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底下的較量,引力與電磁力,微觀世界的科學原理

2021-01-15 科學塢

日常生活中,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尤其是新冠病毒爆發,很多人被迫戴上了口罩,眼鏡結霧這個問題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困擾。本文就與您探討一下這個就發生在我們眼前奇妙過程的微觀物理學原理。

一、水分子的結構

水的性質源自其特殊的分子結構。水(化學式:H2O)在標準狀況下,水在液體和氣體之間保持動態平衡。室溫下,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水分子的三個原子形成104.5度角。

每個氫原子和氧原子之間的鍵,叫共價鍵,通過分享一對電子形成。由於氧比氫爭奪電子的能力要強,因此,共價鍵氧的一側帶負電(-),氫的一側帶正電(+)。

液態水中的分子並不是獨立的分子狀態。由於氫鍵的作用,水分子會手拉手形成分子團的結構。這些氫鍵也會隨時斷開,形成游離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但是這些離子馬上會跟附近的氫離子或者是氫鍵結合,這是在水中一直在動態發生的過程。

如果您就此以為,氫鍵是一種很弱的相互作用力,那您就大錯而特錯了。因為電磁力與萬有引力相比,非常強大,地球這樣大的一個行星對一個電子產生的引力,還不到一個質子對其核外電子產生引力的百分之一。萬有引力的作用在水分子氫鍵之間的作用力面前,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二、泳鏡裡的水霧

鏡片上的小水滴是由水蒸氣凝結成的,不同的情況下,水分子的來源不同。比如遊泳的時候戴泳鏡,水分子主要是來自皮膚的蒸發,我們越賣力氣地划水,皮膚蒸發出來的汗水就越多。

泳鏡內就像一個小的桑拿浴,裡面溼熱,而周圍的水卻清涼,外面的水不斷將泳鏡的鏡片冷卻,泳鏡中溫熱的水分子碰上清涼的鏡片就會釋放出熱量,用物理學的話說就是分子熱運動的速度會降低,釋放出動能,並被鏡片與水分子之間的引力拉住附著在鏡片上。

隨著附著在鏡片上水分子的增加,相鄰的水分子開始多了起來,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要大於水分子與鏡片之間的引力,於是水分子就開始聚集成一個小水滴,並且儘可能的努力變成一個球形。多數情況下是類似一個半球,因為這些小水滴除了表面張力,還受到鏡片的吸引力。

由於不斷有水分子努力突破那個球形表面,但相鄰的水分子同時努力把它們往回拉,所以這個小水滴的表面總是非常的光滑,並向鏡片表面彎曲。相鄰的微小水滴之間如果相遇還會合併,由於表面張力讓水分子向內聚集,這些小水滴就會變成更大一些的小水滴。

需要注意的是,蒸發和凝結過程是同時在進行的。泳鏡內的水蒸氣分子的運動速度要比鏡片上小水滴的運動速度快,所以凝結的過程要比蒸發的過程快。如果是在一個開放空間中,這種過程就會逆轉,水的蒸發速度超過凝結的速度,濺射在桌面上的小水滴會很快蒸發掉。

這些小水滴的直徑非常小,通常在10~50微米之間。由於重力無法與小水滴與鏡片之間的摩擦力相抗衡,所以這些小水滴不能自己流淌下去。這就是我們不得不經常擦拭泳鏡的原因。

汽車風擋玻璃以及眼鏡片上的結霧過程與遊泳鏡內的水霧結霧過程是一樣的,只是,水分子的來源不同。它們主要來自我們呼吸過程中吐出的水蒸氣。

三、為什麼結霧之後的鏡子看東西會模糊?

這些大致均勻分布在鏡片上的小水滴會象透鏡一樣折射和反射光線。當我們戴著起霧的眼鏡看向遠處的時候,光線就會被這些小水滴折射,然後再進入我們的眼睛。無數的小水滴構成了無數個小折射鏡,這些小透鏡打亂了遠處的圖像,所以我們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影像。

玻璃上的小水滴能夠折射光線是因為其呈現出來的半球的形狀。對於可見光來說,水分子的直徑比較小,可見光的波長比較長,所以可見光能夠幾乎無損耗地穿過水分子組成的網格,直到遇到新的界面發生折射。

少部分光線在入射到水分子表面的時候,能夠被反射。水分子之間的表面張力使得這裡的水分子要比液體內部的水分子更活躍,表面水的導電性要更強,有很多的氫氧鍵中的共享電子處於能量較高的狀態,這些電子會在不同的氫氧鍵之間移動,形成少量的受到部分限制的可移動電子。

可見光的光子能量還不足以使這些電子逃離水面的束縛,光會被反射出去。由於小水滴附著在玻璃的表面,就像一個個的小半球扣在玻璃上,所以它們的反射光也是沒有固定的方向的。這也是為什麼,有霧氣的鏡子不能照出清晰人影的原因。

