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超過一半頂刊中的癌症研究結果不能重複

2020-09-23 輯思編譯專業SCI編輯

對於腫瘤生物學的研究,後面的臨床意義非常重大。不過,有時候雖然文章發表了,但是其文章的可重複性令人擔憂。對於製藥公司,需要重複這些結果時,就遇到了麻煩。

在 2013 年 10 月開始,實施了雄心勃勃的癌症生物領域重複實驗,計劃重複 50 篇高影響力的癌症生物學論文,總資金達到 130 萬美元,每項研究的費用約為 25,000 美元, 實驗預計需要 1 年。

但由於成本上漲及很難得到合適的材料,項目最終削減到 18 個,其中 13 個重複項目在 eLife 已經發表:6 個大部分是可重複的,4 個是不確定的,3 個研究是否定的,超過一半的研究論文的結果不能被重現。

怎麼規避不能重複實驗,主要有以下方面:研究文章需要披露更多的實驗細節,從原來研究團隊得到原始材料,原始研究需花更多時間排除假陽性結果等方面。

圖片來源:Elife

該項目很快引起了原始研究作者和其他人的批評,他們擔心重複研究將不可避免地失敗,因為參與的實驗室缺乏複製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

隨著組織者意識到他們需要來自原作者的更多信息和材料,成本上升和延遲隨之而來。組織者在 2015 年底將論文列表減少到 37 個,然後到 2017 年 1 月減少到 29 個。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們決定停止 11 個正在進行的重複實驗,(科學交流中心主席 Elizabeth Iorns 表示,18 項已完成研究的總費用平均約為 60,000 美元,其中包括兩個高價的 「異常值」。)

Errington 說「 削減一些重複實驗的一個原因是,為了獲得有意義的結果,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進行故障排除或優化實驗。」Errington 說,如果原始論文中包含方法細節,這項工作可能會更快。該項目還花費了大量時間來獲得或重新製作試劑,例如細胞系和質粒(插入細胞中的 DNA)。

努力的教訓之一:披露更多的實驗細節,並直接從原始實驗室或通過 Addgene 等服務免費提供材料,這將加快科學家在其他人工作的基礎上的能力。「溝通和分享是我們可以努力改進的成果,」Errington 說。

Iorns 補充說,另一個問題是,發表文章實驗室很少驗證他們的分析,因此很難知道陽性結果是真實的還是 「只是噪音」。

該項目已經發布了 eLife 期刊 18 項研究中的 13 項的複製結果。結果是混合的:6 個大部分是可重複的,4 個是不確定的,3 個研究是否定的,但最初的發現已得到其他實驗室的證實。事實上,最初的 50 篇論文中有許多已得到其他團體的證實。

下面是最近在 Elife 發表的 3 項重複結論:

1. The microRNA miR-34a inhibits prostate cancer stem cells and metastasis by directly repressing CD44

重複文章的雜誌:nature Medicine

重複發表之後發表的雜誌:Elife

重複結論:3 個結論都不能重複

總結:完全不能重複

圖片來源:Nature Medicine

圖片來源:Elife

【1】結論 1 不能重複:與 CD44-LAPC4 細胞相比,從異種移植腫瘤(LAPC4 細胞)中純化的 CD44 + 前列腺癌細胞中 microRNA miR-34a 的表達水平是其兩倍,而最初的研究報導 miR-34a 在 CD44 + LAPC4 細胞中表達是降低的(圖 1B; Liu 等,2011);

【2】結論 2 不能重複:當將表達 miR-34a 的 LAPC4 細胞注射到小鼠體內時,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腫瘤生長或 CD44 表達的變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miR-34a 表達在體內喪失。在最初的研究中,與對照相比,表達 miR-34a 的 LAPC4 細胞具有統計學上顯著的腫瘤再生減少和 CD44 表達降低(圖 4A 和補充圖 4A,B 和 5C; Liu 等,2011);

【3】結論 3 不能重複:測試 miR-34a 是否通過 3'UTR 中的結合位點調節 CD44 時,結果顯示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差異,而最初的研究報導 miR-34a 降低 CD44 表達,其通過突變結合位點而部分消除。

參考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2284;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3511

2. Melanoma exosomes educate bone marrow progenitor cells toward a pro-metastatic phenotype through MET

重複文章的雜誌:Nature Medicine

重複發表之後發表的雜誌:Elife

重複結論:2 個結論不能完全重複

總結:不確定

圖片來源:Nature Medicine

圖片來源:Elife

【1】結論 1 能重複:研究人員使用與原始研究相同的高轉移性小鼠黑色素瘤細胞系(B16-F10),再生穩定表達短髮夾的腫瘤細胞以降低 Met 表達(shMet),其有效地下調 B16F10 細胞中的 Met,類似於原始研究【(補充圖) 5A; Peinado 等,2012)】。


