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創造黑洞、搭建蟲洞:他們要在實驗室裡,解釋黑洞最神秘的行為

2021-01-15 環球科學

圖片來源:Olena Shmahalo/Quanta Magazine


來源 | quanta magazine

撰文 | Philip Ball

翻譯 | 楊心舟


現在,一項野心勃勃的實驗正在開展。實驗首先要選取一個黑洞,然後再製造一個和其具有量子糾纏的黑洞。這意味著,無論這兩個黑洞距離多麼遙遠,當任何事情發生在其中一個黑洞時,另一個黑洞也會受到影響。


將一些編碼成量子顆粒的信息送到第一個黑洞,這一部分聽起來很簡單,但似乎又很奇怪。當這些信息經過事件視界(連光都不能逃逸的位置)時,這些信息會迅速隨著墜入黑洞而被破壞,幾乎不可能再接收到信息。


但是不用著急,如果你將兩個黑洞正確地連接到一起時,只需要一會這些量子信息就會出現在第二個黑洞中,並且能夠被完全讀取出來。要實現這一目標,實驗需要一個能連接兩個黑洞的時空捷徑,那就是蟲洞。


至少,物理學家預測這是能發生的。現在,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Sepehr Nezami團隊提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實驗計劃,並且正與相關同事一起測試他們的想法。如果他們能證實之前的預測,那麼這項工作就能引導物理學家尋找物理學中最難理論的答案:一個可以將量子理論和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結合的理論。除此之外,這項理論還能支持另一種想法,即時空是由粒子通過量子糾纏作用,交織在一起產生的。




正如你預期的那樣,這個實驗用不上通常意義上的黑洞,比如超大質量恆星由於自身引力坍縮形成的超小體積黑洞。研究人員表示,這個實驗只要在儀器上使用幾個原子或者離子就能完成。同時,這項實驗也能解決一個黑洞中懸而未決的問題,那就是黑洞摧毀信息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嗎?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包括能量在內的信息需要遵循守恆定律,即宇宙中所有信息的總量應該是固定不變的。這也如同量子理論所闡述的一樣,用於描述量子的波函數通常都是平滑演化的,這能保證信息完好地保存而不會突然消失。


但黑洞看起來確實正在從宇宙中移除信息,當一個量子比特墜入了黑洞,那麼在事件視界之外是不能再被觀測得到的。


想要解決這種「黑洞信息悖論」,其中一種辦法就是尋找從事件視界釋放出來的輻射。史蒂芬·霍金曾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預測,「霍金輻射」會使得黑洞失去質量。這種情況下,黑洞並不是永恆的,它們會緩慢地蒸發殆盡。


霍金一開始認為,即使黑洞通過這種形式最終蒸發消失了,它所吞噬的信息也不會再回來。但是反德西特時空/共形場論對偶(AdS/CFT對偶)指出,霍金輻射中的光子能夠編碼一些反映黑洞內部的信息,這樣來說,大部分信息其實又返回到了宇宙之中。


AdS/CFT對偶理論是由理論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西那(Juan Maldacena)於1997年提出來的,其被認為是能為探索量子引力理論指引方向最有潛力的理論之一。馬爾達西那對偶理論認為,在四維空間中的時空結構,等價於在三維邊界上的量子理論。


這種聯繫有點奇怪和深奧,但又非常讓人驚訝。該理論指出,如果你通過帶有特殊曲率(或者說引力)的反德西特空間構建時空(即Ads部分),那該時空的數學描述和量子領域中共形場論(即CFT部分)在低一個維度的描述是一致的。換句話說,這種一致性更像一種全息投影,即高維度的時空信息是由低緯度的量子交互所編碼的。這種「全息理論」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Gerard ’t Hooft首次提出的,而馬爾達西那提出的AdS/CFT對偶則讓人首次看到了時空運作的另一種奇特形式。


