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了量子真空的新理論,這可能打破對黑洞的認知

2020-12-03 老胡說科學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觀察量子真空的新理論,這可能導致對黑洞行為的新認識。

昂魯效應結合了量子物理學和相對論理論。到目前為止還不能測量或觀察到它,但是現在由諾丁漢大學領導的一個小組的新研究揭示了如何使用聲音粒子來實現這一點。該小組的研究成果今天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盎魯效應表明,如果你以極快的速度飛過一個量子真空,這個真空看起來不再像真空:相反,它看起來像一個充滿粒子的空間。這種現象與黑洞的霍金輻射密切相關。

來自諾丁漢大學「黑洞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小組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維也納理工大學合作,他們的研究表明,不是研究粒子加速時突然可見的真空空間,你可以創建一個二維超冷原子云(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其中聲音粒子,聲子,在無聲的聲子真空中加速的觀察者可以聽到。這種聲音並不是由探測器發出的,而是因為加速度的緣故而聽到的(非加速探測器仍然什麼也聽不到)。

真空中充滿了粒子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本思想之一是:測量結果可以依賴於觀察者的運動狀態。鐘的滴答聲有多快?一個物體有多長?一束光的波長是多少?這個問題沒有普遍的答案,其結果是相對的——它取決於觀察者移動的速度。但是對於空間的某個區域是否是空的這個問題呢?難道兩位觀察家不應該至少觀點一致嗎?

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在一個觀察者看來是完全真空的東西,在另一個觀察者看來可能是粒子和輻射的湍流群。威廉姆·昂魯於1976年發現的昂魯效應說,對於一個強加速的觀察者來說,真空是有溫度的。這是由所謂的虛粒子引起的,虛粒子還會產生其他重要的效應,比如霍金輻射(它會導致黑洞蒸發)。

幾個月前,從諾丁漢大學到維也納工業大學原子研究所擔任ESQ研究員的塞巴斯蒂安博士解釋說:「直接觀察盎魯效應,就像威廉姆·昂魯描述的那樣,對我們今天來說是完全不可能的。」「你需要一個測量設備在一微秒內加速到幾乎光速,才能看到哪怕是微小的昂魯效應。」然而,還有另一種方法來了解這種奇怪的效應——使用所謂的量子模擬器。

量子模擬器

量子物理的許多定律是普遍適用的。它們可以出現在非常不同的系統中。人們可以用同樣的公式來解釋完全不同的量子系統,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研究一個不同的量子系統來了解一個特定量子系統的一些重要信息。」

模擬一個系統對於理解黑洞特別有用,因為真正的黑洞實際上是不可接近的。相比之下,在實驗室裡就可以很容易地製造出模擬黑洞。這也適用於盎魯效應:如果原始版本不能被實際實踐證明,那麼另一個量子系統可以創建,以看到那種效應。

原子云和雷射束

就像粒子在真空中是一種「擾動」一樣,冷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中也存在擾動——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微小不規則聲波。正如現在所顯示的那樣,這種不規則現象應該可以用特殊的雷射束探測到。使用特殊技巧,儘管與雷射相互作用,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受測量的影響很小。

如果移動雷射束,使照明點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上移動,這就相當於觀察者在真空中移動。如果引導雷射束在原子云上加速運動,那麼你應該能夠探測到靜止情況下看不到的幹擾——就像一個在真空中加速的觀察者會感知到靜止觀測者不存在的熱浴。

「直到現在,昂魯效應還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諾丁漢大學黑洞實驗室的負責人說,「許多人已經放棄了實驗驗證的希望。在量子模擬中加入粒子探測器的可能性,將為我們提供新的理論模型,否則無法通過實驗獲得」。

