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揭秘#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啟發人們認識到空間和時間是可以扭曲的,也解釋了引力的由來。數年後,物理學家們走進由亞原子粒子組成的微觀世界,並建立了量子力學。他們在探索了微觀世界之後才發現,自然界的三種基本力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力的傳遞過程其實都隱含著物質粒子的交換——電磁力是通過光子傳遞的,強核力是通過膠子傳遞的,弱核力則是W和Z玻色子。
引力無處不在,它與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並稱為自然界的四大基本力,我們身在其中卻看不見摸不著,那麼,它的傳遞是哪種物質粒子在起作用呢?物理學家提出,或許存在一種粒子——引力子。假如真的存在引力子,它有質量嗎?我們該怎樣感知它?
目前,關於引力子的假說中還欠缺一個很重要的數據,那就是引力子的質量。物理學家認為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假如引力子有質量,它不可能移動得這麼快,所以推測引力子的質量應該是零。相反,假如引力子的質量不等於零,而是一個非常微小的數值,那麼引力的大小和作用距離就會有一個下限和上限。這些都是物理學家很渴望弄清楚的問題。
物理學家想要測量引力子的質量,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精確地觀測天體的運動軌跡和引力波,另一種方法是研究宇宙膨脹的速度。引力波的觀測數據表明,引力子的質量不可能大於5×10eV。宇宙膨脹的觀測數據更加精細,證實引力子的質量不可能大於10eV。近期,法國巴黎天文臺的Leo Bernus及其團隊進行了一個獨立的研究,他們分析了更多數量的太陽系天體,估算出引力子的質量上限為6.76×10eV,與使用引力波數據推算的數值更為接近。
結語
自然界四大基本力中有三種已經證實是通過物質粒子的交換來傳播的,只剩下一種引力。引力到底是不是通過所謂的「引力子」來傳播的呢?引力的大小和傳播距離是否存在上限呢?親愛的讀者們一定也很好奇,小編會為您繼續關注這個領域的最新研究的。
參考資料:Focus: Limits on the Graviton from Planetary Orbits, October 18, 2019 Physics 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