那麼從這種觀點看來,在反德西特宇宙中的連續空間可以在共形場論的量子糾纏中顯現出來。馬爾達西那表示,「時空應該在一個充滿量子比特的系統中出現,在這個系統中量子會高度的糾纏和相互作用。」換言之,量子糾纏能產生一個能擁有引力的時空。因此,你也可以說,引力會從量子效應中快速產生。




那麼這些理論和黑洞有什麼關係呢?黑洞信息難題主要就是想知道進入黑洞的信息究竟發生了什麼。AdS/CFT對偶則是解答該難題的關鍵,因為它支持了量子糾纏可以反映霍金輻射信息的想法,這樣信息不會永久地消失。


2004年,在假設AdS/CFT對偶理論成立的基礎上,霍金認為我們能夠通過捕捉黑洞壽命周期中每一個來自霍金輻射的光子,以此來恢復信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Norman Yao解釋道,「假設你是上帝,當你收集了所有的霍金輻射光子後,即使不用上帝能力,也能通過量子比特來計算獲得信息。」


直到黑洞蒸發一半的時間點之前,裡面的信息是無法破解的。但過了這個臨界點,黑洞就會開始通過霍金輻射開始顯現其中的信息。因此,在可以獲取信息前,我們需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而根據阿爾伯塔大學物理學家Don Page於1993年提出的假設,信息會以一個不變的速率釋放出來。


但在2007年,Patrick Hayden 和John Preskill對此描述進行了修訂,他們指出,實際上在超過了一半的時間點後,信息釋放的速度要快很多。更奇怪的是,一旦黑洞蒸發超過一半,當更多量子比特信息進入黑洞時,「幾乎會立即反彈回來,」Yao表示。這是因為到了這個階段,黑洞與釋放出來的霍金輻射之間成為了一種量子糾纏狀態,這意味著黑洞吞噬進去的信息會立即高效地轉變成接下來要釋放出的輻射。Hayden和Preskill表示,「此刻開始,黑洞就表現得像一面帶有信息的鏡子。」


Hayden和Preskill也認為黑洞熱力學和量子信息理論之間的聯繫可以激起一種被稱作量子加擾的現象。這種現象就好比將熱量均勻分布到一個系統中,最終達到平衡。你可以想像一下創造兩個包含能量的系統,讓它們互相接觸。接著兩個系統中的能量會相互傳遞,直到它們無法恢復到一開始的狀態,你也無法將它們區分開來。


量子加擾本質上也是相同的,但是要更強。即使你能觀察兩個加擾系統的聯繫,你仍然無法區分兩個加擾系統。「加擾就好比一種非常強的熱平衡化,」Yao表示,「這讓量子信息不再局限在某個區域。」


「這種現象可以比作量子洗牌,」史丹福大學的物理學家Adam Brown說,「假如你拿了一副有序的撲克牌,當你洗牌了之後,裡面有沒有任何可以模式可以描述這些卡牌了。但這不是說你賦予了整副卡牌完全的隨機性,而只能說這些卡牌充分的搭配混合,想要判斷它們不是隨機的會非常複雜。這比天然的隨機性發生要更快。」


Christopher Monroe實驗室裡用於控制原子基礎量子比特的雷射器。(圖片來源:Christopher Monroe group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幾乎所有的多體量子系統都會逐漸走向加擾,」他補充道。但是黑洞是特殊的。整副牌的洗牌速率完全由你的洗牌技術來決定,量子系統的加擾率也完全依賴粒子相互作用的細節條件,而這些細節在數學上由哈密頓算子來描述。而當哈密頓算子運用在黑洞中時,就意味著這些細節會讓量子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加擾。


而這也就引導出了Hayden 和 Preskill所研究出的的結論,黑洞就像一個快速量子加擾迴路一樣運作,一旦它和自身的霍金輻射相互糾纏時,任何進入黑洞的新信息就會馬上出現在輻射之中。


