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

2021-01-17 中國教育在線

  12月10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揭牌儀式。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定位最高的科學基金項目,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是首個落地江蘇省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該項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會軍院士牽頭,聯合中山大學共同申請,經過通訊評議、網絡答辯、現場考察等多輪評審程序,正式獲批。直接資助經費六千萬元,研究期限為五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謙院士,省政府副秘書長張樂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大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科學部副主任姚玉鵬,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於紅霞,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景茂,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趙鈞,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孔祥平,諮詢專家組符淙斌院士、丁一匯院士、陳大可院士、陳發虎院士、胡永雲教授、陸日宇研究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領導管兆勇、李北群、江志紅、戴躍偉,以及王會軍院士、戴永久院士、楊崧教授、羅京佳教授等項目組全體成員,相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特邀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出席活動。揭牌儀式由校黨委書記管兆勇主持。

  校長李北群在致辭中表示,歷經一甲子的砥礪奮進,南信大始終將人才隊伍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江蘇省第一家基礎科學中心落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充分彰顯了學校在基礎科學研究、科研創新、重點項目攻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他說,學校將創新運行機制、協調多方資源、搭建高水平平臺,全力支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建設,力爭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解決氣候研究重大難題、提升我國在氣候預測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等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省政府副秘書長張樂夫表示,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認識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緊扣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省科技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他說,此次南信大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充分彰顯了南信大在大氣科學領域的科學積累和綜合實力,也標誌著我省高校在原始創新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希望南信大強化開放合作創新,高水平推動中心建設,著力打造國際領先的基礎科學原創高地。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大良表示,大氣科學基礎學科建設、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校應緊抓機遇、應對挑戰,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服務國家新發展格局,展現「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新作為。他說,高校要服務國家科研需求,從資源投入、資助機制、政策措施等方面,繼續保持對基礎學科、基礎研究和基礎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發揮基礎學科優勢,為新的學科增長點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希望南信大把握時代發展機遇,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建設成為國際性的標杆中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謙院士介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以及國家高質量發展需求所採取的系列改革措施。他表示,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圍繞「強基礎、補短板、調結構、促交叉、精管理」切實推進相關改革,集中整合優勢資源,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進行前瞻布局。他希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聚焦關鍵科研問題,深入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探索促進科學中心、項目研究、人才培養高效運行機制,力爭解決一批重大、關鍵科學問題。

  隨後,侯增謙院士、王會軍院士向諮詢專家組專家頒發聘書;侯增謙院士、李北群校長共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揭牌。

  揭牌儀式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科學部副主任姚玉鵬介紹了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定位及管理方式;王會軍院士介紹了項目總體情況及未來研究規劃;諮詢專家組組長符淙斌院士、丁一匯院士表達了對項目順利運行及聚焦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期望。

  據悉,該項目聚焦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ENSO)與海溫的預測、延伸期天氣預報、年際-年代際氣候預測,從季風系統動力學理論、精細化陸面過程模式、熱帶海氣相互作用、季節內振蕩、年際-年代際氣候預測理論方面展開科學攻堅,力爭實現若干關鍵性突破,提檔氣候預測科學水平和準確率,有望整體提升我國在氣候預測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也為我國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重要科技支撐,兼具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

