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他們在量子實驗室造出了人工黑洞

2020-11-28 北青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胡玉梅 許軍)2019年,首張黑洞照片亮相,讓人們見識了黑洞的長相。而這也引起了人們更大的好奇心:黑洞真的什麼都吞,只進不出嗎?未來,人們是否可以像「都敏俊」教授一樣在時空中穿梭?

由於技術的限制,人類目前仍然無法到達黑洞附近,直接觀測黑洞邊緣的粒子行為。那麼,能否在實驗室中模擬黑洞邊緣呢?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金賢敏團隊與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劉輝教授團隊合作,利用微小的光子晶片,成功構造了一個人工黑洞,並成功實現了對人工黑洞視界附近粒子對產生和演化過程的量子模擬。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

量子實驗室裡的黑洞是個小晶片

黑洞究竟長什麼樣?這對很多人而言,神秘,不可思議。

而對祝世寧及其團隊而言,黑洞,並不陌生。2013年,祝世寧及其團隊在一塊微小的光子晶片上,模擬出光在天體引力場中的傳播,觀察到光受引力場吸引所產生的彎曲——彎曲得太厲害就形成黑洞,光逃不出來。

△光子晶片上構造的一維人工黑洞。 被訪者供圖

「和2013年不同的是,我們這次的實驗拓展到了有關量子現象的模擬。」南京大學副教授盛衝是科研團隊成員之一,他介紹說,和當年的光子晶片的經典模擬不同,這次做的是一個量子模擬實驗。「目前科技還無法讓一個人去黑洞邊緣去測量,所以我們研究首先是從簡化開始,採用飛秒雷射製備波導陣列光子晶片的方式製造了黑洞邊緣的引力體系,利用物理的類比思想來開展研究。雖然光子晶片是另外一個物理體系,但是可以用來描述黑洞附近粒子的演化過程,是有科學參考價值的。」

盛衝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量子模擬實驗中的「黑洞」晶片長度只有10毫米,由100個10多微米的光纖波導陣列組成,構造出了對於光子來說和黑洞邊緣完全相同的環境。

「我們把製造出的一個個單光子打入模擬出的黑洞邊緣勢場,光子進入途中的各種變化都會被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記錄,我們就能觀測到類似黑洞附近量子場漲落而產生粒子的加速演化或者逃逸過程。」盛衝介紹說,以往對於黑洞的研究,大多是經典體系的模擬,如雷射光束軌跡一類的實驗,而本次的研究則是製造了一個類比的引力系統,而後把單個光量子引入,可以說是第一個把量子光學和引力體系結合起來的實驗。

黑洞能吞吃,真的只進不出嗎?

在大家心目中,黑洞超能吞,不管是什麼,只要靠近它就被吞吃了,甚至連光都被吃掉。

這些被吞吃的物質,都在黑洞被永久「儲存」嗎?霍金給出的答案是:NO。1974年,霍金用量子效應理論推測出,宇宙中存在一種由黑洞散發出來的熱輻射,它能夠讓黑洞失去質量;甚至當黑洞損失的質量比增加的質量多的時候就會造成縮小,最終消失。這種熱輻射,也被稱作霍金輻射。

這次實驗,祝世寧團隊首次用量子效應,模擬了霍金效應。「真正探測到霍金輻射目前是不可能的,因為它的溫度比宇宙的背景輻射還低,在物理學中,科學家利用不同體系去模擬霍金輻射,如聲波、水波。我們團隊此次的研究,是第一個在光量子晶片的實驗中模擬霍金輻射,也部分驗證了霍金輻射的理論。」盛衝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盛衝表示,研究團隊通過設計雙層的光子波導晶格並實驗觀察了費米子對在黑洞視界附近處的加速、產生和演化,結論為,一個具有正能量的單光子波包成功逃離黑洞而具有負能量的單光子波包卻被黑洞捕獲。

這個結果違背了粒子總是被黑洞捕獲的經典物理圖象,它與霍金輻射相似,源自與引力效應相關的量子效應。通過實驗觀察到,由於真空漲落產生的粒子-反粒子對在黑洞的視界附近有不同的演化行為,具有負能量的粒子落入黑洞,而具有正能量的粒子則逃逸,導致黑洞失去質量,從外面來看則是黑洞向外釋放了一個粒子。

將模擬高維彎曲時空,驗證光子時空穿梭

「現在的實驗結果只是一維黑洞,後續,我們要做更高維度的黑洞。」盛衝說。

黑洞總是會讓人聯想到蟲洞,而後拓展到人類的星際旅行、時空穿梭,這一切都存在於理論中。那麼光子在更高維的彎曲時空實驗中,是否能驗證時空穿梭現象呢?

