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終於迎來末月,疫情之年,終將善終。理池也剛過七歲生日,七年不長,不過兩千五百多個日夜,七年不短,足夠雛鷹俯衝翱翔。雖然七年之始,不算順遂,欲厚積薄發而至翱翔,所以理池堅持走訪園之路,悅目、會心、暢神,得園居美趣,以致設計不止形而附「神」。
六月十六日 | 環秀山莊
六月二十日 | 留園
七月十一日 | 拙政園
八月三日 | 怡園
八月二十二日 | 蘇州博物館
九月五日 | 藝圃
九月十二日 | 蘇州園林博物館
九月二十日 | 滄浪亭
九月二十七日 | 師子林
十月二十四日 | 耦園
從山、水、建築、花木的互立互生、到楹聯匾額中字句裡內涵深意、再則各代園主園中趣事,「嘉則收之,俗則屏之。」方為訪園最終目的。
以山為引,觀山亦不止觀山。
環秀山莊以假山真做,戈裕良在狹小的水池裡,掇出一座巨大的假山,「環秀山莊」東面入山,山林漸露,才覺「深」意。一彎細流自飛雪蜿蜒而下,側面山谷浸水延綿至跟前,襯得假山格外高聳險峻,氣勢軒昂。一道邊廊抬高對峙,問泉處更是尤若侵吞,空間狹窄顯得山高水深。山中「截溪斷谷」,花木錯落,藻苔青幽,蟲鳴鳥叫間,更是險境環生。若是攀至懸崖俯瞰淵澗,峻險非常。
用水之小凸顯山之大,以山之高凸顯水之深,在這片狹小空間裡,已感受到身處山林中的無助。亦不單山石,周邊樓亭方有置人入畫之效,邊樓可獲平遠之勢,「問泉亭」而獲高遠之峻,「補秋山房」方獲林中深遠意境,「補秋山房」會心,「半潭秋水一房山」然才知「面面觀,步步移」賞觀之妙。
尚不且此,「問泉亭」中美人靠低矮,「補秋山房」長窗低闌亦有滄浪「翠玲瓏」同效,才曉「巧於因借,精在體宜」中「體宜」二字的真正意義。
留園的山,平遠意深,因有幽暗曲折的深巷,在閉塞之感還未減淡,一眼山林,豁然明朗。「可亭」與「綠蔭」對景,參天喬峰,嬌小方亭,便是讓你不得不留目這處以小見大的平遠山林。跌宕起伏的爬山廊廡,盤旋迂迴,山中亦可變幻。此番滄浪亭內,廊廡之效更顯,亦不脫離「體宜」二字。
師子林則相反,群山萬壑,峰澗溶洞,曲折複雜,九孔二十一徑 ,空間豐富異常。則廊廡更著直白通暢,亦不為推人入「山」,參禪悟道,妄不是「體宜」之效。
或是耦園與網師園中,兩種山石各自將相,卻又不生衝突。譬如網師園,「小山叢桂軒」 前面黃石作掩,後方湖石為護,兩山兩石,軒宇深藏其中,恍惚間便如是一體。一旁澗下的山石碰撞,卻是其間樂趣。以「待潮」為界,黃石與湖石相接,契合自然。「雲崗」腳下,古拙雄渾的陽剛之氣,玲瓏剔透的陰柔之息,兩塊迥然不同的踏步,亦註定這一場山石的境遇。一側山牆虛窗,屋瓦半截,觀音兜狀山牆又似是兩山在即,與而後「梯雲室」牆垣遙望,意猶未盡,群山延綿。園中山石體量小巧,「引靜橋」為小,山牆假山則大,亦展平遠山水遼闊之意,實屬妙哉!
以牆作「山」,此番一種。或若藝圃,牆垣伸天,花木攀爬,欲與山高,而延山水平遠之效。或若蘇州博物館,素壁為紙,片石繪情,雲霧掩映,山石藉以大小、顏色變幻,輔以散石掩映,水天相融,古松橫斜,引借「拙政園」西部園古木參天,而生山林意味。後兩者皆是以橋引徑,走入山林。無論這「橋」,亦或廊廡,皆不失其中「 體宜」。
真山難求「可行、可望、可遊、可居」之感,假山若此,以廊廡行、遊,借亭樓望、居,無論山石亦或建築,園林則「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才能可獲「不下堂筵,坐窮林泉」的妙趣。
「圖文編輯:言墨」
「圖源:蘇州園林」
「庚子年冬於雲起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