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梅艾爾」推出智能多功能建築機器人,有望將建築施工成本降低50...

2020-11-22 36kr

目前建築工地逐漸開始面臨招工難、用工難的情況,並且建築施工的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對於建築行業這類勞動力密集行業,機器填補人力短缺或替代人力是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

國內外對建築機器人的研發製造已經進行多年,但是真正可進行商業化落地應用的智能建築機器人寥寥無幾。

36氪近期接觸到的帕梅艾爾自主研製了一款智能建築機器人,可以實現機器人到房間後自主完成測量、施工、轉場、施工等工作流程,機器人自動編程執行施工任務,無需人工幹預,並且一臺機器人具備抹灰、抹膩子、牆體打磨等多項功能。

建築機器人之所以國內市場落地進程緩慢,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個問題具體來說,建築機器人的主體可以分為移動平臺(AGV)和作業平臺,而施工環境不平整的地面使得AGV無法像在物流行業的自動化倉庫中暢通無阻地移動,往往會因失去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導致移動失控。

針對這一難點,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移動平臺控制技術,使得移動平臺可以根據地面傾斜角度進行調整,實現在較狹小、不平整的空間內自主運行。

另一方面,建築施工場景中地面、牆面不平整會導致機器人施工操作時誤差過大,例如在實際施工中,地面、牆面一般存在一定的傾斜角度,機器人如若按地面、牆體絕對水平、垂直提前設定路徑就會在施工到一定距離後,必然會遠離牆面或者撞擊牆面。

公司對此研發了機器人對誤差進行自動修正、補償的軟體算法,使其施工精度可達1mm左右,可以滿足《建築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9—2010所規定的水泥砂漿抹灰表面平整度偏差3mm以內的標準。

除去這兩個困難之外,目前市場上的傳感器並不適應建築施工場地高粉塵、高溼度、高溫的惡劣環境。

例如視覺傳感器要有色差才能對焦,但是砌磚、抹灰是純灰色,石膏、膩子是純白色,在這種同色的情況下無法對焦。3D線掃描雖能滿足精度要求,但其一次掃描寬度只有幾十釐米,也很難適用長度達幾米的牆面。

公司綜合運用多種傳感器,並對外採傳感器進行二次開發,使其能夠適用於建築施工場景進行高精度感知識別。

第二個問題則是在實際部署施工時由於建築信息模型(BIM)與實際情況會存在一定偏差,機器人無法完全按照導入其控制系統的BIM 圖紙施工,所以往往需要針對現場具體的牆面、地面情況對機器人進行繁瑣複雜的示教編程。但是這對於普遍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建築施工人員來說這種方式可行性非常低,而聘用專家進行示教編程的人工和時間成本都很高昂,且效率低於直接人工施工的方式。

因此公司針對建築機器人部署進行了自動編程的研發,機器人先通過傳感器對建築進行測量、再根據不同牆面、地面實際情況進行編程、規劃、自動後臺模擬示教,無需再次驗證。其機器人還實現了一鍵化操作控制,提高了建築機器人部署效率,降低商業化應用門檻。

整體來看,帕梅艾爾針對建築機器人商業化部署的瓶頸,從機器人本體、機器人運動控制、機器人算法、移動平臺控制、多功能平臺控制系統、傳感器等多方面進行了自主研製。2019年底公司對完成了三次迭代的機器人產品在工廠進行了測試,並於今年4月正式開始在建築施工現場進行測試,目前測試比較穩定,預計可在今年底前實現商業化應用。

建築機器人的另一個商業化門檻是其目前市場上其他建築機器人產品實現功能較單一,往往一個工種就需要重新研發一款新型機器人,施工工地若同時部署多種不同規格的機器人會導致實際部署成本較高。

不同於目前市場上其他競品只能實現單一的測量、噴塗、打孔或砌磚功能。帕梅艾爾則通過更換工裝夾具,可以實現抹灰、抹石膏、刮膩子及打磨全流程的施工操作,一機實現多工種功能。

帕梅艾爾經過4年多一系列自主研發,其建築機器人在實際部署時其成本相比於人工將大幅降低。

對於企業來說,降本增效是付費的動力。帕梅艾爾也進行過測算。例如,以人工施工的商品房計算成本:刮膩子和打磨的施工單位人工成本至少為17 元,而公司機器人施工擬膩子每平方米噴塗、打磨各收取3.5 元,總費用相當於不到人工成本的50%,可為建築公司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另一方面,機器人施工效率更高,一般一名膩子工人一天可噴塗100-150平方米,而機器人一天可噴塗2000-2500平方米,打磨誤差標準2-4 毫米的普通牆面可達到2000-3000 平方,高標準精裝修1-2毫米可達到1500-2500 平方米,即一臺機器人可替代20-30名工人。