同樣,你就必須得等到黑洞開始和霍金輻射糾纏得足夠充分才能獲取信息,而這個節點就是黑洞蒸發到一半的時候。


但是其實還有另一種能更快獲取信息的方法:讓黑洞和其它的物體進行最大程度的糾纏,比如另一個黑洞。這是哈佛大學的Ping Gao 和Daniel Jafferis於2006年所提出來的想法,他們倆也曾與普林斯頓大學的Aron Wall一起合作。如果能以這種方式讓一對黑洞相互糾纏,那麼第一個黑洞所吞噬的量子比特將會出現在第二個黑洞中。Gao和同事們也進一步提出,這種糾纏能在兩個黑洞之間傳輸量子信息。這也等同於常說的量子隱形傳態,當這種過程發生在兩個糾纏粒子之間時,可以將一個粒子的量子態傳輸給另一個粒子。被傳輸的粒子會和傳輸源粒子看起來一模一樣,實際上,你都無法判斷它們不是同一個粒子。「兩者之間的糾纏就像信息之間的橋梁一樣,」Yao表示。


如果AdS/CFT對偶理論是對的,那麼這些實驗就不只是一些實驗室類比黑洞的操作,而是能夠等同於真實黑洞系統的。


「動態黑洞中的系統能夠允許時間維度上的隱形傳態速度達到最快,」Yao解釋道。這是因為進入任何一個黑洞的信息都會迅速地與其中的所有粒子共享,而這些粒子又與第二個黑洞相互糾纏,所以第二個黑洞也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取信息。


量子隱形傳態已經用實驗展示了很多次,並且已經用於量子設備之間加密信息的傳輸。但是,它不能即時地傳送信息,因為信號沒有解碼,看起來是隨機的,它仍然需要一些傳統機制上的額外信息。這就意味著這些信號不能超光速傳輸。「這就是為什麼Gao和他的同事們想要讓黑洞配對,除了讓兩個黑洞糾纏,還需要一些其他方法的原因,」曾經在Hayden實驗室的博士生Nezami表示,「在糾纏的幫助下,兩個黑洞間可以傳輸關鍵的傳統數據,從一個黑洞向另一個傳輸信號。」


至少在量子信息理論學家看來,這一過程是這樣的。但根據AdS/CFT對偶理論基於廣義相對論的描述,兩個黑洞之間由於相互糾纏而形成的通道,應該與在時空中連接兩個黑洞的蟲洞是相同的。從這個觀點來說,量子比特進入一個黑洞後,會沿著蟲洞進入另一個黑洞。


通常情況下,廣義相論允許的蟲洞被認為是不能穿越的,你不能在蟲洞間傳輸任何東西。但是Gao,Jafferis和Wall就展示出,量子信息理論和隱形傳態如何能被用於製造一個可穿越的蟲洞




在AdS/CFT對偶理論成立的情況下,客觀來說就能允許劇烈的變化。理論上,研究人員可以通過以正確地方式來糾纏量子迴路,來建立一個與連接著蟲洞的黑洞一樣的系統,這樣就能在兩者之間傳輸量子比特。


Nezami和Brown同史丹福大學、馬裡蘭大學和其它科研機構一起想出了實現該設想的計劃。想要讓一群量子粒子像黑洞一樣運作,只需要在它們的相互作用中分配一個哈密頓算子,能讓它們擁有極快的加擾速率。


其實,量子加擾在去年才首次以非模糊的方式展示出來。在採納了Yao等人的實驗計劃後,馬裡蘭大學的Christopher Monroe和他的同事利用電捕獲離子(量子態是糾纏的)構建了一個量子迴路。在現實系統中,一些無規則的過程是很難觀測到加擾現象的,比如經典噪聲和量子退相干。就像加擾一樣,量子退相干也是從粒子的相互作用和隨之發生的糾纏中產生的,這種情況下,環境中的粒子會圍繞著量子系統。隨著退相干過程,信息會洩漏到環境中最後丟失掉。由於我們不能完全避免量子退相干,因此這也成為了量子計算機的一大困擾:任何量子計算必須在量子退相干損壞信息之前完成。


