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黑洞實驗室通過量子真空產生聲波

2020-12-04 量子認知

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用於觀察量子真空的新理論,該理論可能導致對黑洞行為的新見解。

安魯效應(英語:Unruh effect)預測:一名加速運動的觀察者可以觀測到慣性觀察者無法看到的黑體輻射,即加速運動的觀察者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溫暖的宇宙背景中。通俗來說,一名等加速度觀察者攜帶的溫度計,排除掉其他可能的溫度來源貢獻後,仍可測到一個不為零的溫度。

安魯效應結合了量子物理學和相對論。到目前為止無法測量或觀察它。現在,由諾丁漢大學領導的團隊進行的新研究已經闡明了如何使用聲音粒子來實現這一目標。該小組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安魯效應表明,如果以極高的加速度飛越量子真空,則真空不再像真空:而是看起來像是充滿粒子的溫水浴。這種現象與黑洞的霍金輻射密切相關。

諾丁漢大學黑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維也納科技大學合作研究表明,與其研究加速時粒子突然變得可見的空白空間,不如研究一個二維的雲。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超冷原子中無聲聲子真空中的加速觀察者可以聽到聲音粒子聲子。聲音不是由探測器產生的,而是由於加速而聽到的聲音,未加速的探測器仍然聽不到任何聲音。

真空充滿粒子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本思想之一是:測量結果可能取決於觀察者的運動狀態。時鐘滴答有多快?一個物體有多長?光線的波長是多少?對此沒有統一的答案,結果是相對的,這取決於觀察者移動的速度。但是,某個像是一個完美的真空空間是否為空?至少兩個觀察員不應該對此表示同意嗎?

不可以,因為對於一個觀察者來說看起來像是一個完美的真空,而對另一觀察者可能是一團湍流的粒子和輻射。威廉·安魯(William Unruh)於1976年發現安魯效應時說,對於一個強烈加速的觀察者來說,真空具有溫度。這是由於所謂的虛擬粒子引起的,這些虛擬粒子還負責其他重要的影響,例如霍金輻射會導致黑洞蒸發。

維也納科技大學原子研究所研究員Sebastian Erne博士解釋說,「直接觀察安魯效應,就像威廉·安魯所描述的那樣,今天對我們來說是完全不可能的,」「將需要一個在微秒內加速到幾乎光速的測量設備,才能看到微小的安魯效應,我們無法做到這一點。」但是,還有另一種了解這種奇怪效果的方法:使用所謂的量子模擬器。

量子模擬器

維也納工業大學的JrgSchmiedmayer說:「許多量子物理學定律是通用的。它們可以證明發生在非常不同的系統中。可以使用相同的公式來解釋完全不同的量子系統。」 「這意味著經常可以通過研究不同的量子系統來學習有關特定量子系統的重要知識。」

黑洞實驗室的Cisco Gooding博士強調說:「將一個系統與另一個系統進行模擬對於理解黑洞特別有用,因為實際上無法訪問真正的黑洞。」 「相比之下,模擬黑洞很容易在實驗室中產生。」

對於安魯效應也是如此:如果無法為實際原因證明原始版本,則可以創建和檢查另一個量子系統以查看那裡的效應。

原子云和雷射束

就像粒子在空的空間中是「幹擾」一樣,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結液中也有擾動,微小的不規則性聲波會在波中散開。這種不規則性應該可以用特殊的雷射束檢測出來。使用特殊技巧,儘管與雷射相互作用,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受測量的影響很小。

約爾格·施密德邁爾(Jrg Schmiedmayer)解釋說:「如果移動雷射束,以使照明點移動到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上,則相當於觀察者在空白空間中移動。如果以加速運動的方式引導雷射束在原子云上方,那麼應該能夠檢測到靜止情況下看不到的幹擾,就像在真空中加速觀察者會感覺到靜止觀察者所沒有的熱浴一樣。」

諾丁漢大學黑洞實驗室的席爾克·溫福特教授說:「直到現在,安魯效應還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許多人已經放棄了進行實驗驗證的希望。將粒子檢測器納入量子模擬的可能性,將會為我們提供對理論模型的新見解,而這些理論模型是無法通過實驗獲得的。」

諾丁漢大學正在進行以使用超流氦進行該實驗的版本。Jrg Schmiedmayer解釋說:「這是可能的,但非常耗時,而且我們需要克服一些技術障礙。」 「但是,這將是了解以前認為實際上無法觀察到的重要影響的絕妙方法。」

參考:Interferometric Unruh Detectors fo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0). DOI: 10.1103/PhysRevLett.125.213603

