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復活水熊蟲:身體細胞數量終生不變

2020-12-05 中公教師網

[科學家復活水熊蟲]據英國《獨立報》1月17日報導,日本國家極地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復活了冰凍30年的水熊蟲,,據悉水熊蟲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身體細胞數量終生不變。

科學家復活水熊蟲,這個冰凍了30年的緩步動物。而說冰凍水熊蟲並不代表它已經死去,也許你並不清楚在人類目前的認知範圍內,水熊蟲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它們可以在極其嚴酷的環境下生存,比如沒有防護條件下的外太空,南極。要不怎麼會在零下20℃的環境下成功解凍 ,讓科學家復活水熊蟲。這真是一種神奇的生物,從照片看,它的形體非常奇特。

據英國《獨立報》1月17日報導,日本國家極地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成功復活了冰凍30年的緩步動物(俗稱「水熊蟲」)。這些緩步動物是1983年在南極洲發現的。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低溫生物學》雜誌上。

據報導,科學家們成功地將一個卵子和一個活體動物復活。兩星期後,這個活體動物開始移動並吃食。這個卵子又產了另外19個卵子,其中孵化成功的有14個卵子。研究者稱,這些孵化出的新生幼仔並無缺陷和異常,科學家復活水熊蟲。

1983年,科學家們在南極洲的苔蘚植物中發現這些緩步生物,之後它們一直被隔離並保存在零下20℃的環境下,2014年5月科學家們將其成功解凍。雖然早先也有科學家復活水熊蟲,那時是成功復活了冰凍9年的緩步動物,但日本科學家的這次研究第一次成功將冰凍了30年的緩步動物復活。

據悉,這種被稱作「水熊蟲」或「緩步動物」的生物體積極小,是一種生活在水裡的極端微生物,長度不足1毫米。它們生命力極強,能夠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存活並長時間放慢或停止自己的新陳代謝活動。

該研究作者在論文中寫道:「當前的研究極大地延長了緩步動物已知的存活時間。未來還會有運用定量分析的詳細研究,在一系列受控條件下對它們進行複製,這將提高人們對動物長期保護和存活機制以及條件的理解

據了解,科學家復活水熊蟲,這個水熊蟲最大的特點是它從卵裡生出來就已成年,無童年時期,身體裡細胞的數量終生都不再改變。

水熊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強的生物,可以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條件下在外太空生存,在喜馬拉雅山脈(6000m 以上,曾在5546米處發現過)、溫泉、南極和深海(4000m 以下)都能生存。

電鏡下的水熊蟲,水熊蟲在乾燥狀態或環境惡化時,身體會縮成圓桶形自動脫水靜靜地忍耐蟄伏(隱生現象),此時會展現驚人的耐力。生命力超強,能在冷凍、水煮、風乾的狀態下存活,甚至能在真空中或者放射性射線下存活。