盛衝表示,基于波導陣列的光子晶片,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以構建更高維的彎曲時空。例如,可以用二維波導陣列來模擬三維時空,也可以用二維波導陣列加上光子偏振或頻率來模擬四維時空。此外,由於傳播方向在波導陣列中扮演時間的角色,因此還可以模擬動態的彎曲時空度規,如膨脹的宇宙,以及時空的漣漪——引力波等。

「在未來,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粒子是否進行了時空穿梭。不過這裡的時空穿梭,和科幻片的穿越不一樣。未來的實驗,將會給光子加載一些信息,讓它傳遞給另一個光子。正常情況下,比如這個光子在考慮傳播介質損耗的情況下在它的壽命期是無法把信息傳遞給另一個光子的,但是通過模擬彎曲了時空,造出一個類似蟲洞捷徑可以將光子攜帶的信息成功的傳遞出去。

此外,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種光子在陣列晶片中傳輸的過程還可以被用於實現未來的量子計算。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相關焦點

  • 人造聲波赫洞溫度首次測得
    現在,科學家測量了一個在實驗室中製造的聲波赫洞的溫度。圖片來源:《科學新聞》        據英國《科學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測量了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聲波赫洞(捕捉聲音而非光線)的溫度,結果與「霍金輻射」理論預測一致,有望證明該理論的正確性。
  • 用蟲洞連接兩個黑洞!科學家正在實驗室建立基於黑洞的量子傳送器
    它所需要的就是兩個量子糾纏的黑洞。傳統智慧告訴我們,黑洞的巨大引力永遠無法逃脫。但是根據幾年前的理論研究,《量子》雜誌報導說,兩個完全糾纏在一起的黑洞在穿過其中一個的事件視界後應該能夠在它們之間傳輸量子信息,而不是摧毀它。根據該實驗的計劃,這個設想充滿了野心。
  • 親手創造黑洞、搭建蟲洞:他們要在實驗室裡,解釋黑洞最神秘的行為
    這是哈佛大學的Ping Gao 和Daniel Jafferis於2006年所提出來的想法,他們倆也曾與普林斯頓大學的Aron Wall一起合作。如果能以這種方式讓一對黑洞相互糾纏,那麼第一個黑洞所吞噬的量子比特將會出現在第二個黑洞中。Gao和同事們也進一步提出,這種糾纏能在兩個黑洞之間傳輸量子信息。
  •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造出「黑洞」!或證明霍金最偉大預言!
    通過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結合,霍金極富遠見地預言黑洞並非絕對的黑,它也不是只進不出,而是緩慢的釋放輻射,直至完全蒸發。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足以造出黑洞,尋找早期宇宙產生的黑洞輻射跡象更是難上加難,霍金的這一天才理論始終無法得到證實。發表於《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物理學家在實驗室裡造出了一個「聲波」黑洞,為霍金輻射理論提供了最新證據。
  • 科學家在黑洞實驗室通過量子真空產生聲波
    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用於觀察量子真空的新理論,該理論可能導致對黑洞行為的新見解。安魯效應(英語:Unruh effect)預測:一名加速運動的觀察者可以觀測到慣性觀察者無法看到的黑體輻射,即加速運動的觀察者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溫暖的宇宙背景中。
  •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原生黑洞和人造量子黑洞又是怎麼回事?
    通常認為,黑洞能夠吞噬一切事物,甚至包括速度每秒約30萬公裡的光。而正是由於黑洞這強大的引力,所以它才能夠在一個星系的中心去主導整個星系的運行。雖然迄今為止,我們只有一張黑洞的照片,但是我們知道在宇宙中,黑洞的數量何止千萬。它們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而目前已知的最大黑洞,據說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600多億倍以上,這個黑洞就是Ton618。
  • 以色列物理學家製造出了人工黑洞?實驗證實「霍金輻射」是正確的
    1974年2月,一場關於量子引力的研討會在牛津附近的盧瑟福實驗室召開,史蒂芬·霍金·在這次會議上宣布了自己的新發現,他的演講採用了一個爆炸性的標題:「黑洞會爆炸嗎?」霍金的觀點足以顛覆當時的黑洞物理學,因為根據原來對黑洞的的定義,黑洞吞噬一切,但不釋放出任何物質或者輻射,也永遠不會消失。
  • 人造黑洞誕生在中國為何嚇壞美日
    9.3閱兵剛過突然緊接著來說中國製造的世界首個人造黑洞似乎有點敏感,因為這幾天守在各大論壇看到已經是眾說紛紜,甚至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首先小編想說雖然中國造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黑洞人們對黑洞這種天體感到好奇,但絕不會希望有任何一個黑洞接近自己,或我們的星球。然而現在卻有一些科學家在自己的實驗室裡造出了「黑洞」,一個「迷你」黑洞。
  • 德國科學家造出低於絕對零度的量子氣體