業務落地方面,公司目前計劃主要通過設備租賃方式實現商業化部署,原因在於建築公司工地往往分散在各地,絕大多數設備都是以租賃方式。預計產品單位投資回報周期為6-8個月左右。

目前全球建築機器人領域進入商用測試的寥寥無幾,技術相對成熟的有:挪威 nLink機器人和澳大利亞Fastbrick Robotics 設計的 3D 建築機器人 Hadrian X。進展較快的美國Construction Robotics公司的砌磚機器人(半自動)和配套的材料升降機進行商用測試階段。國內上海大界機器人則主要針對裝配式建築,其產品由於重量、高度、寬度的原因無法在目前主流的現澆式建築施工場景進行作業。

未來發展方面,公司一方面會專注於機器人控制、運動規劃、自主編程執行等核心軟體算法方面,進一步開發實現地面找平、鋪貼地板磚和瓷磚、砌磚、外牆施工等多項功能,本體環節則將通過外採並適配開發解決;另一方面將加快商業化進程,實現批量銷售部署,形成穩定的收入,為進一步擴大規模奠定基礎。

目前公司正在尋求融資,資金用於產品量產投入,擴展公司業務規模。


相關焦點

  • 界定未來建築 | 2020大界機器人產品發布會
    —《界定未來建築》企業白皮書發布 —大界機器人創始合伙人兼CEO孟浩發布企業白皮書,並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核心及戰略規劃。公司對整個建築行業實現智能製造的暢想,都基於自創立之日就開始研發的智能建築機器人軟體系統——ROBIM。
  • 海南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降低建築能耗 提高施工效率
    裝配式建築,被比喻為「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是將建築的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製完成,再運輸到施工現場,通過拼接、澆築等方式組裝成一棟棟房子。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築可以減少施工現場的和泥、抹灰、砌牆等工序,減少大量木模的投入,避免產生大量建築垃圾,這是一種綠色低碳、高效的新型建築方式。
  • 5種使智能建築更智能的技術
    根據最近一份關於對智能城市發展和物聯網的興趣以及企業的底線潛力的報告,智能建築技術市場預計在未來五年內每年將增長34%。預計到2021年,智能建築技術的市場總規模將達到247.3億美元。利用數據,建築運營商可以看到潛在問題的指標,並可以在產品和系統失效前採取糾正措施。Mahmud援引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數據說,企業可以通過優化現有建築資產和優先維修來節省大約15%的資本資產支出。「減少停機時間和相關成本的機會是巨大的。
  • 裝配式工程師——未來建築施工與設計的項目經理
    裝配式建築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到六十年代終於實現。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由於裝配式建築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產成本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建立健全裝配式建築政策體系、規劃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產品體系和監管體系,形成一批裝配式建築設計、施工、部品部件規模化生產企業和工程總承包企業,形成裝配式建築專業化隊伍,全面提升裝配式建築質量、效益和品質,實現裝配式建築全面發展。
  • 2018-2022年中國智能建築行業預測分析
    如某些開發商只片面的考慮成本降低,而不去深刻的剖析用戶的心理和社會的發展,跟不上科技進步的步伐;某些智能建築工程因投資資金、系統整合等原因無法竣工,導致工程延期、投資浪費;有的建築物雖然已投入使用,但智能化的功能名存實亡,不能正常工作。以上種種原因造成相當大的一部分智能化系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導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
  • 裝配式建築施工全過程圖解
    裝配式建築是什麼那麼,裝配式建築是什麼?裝配式建築到底是怎麼生產的?現場又是怎麼施工的?成本造價又如何?相比其他材料的優勢在哪裡?樂高玩過沒(見過也行),我們可以把梁、板、柱、牆等事先做好的構件想像成一塊塊樂高積木,在施工現場只需把他們拼合在一起。裝配式建築將部分或所有構件在工廠預製完成,然後運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
  • 36氪首發|「史河科技」完成3500萬元PreA+輪融資,實現高空作業機器...
    36氪獲悉,智能高空機器人公司「史河科技」已經於2019年10月完成3500萬元PreA+輪融資,由中發展集團與銀盈資本聯合領投,盛世資本、京信供銷基金、科鑫資本跟投,公司估值數億元。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的下一步研發。史河科技是一家聚焦於高空作業機器人研發,旨在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從事高空工作。
  • Netflix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將推出第2部
    Netflix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將推出第2部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1-01-07 09:55:55