相關焦點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系統預測研究中心」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立項資助,成為首個落地江蘇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基礎科學中心是2016年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開始試點建設的迄今為止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國內優勢科研資源,致力科學前沿突破,產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高地。2019年,全國共有13個項目獲得立項資助。
  • 2020年國家自然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大項目」立項清單
    最後,楊俊林研究員對本次會議匯報情況作總結講話,表示「空氣主份轉化化學」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具有挑戰性和前沿性,並強調了吸引和凝聚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2020年11月25-26日,以北京大學為依託單位,聯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啟動會暨年度交流會在雲南昆明順利舉行。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啟動
    央廣網上海1月9日消息(記者傅聞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今天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復旦大學召開。不久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正式獲批立項。該項目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擔,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鳴元共同為科學中心揭牌,張人禾為科學中心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何鳴元及委員頒發聘書。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院士匯報了項目的基本情況及具體實施方案。
  • 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
    近日,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復旦大學化學系官網顯示,該項目資助周期5年,直接經費6000萬元,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
    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啟動會在復旦大學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領導、上海市科委相關領導、復旦大學校領導及各級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和主要研究人員、項目特邀專家等共60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本次會議。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滬揭牌
    1月9日一早,復旦大學逸夫科技樓專家雲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揭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上海市科委、復旦大學的相關領導及各級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和主要研究人員、特邀專家等60餘人參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上海啟動
    中新網上海1月9日電 (記者 陳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9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啟動,將建成國際領先的功能介孔材料研究中心,為中國能源和材料科學的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該項目由復旦大學牽頭,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正式揭牌,基金委透露重要信息!
    上海首個獲批的科學自然科學基金化學與化工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終於落地。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啟動
    1月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啟動。該項目團隊有能力在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合作單位的支持下,建成國際領先的功能介孔材料研究中心,為我國能源和材料科學的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 數字取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揭牌
    未來網高校頻道11月2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常月圓 於傑 喬譯)11月24日,數字取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技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江蘇警官學院校長張蘭青、中國通用技術研究院院長郭雲彪、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丁麗萍教授、復旦大學張新鵬教授、南京大學仲盛教授、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副院長水利民,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領導李北群、戴躍偉等出席會議。會議由戴躍偉主持。李北群首先致歡迎辭。
  • 上海市首個獲批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
    上海首個獲批的科學基金基礎項目終於落地。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同時透露,未來國家基金委將重點加強兩大計劃。據悉,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於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該項目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上海市首個獲批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
    上海首個獲批的科學基金基礎項目終於落地。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同時透露,未來國家基金委將重點加強兩大計劃。
  • 多個項目由院士牽頭,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立項情況...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糧食作物生產力監測預測機理與方法」群體成功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這是我國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首個獲批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實現了學校在國家級創新群體建設上的再次突破。
  • 陳曉紅院士牽頭 湖南省首個國家基礎科學中心獲批
    2020年9月舉行的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現場考察反饋會。紅網時刻長沙11月20日訊(通訊員 巢進文 陳璐明 記者 賀衛玲)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下達通知,由湖南工商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教授牽頭申報的國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數字經濟時代的資源環境管理理論與應用」正式獲批,成為湖南省首個國家基礎科學中心。
  • 考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氣科學專業,將來有前途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由江蘇省政府、國家教育部、國家氣象局、和國家海洋局共建,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去年,USNEWS推出2020版世界大學排行榜,江蘇省有20餘所大學上榜,其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這個排行榜上表現異常出色,排在世界第584位,內地高校第39位,江蘇省高校第4位,僅次於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這個排行榜的指標主要有大學的聲譽、科研實力、論文引用、和影響力等方面,充分說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這些方面表現特別突出!
  • 張兆田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與信息領域資助情況
    在11月14日的主論壇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常務副主任張兆田研究員為我們帶來了題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改革與信息領域資助情況 》的精彩演講。這些問題誰來支持,一個主要渠道就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面我向大家作關於「科學基金深化改革與信息領域基金資助情況」的工作匯報。
  • 官宣:南京航空5位專家,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和優青項目資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4人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能源與動力學院的譚慧俊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航空學院的黃銳教授和季宏麗教授、自動化學院的黃旭珍教授及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劉偉強教授獲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名單不再公開?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基金網絡查詢系統再次更新,原有的資助類別查詢功能全部取消,只保留精準查詢功能,是否意味著所有基金項目立項名單不再(或免費)向社會公開!?目前,科學網基金查詢系統可正常使用。
  • ...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上海啟動—新聞—科學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上海啟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9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啟動,將建成國際領先的功能介孔材料研究中心,為中國能源和材料科學的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 2013年復旦大學醫科類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48項,獲批金額達到...
    據復旦大學醫學科研管理辦公室消息稱,2013年復旦大學醫科類共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48項,獲批金額達到19743萬元,項目數佔復旦大學獲批項目總數的61.9%,獲批金額佔復旦大學獲批總金額的54.7%。具體項目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