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黃紫花菜試種成功,2020年將建成20個博士農場

2020-11-26 澎湃新聞
2016-12-10 11:53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稻田裡養鱔魚和養魚有什麼區別?紫色的花菜你敢吃嗎?9日,長三角農業創新項目路演暨崇明生態高效農業項目專場路演活動在崇明舉行,11位來自上海、浙江、江蘇的農科專家面對面向農民演示農科項目。上海市崇明縣生態農業科創中心主任高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博士農場已成為崇明縣重點扶持項目,到2020年,將建20個博士農場,以形成固定專家服務團隊。

水稻鱔魚和蝦共處一田

「種養結合雖然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科研方向。但是在實際運用中,也遇到不同的問題。」

上海市農科院副研究員周文宗從事黃鱔、泥鰍、小龍蝦等特種水生動物生態養殖和種養結合等方面研究已有26年。他說,所謂稻鱔蝦共作,就是在水稻田裡放入黃鱔為主,蝦、泥鰍、田螺、蚯蚓、蔬菜等為輔的自組織模式。其中,環形溝佔10%、田埂佔10%,水稻佔80%。

周文宗坦言,此前已陸續有稻田鴨、稻田魚、稻田蝦等模式問世,但都是「外來種」。簡單說,就是稻田裡本來沒有這些東西,都是人為加進去的。比如稻田裡養鴨,到後期,鴨子不但吃蟲子,還吃稻穀,鴨子經濟效益也不算高。而鱔魚、泥鰍、田螺等原本就生長在稻田裡,對水稻的傷害相對較小。以前江南一帶種水稻,底下一掏就有很多泥鰍和鱔魚。

周文宗認為,稻鱔蝦這種共作模式更大的好處在於,全程基本不用殺蟲劑,不用化肥,不用投飼料。在水裡、地上以及「空中」,都將掛防蟲燈,等到蟲子飛來,就成了魚蝦鱉的美食。黃鱔甚至能爬到水稻梗上吃蟲。在水裡,黃鱔吃食害蟲、水絲蚓、陸生蚯蚓等,蝦、鰍吃食浮遊生物,可以形成生態良性循環。

澎湃新聞獲悉,目前,稻鱔蝦共作項目已在江蘇、上海、安徽等地建立10餘處示範基地,雖然會影響水稻10%左右的產量,但不計水稻收入,每畝利潤在3000元以上。

黃紫花菜在崇明試種成功

上海市農科院謝祝捷告訴澎湃新聞,上海崇明其實是全國花菜之鄉,因為這裡的土壤強鹼性,加上氣候適宜,非常適合花菜生長。

而西蘭花是保健蔬菜,在國際蔬菜市場佔有重要的地位,國內生產潛力巨大。但是,目前國內西蘭花生產的最主要問題是種植品種單一,以日本進口品種為主,種子價格高達15000元/公斤以上,且供應受制於國外,嚴重阻礙了我國西蘭花生產自主發展。

目前,其科研團隊在崇明試種出耐寒特色花菜新品種綠寶石,以及耐熱新品種東方之紫。「綠寶石」黃色偏綠,「東方之紫」就是紫花菜。前者葉黃素含量豐富,後者黃青素含量豐富,試種下來效益都非常好。

謝祝捷介紹,這些新品種的研發,最短耗時都達10年,種子已更新五六代。所有的種子都雜交而成。而另兩個滬綠系列雜交新品種可以解決當前長江流域中「品種抗熱抗寒性差,無法周年生產」的問題,滿足市場需求。

崇明將建20個博士農場

公開資料顯示,崇明是上海農業的主陣地,擁有超過全市三分之一的農業生產用地。目前已形成了優質稻米、崇明清水蟹、崇明白山羊、特色蔬菜等四大主導產業。但是,從崇明農業的全局來看,農業基礎設施總體還比較薄弱,農業科技含量不高,農業組織化水平總體偏低等,也制約了崇明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

近期,上海市政府發布了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稻十三五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優化產業結構要注重發展生態型產業,而崇明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的重點是打造農業「矽谷」,提高現代農業能級,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打造都市特色農業。

上海市崇明縣生態農業科創中心主任高益告訴澎湃新聞,目前,該縣已成立5家博士農場,通過土地、資金、政策等扶持,吸引科研團隊前來,以形成固定的專家服務團隊。到2020年,博士農場數量有望增至20家。