結束語

水蒸氣在鏡片上凝結成小水滴的過程就發生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只是它們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我們無法看到這些有趣的細節。在水分子的世界裡,雖然我們熟悉的引力仍然在發揮著作用,但是當它們只是很小的一團的時候,起主導作用的是氫鍵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淺談四大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
    然而物質都是由各種微觀粒子組成的,力也有它的本質。科學家曾表示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四種,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別看這些力都是從微觀角度出發而設立起來的,但它們的作用卻十分重要。一:引力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是經典物理學的一塊基石,沒有它,我們便不會了解地球為何會繞著太陽轉。而萬有引力又是各個粒子之間的引力疊加而成的,這種引力非常弱,可以說是四種力中作用最弱的一種了。
  • 當代物理界的「痛點」:引力與電磁力的統一
    ,其所有的定量計算都可以被麥克斯韋方程組所囊括,與其他超前的科學理論不同,麥克斯韋方程組自發表以來,對人類社會的實際生活貢獻巨大。 愛因斯坦著手統一引力與電磁力1915年11月,數學家希爾伯特看到了黎曼幾何在廣義相對論上成功的應用後,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在數學上普適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可以看作引力場方程的延伸,引力與電磁力其實是一種力」。
  • 基本作用力有:引力、電磁力,你還知道什麼「力」?
    你想想,我們平常所感受到的力,究其本質都是引力在起作用,比如我們每個人自身感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對我們的引力,大氣壓力是空氣的重力,靜止在高山上的石頭滾落也是引力在起作用。在愛因斯坦的時代,物理學家們發現,宇宙中一切運動的物理現象,究其根本只有兩種力在起著作用——引力和電磁力。不論是什麼樣的運動狀態的改變,研究到最後,發現歸根結底是引力和電磁力的作用。在引力方面,我們先有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後有廣義相對論修正了的引力公式來描述;在電磁力方面,我們有優美的麥克斯韋電磁方程組來描述。
  • 引力和電磁力,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兩種力
    自然界中一共有4種基本力,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在這一篇文章中,我主要介紹一下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兩種力——引力和電磁力。●引力引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現在宇觀尺度,為什麼說,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呢?潮汐漲落雖然與地球和月球的引力有關,但似乎並不重要啊。
  • 電磁力通過光子傳遞,引力是通過「引力子」傳遞的嗎?
    #宇宙大揭秘#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啟發人們認識到空間和時間是可以扭曲的,也解釋了引力的由來數年後,物理學家們走進由亞原子粒子組成的微觀世界,並建立了量子力學。他們在探索了微觀世界之後才發現,自然界的三種基本力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力的傳遞過程其實都隱含著物質粒子的交換——電磁力是通過光子傳遞的,強核力是通過膠子傳遞的,弱核力則是W和Z玻色子。
  • 弱力和強力,來自微觀世界的神秘力量
    上一篇文章《引力和電磁力,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兩種力》,簡單介紹了一下引力和電磁力,下面咱們接著來介紹弱力和強力。弱力和強力是產生在微觀領域的相互作用,作用效果在微觀層面才能觀察到。弱力弱力是4種基本力中第三強的力,比電磁力要弱很多,強度約相當於電磁力的十億分之一。弱力的作用距離比強力短,作用範圍大約在10^-18米之內,是4種基本力中作用距離最短的力。
  • 電磁力統一場統一世界
    能量上醫學是一門全新的學術,這門學術囊括了現今世上五大宗教(佛道儒基伊)、集科學、宗教、物理、天文、數學、醫學、生命密碼於一體的學術,同時它還是國學的核心。它解密了宇宙的本源,宇宙的運行規則,行為法則,人類的生命密碼,大自然的運行規律,小到宇宙最微小的粒子,大到宇宙的本源,皆囊括在內。能量上醫學同時也是集五大宗教於一身,性命雙修的修煉方法。
  • 量子+引力=?
    他們希望能將表面上看起來截然不同的現象統一在一起,也因此在理解和預言這個物理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弱力、強力和引力。電磁力作用於帶電粒子之間;弱力支配著粒子的衰變;強力可以克服質子之間的排斥力,使原子核牢牢地束縛在一起;引力支配著天體的運行,以及宇宙的演化。
  • 量子 + 引力 = ?
    他們希望能將表面上看起來截然不同的現象統一在一起,也因此在理解和預言這個物理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世紀60年代,麥克斯韋發現電力和磁力實際上只是電磁力的兩面。到了1967年,溫伯格進一步為我們展示了電磁力和弱力其實只是電弱力的不同表現。
  • 愛因斯坦尚未統一電磁力,量子力學就橫空出世了
