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磁體在科研領域大顯身手。為楊振寧先生為國為民務實精神點讚

2020-08-19 LINWEI揚文



超導材料的應用,首先是在研究領域展開的。小體積強磁場的超導磁體,很早就直接用於實驗研究。超導體在固體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領域利用高磁場進行研究和開發正在不斷深化。它要求有一個很高的磁場條件。

  我們知道,電磁鐵由於鐵磁芯飽和磁場強度不會超過2.5特斯拉。若除去鐵芯飽和的限制,只用銅線圈,磁場可以是無限的,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由於線圈的熱阻效應,使它不能承受過大的電流,它的磁場也不會很高,而且線圈的效率也不高。如用銅線圈產生10特斯拉磁場,要消耗1600千瓦的功率, 而為冷卻線圈還要消耗4.5噸/小時冷卻水。目前用低溫超導材料Nb3Sn和GaV3研製的組合磁體,中心最大磁場已接近20特斯拉.若用高溫超導材料研製超導磁體只要用液氮使之維持超導狀態,可能產生近30特斯拉的磁場。至今,傳統超導磁體已有高商品出售,其磁場強度在10-15特斯拉。高溫超導磁體人們在完善其實用化成材工藝,也已面世並得到普遍使用。

  超導加速器:生命科學、宇宙的形成和物質起源是人類多年要探索的三大千古之謎。超導加速器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微觀世界的規律,揭開物質起源的奧秘。讓我們回顧一下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過程。

  十九世紀人們普遍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子。

  十九世紀末,發現了電子,它的質量很輕,而具有一定負電荷。

  1920年,把氫核作為基本粒子,是正負電荷,命名為質子。

  1932年,發現了不帶電的,質量與質子相近的中子。

  這時候,提出了原子核模型是物質結構的重要裡碑。質子和中子組成了原子核,電子在核外運動。是否質子、中子和電子就是組成物質的最基本粒子呢?隨著科學發展,迴轉加速器的發現,又不斷發現大量的基本粒子。

  1932年發現了正電子。

  1937年發現了μ介子(μ子)。

  1947年發現了K介子和π介子。

    ……

  目前發現眾多的基本粒子,它也有自己的內部結構。所以基本粒子不基本,還有更小的粒子存在。

1963年關於粒子結構提出了夸克模型。夸克是組成粒子的最基本粒子嗎?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求助於大型加速器,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用以轟擊靶子或相互碰撞,從粒子的碎片中可能尋找出微觀世界的秘密。加速器越大,它的半徑也越來越大,而要求磁場強度也越來越高,所以超導加速器在這研究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在上世紀80年代,投資2.4億人民幣建造了中國第一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幫助中國躋身於世界八大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帶動了中國相關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所以有人提出要建造世界最大對撞機。做世界上最領先的加速器,那些相關的超導高頻腔微波功率源、低溫製冷、超導磁體等等都會獲得發展。科學項目其實跟創業項目一樣,你至少要說出個子醜寅卯,說服投資人出錢。但它不能瞞過行家裡手。為什麼楊振寧先生要反對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他在2016年阻止中國為耗資相當於三峽大壩的超大對撞機買單。當年發改委十三五項目審批,CEPC只差一票未能通過。