【2】結論 2 能重複:研究人員測試了外泌體依賴性 Met 信號傳導對原發性腫瘤生長和轉移的影響,與原始研究中的結果相似,研究人員未發現原發腫瘤生長的統計學顯著變化;

【3】結論 3 部分重複:測量肺和股骨轉移,研究人員發現對照細胞的外泌體轉移負荷略有增加,當 Met 表達減少時,外顯子減少;然而,雖然效果與原始研究的方向相同(圖 4E; Peinado 等,2012),但它們沒有統計學意義。

參考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2753;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39944;

3.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targets cancer-inducing activity of the microbiota

重複文章的雜誌:Science

重複發表之後發表的雜誌:Elife

重複結論:3 個結論都能重複

總結:結果能重複,但是程度不一樣

圖片來源:Science

圖片來源:Elife

【1】結論 1 能重複:當從大腸桿菌 NC101 中刪除聚酮化合物合酶(pks)基因毒性島時,研究人員觀察到對細菌生長或定植能力沒有影響,類似於原始研究(補充圖 7; Arthur 等,2012)。

【2】結論 2 能重複:對於比較與 NC101 或 NC101Δpks 單相關的氧化偶氮甲(AOM)處理的白細胞介素 - 10 缺陷小鼠的炎症,侵襲和瘤形成的實驗,實驗時間長於原始研究的實驗時間。

【3】結論 3 能重複:在 AOM 治療期間發生早期死亡,與 NC101 相比,在 NC101Δpps 單相關小鼠中觀察到更高的死亡率,NC101 處於相同方向,但比原始研究更嚴重(Suppleme1ntal 圖 10; Arthur 等人,2012)。與 NC101Δppks 單相關的小鼠死亡率高於 NC101。

雖然這些數據無法解決在原始研究的條件下 NC101 和 NC101Δpks 在炎症,侵襲和瘤形成方面的差異,但這種複製嘗試表明,實驗方法的清晰描述對於確保實驗研究的準確複製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2753;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39944;