  • 從高科技到產品力,碧桂園對「好房子」定義
    過去一年,碧桂園在標準化設計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健康住宅體系升級:從三橫兩縱的板式樓體,到衛生間的單地漏專利設計,從「一鍵」實現居家消殺,再到社區「零接觸」一條龍服務……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0年,「產品力」正在成為碧桂園的核心關鍵詞。產品力要讓市場說了算長居一二線城市的人,或許並不能體會到碧桂園的「無處不在」。
  • 這樣設計住宅項目,建築節能做好了,成本也控住了!
    建安成本中,涉及到建築節能成本的內容主要包括建築外圍護結構的保溫成本和門窗成本,因其地區差異、保溫體系差異、節能設計等方方面面的不同,本篇文章以山東省寒冷地區為內容,介紹為什麼開發商重視節能設計。
  • 融資丨「擎朗智能」完成C輪融資,繼續發力送餐機器人全球化落地
    創始人李通紮根機器人行業近20年,曾在微軟亞洲工程院 Incubation Team ,參與微軟機器人作業系統項目Robotic Studio項目開發。新冠疫情期間首個智能抗疫隔離點「杭州省委黨校」公司核心團隊也大多具備10年以上的機器人研發經驗。
  • 空間基因:建築信息編碼簡史(二)
    比如,一個專門研究食肉類動物全球分布情況的專家,可以在「目」這個層面調取「食肉目」,它自然就包含了裡面貓科、犬科等所有動物,而不需要再往下逐層查找。現代動物的分類已經很統一了,但它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是第四點,分級管理。
  • 建築智能化的施工組織設計
    建築智能化的施工組織設計主要任務就是根據建築智能化產品技術經濟特點,結合建築智能化的現代「4C」技術的應用(4C即: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 CRT),實現工程建設計劃和設計的要求,提供各階段施工準備工作內容,對人力、資金、材料、機械和施工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協調施工中各施工單位、各專業、資源與時間、各資源之間的合理關係。
  • 建築行業衰敗,轉行才是出路?
    只有兩張床大小的迷你臥室,電鈕一按自動轉換成一間智能辦公室;房屋牆體開裂了,塗上納米「創可貼」,裂縫即強勁彌合……擁抱網際網路的建築,就是這麼的「潮」! 隨著信息化技術和水平的提升,BIM(建築信息模型)、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技術、雲計算等,都可以打破傳統發展模式。而這些技術手段都是通過「網際網路」實現,進而作用於建築行業,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中建編制建築工程綠色施工技術指導手冊(2015版)
    使用新型的智能電鍋爐系統能夠解決上述問題,智能電採暖鍋爐由加熱器、微電腦智能遙控、LED數顯控制板和外殼組成。智能電採暖鍋爐以清潔的電力為能源,以水為導熱介質,運用水電分離技術,將電能高效的轉化為熱能,具有無汙染、無噪音、節能、環保、安全、衛生等優勢,並且可以進行溫度和時間的設定,且為間歇性加熱,一定程度的節約了電能。
  • 裝配式建築產業的發展趨勢與布局特徵
    近年來我國人口生育率降低,老齡化程度加快,人口紅利優勢喪失,建築從業人員減少,導致人力成本上升。農民工選擇建築業意願持續走低,預計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建築業人工費用上升。相比於現澆式建築大量使用人工的建造方式,裝配式建築運用精細化分工大大提升生產效率,人力需求較低。
  • 2020年,這家機器人企業的多款送餐機器人刷屏了
    在疫情期間擎朗智能為在全國上百家三甲醫院和隔離點提供餐食配送服務,從而避免交叉感染,全面配合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公司重點拓展海外市場,在韓國推出了首家「機器人咖啡廳」,在日本落地了全球首家「智慧圖書館」、在荷蘭推出了首家機器人餐廳、與杜拜十七家醫院達成合作訂單等全球出貨量突破1萬臺。其品牌實力有目共睹,並被人民日報、CCTV、財富、BBC等報導。
  • 建築用保溫材料現狀及發展趨勢
    選擇時可參考以下內容:1)足夠的強度;2)足夠的化學穩定性;抗凍性,可以抵禦低溫的侵襲;抗風化能力;3)阻燃、不燃性能,滿足建築防火要求;4)吸水率低或不吸水;5)較長的使用壽命;6)良好施工性、施工過程不會破壞或降低保溫性能;7)無毒無害,性價比高、環境友好的綠色建材。
  • 光輝城市的「數字孿生」,打的什麼牌?
    光輝城市成立之初,推出的產品是一款名為Smart+的設計平臺,主要面向建築設計師用戶提供能夠從3D模型生成效果圖和效果視頻的簡單易用的工具。對於建築設計師來說,如何將自己的設計靈感100%的呈現給他人一直是一個難題。
  • 盤點國內排名前十強智能客服ai電銷機器人品牌商家
    具有話術配置,真人語音,識別準確,支持打斷,多輪會話,智能撥打,智能溝通,自動記錄,自動分類分析,數據挖掘等功能,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打造高品質多功能高效率的AI電話機器人。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完美實現一次性買斷系統,永久無限開通電話機器人,無限開通OEM貼牌子系統,獨立部署,一站式解決您的電銷難題,幫助企業極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快速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打造財富,信息,資源平臺,共享智能時代新紅利。易網行憑藉專業的水平和成熟的技術,在AI智慧機器人行業中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