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一對阿魯斯網紋瓜曾被拍賣出300萬日元的價格,這個天價消費者望而卻步。好消息是,廣東增城荔湖街太平村諾普信田園綜合體試種成功,未來走入尋常百姓家也將不是難事。
被譽為瓜中之王、曾在日本拍賣出3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一對的日本阿魯斯網紋瓜,在廣州市增城荔湖街太平村諾普信田園綜合體試種成功,正火熱接受預訂銷售中。這是增城農業龍頭企業面向大灣區、面向世界、不斷銳意創新的成果,也是增城區科技助農、振興鄉村的亮點。
一條龍引進日本尖端品種
手感粗糙的網紋瓜,卻是軟肉綠芯的「水果冰淇淋」,在8米高的大棚裡掛果生長,一根藤蔓上只結一個瓜……這些圓圓的網紋瓜已經走進Ole、盒馬鮮生等國內多個大型超市,也有大型政企前來定製高端禮盒。「我們首次試種,種地面積10畝,僅是收穫約3000個符合標準的阿魯斯網紋瓜,目前正在火熱預訂中。」幫助增城引進了網紋瓜的卞仁琳說。
做為增城區諾普信田園綜合體網紋瓜技術組組長,卞仁琳在種植大棚內,不時看一下棚內溫度、手捏捏土壤查看下溼度。除了他,還有來自湖南農業大學的教授及其所帶的研究生們,也在時刻關注著大棚內的溫度、溼度、光照等情況。
「我在日本種了三年網紋瓜,公司發現增城這裡適合網紋瓜種植,就把我高薪聘請過來,作為高新技術團隊引進,在增城落戶。從種源、技術、施肥方案到肥料來源等等,都是從日本一條龍引進回來的。」卞仁琳對記者說。
儘管從種子到技術、肥料都是引進的,同時自己也有親自種植的經驗,但卞仁琳說,在種植過程中還是非常艱難的,「我們試種了三個大棚,第一個大棚就失敗了,後來是在吸取失敗經驗上不斷調整才獲得成功的。」
網紋瓜雖是甜瓜的一種,但其歷史和珍貴程度一點都不簡單。據介紹,網紋瓜近緣野生種起源於熱帶非洲,經古埃及傳入中東、中亞,十二世紀傳入俄國,十六世紀初由歐洲傳入美洲,十九世紀從美洲傳入日本。在歐洲,該品種為王室貴族專供。日本明治初年的「勸農政策」推動了甜瓜的引進,1878年北海道就開始種植網紋甜瓜。網紋瓜作為高級水果流行於日本上層社會。經多年研究培育,目前日本網紋甜瓜已發展出多個品種,其中最尖端的品種就是阿魯斯網紋瓜。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日本引進網紋甜瓜品種,目前上海、海南、山東、河北、寧波、北京等地都有種植,但由於尖端品種阿魯斯網紋瓜種植難度大、種苗引進存在壁壘、對環境要求高等原因,在全國的種植面積不超過100畝。
這個網紋瓜為何入口即化?
一瓜一藤,葉片只有二十幾片,光合作用剛好夠供給,這正是網紋瓜甘甜的秘密(上圖)。工人們挑選出藤蔓上品相最好的瓜,然後將多餘的藤蔓折斷,撒下來自日本的肥料,精準掌握大棚內的溼度、溫度、光照,讓每株網紋瓜都能吸收充分的營養,雖然減少了產量,瓜品的甜度與口感卻大大提升。
卞仁琳介紹說,香味、糖度、果肉口感、果汁含量及外觀、網紋的粗細、凹凸感是衡量日本高級網紋甜蜜瓜的基本要素,缺一即為不良品。與一般普通網紋甜瓜相比,其果形特顯勻稱、高圓形,頭頂「T」字瓜藤,果體表面網紋特別粗,凹凸感特強,網紋連接很有規則,類似於人工雕琢一般,全體呈白色,散發著一股香氣,切開後香味更濃。
「最與眾不同的就是果肉方面。」卞仁琳指出,以青果肉為例,切開後果汁滿溢,近似於翡翠色的果肉中蘊含著大量果汁,視覺上呈現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因果肉中50%以上成分為果汁,入口即化,齒頰留香,整體果汁含量甚至與沙瓤西瓜不相上下,不像普通甜瓜果肉有種僵僵的口感。另外,採摘時的中心糖度可達15度左右,如果放置一星期左右至最佳賞味期,糖度還會更高。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最好品質的西瓜的糖度基本上為14度左右。
改變傳統農業生產刻板印象
「傳統農業需要創新引領、科技注入,要改變過去農業生產留下的刻板印象。」 增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悉,近年來,增城區農業農村局圍繞鄉村振興開展了一系列農業科技服務專項活動,工作人員通過深入各鄉鎮、基地廣泛調研徵集服務需求,依託華南農業大學、專業科研團隊等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員,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推進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業創新創業平臺載體建設,為增城區農業發展注入科技含量,推動傳統農業向科技化、產業化、創新化發展。這次諾普信田園綜合體試種日本阿魯斯網紋瓜成功,正是企業不斷開拓創新的成果。
據悉,下一步,廣東鄉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擴大種植日本阿魯斯網紋瓜50畝至100畝,為增城區鄉村振興再添新亮點。(周聰 朱卓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