在諾丁漢大學使用超流氦進行實驗的初步計劃已經開始。這是可能的,但非常耗時,但這將是了解一種重要效應的絕佳方式,而此前人們認為這種效應實際上是無法觀察到的。

相關焦點

  • 新研究打破傳統量子理論認知,薛丁格貓可以死而復活?
    耶魯大學的新研究稱捕捉到量子躍遷狀態即將發生的時間點,如果即時行動,或許可以避免「薛丁格貓」出現死亡的結果。這份研究看起來完全打破了傳統量子理論的認知。薛丁格貓處於一種又活又死的疊加態的示意圖。傳統理論稱量子躍遷是瞬間發生,這份研究卻能實時監控躍遷的過程,並在即將發生的時間點發出預警;傳統理論稱量子躍遷結果是隨機不可預測的,這份研究卻稱其結果具有「確定性」。「薛丁格貓」(Schrodinger’s cat)是一個用於描述量子疊加狀態的著名思想實驗。
  • 科學家在黑洞實驗室通過量子真空產生聲波
    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用於觀察量子真空的新理論,該理論可能導致對黑洞行為的新見解。安魯效應(英語:Unruh effect)預測:一名加速運動的觀察者可以觀測到慣性觀察者無法看到的黑體輻射,即加速運動的觀察者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溫暖的宇宙背景中。
  • 看,這就是真空的樣子!首次讓量子真空本身,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看本文的圖示,這就是真空的樣子,科學家首次創造出光場與電子相互作用如此強烈的結構,以至於量子真空本身發生了顯著的改變。使用極短的光脈衝,中斷這種耦合的速度,比真空波動的時間快得多,並觀察到發射的電磁場發出有趣的振鈴,表明真空態崩潰,其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我們對虛無本質(空間本身的真空)的理解,為利用真空漲落的光子學鋪平道路,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期刊上。
  • 黑洞理論研究簡史
    史瓦西去世之後,這一塊的研究就暫時被暫停了。一方面,當時量子力學的革命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許多物理學家的注意力都被量子力學吸引過去了;另一方面,在廣義相對論-黑洞這一領域,理論物理上的權威愛因斯坦和天文學界的權威愛丁頓都不相信會有黑洞這樣密度無限大的怪物。
  • 宇宙的最終命運——黑洞蒸發引發真空衰變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個意外發現是,希格斯玻色子比預期的要重一些,這對我們真空的結構產生了影響。希格斯場填補了真空,賦予粒子質量,而這個充滿希格斯粒子的真空被認為是希格斯粒子勢的穩定的最小值。如果希格斯玻色子足夠重,這就是目前的數據所顯示的,那麼在能量低於現在的真空的情況下,勢能會有另一個最小值。
  • 黑洞王者被科學家發現,顛覆以往科學認知,或將改寫黑洞研究理論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另外還有蟲洞和白洞,這三種宇宙中的自然現象,可以說是物理學家研究的重點。從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蟲洞目前還是一個理論上的天體,至今科學家沒有找到任何直接證據。雖然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見解的證據,但是這些證據都不能指明蟲洞的真實性。
  • 霍金修正黑洞理論:或擁有柔軟毛髮
    雖然研究結果沒有完全解決「黑洞信息悖論」的問題,但指明了一種可能的研究方向。宇宙黑洞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靜止的黑洞由三項可觀測的參數決定:質量、電荷和角動量。只要一個物體變成了一顆黑洞或者掉進了黑洞,除這三個物理量外的一切信息都會消失在黑洞的視界之中。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Wheeler)用「黑洞沒有毛髮」來形容這一理論。
  •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
    新黑洞的發現打破規律,科學家稱它不該存在,這是怎麼回事?2019年科學家公布了第1張黑洞的照片,讓我們首次看清了黑洞的真實面目,一則關於黑洞的研究報告出現,顛覆了我們對於黑洞的認知,科學家更是表示這樣的黑洞在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 黑洞衝擊!愛因斯坦相對論面臨考驗,理論可能處在「崩潰邊緣」
    一項黑洞研究挑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當黑洞碰撞並合併成一個更大的物體時,產生的衝擊波會在空間中產生漣漪。這些波紋以引力波的形式出現,科學家可以通過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探測到。直到最近,研究人員還認為引力波只發出一個足夠大的頻率或音調,但最近對LIGO收集的數據進行的分析發現,一個新黑洞的形成首次發出了兩個音調。這些新的音調,或稱弦外之音,使得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能夠在實踐中檢驗愛因斯坦的一個預測。
  • 黑洞理論大逆轉:研究表明其僅僅是全息圖
    6月1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黑洞是宇宙裡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因為它強大的引力作用導致哪怕是光也無法逃離。但最新研究表明黑洞可能僅僅是全息圖。這一暗示是基於理論物理學家提出的一種估計黑洞視界以外的混沌狀態的新方法。