Christopher Monroe


一般來說,量子退相干要比量子加擾發生得更快,因此我們很難清晰地觀測到後者。Monroe團隊則想到了區分兩種現象的方法,首先讓7對鐿離子排成一排,然後組成迴路,此時每一個離子像一個量子比特運作,然後再將兩個量子隱形傳態算法編碼到這個迴路中。那麼在量子計算中,這一過程就會將單個的量子比特從一排離子的末端傳到另一排。為了檢測量子加擾的速率,研究人員會根據算法向前或反推的演化來比較隱形傳態過程。


在沒有量子加擾的情況下,這兩種演化過程是相聯繫的。但隨著量子加擾開始散布那些一開始編碼在其它量子比特中的信息,朝前和反推的計算結果相關性就會越來越低:整個系統已經改變了它的原始狀態,因此量子隱形傳態是不能精確地反推實現的。「但如果兩個過程具有相關性,那就說明幾乎沒發生什麼事情,」Monroe表示,「但量子加擾的出現,會讓這種相關性逐漸變成0。」這也是他們隨著時間變化所觀測到的。


Brown和同事認為,像這樣的量子迴路就能用來構建Gao,Jafferis和Wall所想的那種可穿越蟲洞。在Brown等人設想的版本中,兩個黑洞都只需要幾個量子比特組成,這樣能最大程度地彼此相互糾纏。他們計劃往這兩組量子比特中引入更多的相互作用,這樣就能滿足Gao等人在量子隱形傳態中需要的額外通道。


直覺告訴我們,用電磁捕獲的少數離子不可能和一顆連光都無法逃脫的坍縮恆星一樣。但這也是最讓人震驚的,如果AdS/CFT對偶理論是對的,那麼這些就不再是實驗室的黑洞類似物,這些系統與黑洞就是相同的。在反德西特空間中,這些離子就會和一些極小的黑洞看起來一樣。




Swingle在去年10月和Monroe的一次對話中,也描述了他的類蟲洞量子迴路。Monroe認為這種迴路多少就類似他們曾用來展示量子加擾的迴路。Monroe也曾注意到Hayden和Preskill想要利用量子糾纏從黑洞中恢復信息的想法,但他表示他的團隊僅僅選用了他們的迴路來展示量子加擾,並沒有考慮它和引力之間的聯繫。


如果Swingle和同事修正過的量子迴路能被建造出來,那麼就能更直觀地展示Monroe所預測的效應。這能實現嗎?「那是肯定的,」Monroe說。科學家有望看見,當一個量子比特的信息被一個黑洞類型的量子系統吞噬,並看起來消失時。它又會在一段時間後,在沒有被加擾的情況下經過蟲洞出現在另一組量子系統中。讓人驚訝的也不是信息在兩個系統中成功傳輸了,而是信息能以可讀的形式再次出現了,儘管信息在第一個黑洞中經歷了完全的加擾。


到了這一階段,這些使用量子迴路的實驗就有望創立一個由廣義相對論描述的簡單時空模型。「如果目標是獲得一個愛因斯坦方程主導的時空,」Maldacena說,「那麼能產生這個時空的系統將會非常特殊,並且就會在實驗室裡被製造出來。」但是他也補充道,「所有這些科學家都是為了能創建一個足夠複雜的系統,讓裡面能有一些引力的特徵,現在確實有望實現。」


如果這些實驗的結果與預期相同,那麼是否也就說明了AdS/CFT對偶理論是正確的呢?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對這些量子迴路的理論分析中,還沒有一個迴路能完全符合標準量子理論。但其實這是一種更簡單和經濟的方式來描述引力:一條蟲洞通道。「儘管你能用薛丁格方程來解釋這些現象,但是還有著更簡單的解釋來描述黑洞,」Brown說。


Swingle也問到,是不是物理學的目標就是尋找這樣一個經濟的描述方法,並且用其來解讀現實呢?比如,你可以用電子波函數來描述超導現象(另一種量子現象)。但實際上用準粒子來描述超導就要簡單很多,在這裡相當於將成對的庫珀對比作了糾纏的電子。既然我們沒有質疑準粒子的真實性,那麼我們為什麼回去否認量子比特蟲洞的真實性呢?