錄入編輯:俞凱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 崇明、農業、花菜

繼續閱讀

相關焦點

  • 2020年「最美崇明勞動者」名單公示
    崇明區總工會面向全區組織開展2020年「最美崇明勞動者」評選活動。經民主推薦,區總工會主席辦公會討論提名,評選委員會審議,評選出「最美崇明勞動者」26名(其中包括16名援鄂醫務工作者),「最美崇明勞動者」提名獎10名,現將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11月13日至11月20日,如對評選對象有異議的,請及時向區總工會宣傳教育部反映。
  • 國內九成產自上海崇明
    【新民網訊】「中國90%的藏紅花產於崇明,你知道嗎?」日前,崇明官方微信發出的這條信息讓不少人感到疑惑:藏紅花不是產自西藏嗎?怎麼崇明也有?而且居然種植量這麼大?昨天,記者從植物專家、崇明農委及種植戶、中藥店等多方求證,崇明的確是我國藏紅花最大的人工種植地。
  • 紐西蘭國花銀蕨抵達崇明!通過檢疫評估後,明年將亮相花博會~
    通過檢疫評估後,明年將亮相花博會~ 2020-12-29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崇明5年內建地鐵通市區 金山將建國家海洋公園
    另外,軍工路在未來兩年內將全線建成高架,7.8公裡有7.5公裡在楊浦區內,還有0.5公裡在寶山區的境內,兩區正在研究,儘快打通區區對接的道路。奉賢:5號線奉賢段2017年建成5號線奉賢段已經在建,該段長19公裡,奉賢區內設8個站,到2017年建成。
  • 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卵在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公園孵化成功
    10月28日,界面新聞從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簡稱WCS)獲悉,近期在上海崇明東灘溼地公園中築巢的極度瀕危物種揚子鱷卵已經孵化成功,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於峰在9月27日拍攝到這些新出生的揚子鱷幼崽。
  • 篝火、烤橘、冷煙花……崇明這裡的玩法嗨爆了
    2020-11-30 16:15:05 來源: 上海崇明 舉報
  • 2000——2020回顧上海房價歷程20年,網友:如果能回到過去,一定要跟...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回到2000年  看一看《上海人20年買房史》  2000年  那時候誰買房啊,都等著分配呢  萬眾期待的千禧年,距離我們已經有20年了。這條投資2209.4億元的鐵路建成後,上海乘火車到北京,僅需要5個小時。  2009年  房屋成交單價破萬!  經歷了2008年的蕭條,2009年的樓市進入爆發期!
  • 白草莓「雪兔」試種成功
    近日,記者在海鹽縣澉浦鎮(南北湖風景區)「我家的園子」大棚看到,今年試種的白草莓「雪兔」已經成熟。據介紹,該新品種草莓於2020年9月開始試種,成熟後的「雪兔」草莓果實顏色為白色。(原標題《白草莓「雪兔」試種成功》。編輯宋彬彬)1609970474000
  • 吉木薩爾縣熊掌菇試種成功
    天山網訊(通訊員楊玉清 王金龍報導)3月20日,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上九戶王高峰的大棚裡非常熱鬧,摸索試種的熊掌菇終於出棚了,最大的成品菇為6.7公斤,每畝效益10萬元。  熊掌菇幼時菇型酷似熊掌而得名,王高峰從2013年夏天到今日,從發現到研究到試種到成功,歷時4年多時間,終於成為了一道集食用,藥用為一體的美味,走向了人們的餐桌。
  • 紐西蘭國花銀蕨又抵達上海崇明
    日前,紐西蘭國花銀蕨乘坐國際航班抵達上海崇明,等待亮相第十屆中國花博會。這是繼2010年世博會後,紐西蘭國花第二次抵達中國境內。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特殊時期,這批進口物種也必須接受海關嚴格的檢驗檢疫。12月18日,上海海關、崇明海關、花博會籌備組招展布展部以及市、區林業局工作人員在崇明區碧嬴農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內的隔離苗圃,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開箱」。為了全方位保證新冠疫情和植物疫情的防控安全,所有工作人員身著全套防護服,給苗圃內的土地鋪上一層防護塑料膜,開始「開箱」檢疫流程。
  • 上海周邊5座有機農場:快樂種植 安全食用
