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及其律師團隊出席聽證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羅盈盈
孫楊表示,當時是保安砸掉血樣,自己只是在照明,全過程在主檢察官的注視下進行。
北京時間11月15日,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舉行的孫楊聽證會在瑞士蒙特勒進行,由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起訴孫楊及國際泳聯(FINA),這場備受關注的聽證會將持續至北京時間11月16日凌晨結束。
目前,雙方已經就2018年9月4日發生的「拒檢」事件細節進行交涉。
聽證會初始階段,孫楊被問及為何不配合檢測時,他表示,主要原因在於對方沒有出示令人信服的證件,因此質疑對方的檢測資質。
「之前所有機構來檢查,他們的興奮劑檢測人員都能出示有效的證件和授權,唯獨這次沒有,」孫楊說道。
孫楊還表示自己當時曾提出,等待檢測人員回去重新帶齊有效證件,或更換有資質的人前來檢查,但遭到對方拒絕。
對於檢測人員資質的關鍵問題,WADA第一證人斯圖爾特反駁,只要主檢測官擁有授權證明,兩位助手則不必要提供身份證明。
當天,國際興奮劑檢查管理公司(IDTM)負責檢測工作的具體執行。第二位證人圖爾多回應,「根據IDTM工作規則,檢測人員在檢測運動員過程中,是否需要提供本機構的授權信,並沒有強制要求。」
IDTM項目經理波帕曾在電話中與現場的興奮劑檢查官進行交流,並根據實時情況給予指示。他作為證人出庭時表示,檢查當晚出現在杭州的三位工作人員均由IDTM指派,三人的信息都存在機構系統之中,接受過相關訓練。
「興奮劑檢查官告訴我,孫楊和他的同伴建議帶走血樣,我難以想像像孫楊這樣級別的運動員,為了保留血液,會損壞已經封存的樣本,」波帕說道。
而針對暴力砸碎血樣容器的說法,孫楊表示自己沒有碰過樣本瓶子。他回憶稱,當時是保安砸掉血樣,自己只是在照明,全過程都是在主檢察官的注視下所進行。
孫楊聲稱,最初自願配合檢查,但由於一直對血檢官的資質存在疑問,在諮詢醫生和專家建議之後,決定採取相關的拒檢行動,「讓三個沒有資質的人拿走血樣,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孫楊還指出,負責血檢的人員在檢測過程中聲稱是自己的粉絲,並以此為由進行視頻拍攝。
另一個分歧點是,根據興奮劑檢查官的描述,當晚的檢查場面一度非常混亂。但孫楊的律師指出,通過監控錄像顯示,當時在場人員都非常平靜,並無出現激烈場面。
在現場,陪審團一度重提2014年孫楊因服用違禁藥物受罰的往事。孫楊對此回應,「當時因為我在世錦賽期間,心臟不舒服,在隊醫指導下用藥,但這個藥剛剛列入賽內禁藥,因此誤服藥物。這是個技術性失誤。」
根據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的日程安排,孫楊的聽證會從北京時間11月15日下午4點開始,直至11月16日凌晨3點30分結束,全程持續近12個小時,中途安排三次休息。期間,孫楊、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代表及相關方證人都將發言。
但聽證會當天,國際體育仲裁法庭不會立即宣布任何決定,而是擇期宣判,有可能拖至明年初才會公布。
聽證會現場。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拒檢」事件公開化最早源於今年1月,當時《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稱,2018年9月4日,孫楊與興奮劑檢測人員發生衝突,可能面臨終身禁賽。
隨後,孫楊律師就此事發布聲明,聲稱該文章為不實報導,並表示負責飛行藥檢的IDTM工作人員檢查時存在多項違規操作,包括血檢官、尿檢官在內的三名人員無法提供檢查需要的授權文件。
中國遊泳協會表示報導失實,並公開國際泳聯反興奮劑委員會對該案件作出的說明——2018年底,國際泳聯就此事舉行13個小時的聽證會,「認定孫楊不存在違反《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的行為。」
但隨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仍就「孫楊拒檢」一事,向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提起上訴。聽證會原計劃在今年9月進行,最終推遲至11月份,同時遵從孫楊的意願進行公開審理。
根據此前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起訴,由於孫楊拒絕提交興奮劑檢測樣本,要求其接受最少兩年、最多八年禁賽。
責任編輯:祝加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