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600米藏區成功試種出稻穀

2020-12-03 法治要聞

在海拔超過3600米的藏區高原試種出稻穀了。10月29日,記者在甘孜州理塘縣甲窪鎮俄曲村的瑪吉阿米花園農莊看到,大棚裡試種的兩畝旱稻已穗滿枝頭,即將成熟收割。

在高原種稻穀,是從未有過的嘗試。該農莊負責人丁方麗告訴記者,旱稻種植的海拔最高極限是2000米,這裡試種的旱稻基地是已知海拔最高的實驗基地。

「高原旱稻種植最大的問題是氣溫,我們在大棚上特意蓋了一層『棉被』,即使棚外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棚內也能保證在10攝氏度左右。」丁方麗說,基地大棚是特意打造的,一個大棚1畝地,造價在32萬元左右,目前實驗有2個大棚。

造價32萬元的大棚,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丁方麗介紹,大棚膜是從國外進口的特殊材質油紙,不僅抗紫外線,不會融化,而且不會起霧。考慮到高原上常年積雪,大棚外特意蓋的「棉被」也是特殊定製的,中間有遮陽和防水層,能抵抗高原的雨雪和晴天的高溫。

「今年6月初播種,種植時間晚了,稻子灌漿不是很好,預計在11月底可以收割。」來自山東壽光的技術人員李樹興告訴記者,今年是首次實驗。在高原種植,稻子的生長周期和氣溫變化有所不同。「低海拔地區旱稻生長周期是125天左右,根據理塘高原的實際情況,這批旱稻生長周期要多2個月,差不多是185天左右。正常情況旱稻畝產800斤沒問題,這次播種遲了,結穗不算好,照目前的長勢,今年畝產應該在200斤左右。」

「雖然產量低,但這裡海拔高、光照長、晝夜溫差大、稻子的成熟期長,稻米的品質應該不錯。」李樹興說,稻子成熟後要檢測各種元素、物質含量。

丁方麗說,今年收割後,明年會繼續種植,擴大到4個大棚,水稻、旱稻一起種。明年將在4月播種,預計9到10月即可收割。她表示,「在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種植稻穀是一種創新和突破。雖然收益可能不顯著,但可以通過穀物、蔬菜輪作,有效預防病蟲害,提高土壤肥沃度和利用效率。此外,我們還計劃開發與高原稻米相關的旅遊產品,以此吸引遊客。」

專家觀點

省農科院副院長、水稻專家任光俊:

海拔3600米的地方種出稻穀,在全國算是海拔最高的了。涼山州普格縣曾在高海拔地區種出稻穀,海拔有2000米左右,很挑品種,是圓粒型的高原粳稻,耐低溫能力比較強。

高海拔地區種稻穀光照沒問題,最大的難點在於全年有效積溫不夠。比如秈稻要求大於12攝氏度、低於35攝氏度之間的溫度才是有效溫度。甘孜高原如果按常規的種植方法肯定不行,有效積溫遠遠不夠。

如果從預防土地連作障礙角度進行大棚試種,是可以進行有益嘗試的。根據生長期不同,建議種早熟粳稻。

如果從經濟效益看,高原種稻穀成本很高,不划算。出於土地輪作需要,可以嘗試探索分別種植水生蔬菜和水生稻穀這兩種類型。哪種需水量少、產出高、病蟲害少,產出類型又是綠色產品,價格賣得上去,就種什麼。和經濟效益有效結合,才能長遠發展。