    >《自然》雜誌網站1月3日的報導據《自然》雜誌網站1月3日報導,德國物理學家用鉀原子首次造出一種低於絕對零度的量子氣體科學家稱這一成果為「實驗的絕技」,為將來造出負溫度物質、新型量子設備打開了大門,有助於揭開宇宙中的許多奧密。18世紀中期,開爾文男爵威廉·湯姆森定義了絕對溫度,在此規定下沒有物質的溫度能低於絕對零度。氣體的絕對溫度與它所包含粒子的平均能量有關,溫度越高,平均能量越高,而絕對零度是氣體的所有粒子能量都為零的狀態,這是一種理想的理論狀態。
  • 實驗室造出黑洞吸積盤微小物質
    2020-11-03 05:14:35 來源:科技日報由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日本大阪大學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雷射實驗室條件下創建出黑洞吸積盤的微小物質,並對其進行研究。
  • 科學家造出低於絕對零度的量子氣體—新聞—科學網
    據《自然》雜誌網站1月3日報導,德國物理學家用鉀原子首次造出一種低於絕對零度的量子氣體。
  • 離真正造出量子計算機還有多遠?潘建偉:10到20年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今天,你一定被這條新聞刷屏了:《中國造出世界首臺量子計算機》,不過就如同前兩天的「一滴血驗癌症」一樣,這個標題也有些「標題黨」。實際上,潘建偉、陸朝陽等科學家構建出的是量子計算的原型機,比早期經典計算機(指世界首臺經典算法計算機埃尼阿克)運行速度快10到100倍。
  • 俄、日、法科研團隊實驗室造出黑洞吸積盤微小物質
    原標題:實驗室造出黑洞吸積盤微小物質 由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日本大阪大學和法國波爾多大學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雷射實驗室條件下創建出黑洞吸積盤的微小物質,並對其進行研究。
  • 法國宣布造出「人工精子」!可生育後代 -法國,研究,人員,人工,精子...
    研究團隊造出了類似於體內生物反應爐的環境,一開始,他們使用老鼠細胞來實驗,接著用了猴子細胞,最後使用人類細胞。報導稱,這項研究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實驗室中重建複雜的生理發展過程。在人體中,未成熟細胞成為精子,大概需要72天。
  • 世界上首家無需母牛而生產真奶製品的公司:人工造出乳蛋白
    他們精準地繪出牛奶的化學成分,掌握了牛奶液體中的脂肪、乳糖和糖,確定生物途徑生成牛奶的關鍵成分是蛋白質。於是,他們利用生物技術提取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將其置入單細胞微生物中來再生蛋白質,並通過基因操作讓蛋白質「以一種有效且可擴展的方式」進行表達。最後,藉助微生物發酵過程增加蛋白質的數量並將它們乾燥成粉末乳蛋白。
  • 探測量子引力:量子計算與黑洞之間令人著迷的聯繫
    既然用「蠻力」來研究量子引力行不通,我們就必須找到一種更巧妙、更間接的方法來取得進展。事實上,科學家確實提出了各種在實驗室中探測量子引力的建議,所有這些建議並不一定是徒勞的,只是都需要實驗人員的「英勇」努力。這裡就讓我們來討論一種令人興奮的特殊方法。  為了理解這種方法,讓我們先把目光投向量子效應下黑洞的形成及其最終蒸發,這是量子引力研究的典型現象。
  • 比傳統超級計算機更強大 谷歌或在明年底前造出量子計算機
    9月2日消息,據《新科學家》報導稱,谷歌的研究人員或許將在明年底之前公布一款性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這一領域的許多研究人員都表示,谷歌團隊距離項目的最終完成已經不遠。這或許將是全球最強大的量子計算設備。《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去年訪問了谷歌的硬體實驗室,對谷歌的量子計算機項目進行了介紹。
  • 郭國平:「造出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
    當時的量子計算在國內的研究基礎近乎空白,與先發國家差距巨大,而且研究不僅費錢,還難以出論文。儘管如此,令我做出決定的重要原因是,量子計算對國家太重要了。,他們有非常強大的攻關協作團隊,使得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速度呈指數上升,特別是近兩年,可謂是雙指數上升,而我們團隊還停留在學校裡面的單打獨鬥。
  • 霍金提出的「黑洞信息悖論」有望通過量子誤差修正得到解決?
    德克薩斯大學的量子計算機科學家斯科特·阿倫森(Scott Aaronson)說:「這是九十年代的主要發現,它讓人們相信可擴展的量子計算有望成為現實;也讓人們相信這只是一個令人吃驚的工程問題而已。」現在,即使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正出現小型量子計算機,但我們還需要幾年或幾十年才能造出那些遠勝於普通計算機的有用量子計算機。需要更有效的量子糾錯碼來應對真實量子位元令人生畏的錯誤率。
  • 宇宙已經造出幾乎所有的恆星 黑洞是調光器
    宇宙已經造出幾乎所有的恆星 黑洞是調光器(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勻琳):國外媒體報導,我們的人類世界,沐浴在光芒下。我們周圍也充斥著來自地球的人工電磁輻射。我們這些溫暖柔軟的人類,本身就是行走著的強大紅外信標。我們神奇的化學新陳代謝可以將能量化作熱量散發出去,向環境輻射光子。如果你戴上一副可以感應電磁光譜中紅外波長的眼鏡,你會看到一個光芒四射的世界:這裡有你自己產生的光,有你的貓狗、寵物鸚鵡、甚至撲騰著翅膀的昆蟲身上那一丁點兒肌肉產生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