    量子力學誕生愛因斯坦最初的統一之夢尚且只局限在統一引力與電磁力,然而這兩種力尚未完成統一,物理史上一場更加翻天覆地的新理論誕生了,它就是量子力學。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電磁理論,都無法解釋原子裡面各種微觀粒子的運動。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量子力學誕生了。
  • 量子+ 引力 = ?
    他們希望能將表面上看起來截然不同的現象統一在一起,也因此在理解和預言這個物理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世紀60年代,麥克斯韋發現電力和磁力實際上只是電磁力的兩面。到了1967年,溫伯格進一步為我們展示了電磁力和弱力其實只是電弱力的不同表現。
  • 四種基本力量電磁力,強力,弱力,引力
    四種基本力量:電磁力,強力,弱力,引力。而愛因斯坦認為,最基本的力量可以用經典力學來描述,即所謂的經典場。而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是否與經典力學完全相同?實際上,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共動量、不變原理等是歐拉引入了能量子。後來庫恩擴展了能量子,不共動量出現在量子場論。為什麼電力是量子的?任何物理理論都有其局限性得益於能量子學說,愛因斯坦提出了他的經典場論不只限於電磁力能量子是描述我們能夠觀測到的電、磁現象的,而我們人類卻沒辦法觀測到能量子。
  • 引力既然很厲害,為什麼天天在引力作用中的人沒被撕碎?
    現在科學認為,宇宙中存在四種基本力,即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我們所有能夠看到或者不能看到的一切物質和現象,都是在這四種基本力控制下運動變化著的。強力和弱力只表現在原子和亞原子微觀領域,作用距離非常非常小,比如強力作用範圍小於10^-15m,弱力的作用範圍小於10^-17m,也就是億億分之一米左右。這裡我們就不展開來說了。
  • 或許是現代物理學最難的課題:引力與電磁力的統一,愛因斯坦窮其半輩子也沒能完成!
    太陽的質量造成時空彎曲麥克斯韋方程組對電磁學的詮釋除引力外,在生活中常見的另外一種基本作用力,就是電磁力。提到電磁力,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電可以驅動電機旋轉,吸鐵石可以吸附鐵屑,電機的定子與鐵屑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 彈力和摩擦力竟然屬於電磁力,你相信嗎?
    在物理界有兩位神壇級人物——牛頓和愛因斯坦,牛頓一本《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的把力學概念都聯繫起來了,從此讓牛頓大神走上神壇;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把牛頓大神從神壇上拉下來,自己走上了神壇。
  • 非對稱機制對電磁力與引力的統一解讀
    這篇文章是以《時間的本質是什麼》和《引力發生機制相關問題的探討》為基礎,在相同的時間標尺本質和引力非對稱機制框架下對電磁力的非對稱機制解讀。正文:電磁力是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繫最密切的作用力.人們能看見東西,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能感受到實物粒子,能拿得起東西,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摩擦力等都基於電磁力發生.應該說,所有人們日常接觸到的東西,除引力外都是基於電磁力發生的.當前理論物理已在規範場框架下實現對電磁力,強力及弱力在數學上的統一.在時間標尺屬性前提下,前期作者已提出由空間單體(以下簡稱「空單」)基於映射糾纏構成二維閉合環內外空象非對稱性的引力發生機制
  • 引力是四種基本力中最弱的,為何是它引起坍縮產生黑洞?
    距離只要稍遠一點,這兩種力就會衰減得無影無蹤,因此在宏觀世界無法感受到它們的影響。電磁力跟強力和弱力一樣,在微觀世界發揮作用。但是它的作用範圍比強力、弱力稍遠一些,主要發生在原子核與電子之間。電磁力將電子緊緊地束縛在原子核的周圍,又將不同的原子組裝在一起,僅僅用了118種元素就組成了我們眼前的花花世界。
  • 假如有一位科學巨匠打破了所有科學理論,世界將會發展成怎樣?
    如果現在有一位科學巨匠橫空出世,把現在所有的科學理論全部推翻,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弱力都開始直接在微觀世界大行其道,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租車了氫同位素中最豐富的氕!1、如果修改了電磁力,那麼所有的物質結構可能會崩潰,比如所有物質能聚集在一起就是電磁力的作用!2、如果修改了強作用力規則,質子可以無限聚合在一起並且無比牢固,那麼超新星爆發中的物質可能會有太多的重物質,甚至結合能可能不在鐵元素,會繼續聚變至更重的元素?
  • 讓我們一起走進微觀世界,您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人類從來就是充滿好奇心的生物,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發現伴隨著人類生存繁衍的整個過程。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類不斷探索未知領域,從森林到海洋,從沙漠到冰川,到處都留下了人類探索的足跡。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微觀世界逐漸進去了人們的視野,對微觀世界的探索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事情。
  • 引力是如何產生的,人類能夠解釋引力嗎?
    牛頓——萬有引力: 牛頓的蘋果,這個虛假的故事告訴我們從生活中發現科學,雖然這個故事是假的,但是牛頓確實讓世界了解到無處不在的引力,而且牛頓還發現質量只影響引力的重要因素。 由於幾乎一切事物都存在質量,因此引力也被稱為——萬有引力,你我他,都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