  • 引力是宇宙中最奇怪的產物之一,破解引力之謎將打破對時空的認知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引力的量子理論。他們已經發現了一些可能的想法——尤其是弦理論,它認為引力和所有其他現象都是由微小的振動弦產生的——但到目前為止,這些可能性還只是推測,還沒有完全被理解。一個可行的引力量子理論也許是當今物理學的最高目標。是什麼讓引力獨一無二?阻止研究人員發現其潛在量子描述的第四種力有什麼不同?
  • 物理學家新研究:蟲洞旅行理論存在可能
    然而近幾年的物理研究認為,這種蟲洞或許存在於以量子物理為主的微觀層面上。最近的一項研究又給這一觀點添加了新依據。來自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理論物理教授 Juan Maldacena 和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專業的畢業生 Alexey Milekhin 共同研究,闡述了一種 「被現有物理所允許存在的」、大小足夠人類進入的蟲洞存在的可能。這篇名為《人類可穿越的蟲洞》(Humanly traversable wormholes)的論文發表在預印本網站 arxiv.org 上。
  • 霍金最著名黑洞理論證實 諾貝爾獎的節奏?
    近期,來自美國和以色列兩個獨立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足以支持「霍金輻射」理論的明確證據,他們的發現或將幫助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最終獲得諾貝爾獎。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當一個黑洞死亡時,其內部的一切事物也都將隨之消亡。「霍金輻射」理論認為,黑洞應該有能力產生熱量並釋放亞原子粒子,直到它們能量完全耗盡,這一過程就是所謂的「霍金輻射」。
  • 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
    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0-27 11:42:02 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
  • 因為真空是空的所以不能傳播聲音嗎?科學家的發現或改寫物理書!
    「真空」的意義「真空」一詞,意義上是虛空,沒有任何東西存在。但在量子力學的理論裡,世界上沒有絕對虛無的空間。對於「真空」這一名詞實際的意義,物理屆眾說紛紜,不過主要有兩種說法。物理書「真空不空」理論在物理書的「聲現象」這單元裡,有這樣一句話:「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科學家把這樣的物質稱為介質」。並且稱:「因真空沒有可以傳播聲音的介質,所以聲音不可以在真空裡傳播。」
  • 中國發現銀河系最大恆星級黑洞!顛覆認知
    這一中科院領銜的最新發現,顛覆了過往對恆星演化模型的認知。要知道,此前,按照天文學家的推演,銀河系中單個恆星黑洞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20倍。這是因為,銀河系中質量非常大的恆星,隨著壽命的臨近,在坍縮成黑洞之前,會因為爆炸和強大的恆星風而失去大部分質量。留下太陽近70倍質量的餘量,完全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
  • 從量子隧穿看霍金輻射,這是你能看到的最好的黑洞理論,簡單易懂
    背景1905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假設物理定律對於所有的慣性觀察者來說都是相似的,並且真空中的光速與觀察者的運動無關。這就是著名的狹義相對論。它為所有物理學引入了一個新的維度,並提出了關於空間和時間的新概念。事實上,它是現代物理學基礎的一部分。十年後,也就是1915年,他成功地將加速度納入了之前的理論,並發表了他的新理論,即廣義相對論。
  • 量子理論黑洞的內部永遠都在增長而外表卻體積不變
    由於黑洞的重量把時空彎曲到了極限,這個重量也只產於這個緻密的中心一個黑洞的奇點。實際上黑洞的樣貌可以被想像為一個三維立體時空中的一個從各個方向的時空上的大漏鬥,而這個漏鬥由於奇點的引力延伸以至於落入其中的所有形態的物質都會消失不見,但理論則認為儘管物質落入不再出來由於漏鬥的基礎特性這些物質也永遠都不可能接觸到最底部的奇點。
  • 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原標題: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本報記者 常麗君 綜合外電 這叫做萬有引力/液體二重性。」   萬有引力/液體二重性並非新發現。多年來,科學家一直研究和發展這一理論。研究人員遵循的思路是:萬有引力可以表現得像一種液體,而液體的一個特徵是漩渦,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它無法順暢流動時就會變成漩渦。萬有引力也會變成漩渦嗎?   「多年來,物理學家們認為不可能形成渦流。」
  • 黑洞是宇宙裡最神秘的天體 總能打破天文學家的認知
    黑洞著實是宇宙裡最神秘的天體,總能打破天文學家們的認知。近日,LIGO、Virgo引力波探測器合作探測到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是通過引... 黑洞著實是宇宙裡最神秘的天體,總能打破天文學家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