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雜談:原360首席科學家顏水成講座實錄

2020-10-14 頭上頂燈

顏水成博士,是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在2015年,加入360集團,任360副總裁、首席科學家、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在2019年,加入AI獨角獸企業「依圖科技」。這篇文章是2018年顏水成博士在北京的一所大學進行講座的實錄筆記,暢談了人工智慧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發展與應用。

創業

首先,談了談AI的創業,如果給你足夠投資,你準備做款什麼樣的爆款AI-APP?顏水成博士覺得在進行AI領域的創業之前,要在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深刻的考慮:

  1. 是否剛需
  2. 技術可行
  3. 要形成技術壁壘,做到人無我有
  4. 商業變現

理想與現實

第二點談的是AI中的理想和現實。在現實中AI成功的標誌有:

  • 對研究者:擁有單篇引用量很高的論文(Phd:100+,AI研究者:1000+)
  • 對創業者:DAU(日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五千萬

實現理想的AI,既具有通用智能的機器人、能有人一樣的表現,目前還有很大(甚至巨大)的困難。比如和人一樣會駕駛(自動駕駛)、和人一樣具有思想(情感機器人),目前都是難以實現。其中關於情感機器人,更是難以達到,而且目前的技術與人的思維方式太遠。

四個主要方向

目前AI的四個主要方向為:

  • 視覺分析
  • 語音分析
  • 語義分析(對話)
  • 大數據分析

工業界中AI的三種狀態

  • 初創級:專注於一個方向
  • 百億美金級
  • 千億美金級

AI的四元分析

  • 場景
  • 算法
  • 算力
  • 數據

學術界和工業界的不同

學術界的人工智慧:針對特定問題,探索新算法,追逐精度極限

工業界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不是模板,和具體業務/場景結合才能有價值

  • 中心:核心算法
  • 前端:產品工程化,產品外觀設計,產品市場營銷
  • 後端:訓練系統架構,後臺服務系統,AI硬體化

算法科學家與產品工程師的協調:算法雖然不完美,但可以做出無瑕疵的用戶體驗。

學術界:精度極限

工業界:產品體驗。用戶在使用中產生數據,數據推動算法迭代,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深度學習模型

傳統機器學習:特徵設計、SVM

神經網絡:學習特徵

  • 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生成對抗網絡
  • Cycle-GAN:圖像風格轉換(油畫-真實、黃種人-黑種人、橘子-蘋果)

手機上目前還不能實時的運用這些模型

  • Star-GAN

對原始圖片進行表情、形態等轉換

深度學習應用

圖像方面有:

  • 人臉特徵點定位:在人臉檢測的基礎上,進一步定位出鼻子、眼睛、嘴巴等
  • 人臉識別
  • 人臉屬性分析:年齡、性別、表情等
  • 圖像翻譯成自然語言(Image Captioning)

文字方面有:

  • 語音
  • 大數據
  • 大數據金融——信貸(風險控制、反欺詐、信用評價)。公司有宜信。

技術趨勢

  • 自學習【Learning from Invariances】

360的使命——安全

業務場景:安全+智能

AI布局

  • 泛安全智能:家庭安全
  • 短視頻智能:海量視頻管理;精細內容分析
  • 端上智能(高效能AR特效套件):3D人臉特效;摳圖;手勢特效
  • 大數據智能:

AI vs 安全

智能體的安全問題

  • 傳感器:被誤導、失效。雷射、圖像讓自動駕駛自盲或被誤導
  • 數據:隱私洩露、對抗樣本的威脅
  • 底層庫(如tensorflow):(依賴)庫、框架可能存在漏洞。Caffe平臺攻擊並劫持實例
  • 聯網:網絡攻擊

AI+區塊鏈

代表公司

  • Ocean:利用區塊鏈數據交易與共享($3.4億)
  • CORTEX:在線inference,分布式運行用戶上傳模型(估值:$1.2億)
  • RAVEN PROTOCOL:利用閒置資源進行分布式計算

AI+區塊鏈如何能高頻剛需和無ICO運轉?

QA

主持人:AI+視頻有什麼令人振奮的突破嗎?

顏:數據很有限。不知道要標記什麼,標記的成本也很高。視頻分析歸根到底是圖像,然後再推動視頻級別研究的發展。還需要降低複雜度。【數據+速度】

主持人:AR與AI的聯繫

顏:(互動:誰用過這【AR眼鏡】東西)手機有一些瓶頸:得拿在手上。AR眼鏡能解決。博物館的電子展覽。AR的應用會有很多。發展趨勢:2B->2C,有線->無線

主持人:AR有前景。旅行、教育、社交等等,將虛擬帶入現實。技術一突破,內容與軟體將會爆發。

主持人:從科研到產業界,挑戰與不同點?

顏:總結為幾點:設計新的模型時,相比於學術界的精度,更多的去思考效率;最重要的一點,一開始不要想自己可以解決公司的所有的問題,先從一個重要的應用場景出發,融合算法和數據,讓模型落地。對於用戶體驗,算法的提升沒有數據帶來的提升大。雖然數據很重要,算法可以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數據和算法要齊飛。

主持人:未來的3、5年,AI有什麼落地的機會?

顏:數據分公有數據與私有數據。每個公司有自己特定的數據,為公司提供AI的服務,是一個機會。

主持人:給學生步入AI的建議?