楊振寧先生認為這個錢花得絲毫不值,根本不能對民生和老百姓帶來實質的好處。楊振寧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他知道這樣做會招致罵聲,但為國為民,他都不以為然。我們很難去評判這個項目,但老一輩科學家用科學造福人民的那份心,始終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我們為他點讚。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打破美國超導磁體性能數據,為磁懸浮列車普及打下基礎
    如果說過去中國製造是低端廉價的代名詞,那現在經過我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中國製造已經逐漸在高科技領域嶄露頭角。這不,最近就傳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這個超導磁體的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超過了之前美國創造的世界紀錄,這意味著我們又在一領域走到了世界前列。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聽得雲裡霧裡的,不知道超導磁體究竟是什麼?
  • 中國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向科技文明創造者們致敬
    比如在醫療領域,超導磁體技術用於醫學的探測設備製造,像一些X光掃描儀和核磁共振檢查儀器。使用X光掃描儀主要是檢查患者的病變部位,然後通過超導磁體技術留下影像供醫療人員檢查。而對於核磁共振檢查,超導體的優勢更多了,它可以降低信噪比、提高解析度、節省掃描時間,是共振成像系統的核心技術。
  • 科技名詞 | 什麼是超導磁體?
    超導磁體 superconducting
  • 自第一個超導磁體問世以來,超導磁體的研製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超導電性最大量、最有成效的應用是超導磁體。實際上,超導體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圍繞著繞制強超導磁體而進行的。磁場,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其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磁場;另外,永久磁鐵和電磁鐵也為人們所熟知。但人們對它能達到的磁場強度卻不太留意。
  •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訪問寧夏大學
    人民網銀川6月22日電(記者周志忠)應寧夏大學邀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今天上午對寧夏大學進行訪問,並以《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為題,為寧大500餘名師生做了專場報告,同師生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教授、寧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於革勝出席報告會。
  • 中國實現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力推產業化應用
    目前,中國各地醫院所使用的超導核磁共振設備絕大部分為進口,特別是其關鍵核心部件——超導磁體為國外若干大企業所壟斷控制,造成核磁成像醫療項目高額費 用。
  • 致敬楊振寧先生
    為什麼這麼說呢,霍金一生的傑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學領域,霍金的物理學成就並不是頂尖成果。事實上,根據權威渠道提供的材料顯示,楊振寧先生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一直都有一顆中國心,始終在為中國物理學做奉獻。楊振寧和錢學森關係很好,並且和兩彈元勳鄧稼先先生也是親密摯友。
  • 超導磁體那麼牛 一家三板公司憑啥突破進口替代?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0月,公司1.5T 磁共振超導磁體新產品研製成功,將實現在醫療領域替代進口同類產品。磁共振成像系統作為高端醫療影像產品,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超導磁體、射頻、梯度、及計算機軟體部分。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我們成功研發了1.5T-Alpha全身型無液氦超導磁體,現已穩定運行了一年,證明了該技術的可行性。」
  • 我國自主生產商用1.5T超導磁體實現產業化
    2月25日,商用1.5T超導磁體在南京豐盛超導技術有限公司正式下線。這是我國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和生產超導磁體這一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打破國外企業在該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具備超導磁共振製造能力的國家。
  • 承清華務實精神 為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做貢獻
    承清華務實精神 為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做貢獻--在清華大學慶祝2007年教師節大會上的發言邱勇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並進行了具體闡述,總書記的原話是「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二是強調了教師隊伍的重要性,總書記講到:「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尊重教師是重視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三是圍繞提升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和工作成效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四點」
  • 中國超導磁體神級突破:不小心世界第一!-磁體,超導,磁場,物理,科技...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 中科院再立新功,全超導磁體研製成功,美國領先的領域還剩多少?
    就在近日,中科院再次傳出好消息,再立新功將美國的記錄打破,也讓人們發出感慨,美國領先的領域還剩多少?據俄羅斯媒體最近的消息稱,中國科學家日前成功研製出了全超導磁體,打破了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在2017年創下的記錄。
  • 楊振寧對戰丘成桐,王貽芳站了出來 何為「上帝粒子」?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發現,丘教授的發言,不僅闡釋了「中國是上升中的大國,需要為人類最崇高的立項做些貢獻」這樣的史詩級科學命題,還談到了一位華人科學界的泰鬥級人物:楊振寧教授。每一次突破後,我們對楊先生的學問更加佩服!所以說楊先生反對高能物理需要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使人費解!楊振寧教授簡單歸納了一下這段話的大意:丘贊成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而楊反對,丘難相信。隨後,楊振寧明確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丘教授的理解有誤!我絕不反對高能物理繼續發展。我反對的是中國今天開始建造超大對撞機。」
  • 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原標題: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導讀] 該公司董事長王兆連告訴記者,公司未來三年將達到年產300臺磁體的生產能力,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同時爭取用一年時間集中力量展開技術攻關,研發出更為尖端的3.0T(特斯拉)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
  •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帥俊全/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7-07-26 16:17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成員、電工所副研究員劉建華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高磁場全超導磁體,初衷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極高磁場的超導磁體,滿足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對極端強磁場的需求,為我國在材料、能源、信息等領域破解關鍵科學問題提供最先進的公共實驗裝置,為重大創新研究提供持續、重要支撐。 據介紹,低溫超導磁體產生的磁場強度上限為23.0T左右。
  • 違反常規的現象:超導!了解一下超導磁體和超導的原理吧!
    他親自動手,反覆試驗,最終證明:在零下269℃時,水銀線圈中的電阻為零。於是,他發表論文,向世界宣布,他發現了低溫下材料的「零電阻」現象。這種材料取名「超導材料"」。由於這一發現,他獲得1913年諾貝爾物理獎。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許多金屬及其合金在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5℃)時,都有超導現象。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原標題: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8月18日,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暉等組成的專家檢測組認為,該磁體各項指標均滿足於3.0T核磁共振系統高質量成像要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臨床應用及醫療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長期壟斷,也標誌著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裝備研發已走在世界前列。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場強度、穩定度、均勻度對系統形成的圖像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