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條藏區旅行路線的海拔極易引發高反,心臟不好的慎選

2020-12-03 進藏攻略君

高原反應一直都是人們畏懼高原旅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頭暈、噁心、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等等,這種無可避免的難受症狀總會把我們初見高原美景的興奮與喜悅衝刷的一乾二淨。很多人都會問攻略君如何避免高原反應?吃什麼藥可以治療高反?高矮胖瘦和高反有沒有聯繫?事實上,高原反應是初入高原的人都會產生的正常現象,是不可避免的,沒有一種藥物能完全徹底的預防和治療高反症狀,同樣,人們的身材和高反症狀的輕重程度也沒有太大關聯,最直接的治療方法就是吸氧!

雖說吸氧可以很快緩解高反症狀,但攻略君建議,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儘量避免直接吸氧,減少對氧氣罐的依賴性,依靠自身適應力緩解高原壓力,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高海拔環境和後期的行程。如果你是高原小白,並不確定自己能否很好的適應高原環境,那攻略君推薦你的進藏路線選擇在318川藏南線或青藏線等路況較好、沿線基礎設施完善、海拔上昇平緩的路線上,給身體一個適應期,慢慢接受高海拔帶來的生理反應。藏區內遊玩的時候也儘量避免全程海拔較高的路線,量力而行,安全第一!

如果你屬於以上述中的高原小白,那攻略君建議你進藏或在藏區遊玩期間不要選擇以下這兩條大路線,具體原因,接著往下看吧——

第一條新藏線:是連接兩大熱門旅遊地區的大熱路線,也是危險與美麗並存的誘人陷阱

1957年開通的新藏線新線是如今通行度最高的新藏公路,它的起點從新疆喀什開始,終點在西藏阿里地區的獅泉河,全長1455公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所以說它海拔"最高",是因為行駛新藏線的途中需要翻越5座5000米以上的大山,像是界山達坂、紅土達坂和死人溝等高海拔路段,都是對人體的極限挑戰。從海拔900多米的新疆翻過五千米以上的山口最後停到4500多米的阿里,再加上複雜多變的氣候,就連經常走這條路線的老司機都要小心提防著。

和複雜多變的天氣情況相比,新藏線的路況則稍微讓人感到一絲絲欣慰了。自2010年後,G219國道新藏線全面改造,目前除少部分路段之外,全線基本上都是柏油路,這讓很多自駕者們稍微輕鬆了一點,但這裡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即使你以前走過幾次新藏線,但當你再次面臨它時,還是會感到壓力山大!所以高原小白們,不要輕舉妄動哦~

第二條阿里大北線:絕美阿里風光無限,但複雜路段讓人望而卻步

很多人說"無阿里不西藏",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這裡擁有著舉世無雙的美妙風景。阿里簡直就是西藏的一個縮影,這裡有著你能想像的一切,令人心生崇拜的神山聖湖,遼闊無垠的草原上生長著種類豐富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質樸的自然風光是它最有力的吸睛武器,如此充滿魅力的阿里怎麼沒能不讓人喜愛呢?

其實來阿里大北線要面臨的不只有高海拔,更要應對好這一路上極多的小路岔路。如果你不是很熟悉這裡的路況,駕駛技術也不怎麼過關的話,就很容易走錯路搞錯方向。況且途中有些地方是沒有路的,只能沿著以往的車轍印記前進,那麼多車轍印,你又能確保哪一條是對的呢?散布著砂石的道路就像是一條長長的搓衣板,行使其中,我想只有體會過的人才知道是怎樣的酸甜苦辣吧~

出門在外,安全總是人們避不開的話題,正在計劃進藏的小夥伴們,在面對全新的高原環境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哦,選擇適合方式進藏遊玩,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努力適應,這樣才能給自己留下一個美好且難忘的旅行回憶~