#黑洞#

相關焦點

  • 人造聲波赫洞溫度首次測得
    現在,科學家測量了一個在實驗室中製造的聲波赫洞的溫度。圖片來源:《科學新聞》        據英國《科學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以色列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測量了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聲波赫洞(捕捉聲音而非光線)的溫度,結果與「霍金輻射」理論預測一致,有望證明該理論的正確性。
  • 研究人員發現了量子真空的新理論,這可能打破對黑洞的認知
    盎魯效應表明,如果你以極快的速度飛過一個量子真空,這個真空看起來不再像真空:相反,它看起來像一個充滿粒子的空間。這種現象與黑洞的霍金輻射密切相關。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在一個觀察者看來是完全真空的東西,在另一個觀察者看來可能是粒子和輻射的湍流群。威廉姆·昂魯於1976年發現的昂魯效應說,對於一個強加速的觀察者來說,真空是有溫度的。這是由所謂的虛粒子引起的,虛粒子還會產生其他重要的效應,比如霍金輻射(它會導致黑洞蒸發)。
  • 他們在量子實驗室造出了人工黑洞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金賢敏團隊與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劉輝教授團隊合作,利用微小的光子晶片,成功構造了一個人工黑洞,並成功實現了對人工黑洞視界附近粒子對產生和演化過程的量子模擬。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量子實驗室裡的黑洞是個小晶片黑洞究竟長什麼樣?這對很多人而言,神秘,不可思議。
  •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造出「黑洞」!或證明霍金最偉大預言!
    通過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結合,霍金極富遠見地預言黑洞並非絕對的黑,它也不是只進不出,而是緩慢的釋放輻射,直至完全蒸發。令人遺憾的是,由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足以造出黑洞,尋找早期宇宙產生的黑洞輻射跡象更是難上加難,霍金的這一天才理論始終無法得到證實。發表於《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物理學家在實驗室裡造出了一個「聲波」黑洞,為霍金輻射理論提供了最新證據。
  • 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驗證了「霍金輻射」是正確的!
    霍金輻射示意圖1974年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當空間趨向絕對真空的過程中會產生虛粒子對,如果一個粒子對在黑洞附近形成,由於黑洞的引力場很強,導致配對誕生的正反粒子被扯開,其中一個粒子會墜入黑洞,另一個會逃離,從而產生這種輻射。
  • 人造聲波赫洞溫度首次測得 有望證明霍金輻射理論的正確性
    人造聲波赫洞溫度首次測得 有望證明霍金輻射理論的正確性 來源:科技日報 • 2019-06-04 15:33:23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霍金輻射」現象:黑洞向外發射微弱粒子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黑洞常常被視作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就連光線都無法從中逃脫。雖然黑洞的名字裡帶了一個「黑」字,但它們並不是全黑的。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近日,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霍金輻射」效應。1974年,史蒂芬?
  • 聲音也能通過真空傳播?你的物理書又該改寫了
    到高中之後,我們的物理書又進一步解釋道:聲音的本質是物質分子的振動所引起的一種波,因為真空是空的,當然也就沒有物質分子的振動,所以振動的聲波就傳不過去。實驗事實是不會錯的,那麼我們的教科書錯了嗎?其實在上面這段話裡,我們「理所應當」地認為真空是全空的。
  • 霍金最大研究成果通過實驗驗證 但再也無法獲得諾貝爾獎了
    團隊在他們的實驗室中創建的黑洞與太空中的黑洞不同。太空中的黑洞具有如此巨大的重力,光線無法逃脫。實驗室製造的黑洞是使用一種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東西建造的,它不會阻止光線逃逸,而是防止聲音逃逸。該團隊稱其實驗驗證的霍金理論稱為霍金輻射。該團隊表示,霍金意識到,當試圖將控制熱量的物理定律應用於黑洞時,黑洞必須從其表面發射輻射。
  • 用蟲洞連接兩個黑洞!科學家正在實驗室建立基於黑洞的量子傳送器
    它所需要的就是兩個量子糾纏的黑洞。傳統智慧告訴我們,黑洞的巨大引力永遠無法逃脫。但是根據幾年前的理論研究,《量子》雜誌報導說,兩個完全糾纏在一起的黑洞在穿過其中一個的事件視界後應該能夠在它們之間傳輸量子信息,而不是摧毀它。根據該實驗的計劃,這個設想充滿了野心。
