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設計磁體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在位於瑞士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人造磁場——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磁場的20萬倍——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將粒子加速,讓兩束粒子相互撞擊。利用這個世界著名的粒子加速器進行的實驗提供了支持標準模型(一個描述宇宙中粒子的行為和相互作用的理論)的關鍵數據。但是,物理學家們很想知道這個模型是否適用於能量更高的粒子。

還必須進行更多的實驗來擴展標準模型,以回答諸如為什麼宇宙裡的物質比反物質多、暗物質到底是什麼、中微子為什麼具有質量等問題。LHC背後的研究機構CERN希望利用其提出的下一代設施——未來環形對撞機(Future Circular Collider,FCC)——來探索這些謎團。

1月15日,CERN發布了關於FCC的第一份報告,概述了FCC可能的設計,有130多家機構為該報告的完成做出了貢獻。該設施估計建設成本在90億歐元到210億歐元之間,部分設施可能會在2040年開放。

如果能夠建成,FCC將產生幾乎是LHC兩倍強的磁場,並將粒子加速到前所未有的100TeV的超高能量,而LHC的能量只有13TeV。鑑於LHC的磁體系統能實現8.3特斯拉的磁場強度,FCC系統將能實現16T的磁場強度。

現在,對於那些從事FCC設計工作的人來說,問題是:科學家們接下來必須要完成怎樣的技術壯舉才能產生出如此強大的磁場?

FCC將需要4500多個磁體,這些磁體必須基於新的設計和材料。目前在LHC中使用的磁體是由鈮鈦(NbTi)超導材料製成的,但對於FCC來說,科學家們將轉向使用更強大的超導材料鈮錫(Nb3Sn)。

CERN媒體關係主管Arnaud Marsollier表示:「唯一適用於生產可實現16T磁場強度的加速器磁體的超導材料是Nb3Sn。」然而,這種材料對最微小的變形也是敏感的。考慮到材料將經歷的極端變化,這會產生問題,可能會降低其超導性能。因此,科學家需要做出新的設計來儘量減少對這些系統的壓力。

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uclear Physics)的Stefania Farinon及其同事是致力於製造更強大、更耐用的磁體的團隊之一。他們一直在嘗試改進一種叫做D2的特殊類型的磁體。D2磁體是粒子對撞機環形軌道上倒數第二個磁體,它就位於粒子相互撞擊之前。其主要功能是分離和重組兩束粒子。

圖片來源: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IEEE

用於製造超導磁體的一項新技術涉及將系統(包括線圈[紅色]和鐵軛[藍色])包裹在鋁殼[灰色]中。特別的水囊暫時放置在系統中並使其膨脹以對系統施加預應力。鋁殼有助於在系統進一步冷卻時對系統施加預應力。

1月14日,也就是CERN公布其對FCC的規劃的前一天,Farinon及其同事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如何為FCC製造一個由Nb3Sn製成且在FCC的更強磁場下不會降解的D2磁體。

D2磁體的兩個磁場具有相同的極性和方向——這也意味著磁場可以相互幹擾(一種被稱為「串擾」的現象),從而降低系統的性能。對於較低強度的磁場,例如LHC的磁場,這種串擾可以通過在兩個孔縫之間加入一種稱為鐵軛的元件來解決。但是在磁場強度較高時,鐵軛不足以阻止串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Farinon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D2磁體,它具有一個不同形狀的鐵軛和一個不對稱線圈系統。一個類似的設計將首先用於LHC,它會作為將於2026年完成的名為高亮度LHC(HL-LHC)的升級項目的一部分。

升級將能實現對粒子束的更好操縱,使碰撞總數增加10倍。這種新的D2磁體產生的磁場將能達到4.3 T,而HL-LHC最強大的磁體產生的磁場可能會達到10T到12 T。最近,D2磁體被運往了CERN,Farinon的研究團隊將於2月開始在那裡對其進行測試。

在他們最近發表的這篇論文中,Farinon的團隊建議,用於FCC的D2磁體由Nb3Sn 製成並實現10T的磁場強度,使用最近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開發的技術製造,使用鋁殼和加壓水囊對系統施加預應力。

為HL-LHC和FCC(如果能實施的話)開發這些升級,可以開闢新的粒子物理領域並提高我們對宇宙的理解。雖然許多物理學家對FCC的潛力感到興奮,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如果將建造該設施所需的資金用於健康或全球變暖計劃,是更好的選擇。在2020年上半年下一個歐洲戰略定稿後不久,CERN理事會將決定對FCC提案的哪些部分給予資助,或者是否為其提供資金。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指出,提議的FCC將產生的電子-電子對撞能讓我們得到進一步的理解,稱這個設施「對希格斯屬性的測量精度可以提高10倍,這對於我們理解標準模型內外的物理學至關重要。」