就此而言,「在觀測原子時,我們可能學習到了和原子無關的東西,而黑洞也是一樣,」Monroe說。他們更有野心的目標是利用多量子比特系統來揭示時空的屬性。「如果能完成這些實驗,我們就可能創立更加複雜的糾纏系統,也可以在量子系統中檢測多方位的時空起源,」馬爾達西那說。


而對於這些實驗的前景,Swingle說他正和許多實驗學家討論,將量子加擾迴路應用到上面這些前衛和激進的想法中,儘管目前還需要更詳實的計劃。但能有這些對話就已經是一個新的裡程碑了,「在這裡,研究量子引力的理論物理學家會和研究實驗原子的物理學家進行討論,」Brown說,「就迄今為止的物理研究分類來講,這兩個研究方向已經相隔非常遠。因此這是一種新現象,也是一種好現象。」


原文連結: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wormholes-reveal-a-way-to-manipulate-black-hole-information-in-the-lab-20200227/



《環球科學》3月新刊現已上市

戳圖片立即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訂閱頁面



相關焦點

  • 宇宙弦+黑洞,搭建可以穿越的蟲洞!
    任何一個的可穿越蟲洞,必須有違反類光能量條件的「負能量」來支撐。換句話說,如果一群光子想要穿越蟲洞,那麼這群光子對應的測地線不能在蟲洞裡匯聚,這需要用到印度的著名物理學家瑞查德符裡(Amal Kumar Raychaudhuri)提出的方程。
  • 宇宙弦+黑洞,搭建可以穿越的蟲洞
    換句話說,如果一群光子想要穿越蟲洞,那麼這群光子對應的測地線不能在蟲洞裡匯聚,這需要用到印度的著名物理學家瑞查德符裡(Amal Kumar Raychaudhuri)提出的方程。因此,拓撲宇宙監督原理與瑞查德符裡方程都指向同一個結論:「要想穿越蟲洞,必須要有違反類光能量條件的負能量!」在Grado-White等人的論文,他們就在此基礎上,構造了一個可穿越的蟲洞。
  • 奇妙的黑洞、白洞、蟲洞與灰洞
    在技術上,要發現黑洞,甚至超巨質量黑洞,都比發現白洞要容易的多。也許每一個黑洞都有一個對應的白洞!但我們並不確定是否所有的超巨質量的「洞」都是「黑」洞,也不確定白洞與黑洞是否應成對出現。但就重力的觀點來看,在遠距離觀察時兩者的特性則是相同的。 當人們有了很複雜的數學工具來分析這些相關方程式,他們發現了更多。
  • 用蟲洞連接兩個黑洞!科學家正在實驗室建立基於黑洞的量子傳送器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正計劃建立一個功能性蟲洞,該蟲洞的作用就像跨越空間兩個點的橋梁一樣工作。它所需要的就是兩個量子糾纏的黑洞。傳統智慧告訴我們,黑洞的巨大引力永遠無法逃脫。他們計劃將一些信息饋入以量子粒子編碼的第一個黑洞中。當信息落到黑洞的視界之外時,信息會迅速在整個黑洞中被塗抹,並且似乎難以回憶, 因為視界之外是光都無法逃脫的地方。但是要有耐心,如果你把兩個黑洞以正確的方式連接起來,經過短暫的等待後,量子信息就會從第二個黑洞中彈出來,重新聚焦成可讀的形式。
  • 蟲洞和黑洞哪個厲害?引力波或能區分這2種神秘天體
    #科學了不起#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最重要的天體之一,它得名於吞噬物質的能力,但是其實黑洞並不是真正的「洞」,它是一顆緻密、實心的天體。在科幻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蟲洞」的概念,它被想像成時空穿梭的隧道,連接著宇宙中相距遙遠的不同區域,甚至有人大膽設想,它連接著不同的宇宙。物理學家掌握著廣義相對論,他們相信引力是時空扭曲的結果,所以他們也相信蟲洞確實是可能存在的。假如存在一種奇異的物質,它的質量是負的,就能把蟲洞的「咽喉」撐開,形成一個隧道。
  • 他們在量子實驗室造出了人工黑洞
    現代快報訊(記者 胡玉梅 許軍)2019年,首張黑洞照片亮相,讓人們見識了黑洞的長相。而這也引起了人們更大的好奇心:黑洞真的什麼都吞,只進不出嗎?未來,人們是否可以像「都敏俊」教授一樣在時空中穿梭?由於技術的限制,人類目前仍然無法到達黑洞附近,直接觀測黑洞邊緣的粒子行為。那麼,能否在實驗室中模擬黑洞邊緣呢?