相關焦點

  • 甘肅華銳藏區山旱地佔耕地八成 跟進藜麥產業冬季試種成功
    圖為甘肅武威市天祝縣冬季日光溫室裡,藜麥已近成人高度,這意味著當地在冬季試種藜麥成功。 伏潤之 攝中新網蘭州2月14日電 (記者 崔琳)春寒料峭的2月,在甘肅華銳藏區武威市天祝縣境內的日光溫室裡,原本秋季才能開花結穗的藜麥已近成人高度,這意味著當地冬季試種藜麥成功,進一步推廣後,可以為製作藜麥花卉提供原材料,每棚年可實現產值9萬元左右。該縣松山鎮阿崗灣村種植戶包貴珍,家中有五口人,昔日靠種植馬鈴薯生活,畝均收入300元左右。
  • 長沙縣金井鎮2米高「巨人稻」試種成功,畝產破1噸
    個頭兩米,禾下乘涼不是夢在長沙縣金井鎮,巨型稻試種成功。「現在還剛開始抽穗,最高可以長到2.25米,禾下乘涼不再是夢。」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夏新界介紹,巨型稻穗長粒多,圓潤飽滿,稻穗的粒數多的可達800粒,每千粒稻穀重28克左右,此前在常德西洞庭種下巨型稻「試驗田」畝產突破1000公斤。
  • 海拔3600米的扶貧路
    ---------------這裡離天空很近,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在這裡進行扶貧,和登天一樣難。脆弱的生態環境,貧瘠的土地,無邊無際的山脈。這裡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瓦恰鄉,地處帕米爾高原,駕車從喀什市出發,盤旋彎彎曲曲的山路,需10個小時才能到達。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看著這一測量結果,手捧飽滿稻穀,臉上滴著汗水的李耀球欣喜地說:「這一結果超出我的預期!」今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由袁隆平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與7月測得的早稻數據綜合顯示,第三代雜交水稻早晚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消息傳開,萬眾矚目。
  • 海拔3600米,高原偵察兵的「硬核」訓練了解一下
    國防在線客戶端消息(蘇展展 張雲召)近日,駐藏某旅演兵場傳來陣陣殺聲,據悉,為激發官兵精武強能訓練熱情、促進軍事訓練提質增效、提高練兵備戰水平,該旅在海拔3600米的雪域高原,組織開展2020年度群眾性比武競賽活動。
  •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在玉林試種畝產超700公斤
    看著這一測量結果,手捧飽滿稻穀,臉上滴著汗水的李耀球欣喜地說:「這一結果超出我的預期!」得知第三代雜交水稻在全國水稻產區試種,他與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聯繫,表達了在廣西「糧倉」——玉林試種的想法。今年5月,通過嚴格審核後,他如願拿到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的稻種,共11個組合。
  • 還未被炒起來藏區的珍品,藏區隕玉-藥王石
    藏區高海拔形成原因中科院研究團隊發現,早在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其實是一個海拔只有1500米的中央谷地,森林茂密,水草豐美,堪稱遠古的「香格裡拉」。2020年12月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最美天路之行,6 day,海拔3600米的野餐,布達拉宮前打卡
    海拔3600米的野餐美食,是旅行中最終的環節。至少駕駛著華雲途駿房車的我是這樣認為的。於是乎我們的「野餐」就在海拔3600米的金達服務區進行。野餐前,小姐姐拍段抖音,引來了兩個忠實的「粉絲」。從雅安到拉薩1960公裡,最高海拔5100米,路況複雜程度堪稱「最危險的公路」。房車靠譜與否很重要,這次我們車隊駕駛的是華雲途駿房車,一路沒給我們找過任何麻煩,很不錯。(相信房車自駕過的朋友,肯定會知道房車不找麻煩,是多麼重量級的誇獎。)另外特別想表揚一下我們的1號車,一臺依維柯自行式C型房車。爬5000米的山頂輕輕鬆鬆,過怒江72道拐遊刃有餘。
  • 大學生海拔3600米獨自觀雪景被困9小時:「有點感受到死亡的氣氛了」
    當地村支書得知情況後立即組織當地護林人員主動為消防救援人員上山帶路,由於被困者處於海拔大約3600米的山頂上,且道路情況十分複雜,加之坡度普遍大於60°為搜救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消防救援人員經過約4個小時的搜救,於20時30分成功找到被困者並將其安全帶下山。