來源於iNature

相關焦點

  • 超過50%的頂級文章中的癌症研究結果不能重複
    在2013年10月開始,實施了雄心勃勃的癌症生物領域重複實驗,計劃重複50篇高影響力的癌症生物學論文,總資金達到130萬美元,每項研究的費用約為25,000美元, 實驗預計需要1年。但由於成本上漲及很難得到合適的材料,項目最終削減到18個,其中13個重複項目在eLife已經發表:6個大部分是可重複的,4個是不確定的,3個研究是否定的,超過一半的研究論文的結果不能被重現。
  • Science:5篇頂級癌症研究文章重複率差!
    Science報導了癌症生物學領域重現性項目(Reproducibility Project:Cancer Biology)指出該領域中一些高影響力癌症研究文章可重複性非常差。
  • 研究生論文查重的重複率結果不能超過多少?
    關於研究生的問題是最多的,尤其是關於研究生論文的重複率標準,那麼研究生論文重複率的標準究竟是多少呢?為此,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了這篇文章《研究生論文查重的重複率結果不能超過多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同學,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 全世界的癌症研究都用錯了材料?這瓶液體可能耽誤了科學家60年
    為了實驗更加簡便安全,人類將癌細胞放在培養皿裡進行研究,但超過 60 年,體外培養癌細胞的培養基一直沒有更換過。許多科學家已經表示這種常規培養基與體液相差甚遠,可能改變了癌細胞的性質,這也是癌症研究無法重複的原因,因為實驗從一開始就錯了.....
  • 實驗結果重複不出來,讓多少研究人員感覺心累?
    心不在焉和無法集中注意力在我的症狀中還不算嚴重的。 學校的一名心理健康專家幫助我意識到,我的抑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源於被反覆拒稿和審稿人的惡評,這些都和我讀博初期做的一項實驗有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導師找了一名本科生幫我重複實驗。當這名學生證實了我之前的結果,再加上工作之外的良好支持,我的狀況終於有了好轉。
  • 哈佛,劍橋,康奈爾等合作的文章居然由於原始結果找不到以及qRT結果不能重複,文章被撤
    由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撰寫的論文由於qRT的結果不能重複,更有趣的是,原始結果再也找不到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在諸多留言中,關注的焦點還包括:對於附件圖片的「意外錯誤」,為何論文作者選擇撤稿而非勘誤?頂刊撤稿無小事,上述研究的機理和結論是否存在重大問題?朱斌還表示,「幾個大學的獨立研究小組已證明文章中所報導的電池性能具有好的重複性,重複了甚至取得更好的結果」。
  • 12個原因讓研究結果出現錯誤
    修改數值、篡改數據和樣本量小等問題,都會影響到統計分析的結果。但其實研究中發生錯誤的地方還有很多。研究工作在可重複性上面臨的問題,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當下的科研圈文化氛圍——讓研究者彼此展開殘酷的競爭,搶奪稀缺的資源。下列原因中的幾項,甚至全部,再加上其它的一些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會導致其研究結果出現偏差。
  • Nature |微衛星不穩定型癌症中依賴WRN的重複擴增 ​
    正常情況下WRN耗竭會使MSI細胞中DNA雙鏈斷裂,從而導致細胞周期停滯和/或凋亡。然而更重要的是,WRN是癌細胞的合成致死靶標,是微衛星不穩定型癌症生存所必需的。WRN如何保護MSI癌症免受DNA雙鏈斷裂的機制仍不清楚。
  • 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問題,要怎麼「科學解決」?
    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就韓春雨事件發表聲明,稱該刊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韓春雨的研究。西班牙國立生物技術中心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的研究員路易斯·蒙託柳(Lluís Montoliu)在郵件中呼籲科研同行停止使用NgAgo,等待來自作者韓春雨的建議或解釋。科研結果的可重複性問題,再一次成為學界和公眾熱議的話題。已發表的結果,怎麼會不可重複?
  • Science主要結論不能被重複,日本科學家撤回領域多篇重要成果
    2017年11月24日,日本京都大學Chanchal Sow等人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Current-induced strong diamagnetism in the Mott insulator Ca2RuO4」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直流電流可能是控制Mott絕緣轉變附近材料性能的一種手段。
  • 【盤點】2015年癌症領域突破性研究TOP10
    目前我們主要通過掃描和組織活檢來檢測癌症,這些方法非常耗時、複雜並且昂貴,如CT掃描可以發現大的腫瘤,但是不能發現早期腫瘤。通過血液檢測癌症的方法稱為「液體活檢」,它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在早期檢測出癌細胞。首席研究員Tom Würdinger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癌症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特殊的RNA標記,這可以幫助我們進行針對特定腫瘤的DNA的操作。
  • 2020年6月5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這些研究人員觀察到,Nell2基因敲除小鼠睪丸的精子發生正常進行,但是它們的附睪分化較差,與Ros1基因敲除小鼠相類似。在交配後,Nell2基因敲除小鼠和Ros1基因敲除小鼠的精子都不能進入子宮輸卵管,也不能讓卵子受精。進一步的研究表明,Nell2基因敲除小鼠的附睪不能產生一種關鍵的蛋白酶OVCH2,該蛋白酶能處理精子表面蛋白ADAM3,而這對雄性生育能力至關重要。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 2019年11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南開大學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2.Science:南開大學利用兩步法將脂肪族胺轉化為非天然胺基酸doi:10.1126/science.aaw9939; doi:10.1126/science.aaz6166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南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將脂肪族胺轉化為非天然胺基酸的兩步法。
  • 腦科學頂刊導讀59期:生物變異性背景下探討動物研究的可重複性
    但是,分子技術的最新進展使得屏狀核的解剖學和生理學能夠以時空和細胞類型的特定精度進行研究,並最終聚焦到該腦區的功能。本文回顧了貓和靈長類動物的早期解剖和電生理研究結果,以及在齧齒動物中的最新進展,確定了屏狀核和皮層之間的連通性,細胞類型和神經迴路生理機制。這些新研究表明齧齒動物的屏狀核緊貼額葉/邊緣區域,並在與這些區域相關的過程(例如注意力)中發揮作用。
  • 畢業論文重複率不能超過多少?
    在論文答辯以前,畢業論文查重的重複率是必須要符合學校的要求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畢業論文重複率不能超過多少?30%≤論文重複率≤50%如果你的畢業論文查重的重複率超過30%,但在50%以內,說明了你的論文存在抄襲學術不端行為,這樣的論文需要導師進一步的審核確認,並且我們自己也要不停的修改檢測。
  • 2020年4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doi:10.1126/science.abb5793哈佛大學(Harvard)的研究人員對普通感冒進行了研究,以尋找有關COVID-19病毒可能如何表現的線索。這些研究結果由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流行病學、免疫學和傳染病學系的科學家撰寫,並於近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 2019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在哮喘小鼠模型中使用這些抗體導致肺部炎症、肺功能改變和粘液產生大量減少。2.Science:重磅!揭示細菌在接觸抗生素時產生抗藥性新機制doi:10.1126/science.aav6390; doi:10.1126/science.aax6620大腸桿菌能夠合成抗藥性蛋白,即便在旨在抑制細胞生長的抗生素存在下,也是如此。這是法國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報導的研究結果。
  • Science:挑戰常規!兩步驟導致細胞永生化和癌症
    經估計,90%的惡性腫瘤利用端粒酶實現永生化,而且提出的多種癌症療法都著重關注降低端粒酶在腫瘤中的產生。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以體外培養的基因組工程細胞為實驗對象研究了永生化過程,而且當皮膚細胞從痣進展為惡性黑色素瘤時,也追蹤了它們,結果提示著端粒酶在癌症中起著更為複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