相關焦點

  • 人在多高的海拔會出現高原反應?如有高反應該怎麼辦
    人在多高的海拔會出現高原反應?如有高反應該怎麼辦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對高原反應的高度存在著差異。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去高海拔,也會有不同反應。沒有人能夠告訴你,海拔多少一定會高反。因為,高原反應是一件充滿個人因素和偶然性的事件。有人無氧登頂珠峰也沒事兒,有人倒在了稻城亞丁海拔3720米的地方。對於誘發高反的原因,那就更是五花八本了,心情太激動、洗澡著涼了、晚上沒睡好,飯吃的太多、喝了點小酒,我還見過一高興,翻了倆跟頭,就躺地上起不來的。
  • 一圖在手,西藏你有,西藏74個縣區海拔
    與大家分享本文的初衷:幫您防忽悠,在日常藏區旅行中,一些藏區旅行經驗較少的人經常會被一些「老西藏」忽悠:那個地方海拔只有兩千多/三千多,安全得很,絕對不會高反啦。等到目的地,拿出海拔表一看,海拔都快五千了,雖然之前沒有高反,但是直接被嚇「高反」了。
  • 西藏旅行「高反」怎麼破?我高原自駕「撲街」3次後的7條良心建議
    第一次高反「撲街」地——雲南德欽(海拔3400米) 那是我們第一次自駕進藏,走的滇藏線,香格裡拉到德欽這一段遇到了路上第一座雪山——白馬雪山,「沒見過世面」的我們興奮的不行,用三腳架支在國道對面,來回折返跑自拍,當時只是覺得喘的厲害,也沒太在意。
  • 帶著高反的不適,穿越杳無人煙的可可西裡,我們的行程才剛開始!
    在生活與工作中,經常會聽到別人說西藏怎麼美,怎麼美,西藏上的高原反應如何如何厲害,體質狀況不好的人不要隨便去西藏云云......因為工作的的關係,一直沒能成行,沒機會看到電視中的那一抹高原紅,以及影視劇中那潔白的哈達,前段時間因為公司要派遣員工到西藏考察,才終於圓了我心中的西藏夢。
  • 勾勒高原藏區的「大地之脈」——青海省藏區二等水準路線工作紀實...
    2016年9月18日,青海省藏區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項目通過驗收,這標誌著青海初步建成了滿足全省藏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對現代測繪基準的需要的青海省藏區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 我們一向熱心回答各類藏區旅行問題,除非忍無可忍
    本來在經過了五湖哥哥的輪番捶打後,在回答藏區旅行問題時,我以為自己早已經能夠做到雲淡風輕、寵辱不驚了。關於五湖哥哥的故事,可以直接查閱《還記得那個要去穿越無人區的五湖哥哥嗎?這回是真的沒有交集了》。但事實證明,做藏區旅行工作,尤其是較小眾的特種旅行線路的人,真的需要有一顆大心臟。
  • 納木錯旅行時的聖象天門與扎西半島
    對於自駕遊客來說,這個問題選擇難度小很多,目前無論是通往扎西半島還是聖象天門景區的路況都還不錯,一般車輛都可以前往,只要遊客時間不是太緊張,多花上一天時間這兩個景點都可以兼顧。糾結的人群主要是那些通過大交通方式到達拉薩,以拉薩為起點終點進行環線旅行的參團朋友們。
  • 去西藏旅行怎麼遊短線?3天以內這麼玩
    之前好多朋友向攻略君表示自己沒有那麼多的假期可是又想去一趟高原,像是這樣的情況有沒有什麼旅遊路線推薦一下,因為時間有限,自己做攻略肯定來不及。雖說攻略君家不做短線,但是給些建議還是可以的,畢竟是做藏區旅行,一些經驗還是有的哦。
  • 稻城亞丁高反嚴重嗎 稻城亞丁海拔多少米
    稻城亞丁是一個讓人心心念念的地方,因為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風貌而出名,整個景區很大,有巍峨的雪山,也有鬱鬱蔥蔥的草甸,更有五光十色的湖泊,總之雪域高原的美景全都匯聚於此,成為了不少旅遊和攝影者的天堂,很多人都知道稻城亞丁海拔高,那稻城亞丁海拔多少米呢?稻城亞丁高反嚴重嗎?關於這些以為下面下邊就詳細給大家介紹下。
  • 海拔4500米的地方待幾個月會對身體有什麼危害?怎麼防止高反?
    最大的危害就是適應了高海拔的環境,回來低海拔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醉氧。適應高海拔需要從低海拔緩慢上升。在去之前我做了很多攻略,最後也不懂有沒有用,反正就是出發了,去到貴州那邊的時候海拔才1300多,我就開始時刻注意海拔的變化,但是直到我去到康定,也沒有出現高反的任何不適。大家都知道,康定過去是折多山,海拔4300米,因為擔心自己沒有辦法適應高海拔的地方,所以我離折多塘還有十幾公裡的時候就停下來休息了,在那裡海拔是3100,感覺到動作大點都有點喘,所以我就休息了幾個小時再慢慢的往前走。
  • 這13個神仙線路好玩又不貴,現在準備剛剛好!
