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過去的晴朗夏夜,天空中布滿繁星。還有一條淡淡的銀河橫亙天際,牛郎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遙相呼應,附近天區還有一顆明亮的恆星——天津四,這三顆亮星組成了夏季星空的「大三角」。
事實上,滿天繁星並沒有真的消失,銀河也依然高懸於天空中,只是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環境讓星空變得十分暗淡,致使我們看不到璀璨的星河。具體而言,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大氣汙染。天沒有幾十年前那麼藍,而且時常還是灰濛濛的,這是由人類排放出的大氣汙染物所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星光會被大氣顆粒反射和吸收,只有少部分明亮天體發出的光才能到達地面。
第二個原因是光汙染。為了滿足人們在夜間活動的需要,照明是必不可少的。從人造衛星拍攝到的地球夜景來看,地球上大部分有人生活的地方都有嚴重的光汙染。人造光源可以讓星光黯然失色,只有少部分的亮星才能肉眼可見。
在大氣汙染和光汙染的共同作用下,星空早已不像當年那麼璀璨。不過,星空並沒有消失。既然是人造汙染導致星空暗淡,只要我們遠離這些地方,去往人類活動較少的山區,夢幻的星空依然在那裡等著我們。在偏遠山區,可以很容易通過肉眼看到銀河以及滿天繁星
我們至今沒有尋見它們的蹤影應該有很多原因實際上,光汙染不僅僅是在太空中的宇航人員的煩惱,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寫道:「夜空人為增亮意味著人類的一個基本經歷——每一個人在夜空下觀察、思考的機會——發生了深刻改變。」
根據高精度衛星成像數據,並結合全球2萬多個地面站點的觀測,來自義大利、德國、美國和以色列的科研人員製作了迄今最精確的全球光汙染影響評估地圖集。結果顯示,全球80%的人生活在受人類光線汙染的夜空下,北美洲近80%的人口與歐洲60%的人口無法看到銀河。
有研究者甚至明確指出夜光可能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毫無疑問,不夜的生活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理。
雖然人類已經進化出了嚮往光明的精神,但這具肉身卻來源於黑暗,太過閃耀的光,終究會灼燒這個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