雖然王貽芳支持FCC設計的電子-電子組件的開發,但他不太相信質子-質子對撞機提案部分需要那麼高的成本。他說:「在我個人看來,我認為Nb3Sn並不理想——它太貴了。但在目前,它是唯一的選擇。」

他在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團隊正在探索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SppC)的前景,不過SppC的磁場將由包含鐵基高溫超導體的電纜製成。他說:「鐵基高溫超導電纜具有許多有前途的特性,但(這項技術)仍然太遙遠,因為它的電流密度還差10倍。」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粒子對撞機出現事故 磁體系統爆裂(圖)
    據負責磁鐵系統設計和製造的科研機構——美國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官員3日稱,他們目前正在尋找替代零件。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於3月組裝完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科學家希望能通過一項宏偉的質子撞擊實驗,破解物質質量形成之謎。
  • 316L不鏽鋼助力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是世界上最大、最複雜的科學儀器,是粒子物理科學家用來探索宇宙中最小粒子的奧秘。就在幾年前,眾多科學家想要對粒子加速器進行一些改進,為新項目做準備,且LHC到了進行常規維護和升級的時候,其中升級項目包括更換用來固定加速器真空管的緊固件。
  • 知新速遞:科學家為未來的粒子對撞機推出了更強大的磁鐵
    費米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已經製造並測試了一種更強大的磁鐵,這種磁鐵可能會出現在下一代粒子對撞機中。今天,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是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它由一圈26.7公裡的磁鐵組成。但是,未來的環形對撞機計劃已經設計完成,它將是一個100公裡的龐然大物,其能量是大型強子對撞機的10倍。當然,更大的對撞機就需要更強大的磁鐵。
  • 歐洲將地下粒子對撞機與大型強子對撞機相連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們公布了一種周長為100公裡的大型粒子加速器的藍圖,該加速器將被用於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研究希格斯玻色子,並探索新的物理學。今天,為未來的圓形對撞機(FCC)發布了概念設計報告。FCC是一種地下粒子對撞機,將與日內瓦附近現有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相連。
  • 揭秘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組圖)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波士頓全球報》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已於7日宣布將於9月10日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希望藉助這臺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揭開宇宙起源的奧秘。  大型強子對撞機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機器。
  • 中國 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選擇
    因此,Higgs粒子的發現為人類的進一步探索提供了絕佳的探針。為了實現Higgs粒子的精確測量,需要一個Higgs粒子工廠。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以下簡稱LHC)本身是強有力的Higgs粒子工廠。時至今日,在LHC上已產生了數以千萬計的Higgs粒子。LHC不僅發現了Higgs粒子,而且還對它的物理性質進行了測量,確認其性質同「標準模型」預言高度吻合。
  •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新的粒子加速器將為物理學取得突破
    原標題: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新的粒子加速器將為物理學取得突破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最大成就之一便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上圖是希格斯場的想像圖。希格斯場充斥著宇宙,當基本粒子與其相互作用時,就被賦予了質量。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設施,主要部分是位於法國和瑞士邊界地下長度達27公裡的圓形隧道 北京時間12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早在2008年,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 費米實驗室實現加速器磁體14.5特斯拉場,創造新的世界紀錄
    在2019年創造了加速器磁體的世界紀錄後,他們在一年後打破了這一紀錄。在2020年6月的一次測試中,由能源部費米實驗室磁體團隊設計並製造的演示磁體實現了加速器轉向偶極磁體14.5特斯拉的場強,超過了他們之前14.1T的記錄。這項測試是向滿足粒子物理學界正在討論的未來強子對撞機的苛刻磁體要求邁出的重要一步。
  • 中國粒子對撞機曝光:迄今世界最大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粒子對撞機。但據外媒報導,中國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籌備一個兩倍於LHC的環形粒子對撞機。據了解,LHC的周長有27公裡,能夠產生14 TeV的對撞能量,這足以讓科學家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存在。
  • 再次創造世界紀錄:費米實驗室實現加速器磁體14.5特斯拉場
