題就是它距離太遠了,通信鏈路受限會比較多。我們需要一次性注入一段時間內的所有動作,但隔天才能收到所有執行結果的反饋,我們必須要提高火星車的自主性。另外火星的條件就是地表的環境條件,可能比月球更複雜一些。最直觀的結果就是它可以「蟹形」移動,像螃蟹一樣橫著走,這是原來月球車所不具備的。

  雖然有不少困難和風險,但有了研製月球車留下的經驗,讓中國航天人在面對未知的挑戰時,更有了一份底氣。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火星車GNC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 滕寶毅: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來,要注意日常的積累。希望火星車在火星表面能夠圓滿完成工作。同時,它也為我們未來深空探測開了一個好頭。

  雖說火星表面貧瘠乾燥,但這個火星模擬場卻像是工作人員的一塊地。曾經他們在這裡耕耘,孕育出了玉兔號和玉兔二號。現在,他們重新翻土建造,播下了新的種子。我們期待著有一天,他們的夢想也能在火星上順利地生根,開花,結出果實。

  (總臺央視記者 王世玉)

相關焦點

  • 穿越火星丨第二集:夢想的沃土——從月球到火星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為了更好地應對火星上未知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研製團隊建設了一個火星表面試驗場,進行模擬試驗。而這個試驗場也正是從幾年前玉兔號和玉兔二號的月表試驗場改造而來。從月球向火星,從月球車到火星車,中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我國最重要的太空飛行器研發基地之一,在這裡也誕生了中國人探索太空數不清的第一次。
  • 登上火星是最大夢想,火星計劃逐漸明朗,月球空間站非常關鍵
    不得不承認,人類的科學夢想實在太多了,想要實現核聚變無限清潔能源,還想要奔向宇宙,還想要移民前往其他星球。不過現實中的科學總是需要一步一步來,在太空探索領域中,人類目前最想要實現的就是登陸火星,重返月球。實現這個目標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相比於月球,火星距離我們可遠的多了,那科學家們該怎麼做呢?地球和火星距離最近的也有5460萬千米,聽起來確實遠的多了,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地球和火星之間還有月球,所以科學家們計劃把月球當做「跳板」然後再前往火星。
  • 火星異種第二季13集劇情介紹 火星異種revenge放送時間
    導 讀 火星異種第二季最新13集劇情內容怎麼樣?火星異種revenge放送時間是什麼時候?
  • 從登月到探火,人類將以月球為中繼站前往火星?
    月球和火星旅行一直很多人的夢想!未來宇宙星際之旅 ,人類將要完成兩大世界性的大型航天工程——重返月球和實現載人火星航行。在月球上無法靠對流的方式來傳遞熱量,這使得月球的白天和夜晚的溫差高達310℃,月球白天最高溫度可達130℃,晚上溫度會下降到-180℃左右,且月球的白天和夜晚各自長達13.5天。而火星有大氣,但非常稀薄,密度只有約地球的1%。火星赤道中午時可達20℃,兩極最低溫度-140℃,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大約為-55℃。
  • 送人類到火星,馬斯克夢想,值得相信
    據SpaceX公司規劃,未來每年將會發射至少24枚火箭,到近地太空。除了在可回收火箭方面,馬斯克與他的SpaceX公司,一直在努力之外,對於殖民火星計劃也沒有閒著。在近日的壓力測試中,SN星際飛船原型,再次表現了其優秀的材料結構,可以適應未來的太空任務。
  • 中國登陸火星倒計時!美國發布最新指令:禁止人類汙染火星和月球
    這其中最令人興奮的無疑是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從立項到升空用時僅4年,也是中國第一架火星探測器,集環繞、登陸、探測為一體的目標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不過7月初,美國NASA發布了兩條新指令——禁止人類航天活動汙染火星和月球。
  • 探索火星的挑戰
    火星到後面水消失了,變成了一個又冷又幹的星球。所以探索火星的氣候變化以及地質的演化,對於保護地球,拓展我們人類生存的疆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火星是我們整個深空探測領域,除月球以外的第二個重要研究的星球。科學家想要看火星的什麼?要從三個方面看:生命、氣候、地質。
  • 馬斯克的火星殖民夢想
    從中國明朝萬戶飛天,1961年蘇聯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第一次進入外太空,再到1969年「阿波羅11號」飛向月球,直至如今,縱觀人類太空旅行史,充滿了無數次悲慘的發射失敗。目前,世界上也只有幾個國家有能力發射貨物或是載人進入太空。
  • 如成功登陸火星,「天問一號」將讓中國穩坐世界航天第二把交椅
    目前,中國正在開展首次火星探測工程的研製工作。按照計劃,2020年中國將通過長徵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探測器發射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的飛行抵達火星。上期我們講了踏上火星軌道的過程,需要經歷哪些艱難險阻。下一步,在人類未來實現登陸火星夢想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問題等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地球上的石頭會不會墜落到火星,月球等其它星球上?
    我們先來比較一下地球、火星、月球三個星球的引力大小:地球重力加速度9.8米/秒2,月球只是地球的1/6,而火星是3.72 m/s2,是地球0.4左右。地球引力這麼大,一塊石頭無緣無故不會落在火星上或月球上,即使從宇宙來的石頭也容易被地球所捕獲,照顧引力比較大的地球,引力小的火星、月球次之。