  • 霍金提出的「黑洞信息悖論」有望通過量子誤差修正得到解決?
    現在,即使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正出現小型量子計算機,但我們還需要幾年或幾十年才能造出那些遠勝於普通計算機的有用量子計算機。需要更有效的量子糾錯碼來應對真實量子位元令人生畏的錯誤率。阿倫森表示,努力設計更好的代碼是該領域的主要推動力之一,當然同時也要改進硬體。
  • 霍金最著名黑洞理論證實 諾貝爾獎的節奏?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當一個黑洞死亡時,其內部的一切事物也都將隨之消亡。「霍金輻射」理論認為,黑洞應該有能力產生熱量並釋放亞原子粒子,直到它們能量完全耗盡,這一過程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霍金還指出,黑洞並不是完全黑暗的,它們也不會永遠存在。
  • 看,這就是真空的樣子!首次讓量子真空本身,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看本文的圖示,這就是真空的樣子,科學家首次創造出光場與電子相互作用如此強烈的結構,以至於量子真空本身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使用極短的光脈衝,中斷這種耦合的速度,比真空波動的時間快得多,並觀察到發射的電磁場發出有趣的振鈴,表明真空態崩潰,其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我們對虛無本質(空間本身的真空)的理解,為利用真空漲落的光子學鋪平道路,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期刊上。
  • 真空也能傳遞聲音?科學家最新一項發現,或將改變聲音認知
    我們初中的物理課本說: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所以真空中是無法傳播聲音的。到高中之後,我們的物理書又進一步解釋道:聲音的本質是物質分子的振動所引起的一種波,因為真空是空的,當然也就沒有物質分子的振動,所以振動的聲波就傳不過去。實驗事實是不會錯的,那麼我們的教科書錯了嗎?
  • 科學家發現新的納米級傳熱方式,聲子通過量子漲落實現真空傳熱
    它發生在微觀層面,量子力學在其中發揮作用。熱是由於晶格中原子的振動而傳遞的,其運動釋放出波。正如我們從量子力學中了解到的那樣,這些波也會在粒子中傳播,在加熱的情況下,這些粒子稱為聲子。隨著晶格中原子運動的增加,產生的波或聲子的數量也會增加。乍一看,它似乎非常簡單和線性:振動越多,能量就越多。
  • 一項奇怪的新研究表明:黑洞最終將會完全蒸發消失!
    霍金相信,這種輻射最終會從黑洞吸走足夠的能量和質量,從而使黑洞消失。現在,這一理論被普遍認為是正確的,但人們曾經認為這個理論幾乎是不可能被證明的。物理學家們已經首次展示了這種難以捉摸的霍金輻射——只不過是在實驗室裡。雖然使用我們當前的儀器並不能探測到非常微弱的霍金輻射,但通過使用聲波和一些最冷、最奇怪的宇宙物質,物理學家們得以製造出一個模擬輻射黑洞,物理學家們也得以一窺這種輻射。
  • 宇宙的最終命運——黑洞蒸發引發真空衰變
    這意味著,今天圍繞著我們的真空是一個「虛假的真空」,它只是亞穩態的,不是完美的,而是永遠穩定的。我們的虛假真空最終會衰變為較低的能量狀態,也就是所謂的「真正的真空」,當這種衰變發生時,它將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並撕裂所有當前綁定在一起的物質粒子。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虛假的真空中,它只是暫時穩定,最終會通過量子隧穿作用衰變為真正的真空。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霍金輻射」現象
    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近日,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霍金輻射」效應。黑洞常常被視作一種密度極大的天體,就連光線都無法從中逃脫。雖然黑洞的名字裡帶了一個「黑」字,但它們並不是全黑的。事實上,它們還會以量子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極其微弱的粒子。這一現象被命名為「霍金輻射」。
  • 用量子糾纏效應,解開墜入黑洞的萬物信息!
    然而,在這個黑洞之外有一個環孔——或者更確切地說,一個蟲孔。通過測量黑洞與其發出霍金輻射之間微妙的糾纏,或許可以更快地檢索到這些不斷墜入的信息。黑洞信息悖論示意圖,愛麗絲把一個量子位元扔進黑洞,問鮑勃是否可以只用霍金輻射重建這個量子位元。
  • 真空是空的麼?由於量子漲落,時時處處充滿虛粒子的產生和湮滅
    直到20世紀上半葉,隨著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結合以及量子場論的建立,才真正揭開了真空的神秘面紗。 根據量子場論的解釋,所有粒子都是場的量子化,真空的本質就是量子場的基態。真空中雖然不存在任何實粒子,但由於量子漲落,時時處處充滿了虛粒子的產生和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