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火星見

2020-07-24 光明網

今天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喂!火星見

△拍攝/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 張高翔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

我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全國多地研究機構積極參與了研製過程,我國也與歐空局、法國、奧地利、阿根廷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多項合作。

喂!火星見

△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受天體運行規律約束,火星探測窗口每26個月一次,並且窗口時間較短。1996年以來,幾乎每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今年更是迎來了多國齊聚火星發射窗口,共同奔赴火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喂!我出發了!火星見
    火星探測如此&34;,為何各國還要前赴後繼地開展探測火星?這得從火星和地球的淵源說起。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探測火星、了解火星,能幫助人類進一步預測地球和行星的未來變化趨勢,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最終命運。
  • 周末見火星與月亮會合
    周末見火星與月亮會合那些不知道或沒有事先通知的人幾乎肯定會感到奇怪,因為他們在這個假期的周末之夜隨意地瞥了一眼月亮,那徘徊在月亮上方的「明亮的橙黃色燈光」到底是什麼?不知道的人們會認為「神秘的不明飛行物」,它正在我們的月球附近盤旋!從南美洲中部和西非一小片地區出發,月亮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以在周日早晨的黎明前隱藏或遮蓋火星。實際術語稱為掩星。
  • 火星,7個月後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我們是餵硫酸了,還是餵藥片了?」孩子胡亂投餵動物,誰的「鍋」?
    「我們是餵硫酸了,還是餵藥片了?」除了扎堆兒餵狼吃草外,北京日報記者注意到,在十天之內,還發生過遊客違規投餵的不文明行為。在另一起事件中,一位年輕媽媽帶孩子亂投喂,遭到遊客勸阻時,竟然理直氣壯地嚷道:「我們是餵硫酸了,還是餵藥片了?」
  • 火星見!
    總臺央視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本次任務為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
  • 嘿,火星見
    ,著陸巡視器奔向火星,經歷時速從18000km/h降低至0的「恐怖7分鐘」,完成一系列動作,順利著陸於火星表面環繞器為著陸過程提供中繼通信6科學探測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為期3個月的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環繞器進入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火星探測將是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突破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二是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包括設計、製造、試驗、飛行任務實施、科學研究、工程管理以及人才隊伍,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天問一號,火星見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託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我國首次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 正式啟航 開啟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 此次探測目的是 一次實現「繞、著、巡」三步走 即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
  • 我們火星上見!
    火星捕獲是火星探測任務中技術風險最高、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在火星探測器從地球飛向火星的過程中,能夠被火星引力所捕獲形成環繞軌道的機會只有一次。據五院深空探測領域專家介紹,此時探測器相對於火星的速度約為4-5千米/秒。就像兩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只有前進方向一致、相對速度為零時,才能並駕齊驅。
  • 下一站,火星!| 人民銳見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隨著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的點火升空,我國拉開了向更遙遠的深空探測的序幕。「天問一號」的目的地,是我們在太陽系中的「近鄰」——最近距離5500多萬公裡、最遠距離4億公裡的火星。
  • 餵蠍子怎麼餵,蠍子人工養殖技術
    怎麼餵蠍子食物?養殖蠍子需要陽光嗎?河南最大的蠍子養殖基地郟縣塑料大棚蠍子養殖技術基地介紹蠍子養殖技術。不同育齡的蠍子,需要動物飼料的大小也不同。過大了,捕不住,過小了 ,吃不飽。根據小同蠍齡進行投餌是最經濟的,既有利於蠍子捕食,又提高餌料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 火星,明年見
    火星探測為什麼要飛7個月?這其實跟我們人類現在的航天技術,特別是我們的發動機,還有太空飛行器的設計能力相關的。地球距離火星一般都非常遠,最遠可遠至4億千米,最近時也會超過5000萬千米,探測難度很大。人類現有的以化學燃料為核心動力的火箭性能依然有限,遠遠比不過科幻作品中動輒以極快速度運動的飛船和火箭,人類並不能隨心所欲的不在乎地球和火星之間距離。
  • 火星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啊喂你好好說話 別噴口水啊喂
    宋景文見後問:歐公,您這是在『夜夢不祥,題門大吉』吧? 何必用如此艱深的詞句!歐陽修笑道:您所作《李靖傳》中的:『震霆不暇掩聰』(意為『迅雷不及掩耳』)之類,亦是犯了這種毛病啊!景文很慚愧,從此改正陋習。  圖3、妹子眼神有種魔力,敢和她對視的男人都會奇蹟降臨在身上。
  • 畫眉鳥 什麼是「好鳥餵爛」?
    什麼是「好鳥餵爛」?好吃鳥等蟲吃好鳥餵爛,顧名思義就是一隻優秀的畫眉鳥因為飼養經驗,養功不到位,導致一隻好鳥被餵報廢。無論是新手還是經驗老道的行家裡手,在這個問題上都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失誤,例如:1.不給鳥經常洗澡,好鳥變廢鳥。
  • 特斯拉Musk:殖民火星費用或比上大學還便宜
    餵diu 不只有你們愛表白的女主播 還有小編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火星探測器發射也要排期?由於,地球和火星各自的公轉,二者之間的相對距離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火星距離地球最遠約4億公裡,最近也要約5600萬公裡,大約每隔26個月,兩行星距離運行至最近,在這一時刻前後發射火星探測器,飛至火星的路程最短,可以大大降低發射成本。在2020年的火星探測窗口就出現7-8月份,中國、美國和阿聯都&34;在此期間探火。
  • 「天問」升空 七個月後,火星見
    「天問一號」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北晚 新華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一步完成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通過以往對火星的探測,人們在火星上發現了存在水的證據。火星上是否存在孕育生命的條件以及火星是地球的過去還是未來?
  • 即使要喂,也不能餵草啊
    動物園的很多宣傳標語也是隨處可見,例如:適合人的食物,並不適合其他動物;請不要用您的溫暖,燙傷小動物,小食品會損害動物的健康;您手中的食品對於您是美味的,但對於動物並不是這樣;請不要隨意給動物投食;從法律角度來講,這些宣傳標語就是起到一定的告知作用,在動物園及其管理者在有相應的警告後,仍然對動物進行投餵的
  • 給蜜蜂餵花粉,怎樣餵才安全
    導讀:給蜜蜂餵花粉,怎樣餵好?在繁蜂期,幼蟲對蜂糧的消耗不只是貯蜜,還有花粉,蜜蜂繁殖得快慢,除了蜂王以外,以蜂糧有直接關係,繁殖快的蜂群,對蜜源和花粉的消耗就大,養蜂人通常是在繁蜂期蜂群內花粉不足時,給蜜蜂餵花粉,產生的作用主要是補充幼蟲的營養,促進發育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