    費米實驗室的磁鐵團隊又創造了加速器磁體的世界紀錄,這是該實驗室在2019年創造了紀錄後,再次打破了這一紀錄。在2020年6月的一次測試中,由美國能源部費米實驗室(Fermilab)磁體團隊設計並製造的演示磁體實現了加速器轉向偶極磁體14.5特斯拉的場強,超過了他們之前14.1T的記錄。這是滿足未來強子對撞機的苛刻磁體要求邁出的重要一步。如果建成,這樣的對撞機將比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17英裡圓周大型強子對撞機大4倍,,後者在7.8T的轉向場下運行。
  • 再次創造世界紀錄:費米實驗室實現加速器磁體14.5特斯拉場
    費米實驗室實現加速器磁體14.5特斯拉場費米實驗室的磁鐵團隊又創造了加速器磁體的世界紀錄,這是該實驗室在2019年創造了紀錄後,再次打破了這一紀錄。在2020年6月的一次測試中,由美國能源部費米實驗室(Fermilab)磁體團隊設計並製造的演示磁體實現了加速器轉向偶極磁體14.5特斯拉的場強,超過了他們之前14.1T的記錄。這是滿足未來強子對撞機的苛刻磁體要求邁出的重要一步。如果建成,這樣的對撞機將比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17英裡圓周大型強子對撞機大4倍,,後者在7.8T的轉向場下運行。
  • 中國建造的世界最大的粒子對撞機在秦皇島有何用意?功在千秋!
    他們希望主辦方計劃將要在這一個項目上投入超過上千億元的投資,想要推動微觀物理學界的發展。這一計劃是為子孫後代制定的計劃,行之真有效。 大型粒子對撞機其中所包含的意義說輕了,就是在商業上可以帶來萬億元的回報;說重了,它所帶來的回報不是可以用錢來衡量的,中國將能夠獲得一種制霸天下的先機,實現對和平和發展的追求。 王貽芳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新的北京譜儀的設計、建造及前期研究的領導者,同時也是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和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提出者和領導者。
  • 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重啟 尋找神秘粒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核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相關部門負責人博爾德裡(Frédérick Bordry)昨天在瑞士調控中心發出這樣一條推特,在經歷兩年停機維護、加固升級及數月重啟準備後,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當天正式開啟第二階段運行,物理學家們又開始新一輪的尋找神秘粒子之旅。
  • 超導磁體在科研領域大顯身手。為楊振寧先生為國為民務實精神點讚
    若除去鐵芯飽和的限制,只用銅線圈,磁場可以是無限的,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由於線圈的熱阻效應,使它不能承受過大的電流,它的磁場也不會很高,而且線圈的效率也不高。如用銅線圈產生10特斯拉磁場,要消耗1600千瓦的功率, 而為冷卻線圈還要消耗4.5噸/小時冷卻水。目前用低溫超導材料Nb3Sn和GaV3研製的組合磁體,中心最大磁場已接近20特斯拉.
  • 科學家展示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技術——μ子對撞機
    μ子(Muon),又稱渺子,是一種帶有一個單位負電荷、自旋為1/2的基本粒子。渺子是像電子一樣的基本粒子,但具有更大的質量。渺子的質量約為電子質量的200倍。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用來產生比大型強子對撞機高得多的能量束。渺子還可以用於研究材料的原子結構,作為核聚變的催化劑,並穿透X射線無法穿透的真正緻密的材料。
  • 中國將建世界最大粒子對撞機 全長達52公裡
    資料圖:目前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總長26.649公裡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導 外媒稱,幾十年來,歐洲和美國在高能粒子對撞機領域處於領導地位。但中國提出的一項建議使人看到了一種可能性,即中國可能很快來到粒子物理學的前沿。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7月23日報導,在國際合作者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正計劃到2028年建造一個「希格斯粒子工廠」。那將是一個長52公裡的地下環路,它能使正負電子發生對撞。這些基本粒子的碰撞將使得人們能以更高的精確度研究希格斯玻色子。
  • 粒子對撞機
    近日,關於中國是否要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的爭論終於落下了帷幕,王貽芳院士以一票的微弱劣勢敗給了以楊振寧教授為首的反對派。這幾年,粒子對撞機頻繁出現在網絡上,但面對如此高端的名詞,普通人不免敬而遠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粒子對撞機,審視當下社會背景下建造粒子對撞機的合理性。
  • 【探索】世界最大強子對撞機:可模擬宇宙爆炸初期狀況
    此前,記者從歐洲原子能研究中心新聞處的朱莉女士口中已經得知,下周內(3月23日至29日),該中心擁有的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重新啟動,開始第二輪為期2~3年的實驗活動。  乘坐電梯,只經過了65秒,就來到了地下88米深處,緊張備戰的氣氛迎面撲來。
  • 大型強子對撞機簡介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粒子物理科學家為了探索新的粒子,和微觀量化粒子的『新物理』機制設備,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英文名簡稱為LHC(Large
  • 為什麼大型強子對撞機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之一?
    最內部磁體被浸沒在1.9開氏度(-271.25攝氏度)的超流體液氦形成的靜態室中,液態氦滲透到LHC磁線圈的每個角落。如果工程師們只需要擔心保護LHC不受隧道的溫暖影響,那麼60釐米的液氦保護層就足夠了。但最大的問題卻在內部。科學家表示,大部分熱量出現在內部,來自質子束和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