    找一個好地方,開啟一場精彩旅行,非常有必要。如果你還沒開始計劃,遊小君精心挑選的13條線路非常適合端午出行(現在報名還有618活動優惠哦,非常划算)~具體可到遊俠客官網搜索線路購買喲絕美海島、清涼旅行地、文藝之旅……夏日絕佳旅行地都在這,總有一款打動你▼
  • 為什麼川藏線旅行的熱度這麼多年來沒有衰減?
    這十五年來,川藏線旅行牢牢佔據了國內公路/戶外旅行的榜首位置,從未旁落。前些年,我們經常在各類論壇、貼吧、網站、QQ群裡看到類似於「最後的318」,「最後的川藏線」,「再不出發,景色就沒了」等類似標題黨論調的宣傳。
  • 有人高反差點死掉,而我卻看到了稻城亞丁絕世的美
    在放出美圖之前,先和大家講講高反,對於人體而言,會不會出現高反真的是個未知數,但有幾種情況一定會增加高反概率,第一是上高原前有長期鍛鍊,第二是因衣物穿著較少而受涼,第三是上了高原劇烈運動,第四是疲勞。所以上高原前都儘量做好防備,有鍛鍊習慣的,就提前1周左右停止鍛鍊;注意保暖,帶夠厚衣物,提前一周左右吃紅景天,上了高原勿劇烈運動,多喝熱水,注意休息。儘量減小高反的可能性。
  • 在色達觀看天葬,攝影「老法師」把藏區習俗當成動物園來拍攝!
    藏區喪葬習俗很多,水葬、火葬、土葬、天葬、樹葬以及只有活佛才有資格的塔葬。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天葬,藏區的天葬習俗在很多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人故去以後只有德高望重之輩才可以實行天葬儀式,藏區對天葬的理解為生於自然回歸自然,人故去後由拉瑪誦經做法後拉去天葬臺由天葬師進行分割然後餵食禿鷲。
  • 遊客穿越稻城亞丁因高反死亡,想去西藏又怕高反?看完這篇你就懂
    9月19日,一名遊客在穿越稻城亞丁的時候因為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高原反應,同行者緊急呼叫救援,然而由於山路非常艱險,救援人員3個小時後趕到時這名遊客已經不幸因高反併發症去世,真的令人感到非常遺憾。小編就是一個幾乎百分之百會出現高反的人,去過四次高原地區,全都出現了高反症狀,但是都是靠著正確的處理方式安全度過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科普一下吧。1、什麼樣的人容易出現高反?高反發生的各類原因非常多,海拔氣壓、空氣溼度、身體健康狀態、水分甚至心理狀態等等,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可靠準確的方法判斷一個人是否會出現高反,不過登山界有句俗話:「欺男不欺女,欺強不欺弱」。
  • 海拔3600米藏區成功試種出稻穀
    在海拔超過3600米的藏區高原試種出稻穀了。10月29日,記者在甘孜州理塘縣甲窪鎮俄曲村的瑪吉阿米花園農莊看到,大棚裡試種的兩畝旱稻已穗滿枝頭,即將成熟收割。在高原種稻穀,是從未有過的嘗試。該農莊負責人丁方麗告訴記者,旱稻種植的海拔最高極限是2000米,這裡試種的旱稻基地是已知海拔最高的實驗基地。「高原旱稻種植最大的問題是氣溫,我們在大棚上特意蓋了一層『棉被』,即使棚外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棚內也能保證在10攝氏度左右。」丁方麗說,基地大棚是特意打造的,一個大棚1畝地,造價在32萬元左右,目前實驗有2個大棚。
  • 今年4次去西藏沒高反,難道真是西藏生態變好,含氧量也升高了?
    確實,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因為西藏大部分地區海拔3600米以上,阿里、日喀則一帶則是4500米以上,受氣壓變化和含氧量減少的影響,長期居住在平原的人,突然來到這裡,頭幾天會不適應,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 還未被炒起來藏區的珍品,藏區隕玉-藥王石
    藏區高海拔形成原因中科院研究團隊發現,早在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其實是一個海拔只有1500米的中央谷地,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的「香格裡拉」。2020年12月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到西藏容易高反,但吸氧必須節制,網友:下次不敢了
    很多人在入藏之前會做很多工作,比如先喝點緩解高反的藥,然後選擇是坐火車還是飛機,如果是純粹旅遊,很多人會選擇坐火車,一可以遊覽美景,二可以讓身體有個逐步適應的過程。不過即使這樣做,到了拉薩還是很容易高反,畢竟拉薩海拔3650米。如果不高反,是不是不給高原面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