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廈門集美軟體園三期,廈門康達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達盛」)醫學檢驗實驗室內一片忙碌。檢測人員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口罩、面罩,與可能含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標本「近距離接觸」。從打開標本保存管,到提取核酸,再到螢光PCR檢測,完成一次檢測,通常需要2-3小時。
自今年2月中旬成為廈門指定新冠肺炎檢測實驗室以來,康達盛的「病毒捕手」們就泡在實驗室內,全天候檢測樣本,數小時內發出檢測報告,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技術支持。康達盛協助集美區、海滄區,接受企業委託,完成新冠病毒檢測任務,憑藉高效、精準地為企業員工採集新冠病毒檢測樣本的優異表現受到廈門當地相關部門的肯定。
康達盛醫療科技是廈門市新冠肺炎指定檢測機構(劉北儀攝)
「此次疫情可以說加速了第三方醫學檢測市場的發展。」在康達盛創始人王晴雪看來,持續蔓延的疫情使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作用進一步為大眾所認知,其價值也進一步凸顯。而在分子診斷賽道上奔跑的康達盛,也將抓住這一契機,跑出發展加速度。
【聚焦婦兒健康領域的分子診斷 將遺傳疾病遏制在萌芽狀態】
康達盛成立於2017年,創始人王晴雪是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在臨床分子診斷、醫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生殖醫學等領域深耕近三十年。
在王晴雪的帶領下,康達盛已建成近一千多平方米的萬級潔淨實驗室,擁有一系列並將持續引進國際高端、前沿的分子檢測技術平臺,包括NGS,CMA,Sanger Sequencing,qPCR,MLPA,STR,SNP等技術平臺,其中,染色體微陣列晶片技術平臺(CMA)是福建省唯一。康達盛特別聚焦婦兒健康領域的分子診斷,應用國際前沿的分子檢測診斷技術於孕前、胚胎植入前/產前、新生兒三道防線,致力於預防控制畸形兒、智障兒、嚴重遺傳性疾病的發生,同時,為相關的病症查找分子層面的病因,並為臨床提供準確高效的診療方案。
康達盛醫療科技創始人王晴雪(Qingxue Wang, MD, PhD)(劉北儀攝)
「與傳統的影像診斷、病理診斷等相比,分子診斷能檢測到人體更微觀、更深層次的生物標誌物,而與疾病相關的特異性生物標誌物可成為臨床診療的標靶。」王晴雪形容說,分子診斷是揭開人體奧秘、從根本上認識疾病病因與感染源的「金鑰匙」,不僅可以用來分析個人的基因組(DNA)進而了解與生俱來的遺傳密碼;也可用來檢測基因突變、以及轉錄組(RNA)、蛋白質、代謝物等,進而實現對腫瘤、代謝性疾病等的極早期診斷與診療方案的選擇與療效預後的判定;還可通過鑑定人體體液中的核酸信息、判別致病微生物的種屬,比如通過咽拭子取咽喉部分泌物來檢測是否存在新冠病毒,進而及時、準確對症下藥。
王晴雪表示,除了外傷,幾乎所有的疾病,包括遺傳性疾病在內,都能探因到分子層面。因此,使用先進的分子檢測技術可以儘早將疾病遏制在萌芽狀態,極大程度地避免人間悲劇。
我國是出生缺陷的高發國家,官方數據顯示,總發生率約為5.6%。出生缺陷和遺傳性疾病已經成為影響新一代人口素質和威脅我國兒童健康的重大問題,且給家庭與社會都帶來了長久的痛苦與負擔。在王晴雪看來,預防出生缺陷的意義極其重大,採用精準的分子診斷進行早篩查、早發現、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勢在必行;對社會大眾進行新興的分子醫學知識與技術的科普更是迫在眉睫。「康達盛的宗旨是——為健康幸福而精益求精。我們願發揮所長,為提升人口素質、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目前,康達盛主要服務於福建多家三甲醫院,包括廈門市第一醫院、廈門市第二醫院、漳州市醫院等,以及上海市國婦嬰、浦東醫院等。檢測項目包括:高風險胎兒的染色體病診斷、流產物分析、家族隱性遺傳病攜帶者篩查、遺傳性單基因病診斷、新生兒肺炎致病微生物快速診斷、婦科與肺科腫瘤等。
【堅持做有臨床診療價值的分子檢測 為治病救人提供技術支持】
作為一項生命科學領域基礎技術,分子檢測可用於醫療大健康、農業育種、食品安全等多個行業,具體到醫療大健康領域應用場景,可分臨床級(比如致病基因的檢測)和大健康級(比如易感基因的檢測)。自成立起,康達盛就定位明確——所提供的分子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必須具有臨床診療意義,可為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直接的參考依據。
定位的「專精」與王晴雪的工作經歷和她對精準醫療的見解緊密勾連。「精準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基礎,診斷明確才可能有下一步的精準對症靶向治療除了提供分子檢測技術服務,我們將不斷開拓臨床應用,努力成為精準優生優育領域的一線品牌。」
康達盛分子檢測技術為臨床提供準確高效的診療方案(劉北儀攝)
現行的分子檢測技術,除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預知疾病、及早預防治療,還可指導合理用藥。「一種藥物,不可能是某種疾病所有病人的最優選擇,通過分子檢測,研究個體差異或基因變異對藥物的吸收、代謝、療效及不良反應等,可以實現合理用藥,為患者節約診斷時間和就醫成本,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王晴雪說,康達盛提供的致病菌快檢服務,可在3小時以內明確肺炎常見致病菌,已成功地服務了數千名新生兒,有效避免了經驗性用藥可能引發的對肝腎的不可逆傷害或耐藥性。提供的基因晶片技術等已服務了上千名孕婦與不孕不育患者,檢出了上百位先天缺陷的胎兒。
在提供技術支撐的同時,王晴雪團隊也輸出自己的專業經驗,根據檢測結果為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智庫」支持。「目前來說,許多臨床醫生對分子醫學與分子生物學的認識還處於較初級的階段,我們希望攜手醫院共同推進精準診斷、精準醫療,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據悉,康達盛的醫學科研服務,也已與數家高校和醫院籤訂中長期的科研合作協議,包括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醫學院附屬廈門第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血液科)等。
談及公司的發展戰略時,王晴雪表示,人才驅動、技術驅動是康達盛一以貫之的發展思路,過去兩年裡,公司已通過技術沉澱打好了基礎,並組建了專業化人才隊伍,目前技術團隊90%以上擁有生物學、醫學相關碩士以上學歷或臨床檢驗師資格,其中,博士三人、碩士六人、副主任以上三人、遺傳諮詢師二人。研發團隊將同步自主研發產品並申請專利,「我們已撰寫並著手申報數項專利,涉及不孕不育的檢測方法與試劑盒、染色體異常的檢測方法與試劑盒、產前診斷的基因晶片等。同時,我們也計劃開展新冠患者的生物標誌物研究,為靶向藥物開發與新型疫苗開發提供線索。」
「分子醫學飛速發展、生物醫療科技無止境。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我們將是永遠的行者,讓我們手所做的、我們生命所經歷的,成為更多人的祝福。」王晴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