  • 其實黑洞並不存在?一個新的理論稱黑洞可能只是奇怪的蟲洞
    還有另外一些人壓根都不相信存在黑洞的天體,不過也確實如此,我們沒有實際觀察到這一神秘而危險的天體,儘管黑洞周圍有很多未知的東西,它究竟長什麼樣?吸收的物質變成了什麼?在我們的星系中又潛伏者多少黑洞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但是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相當確定它們的存在。
  • 什麼是愛因斯坦的蟲洞,蟲洞與黑洞如何區別?
    這兩個宇宙與黑洞和白洞的關係如下:白洞中的任何粒子和信號都可以進入這兩個宇宙,但都無法返回到白洞裡;兩個宇宙中的任何粒子和信號都可以進入黑洞,但都無法在從黑洞中逃離,只能撞上黑洞內的奇點上;兩個宇宙彼此完全隔離,也就是它們之間沒有任何信息可以交流。所有四個區域可以由下左的時空圖來表示。
  • 黑洞已被證明存在!《星際穿越》裡的蟲洞離我們還有多遠?
    比方說:墨菲定律、蟲洞、接近光速飛行、奇點、黑洞、時空彎曲、牛頓第三定律、引力可以跨越時間和維度等。這部影片最難得的地方在於,這些對於普通人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在片中都用最貼近生活的例子被闡述解釋,比方說對於蟲洞的描述,主人公通過一張紙為我們開啟了新知識的大門。
  • 黑洞已經被證實,《星際穿越》裡的蟲洞距離我們還遠嗎?
    2019年4月10日晚,令人難忘的一個夜晚,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說明愛因斯坦的黑洞理論是正確的,而愛因斯坦的另一個理論,蟲洞距離我們還會遠嗎?《星際穿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行四個太空人加一臺機器人,穿越蟲洞到達另一個宇宙或者說星系再或者說是時空的畫面。
  • 論黑洞和蟲洞的秘密
    近代天文物理的奠基人並且最優秀最著名的人莫過於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其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影響深遠,蘊含著未來天文物理學界,在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留下了兩個最神秘的洞,開始愛因斯坦本人並不意識到這兩個洞,之後天文物理學家通過對相對論公式的推敲這兩位神秘嘉賓才漸漸浮出水面。
  • 黑洞和蟲洞存在相似之處,不同的是蟲洞沒有視界?
    宇宙當中神秘的現象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來揭秘其中的一二吧,什麼是黑洞,它是一種擁有強大引力的天體,強大的引力可以把光也能吸入自己的囊當中,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 當黑洞落入蟲洞會發生什麼?科學家:或將會出現一種神秘引力波
    而黑洞的神秘令無數人為之傾倒,它的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引力大到連光都無法逃出。因此,若要評價宇宙中最神奇的現象或事物,黑洞首當其衝。不要懷疑,你沒有看錯,無所不吞的黑洞也是可能被其它物體吞併的。有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可以使用一種叫做引力波的時空波動來探測黑洞落入蟲洞的情況,如果蟲洞確實存在,可能曾經就發生過蟲洞吞噬黑洞的事件。
  • 黑洞Vs蟲洞,宇宙兩大神秘天體如果相遇,會發生什麼詭異的事
    在宇宙中,已知最詭異的天體,莫過於黑洞。它憑藉著無與倫比的引力,吞噬著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讓我們無法探測,從而始終蒙著神秘的面紗。而在未知的天體中,最令人好奇的,大概就是蟲洞了。你可能以為這是科幻片裡才會出現的劇情,但是科學家們在研究後認為,這種事還真的有可能。當然,這個前提是蟲洞是真實存在的,在本文中,我們暫且默認這個前提。科學家指出,如果黑洞真的掉進蟲洞裡,我們是可以觀測到的。