原標題:科學家復活水熊蟲 在零下20℃的環境下30年不死

相關焦點

  • 成人脂肪細胞數量終生不變
    瑞典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一個人體內的脂肪細胞數量在成年階段始終保持恆定。這一發現或許意味著成人和孩童的肥胖過程具有根本性的差異。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成功復活冰凍30年「水熊蟲」 完爆外星生物活久見
    原標題:科學家成功復活冰凍30年「水熊蟲」 完爆外星生物活久見科學家成功復活冰凍30年「水熊蟲」 完爆外星生物活久見【科學家成功復活冰凍30年「水熊蟲」】科學家成功復活冰凍30年「水熊蟲」水熊也稱水熊蟲(Water Bear),是對緩步動物門生物的俗稱,有記錄的約有900餘種,其中許多種是世界性分布的。水熊體型極小,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身體表層覆蓋著一層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氣。
  • 熊蟲、太歲和氫氣醫學
    但是,過去科學家研究這種蟲子基因組時遇到尷尬,就是這些蟲子和細菌之間有許多基因跨種轉移,確定哪些基因是它們具有特異功能的原因就十分困難。不過最近日本科學家找到一些竅門,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找到一種能耐受乾燥和射線的蛋白。生物學在許多領域都存在未解之謎。關於熊蟲的研究讓我聯想到另外一種特殊的生物太歲,太歲也是一種具有強大適應能力的生物,現在科學家對這種特殊生物的了解不多。
  • 日科學家復活水熊蟲 零下20度冰凍30年不死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1月17日報導,處於冰凍環境30多年的緩步動物門生物(俗稱水熊蟲)在日本科學家的努力之下死而復生,並繁衍出更多的後代。這有利於科學家對微生物界進一步探索。據了解,這些緩步動物是1983年在南極洲的苔蘚植物中發現的,長度僅一毫米,之後它們一直被隔離並保存在零下20℃的環境下,存放了近30多年,在2014年5月科學家們將其成功解凍。其中一隻水熊蟲在實驗20天後因不適應環境而死亡,另一隻水熊蟲則幸運存活下來,並與其他由冰凍卵孵化而來的水熊蟲孕育新一代的水熊蟲。
  • 水熊蟲: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網友:漲知識了!
    水熊蟲也稱水熊,是對緩步動物門生物的俗稱,有記錄的約有900餘種,其中許多種是世界性分布的。水熊衝體型極小,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溼土壤以及苔蘚植物的水膜中,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得清。水熊蟲的身體表層覆蓋著一層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可呼吸水膜中的氧氣。
  • 科學家想將水熊蟲DNA與人類細胞結合,實現適宜複雜太空環境
    於是有科學家提出了第二種方法,那就是將其它的生命體基因跟人類的細胞基因進行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更強的細胞,從而增加人體素質,不僅能夠適應地球環境,而且還能夠更好地適應太空環境,其它星球環境。那麼什麼樣的生命體基因能夠實現與人體細胞的結合呢?
  • 水熊蟲:對付脫水有秘訣
    但有一種動物,科學家確信絕對可以免於一死,那就是水熊蟲。水熊蟲是一種非常小的蟲子,最小只有50微米,最大也不超過1.4毫米。你必須用顯微鏡才能看清。在顯微鏡下,它的樣子看起來像一頭憨態可掬的熊,故得其名。在生物學分類上,水熊蟲屬於緩步動物,有900多個品種。
  • 水熊蟲又進化了!科學家發現新種水熊蟲,可將致命紫外線轉為良性藍光!
    其原理是:細菌在其細胞中具有核,並且控制遺傳信息的DNA存在於其中。當用紫外線(波長260nm)照射細菌時,它們作用在細菌細胞內的DNA上並引起光化學反應,從而導致細胞枯萎和死亡。通常情況下,紫外線燈的劑量為每平米1000焦耳,就能在5分鐘內殺死細菌和蛔蟲。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抵禦輻射的蛋白質,未來有可能植入到人體內?
    近日,美國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遺傳學家克裡斯·梅森(Chris Mason)提出了一個瘋狂的基因研究計劃——將嘗試在人類的細胞內植入水熊蟲DNA。成功植入水熊蟲DNA的人類會成為首批登陸火星的開拓者,他們也將是首批進行基因改造的太空人,由於水熊蟲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真實環境下存活的生物,而且在輻射環境中依然有效地防止細胞出現變異,如果人類擁有這種DNA將不再懼怕宇宙中的輻射環境。
  • 科學家破解水熊蟲「關鍵基因」的運作方式
    這些水生生物的起源是科學家不斷探索的問題,不過,研究員認為,它們現在破解了一項水熊蟲最怪異的能力之一。內置的防輻射罩是使水熊蟲看起來如此堅不可摧的原因之一。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水熊蟲有一種特別的蛋白質,稱為Dsup,X光輻射會使人類細胞DNA損傷,Dsup可以抑制這種損傷約40%。
  • 水熊蟲的生命力如此頑強,它們為什麼沒有「大爆發」?
    雖然水熊蟲是一種多細胞生物,但是它們的體型非常的小,通常都在1毫米以下,甚至有些種類的體長不足50微米(1毫米等於1000微米),所以大多數的水熊蟲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測到的,想要看清它們,必須要藉助顯微鏡。
  • 與太陽同壽的水熊蟲
    ,身體被角質層覆蓋,長長的細胞組成的肌肉填滿各個體節。當隱生的水熊蟲再次接觸到水時,它們便如鳳凰涅槃般舒展身體,重又「復活」。這個狀態被稱為「水合」。曾經有一隻經過水合後重生的水熊蟲,科學家們利用碳十四測定後發現該水熊蟲隱生了超過120年。聽起來雖然不可思議,但其實隱生狀態中的水熊蟲沒有任何抵抗物理傷害的能力。
  • 水熊蟲:這傢伙變得越來越奇葩了
    文/Fiona MacDonald譯/射射原文/www.sciencealert.com/the-tardigrade-genome-has-been-sequenced-and-it-has-the-most-foreign-dna-of-any-animal
  • 水熊蟲:動物界裡的「不死之身」
    而水熊蟲就是這種動物的代表了。身體構造它們由頭部,四個體節,被幾丁質構成的角質層覆蓋。四對腳,末端有爪子,吸盤或腳趾。由長長的細胞組成的肌肉因應體節而分布。口前有兩向前突出,一個用於刺進食物,另一個則是吸收工具。前腸有很多成對腺體,薄薄的食道連接中腸。在兩個目的水熊蟲中腸和末腸之間有馬氏管,專司體內的滲透壓平衡。
  • 水熊蟲超級生存技能的秘密洩露了
    地球上最堅不可摧的多細胞生物無疑是緩步動物——在顯微鏡下能夠看到的八足水生無脊椎生物,也被稱作水熊蟲。圖解:水熊蟲。      這些小生物能夠忍受嚴重脫水、極端的溫度和壓力、在地球軌道真空環境中暴露幾天時間,以及極大劑量的可以殺死其他所有生物的輻射。
  • 水熊蟲之「死「
    但自然界中,偏偏存在著一些動物,它們竟然違背了基本法,水熊蟲便是如此。水熊是我們的老朋友,它們體型極小,大部分不超過1毫米。雖然小,但依然可以滿足我們,因為它擁有一項逆天的能力,那就是當周圍環境乾燥時,它們可以將身體的含水量從通常的80%減少到百分之幾,並蜷縮成圓桶狀,進入了一種三體人的脫水狀態,仿佛死去一般,靜靜地隱忍蟄伏。
  • 「水熊蟲」會是首批實現星際移民的旅客嗎?
    另一方面,「創世紀號」攜帶了由非營利組織Arch Mission Foundation的月球圖書館,其中包括人類的DNA樣本和數千隻「水熊蟲」,這個行為就好像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地球生命的備份,所發送的人類細胞、微生物「水熊蟲」在將來的某一天很有可能被回收進行克隆和再生,但是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將「水熊蟲」這種體型很小、充滿皺紋、8隻短腳、憨態可掬的小傢伙帶上月球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又進化了可抵抗致命紫外線,它們更像地球主人
    在地球的生命中,要說智力肯定是人類一馬當先,但是要說生存能力、分布範圍、個體數量來說哪個生物最強? 你可能會想到大小只有0.2-7μm之間的細菌,它們是單細胞生物,是簡單的不能在簡單的生命形式了,它們的種類數量、個體數量只繁多,至今人類都沒辦法對它們進行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