  • 人類可以往返月球,卻無法從火星返回,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自古以來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也在不斷地加快,探索的範圍也從最初的近空間逐步擴大到宇宙,探險的距離也從最近的月球到更遠的火星。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人類成功實現了登月的夢想,使太空人們能夠安全地從月球返回。朋友們不禁要問,現在,距成功登月已有半個多世紀了,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人類如果能成功登陸火星,能不能安全返回?對此,科學家給出了一個解釋: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登上火星之後,就無法從火星返回地球了。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從月球到火星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話題《從月球到火星》,帶領大家從地球出發,去看看遙遠的太空、宇宙,在這些因素裡面是不是對家電行業有所啟發。 這是我們從太空中看到的地球,蔚藍色的星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你們生在地球上,也就是這裡才會有人。
  •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毅力號」探測器。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將於2月10日左右進入火星軌道,在環繞火星一段時間後,將於5月著陸。《紐約時報》報導稱:「完好無損地降落在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火星上是危險的。去年,中國的『嫦娥五號』登上月球表面,帶著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如果今年『天問一號』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中國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將再次創造歷史。」
  • 火星貓探火日記丨第一集 出發!火星我來了!
    」三大目標,我國的火星探測之旅正式開啟。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和「天問一號」共同暢遊火星的還有一位特殊乘客,它是由央視新聞與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聯合推出虛擬科普微視頻《我要去火星——火星貓探火日記》裡的特派探火記者。(百度大腦提供AI技術支持的全球首個虛擬「火星貓」)它將帶來最前沿的一線報導,能就火星、太空等話題和人們暢快嗨聊,並成為億萬國人的火星知識科普小助手。
  • 那位自稱從火星穿越而來的小男孩,測謊儀也通過了,後來哪去了?
    那位自稱從火星穿越而來的小男孩,測謊儀也通過了,後來哪去了?自人類進入科技時代,對外太空的探索步伐從未停止過,尤其是科學家竭盡全力尋找另外一顆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將目光放在月球、火星等星體上,雖然發射了不少的宇宙飛船,還有很多太空人登陸於此,卻沒有找到任何生物的痕跡。最重要的是月球和火星上的環境惡劣,不具備生命誕生的條件,很多人已經越來越失望。
  • 從火星到月球,一個忙碌的太空探索之年
    去年夏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和美國都向火星發射了不載人的探測器,以尋求在每兩年一次的地球與火星最接近時縮短航程。這三艘宇宙飛船將加入一個已呆在火星軌道或火星表面的眾多探索器群體。其任務是研究火星大氣,向地球上的科學家發回有價值的數據。預計2月9日到進入火星軌道。China’s Tianwen-1 mission is also to arrive at Mars on Feb. 10.
  • 火星之旅,蘭州驕傲
    器表國旗此前已成功應用於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而國旗裝置是在我國太空飛行器上的首次使用,它首次採用了國旗卷繞與展開的展示模式,同時具有重量輕、展開衝擊小等特點。為滿足火星複雜惡劣環境下的工作要求,本次集熱器光學組件在太空飛行器上首次採用了透明薄膜材料作為空間窗膜材料,為了測試產品性能,研製團隊深入沙漠腹地,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先後完成了風洞吹沙試驗、野外暴露試驗等各項測試,取得了大量的珍貴數據和研究成果,為實現它的首次應用奠定了基礎。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票房中等大師名頭叫得響,題材新鮮度不夠《火星救援》10月2日在北美公映,首周末票房5500萬美元,乃史上10月電影開局成績的第二高。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個周末,《火星救援》再次入帳3700萬美元。上映10天,耗資1.08億美元製作的《火星救援》已收回成本。
  • 從地球到火星有多遠?飛往火星又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到目的地了嗎?這就是旅行當中使父母恐慌的問題。如果你曾開車去另一地區度假,那麼你肯定知道身處車中的長途旅行有多麼無聊。幾個小時之後,你只會希望自己已經到達!美國曾經將太空人送往月球和繞地軌道。許多太空愛好者都夢想有一天可以通過載人航天到達那顆「紅色星球」,火星。
  • 不僅是月球、火星、木星,中國要探測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以下是演講全文: 中國「兩個一百年」的夢想,第一個一百年很快就要到來了,國家批准了我們三項任務(2018年嫦娥四號,2019年嫦娥五號,2020年首次火星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