顏:不追求量,做有價值的工作。什麼是有價值的工作?做的東西有沒有通用性;做出的東西提升大(10%的提升)。花1年的時間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去研究。

相關焦點

  • 360首席科學家評AlphaGo:成功的關鍵是反應速度快
    (原標題:360首席科學家評AlphaGo:成功的關鍵是反應速度快)
  • 人工智慧如何革新金融行業貸後管理?
    作為「JDD-2017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最引人關注的環節之一,「探尋數據產業與AI發展之道」圓桌論壇,由京東集團副總裁、AI平臺及研究部負責人周伯文擔綱主持人,參與研討的嘉賓分別為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Graphen CEO林清詠、中科院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科視拓董事長兼CTO 山世光、微軟亞洲研究院城市計算領域負責人、美國計算機學會傑出科學家鄭宇、IBM中國研究院研究總監蘇中和
  • 360數科首席科學家:AI時代 誰是數據安全保衛者?
    來源:金融界網站11月25日,360數科首席科學家張家興博士做客InfoQ《大咖說》欄目,在直播中分享 AI 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落地現狀、普惠金融的整體邏輯和技術發展路線等話題。做到「以人為本」離不開人工智慧的應用。在具體談到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落地情況,張家興認為目前自然語音處理、圖像技術算法以及基於大數據的機器學習是金融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與此同時,這些技術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語音技術領域,對話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使得高效大規模觸達用戶成為了可能。
  • 原華為諾亞推薦搜索實驗室主任加入自如任首席科學家
    11月14日下午消息,原華為諾亞推薦搜索實驗室主任張宇宙於日前宣布,正式加入國內長租品牌自如,任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自如數據中臺和算法能力建設。據介紹,張宇宙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系中國首批西貝爾學者,曾就職於IBM、360和華為。
  • 十位中國AI界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家
    >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今年吳恩達的研究領域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重點是深度學習。2014年百度在AI的研發投入將近70億,同年5月吳恩達擔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計劃。
  • 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系列講座 01
    我們處在一個獨特的時期,一個人工智慧改變世界的時期。人工智慧將會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將會給人類社會和經濟帶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本系列講座將系統地,深入淺出地解釋,探討人工智慧以及相關問題,為大家提供一個人工智慧基礎知識的學習平臺。
  • 360 數科首席科學家做客 InfoQ大咖說:AI時代,誰是數據安全保衛者?
    11 月 25 日,360 數科首席科學家張家興博士做客 InfoQ《大咖說》欄目,在直播中分享 AI 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落地現狀、普惠金融的整體邏輯和技術發展路線等話題。作為引領中國技術浪潮發展的科技媒體之一,InfoQ 紮根於技術社區深受開發者信賴。張家興指出普惠金融在當下風口,正處於無科技不金融的時代。
  • 「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等與高校學子互動
    原標題:重大科技事件(MSTA)大家系列科技講座第三期在京舉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   11月13日,由科普時報社、中國科普網、科米直播主辦,北京交通大學、國科創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期「重大科技事件(MSTA)大家系列科技講座」在北京交通大學科學會堂舉行。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新量子革命」為主題的本期講座,主講嘉賓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盧徵天。
  • 360金融宣布組織架構升級 任命徐祚立為公司財務長
    7月13日消息,360金融對外發布公告正式宣布組織架構升級,內容涉及組織架構調整和戰略升級。公告稱,360金融任命徐祚立為公司財務長,原財務長吳疆將擔任首席戰略官(CSO)。  360金融方面表示,這些管理上的變化將使公司能夠更好地實施其增長戰略,滿足其未來發展的需求,並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進一步提升組織能力。
  • 講座預告 | 範東睿:「信息高鐵」——國家自主信息基礎設施
    10月9日,中科院計算所高通量計算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科睿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範東睿,將在伏羲書院作「信息高鐵——構建國家自主信息基礎設施」主題講座。屆時,他將深入講解「信息高鐵」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敬請期待。
  • AAAI 七大精華大盤點,零距離體驗國際人工智慧大會
    今年的 AAAI 2017 上,百度、騰訊、華為、360、今日頭條、攜程、iPIN 等公司的人工智慧團隊都有論文被收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團隊提出了一個「編碼-解碼-再現器」的 NMT 框架,能夠顯著提升 NMT 輸出的充分性,並獲取更好的翻譯結果。
  •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友顏水成獲選2020年ACM Fellow
    今年全球共有95位科學家獲選,顏水成院友成為此次入選的12位華人科學家之一。顏水成1995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1999年獲理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應用數學專業博士學位,師從程乾生教授,現任職於東南亞電商Shopee,同時兼任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副教授,是IEEE Fellow, IAPR Fellow 及 ACM 傑出科學家。
  • 廣東萱嘉首席科學家張嘉恆受邀參加2019全國健康產業新領袖峰會
    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張鳳樓、原國家醫藥管理局局長齊謀甲、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醫藥技術開發專業委員會、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健康科技工作委員會會長劉如、東協國際經濟戰略促進會副主席、醫學博士蓋龍安等領導、廣東萱嘉首席科學家張嘉恆教授等特邀嘉賓共計120多人出席會議。
  • 華為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田奇:AI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五大計劃...
    【天極網IT新聞頻道】9月15日,華為雲AI院長峰會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以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40餘所頂尖高校的人工智慧學院與計算機學院院長、教授、專家出席大會,就AI創新型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科研生態等方面達成深度共識
  • 合康譜首席科學家黃憲達教授上榜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日前,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公布,港中大(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合康譜•康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黃憲達教授上榜
  • 2020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在澳門舉辦
    11月29日下午,「2020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抗疫專場)」在澳門大學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擔任主講嘉賓,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理事長、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致辭。活動由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副會長、澳門大學副校長葛偉主持。
  • 編程貓首席科學家:用科學教育、計算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
    近期,編程貓首席科學家、編程與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秦曾昌在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長安書院APP、CETV教師培訓微信公眾號等多平臺同步開展以培養孩子自主探索能力為主題的教師培訓直播講座,5萬在線觀眾參與並觀看了本次直播。