  • 吉木薩爾縣熊掌菇試種成功
    天山網訊(通訊員楊玉清 王金龍報導)3月20日,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上九戶王高峰的大棚裡非常熱鬧,摸索試種的熊掌菇終於出棚了,最大的成品菇為6.7公斤,每畝效益10萬元。  熊掌菇幼時菇型酷似熊掌而得名,王高峰從2013年夏天到今日,從發現到研究到試種到成功,歷時4年多時間,終於成為了一道集食用,藥用為一體的美味,走向了人們的餐桌。
  • 海拔3600米,負重15公斤,這場女兵比武競賽太「硬核」!
    國防在線客戶端消息(曹立 陸鵬 穆昱霖)「檢查物資,核對身份,制定行進計劃……」近日,一場以戰鬥班遂行特定作戰任務為背景的比武競賽,在海拔3600米的雪域高原悄然拉開帷幕。此次群眾性比武競賽,本著「人人參訓到位」的原則,把平均年齡不足23歲的女兵,也拉上了比武場。
  • 白草莓「雪兔」試種成功
    近日,記者在海鹽縣澉浦鎮(南北湖風景區)「我家的園子」大棚看到,今年試種的白草莓「雪兔」已經成熟。據介紹,該新品種草莓於2020年9月開始試種,成熟後的「雪兔」草莓果實顏色為白色。(原標題《白草莓「雪兔」試種成功》。編輯宋彬彬)1609970474000
  • 廣東:日本天價甜瓜增城試種成功
    摘要:日本一對阿魯斯網紋瓜曾被拍賣出300萬日元的價格,這個天價消費者望而卻步。好消息是,廣東增城荔湖街太平村諾普信田園綜合體試種成功,未來走入尋常百姓家也將不是難事。
  •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海拔3600米草原深處的堅守
    民警在執勤卡點核查登記車輛信息每日甘肅網2月1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秀睿)達久灘位於夏河縣城南邊約60公裡處,藏語意為「跑馬灘」,跟青海省澤庫縣接壤,總面積853平方千米,四周群山環繞,中間草地平坦、開闊,這裡的平均海拔高達
  • 西藏林芝三色火焰參試種成功
    8月8日華僑城房車營地與您相約見證品鑑自火焰參從荷蘭引入我國以來,在女鐵人徐海燕的帶領下,我國多地反覆試驗種植,終於在被譽為"世界唯一一塊淨土"西藏林芝試種成功,高品質高品位的火焰參,尤其是三色火焰參的問世,開闢了火焰參在我國的新天地。
  • 吃完還想吃 海拔4200米種出的車釐子到底有啥不一樣
    海拔4200米種出的車釐子,有啥不一樣?近兩年在中國快速走紅的車釐子(又稱歐洲甜櫻桃),因可人的外形和甜美的味道近年來頗受人們的喜愛。從東北到西南地區,這種常被賦以「高端」「進口」標籤的水果在中國已有種植,但受土壤、空氣溫溼度、風力、陽光等因素影響,此前已知的車釐子種植最高海拔僅停留在2000米處。圖為西藏尼木產出的車釐子。
  • 看特戰隊員如何徵服海拔3600米的甘南高原
    通訊員供圖  在海拔3600米的甘南高原,來自甘南、臨夏、定西支隊的特戰隊員圍繞山地反恐戰課題,立足甘南高原複雜的地形特點和多變的氣候溫差,開展實戰化極限訓練。
  • 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有一種青春叫「線」青春
    他深知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能突破自我,哪怕提升一秒是多麼的不容易。 「戰場通信一線牽,通信保障我爭先!作為一名有線兵,是確保戰場通聯最安全,也是最後的底線。」個子不高,黝黑壯實的副班長黃華說道。
  • 勾勒高原藏區的「大地之脈」——青海省藏區二等水準路線工作紀實...
    2016年9月18日,青海省藏區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項目通過驗收,這標誌著青海初步建成了滿足全省藏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對現代測繪基準的需要的青海省藏區現代測繪基準體系。
  • 上海崇明黃紫花菜試種成功,2020年將建成20個博士農場
    比如稻田裡養鴨,到後期,鴨子不但吃蟲子,還吃稻穀,鴨子經濟效益也不算高。而鱔魚、泥鰍、田螺等原本就生長在稻田裡,對水稻的傷害相對較小。以前江南一帶種水稻,底下一掏就有很多泥鰍和鱔魚。周文宗認為,稻鱔蝦這種共作模式更大的好處在於,全程基本不用殺蟲劑,不用化肥,不用投飼料。在水裡、地上以及「空中」,都將掛防蟲燈,等到蟲子飛來,就成了魚蝦鱉的美食。黃鱔甚至能爬到水稻梗上吃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