  • 黑洞,白洞,蟲洞的理解?
    我們無法通過光的反射來觀察它,只能通過受其影響的周圍物體來間接了解黑洞。科學家認為,黑洞是死亡恆星或爆炸氣團的剩餘物,是在特殊的大質量超巨星坍塌收縮時產生的。什麼是白洞?白洞可以說是時間呈現反轉的黑洞,進入黑洞的物質,最後應會從白洞出來,出現在另外一個宇宙。由於具有和「黑」洞完全相反的性質,所以叫做「白」洞。它有一個封閉的邊界。
  • 最新研究發現黑洞與蟲洞的碰撞也會產生豐富的引力波
    研究者據此推測,未來人們可以根據這種特殊的引力波信號來搜尋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蟲洞。「雙黑洞碰撞的引力波特徵是『啾啾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蔡榮根解釋道,當兩個黑洞越來越近的時候,引力波的振幅會越來越大,頻率會越來越高,發出的聲音被形象地稱作「啾啾聲」。那麼「反啾啾聲」又是什麼呢?理解這種特殊的信號,首先需要了解黑洞落入蟲洞會發生什麼。
  • 專家稱黑洞和蟲洞存在相似之處,不同的是蟲洞沒有視界?
    宇宙當中神秘的現象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來揭秘其中的一二吧,什麼是黑洞,它是一種擁有強大引力的天體,強大的引力可以把光也能吸入自己的囊當中,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使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解釋為當物質被擠壓成非常小的空間時,就會形成黑洞,但是黑洞的存在不能夠直接觀測到,我們只能從周圍的物質感知它的存在,因此研究黑洞就要從它周圍的物質觀測做起。了解完了黑洞以後,再來看看蟲洞的相關情況吧,蟲洞被指為連接時空織布當中兩個沒地方的彎曲通道。
  • 基普·索恩:為什麼說《星際穿越》裡的黑洞是最真實的樣子?
    索恩引導了有史以來最準確的黑洞模型的誕生。當然,這也是30個人、數千臺計算機一年的工作成果。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星際穿越》中的黑洞模型,是如何呈現到螢屏中的。「當然啦,黑洞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當基普·索恩(Kip Thorne)望著在他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黑洞時,心裡便是這樣想的。這個黑洞其實是一個有史以來最精準的黑洞模型。
  • 黑洞就是宇宙蟲洞?存在另一個空間
    由於蟲洞的詳細情況不同,也許跌入之後數十億年之後才能從裡面出來。在某些情況下,即便我們宇宙中最古老的蟲洞也沒有時間帶回任何東西。看起來似乎只有一條探尋黑洞的途徑,那就是——跳進去。這絕對是一個勇敢者的危險遊戲,因為如果跳入的是一個黑洞,其中超強的重力場將會撕裂開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原子,即便幸運的進入了一個蟲洞,裡面強大的力量仍然是致命的。
  • 如果黑洞掉進蟲洞會發生什麼?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天文學家們認為,他們也許能夠利用時空中稱為引力波的漣漪探測掉進蟲洞的黑洞,但前提是蟲洞要確實存在,而且這種情況曾經發生過。研究人員還探索了當黑洞進入蟲洞的一個口,從蟲洞的另一個口出來進入時空中的另一個點,然後——假設黑洞和蟲洞相互引力束縛——又回到蟲洞,從另一邊冒出來時,會發生什麼。無法逃脫在計算機模型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質量為太陽5倍的黑洞與質量為太陽200倍、喉部比黑洞寬60倍的穩定可穿越蟲洞之間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