    本專題採訪了上海周邊的五座有機農場以及農場的代表人物,五個農場類型各不相同,既有休閒型、生產型農場,也有家庭型農場,每個農場推行的有機種植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天氣炎熱,馮濤正滿頭大汗地和同事們一起布置餐桌,晚上,一個 20 人左右的公司團隊要在農場內用餐。晚餐是小火鍋,一張座位對應一隻小鍋,一副杯碟碗筷,一小盆蔬菜。涮鍋的蔬菜均是剛從農場採摘下來的。這是悅豐島第一次在農場裡組織晚餐,既滿足了客人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需求,同時也是農場盈利的構成之一。
  • 上海冬季固碳植物引種取得新進展
    中國園林網2月7日消息:崇明東灘溼地公園冬季固碳植物引種任務近日完成。作為上海市科委關於崇明專項「東灘溼地公園低碳建設與運行關鍵技術集成」課題中的一項子課題,其題目為「冬季固碳水生植物群落建設」,由上海東灘國際溼地有限公司牽頭,與上海植物園合作共同完成。
  • 廣東:日本天價甜瓜增城試種成功
    好消息是,廣東增城荔湖街太平村諾普信田園綜合體試種成功,未來走入尋常百姓家也將不是難事。 被譽為瓜中之王、曾在日本拍賣出3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一對的日本阿魯斯網紋瓜,在廣州市增城荔湖街太平村諾普信田園綜合體試種成功,正火熱接受預訂銷售中。
  • 繼2010年世博會之後,第二次在上海展出!紐西蘭國花銀蕨抵達崇明...
    記者從2021年中國花博會籌備組和市林業總站獲悉,12株紐西蘭國花銀蕨已經搭乘東航國際航班從紐西蘭抵達浦東國際機場,並運抵崇明。這是繼2010年世博會之後,紐西蘭國花第二次入境上海,它們將在明年的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奧克蘭花園裡展出,向遊客展示獨特的紐西蘭風情。據悉,這些銀蕨由紐西蘭苗木出口方提供。
  • 上海市資訊|雲隱科技對於上海都市農場的思考與探索
    雲隱科技經過了長達一個月時間的市場調研,實地走訪了位於上海周邊的多家農場,定位多以生態休閒農場、有機農場等為主,規模大小不一,幾十畝到上百畝不等。據我們實地考察發現,絕大多數農場位於郊區的鄉鎮裡,如青浦、松江、浦東、奉賢、崇明等環境優美、土地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也有從農業本身出發的,專門從事有機農業種植、生產、包裝、運輸等一條龍服務,比如松江的錦菜園,全程有機種植,供應給上海的一些大的商超。
  • 紐西蘭國花銀蕨又抵達上海崇明,將在今年5月開幕的第十屆中國花博...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劉黎明 記者 江躍中)紐西蘭國花銀蕨近日乘坐國際航班抵達上海崇明,將在今年5月開幕的第十屆中國花博會上再次閃亮登場。這是繼2010年世博會後,紐西蘭國花第二次抵達中國境內。圖說:12株銀蕨將在隔離苗圃由專業團隊進行養護。
  • 2017年首場流星雨今晚登場上海奉賢崇明兩地適合觀測
    圖說:2013年8月13日凌晨,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南匯嘴觀海公園的海堤上拍攝的英仙座流星雨。 澎湃圖1月3日晚上,2017年的第一場流星雨——象限儀座流星雨將光臨地球。1月3日,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湯海明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流星雨觀測地點可選取開闊、遠離城市、沒有光汙染的地區,上海市民看流星雨,建議觀測地點可傾向於奉賢海邊或崇明島江邊。象限儀座流星雨在170多年前才被發現,與獅子座、雙子座等流星雨相比,它的規律和特點目前還不為人們所熟知。
  • 揭秘長江水產地下產業鏈:浙江魚販僱人到上海崇明抓跳跳魚
    揭秘長江水產地下產業鏈:浙江魚販僱人到上海崇明抓跳跳魚2020-11-04 13: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上觀新聞        瀏覽量: 1149 次 我要評論     上海警方查獲的「電捕魚」工具  浙江魚販僱人到崇明非法捕撈,收、售價差5倍多  薛某霖長期在浙江溫州做水產生意,深知長江崇明段灘涂出產的跳跳魚等野生江魚,歷來頗受饕客歡迎。
  • 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幾十年不斷「長大」,導致「一島歸兩省管」
    郭敬明筆下的《崇明春天》,那個臨近上海市區的小島, 那裡有樹林、有螃蟹、還有小山羊和湖泊。它就是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可島民們有時會有個小煩惱,就是分不清自己居住地到底應該屬於江蘇省還是上海市。一島兩省,為何會出現此情況?
  • 崇明山羊戴二維碼「耳環」防近親繁殖
    據報導,上海市崇明白山羊的耳朵上戴著二維碼「耳環」;蔬菜大棚裡有探頭24小時「監督」,即時播報蔬菜栽種的狀況……10月31日,記者前往崇明多個生態農業基地採訪了解到,為保證食品的生態安全,崇明正在推出全新的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